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執著的高山Fy

    初夏時節的雪峰山,剛到山下,一股清新的空氣撲鼻而來,抬頭順勢向山上望去,全部是密密麻麻的楠竹,楠竹長青不敗,蒼翠欲滴,棵棵挺拔,多麼像一個個士兵在看守自己的崗位。


    沿著山路走了一會兒,被一陣歡笑聲留住了腳步,走進一瞧,原來是一處石崖上的藤蔓,在樹枝上交錯纏繞,形成了一個天然“鞦韆”,一個小孩子正在她媽媽的協助下前後晃動,小孩露出了笑容,可愛極了。

  • 2 # 北玄武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是阿根廷及支援阿根廷對馬島領土要求國家對該群島的稱謂,而馬島戰爭勝利方英國稱其為福克蘭群島。1982年馬島一戰,改變了阿根廷政局走向,也改變了馬島內部生態。

    馬島戰爭之後,英國為了體現馬島自治性,允許其有自己憲法、貨幣、旗幟和徽章等,但是英國依舊握有國防和外交大權,實行馬人治馬,高度自治的方針,作為英國海外領土而存在。看見沒,其實馬島的高度自治還得拜這次戰爭所賜。

    當今的馬島,地理上屬於阿根廷,但是民心上卻傾向於英國。2016年,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判定馬島位於阿根廷領海內。而關於馬島的民心所向問題,一看其民眾構成便知,這裡不到3000人的總人口中,英國後裔佔據絕大多數,說英語,而阿根廷則是西班牙語,所以島上居民支援自己留在英國範圍內,這在2013年英華人組織的一項在馬島公投中得到印證。當然,這是單方面的,阿根廷表示強烈反對。

    雖然馬島戰爭已經30多年,但是圍繞馬島的爭端並未消退,阿根廷依舊對馬島有強烈的念想,那位說了,民眾要求是第一位的,既然民眾覺得在英國合適,那就作為英國領土嘛。呵呵,說的輕巧,誰敢承認誰就得承擔叛國者的罵名,甚至罪名。誰敢?而且,民眾要求這個根本不算個事兒,關鍵還是國力問題,比如俄羅斯,佔了那麼多領土,很多不樂意成為俄人,那好說,俄羅斯直接將人轟走,比如現在的加里寧格勒,原來是德國的,都是日耳曼人,二戰之後,蘇聯直接將這些德華人要麼流放,要麼轟走。所以,阿根廷真要能奪下來,民眾認同不算太大事。

    而美洲大部分國家都支援阿根廷的領土主張,除了加拿大說要尊重這幾千人的意願。世界霸權國美國呢?人家不發話,不表態,但是實際行動是支援英國的。

  • 3 # 歷史風暴

    馬島近況非常喜人,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英華人稱福克蘭群島。1982年的馬島戰爭,短時間內影響到了當地人的生活,但很快硝煙從他們眼前散去,36年前的那場大戰似乎並沒有影響到馬島的發展!

    (馬島的具體位置)

    目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人均GDP為55400美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差不多有10萬美元,是世界10大人均GDP最高的地區之一!

    馬島人口並不多,根據2016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除卻英國軍人及其家眷,島上一共有3900多位居民,也就是一座普通中國的村莊這麼多。這3000多人坐擁著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約等於天津的面積,但是天津人口卻是馬島的將近4000倍!

    馬島的主要支柱產業為捕魚業,貢獻了當地GDP的50%,僅魷魚捕撈量就達到3萬多噸。馬島還盛產高品質羊毛,主要出口到歐洲市場,也為他們賺取了大量外匯,目前全島大約有100萬隻羊。

    除此之外,馬島的旅遊業也非常發達,每年有將近10萬人來到這裡旅遊觀光。

    雷區

    馬島之戰帶給當地人最大的麻煩是島上的雷場時刻威脅著人們的安全。戰後島上留下了117片雷場,共有大約2萬枚各型地雷。迄今為止雖然已經排除了700多萬平方米的雷區,但是由於雷區沙丘已經改變形狀,很難知道埋放地雷的具體位置,所以剩下的排雷工作也越來越困難。好在阿根廷政府幫英國指出了雷區的具體位置,只要注意提示就很難誤入。

    (危險的雷區卻成了企鵝的樂園)

    對英國和阿根廷來講,佔有馬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但對當地的百姓來講,寧靜的生活才是最重要的吧!

