-
1 # 新資訊最前沿
-
2 # 使用者8952449319509
約1790年了
三國(公元220年~280年,)是中國歷史上東漢與西晉之間的分裂對峙時期,有曹魏(魏國)、蜀漢(蜀國)、東吳(吳國)三個政權。三國時代波瀾壯闊,充滿生機,常引起後人追思。唐宋詩詞中有大量三國內容。元明清時期,三國事蹟成為戲劇和民間藝術文學常見話題。晉代陳壽所作史書《三國志》,頗有參考價值。
-
3 # 專注呼吸
是在明朝時期,由羅貫中,在評書,民間傳說等基礎上,改編成為三國演義。
-
4 # 新資訊最前沿
三國志是在元末明初被羅貫中改編成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小說家羅貫中根據陳壽《三國志》和裴松之註解以及民間三國故事傳說經過藝術加工創作而成的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與《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並稱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長篇小說。
-
5 # 歷史與文化縱橫
三國志的人物是寫實的,對歷史人物的記敘是真實的存在,而三國演義中,卻增加了很多想象和虛構。三國演義中,虛構最精彩的一部分可能是赤壁之戰。這一戰把諸葛亮的形象推到最高點,在此諸葛亮被封神。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舌戰群儒、甘露寺、三個錦囊妙計等故事讓人津津樂道,翻開三國志,諸葛亮都沒有去過東吳,這故事怎麼來的。
就計策方面而言,在三國志中,曹操方面的荀彧郭嘉的表現是對於諸葛亮的。而在演義中,諸葛亮光彩奪目。
如果我們要發現歷史的真實,就要看三國志,而真實卻不夠精彩。這大概就是區別吧。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本是蜀華人,後蜀國滅亡到晉朝做官,編修歷史。他對於故國蜀國還是留了很多筆墨。對於曹魏寫的最多最詳細。
三國演義中,卻相反,把蜀國寫的最多,還編出了五虎上將。隨著歷史的發展,千餘年後,人物比加工,成為坊間談資,也或許是寄託了家國情懷。從更長遠的歷史來看,人物本身的價值也許顯得更有意義了。例如關羽的忠義、諸葛亮的智慧,扶危濟困,而曹操雖然很有功勞和才能,但是歷史更加不允許這樣奸詐的人物出現,出現了一種民間的價值判斷。而這些在三國志中也基本可以找到原型雖然有些誇張和擴大。
人們看三國演義輕鬆,是個完整的故事,而三國志文字比較散亂,不容易構成一個整體。但是看三國志,也可以看到陳壽所做的人物評價,可以借鑑。
-
6 # 京華新媒體
這個問題提的有點意思。
有人說看《三國演義》還不如看《三國志》,估計也是少數人。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三國演義》遠比《三國志》要好看的多,我也是特別喜歡看《三國演義》。
我很小的時候就看,後來還特別喜歡聽袁闊成老師的三國演義評書,袁老師講的三國,精彩紛呈,似乎那段歷史就像發生在眼前一樣。
後來也看過《三國志》,說實話,看的索然無味,但是對比著《三國演義》相互印證著看,就會發現很多有趣的事情。
原則上講,《三國志》屬於史書史料,客觀性強,比較接近歷史真相。此書是陳壽於西晉滅吳(280年)後寫成。他以史料為基礎,分成《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到了宋朝才合成一個集。因為陳壽在西晉時期寫成的《三國志》,而西晉又是由曹魏禪位而擁有的天下,所以,《三國志》是以曹魏為正統。其中,《三國志》中的《魏書》為曹操、曹丕和曹叡分別寫了武帝紀、文帝紀和明帝紀;而《蜀書》只是記劉備為先主傳、劉禪為後主傳;《吳書》孫權為吳主傳,孫亮、孫休和孫皓為三嗣主傳。吳、蜀帝王只有傳,沒有紀,就是說他們不算正統的皇帝,只按諸侯規格記載。
而且,在《三國志》的篇幅中,《魏書》的比重最大,佔了二分之一,《吳書》佔三分之一,而《蜀書》只佔了六分之一。
《三國志》雖然也屬於二十四史之一,但是因為記錄過於簡單,沒有記錄王侯將相的“表”,也沒有經濟、地理、官職、禮樂、律歷等的“志”,跟《史記》、《漢書》等正規的史書相比,過於簡單,不太符合正史的要求。
《三國演義》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以陳壽著《三國志》記載的史料和裴松之註釋為基礎,再結合民間傳說以及其他民間文人所書的三國故事,綜合編寫而成的歷史通俗演義小說。《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歷史章回式文人小說,是四大名著之一。
《三國演義》既然是小說,自然要有主線和主角。
《三國演義》的主線是以劉備匡扶漢室、蜀國為主線,以劉備、諸葛亮、關羽、曹操等為主角來描寫東漢末年到三國歸晉那段蕩氣迴腸的演義歷史。
其中描寫蜀漢的章節明顯偏多,對蜀漢主角人物的描寫也是極盡吹捧和誇張的手段,張冠李戴和無中生有之事多如牛毛。
比如對諸葛亮的描寫,很多故事純屬虛構。赤壁之戰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等全部都是虛構和杜撰。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的《空城計》更是無稽之談。
關羽的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張冠李戴和無中生有。《三國志》中,華雄是孫堅領兵圍毆而死。過五關斬六將的章節,也是為了表現關羽的忠義和英勇而重筆濃墨寫成,同時也是作者為了吸引讀者眼球而有意為之!
《三國演義》中的有一段關羽過江會魯肅的英雄故事,其實在《三國志》中是魯肅單槍匹馬過江會的關羽,而且痛斥的關羽諾諾連聲。
關羽視江東為鼠輩,更是將孫權貶為“犬”,唯獨對魯肅卻尊敬有加!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魯肅是文武雙全之人,關羽對文武雙全的徐庶也很尊敬,反而對文人諸葛亮一直看不起!
而對趙雲的描寫也是二合一。本來劉備還有一個貼身保鏢叫陳到,為了突出趙雲的光輝形象,《三國演義》裡乾脆就不寫陳到,而是把陳到所有的功績都嫁接給了趙雲。
其實,三國志中,陳到有一支保護劉備的部隊—白毦兵,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中。最為驚險的一次就是夷陵之戰。當時劉備被陸遜火燒連營,倉皇逃命,就是陳到率領著白毦軍打退了陸遜的追兵,保護著劉備退回白帝城。《三國演義》裡改成了趙雲。
當時陳到是劉備的替身保鏢。趙雲負責保護劉備的家眷。
這就是為何劉備當陽敗退時沒有趙雲保護,而為了救阿斗和甘夫人、糜夫人,趙雲會在曹軍中拼命廝殺的原因之所在。
再比如,劉備的孫尚香夫人跑回東吳後,諸葛亮為何帶著趙雲入川作戰?因為沒有了孫夫人,趙雲沒有了保護物件,就可以獨立帶兵打仗。
後面無論是入川作戰還是漢中之戰,趙雲才閃亮登場,大殺四方,立下了赫赫戰功!
白帝城託孤,劉備單獨囑咐趙雲要好好照看劉禪。因為照顧劉備的家小那是趙雲的職責所在!
《三國演義》是小說,屬於藝術文學作品。虛構和杜撰內容當然可以很多,為了提高精彩程度和觀賞性,必須有藝術加工,所以讀者讀起《三國演義》才會賞心悅目、愛不釋手。但是《三國演義》並不代表歷史,只能算曆史的演義小說。而《三國志》屬於史書史料,是以事實為基礎來記錄的歷史。只是所寫內容過於粗陋簡單,讀起來讓人感覺索然寡味,昏昏欲睡!不過,作為史料研究,《三國志》有它一定的參考價值。就拿我剛才舉的諸葛亮、關羽和趙雲的例子來看,三國演義裡面描寫的諸葛亮那是漏洞百出,經不起深刻的推敲!
諸葛亮既然這麼能掐會算,驚天地泣鬼神的,怎麼還會有六出祁山都鎩羽而歸呢?真有那麼大的能力,像關羽的失荊州被殺,還有劉備的夷陵之戰就應該避免才對!憑藉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三國應該歸蜀才符合對諸葛亮的描寫才對!
因此,魯迅評價諸葛亮:“孔明之智近乎妖”,大家也就不難理解。
但是小說就是小說,不能當成正史來看。如果用這樣的眼光來看,大家也就釋懷了!
-
7 # 萬劍閣
三國演義有一定的故事性可看,而三國志是真正的歷史記載。
因為,三國演義是羅貫中參照三國志等著作的,七分真實,三分虛假,並且偏向蜀國,而三國志是陳壽著作的,一般認為貨真價實,對魏國作為正統而看待。
回覆列表
三國志距三國10年。《三國志》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的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國志的創作年代是280年-290年(西晉時期)。三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