  • 4 # 第五十七朵雲

    世事難料,一場戰爭讓馬島或福島名揚天下,那場英阿戰爭,對島上的居民實際影響不大。說起來人家日子一直過的不錯,作為英國海外自治領,不到四千人口,佔著萬把平方公里的土地,日子不要太好過啊?!那麼點人,養著近百萬頭羊,出產高品質的羊毛,但島上的主業卻是海洋捕撈!這兩項都是穩的不得了的第一產業,近三百萬公斤的羊毛產出,三千多人人均一下都是妥妥的小康收入,加上更高的海產收入,那就是富裕階層了。島上因為近南極海域,以前還有捕鯨站,這也是個油水豐厚的產業,一般來說有個捕鯨站的海港,僅此一項就能養活近萬人,就是不知現在馬島的捕鯨站還有沒有運作了?因為現在似乎只有日本人還幹這髒活。馬島戰爭後這個海島名氣很大,當然要搞旅遊業,這島光看地圖,奇異的就像海賊王裡面的地圖,可惜就是氣候溼冷,每年不下雨的日子不足三分之一,實在不是個好去處,沒有戰爭的話,籍籍無名恐怕很難有遊客到訪。現在那麼有名,跑去看企鵝的人多到要預約,要限制客流,這一點同樣也證明島上人真不差錢,不像別的地方一搞旅遊,就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來,馬島的觀鳥旅遊一直限制人類活動不能影響到鳥類的棲息環境。要不是天氣太過於溼冷,到真想移民到這個島上去生活呢。

  • 5 #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如果不是因為1982年的那場戰爭,絕大部分華人(其實應該是絕大部份除了阿根廷和英國之外的人類)都不會知道坐落於南大西洋與南極隔海相望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下文簡稱馬島)。

    馬島雖地處天涯海角,但是扼守太平洋和大西洋航線,也算戰略要衝。而且據說在馬島海域附近蘊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其對英國、阿根廷兩方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英華人有言:寧願失去五個北愛爾蘭,也不能失去馬島。

    30多年前的那場戰爭可謂是轟轟烈烈。阿根廷將150年的民族感情一股腦的燃燒,而英國也用帝國的最後一絲尊嚴全力一搏。最終結果,這個世界還是要憑實力說話,馬島仍然在英華人手裡。

    戰後,阿根廷雖然沒有放棄馬島主權,但是已經失去了再戰之心。馬島海域除了狂勁的大西洋風浪,應該不會再有戰火硝煙。目前馬島人口近4000人,比戰前多了一倍。絕大部分都是女王子民,也無意投奔凋敝的阿根廷。馬島居民以牧羊為主要經濟來源,人均收入竟然也達到5萬英鎊,可謂是世外桃源。

    馬島戰爭以來,英國雖然在國力和軍事上逐漸衰落,但是意識到了馬島的重要性後,英國加強了在馬島的軍事存在。戰爭結束後,英國就完善了斯坦利機場裝置,在島上常年部署一支由4架F-4組成的戰鬥機小隊。F-4退役後,該由颱風常年派駐。

    駐紮在馬島上的英軍F-4戰鬥機。

    除了在島上常駐戰鬥機小隊,英國還常年在南大西洋部署一艘驅逐艦,來保持對阿根廷的警戒和威懾,例如英國的45型驅逐艦,經常在馬島海域巡航。

    反觀阿根廷一邊,輸掉馬島海戰後可謂一蹶不振。再加上近年來的經濟危機和財政危機,阿根廷已經沒有重整軍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輸掉那場戰爭後,阿根廷上下已經認識到不可能用軍事手段解決馬島問題,阿根廷沒有再戰一場的勇氣了。

    相比英國方面的衰落,阿根廷這邊算是窮困潦倒了。目前阿根廷空軍已經連噴氣式戰鬥機都沒有了,只能用區區幾十架“普卡拉”這樣的螺旋槳攻擊機。1982年時阿根廷好歹還有Phantom3、短劍這樣的超音速戰鬥機。現在難道讓阿根廷用螺旋槳攻擊機跟英國的颱風甚至F35打空戰?!

    如今,英國方面搭載F35B的大型航母“伊麗莎白女王號”已經初步形成戰鬥力,未來幾年其姊妹艦“威爾士親王號”也就入列。如果怎麼衡量,阿根廷都不可能用軍事手段拿回馬島了。多情的阿根廷人除了對著馬島哭泣,基本上沒什麼能做的了。

  • 6 # 西涼宣撫使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總面積1.21平方公里,人口3300多人。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是位於大西洋上一個原本並不知名的群島,卻在1982年英阿戰爭之後名震全球,那是一場現代化戰爭,也讓兩個叱吒風雲的人物再度聚焦了全球目光(撒切爾夫人和加爾鐵裡)。

    現在的馬島早已遠離了硝煙戰火,居住在馬島地區大多數是英國後裔,而馬島地區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GDP已經位居世界第七,英屬馬島政府發行了自己的貨幣“福克蘭磅”,可以說已經是民生幸福,經濟繁榮。

    英阿兩國圍繞馬島主權問題已經很難重燃戰火,英國現在僅僅有一艘剛剛入役沒有形成遠洋作戰能力的航母,而阿根廷深陷經濟危機,兩國既沒有財力也沒有軍事戰爭再圍繞馬島展開什麼激烈鬥爭,英國已經不能像1982年那樣派出遠洋作戰編隊遠赴南大西洋。

  • 7 # 剛日讀史

    “馬島” 是一個位於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亞大陸架上的群島,總面積12200平方公里。

    1982年4月到6月間,英國和阿根廷為爭奪馬島的主權,曾經爆發過一場戰爭,結果阿根廷戰敗,英華人繼續保持馬島的控制權。

    正是因為這場戰爭的失敗,所以1986年世界盃上,阿根廷在馬拉多納的帶領下以二比一戰勝了英國,整個阿根廷全國都陷入了瘋狂,馬拉多納也成為阿根廷的“神”。

    (英阿大戰)

    英華人早在1765年就在馬島建立了居民點,雖然後來曾經將全部英華人撤離,但一直沒有放棄該島主權。

    進入八十年代後,阿根廷經濟陷入危機,全國的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不斷有人走上街頭,抗議阿根廷軍政府的政策。

    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阿根廷總統加爾鐵裡不斷提出收回馬島的主張,並給聯合國施加壓力,派人強行登島,他們這麼做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認為馬島離阿根廷很近,離英國太遠了。

    英國宣佈與阿根廷斷交,首相撒切爾夫人決心以武力迫使阿方撤軍。經過兩個多月的戰爭,阿根廷投降,英國重新奪回了馬島。

    (馬島戰爭)

    這場戰爭已過去了很多年,但英、阿雙方都不肯放棄對馬島的主權主張。

    因為該島蘊藏有豐富的泥炭以及鉛、煤、鐵、銀等礦藏資源,近海有石油和天然氣。

    島上9有綿羊71.2萬隻,年產羊毛230萬公斤。 最吸引人的是,馬島附近海域蘊藏約600億桶的石油,將來這裡是南大西洋地區的資源寶庫。

    (馬島現狀)

    在馬島主權歸屬上,美洲國家大多數成員國支援阿根廷,而歐洲國家支援英國的佔多數。

    有意思的是,英國的鐵桿盟友美國拒絕公開站隊,但私底下美國的傾向還是很明顯的。

    近年來,阿根廷政府一直呼籲透過對話解決馬島主權問題,但英方不予理睬。

    (馬島一隅)

    而在馬島內部的全民公投上,約有95%的居民支援英國,只有不到5%的居民認同阿根廷。

    這是因為馬島居民多為英華人後裔,他們講英語,信奉基督教;島上講西班牙語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

    中國的態度是:支援阿方在馬島問題上的主權要求,呼籲英、阿雙方根據聯合國相關決議,重啟對話談判,尋求和平解決爭端。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 8 # 張生全精彩歷史

    英阿兩國馬島戰爭至今已過去近40年,但圍繞著馬島的主權歸屬問題卻依然是兩國關係的焦點。雙方近年來動作不斷,口水戰日趨升級,爭端從未停止,馬島問題的解決幾乎沒有任何進展。

    那麼,馬島主權爭議是如何產生的?戰後的馬島現狀又是怎樣的呢?

    (馬島區點陣圖)

    馬島全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英華人叫做福克蘭群島),位於南美洲巴塔哥尼亞南部海岸以東500公里的大西洋上,距阿根廷本土最近480公里,距英國約13000公里,由兩個主島和700多座小島組成,面積1.2萬平方公里,人口大約3000人。島上居民中,幾乎全部都是英裔,說著一口流利的英語,自認為都是天經地義的英華人。

    現在的馬島被英國實際控制,島上駐紮著1300名英國士兵,到處都是迎風飄揚的米字旗,無時無刻都在提醒著人們,這裡是大英帝國的領土。

    但是,這片領土的歸屬權歷來存在爭議,這種爭議不僅僅發生在英阿兩國,即便是在國際上也予以承認。

    據現有文字記載,早在16世紀,麥哲倫在進行環球航海時首先發現了該群島。1690年,英國“幸福”號船長約翰•斯特朗登陸該群島,並以英國海軍大臣福克蘭子爵的名字為其命名。

    1764年,法國首先宣佈對馬島擁有主權,在東島上建立了路易斯港,1年後,英華人在西島上建立艾格蒙特港,馬島進入英法共治時期。之後,法華人將東島以2.4萬英鎊的價格轉讓給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擊敗英國,奪取了西島,4年後,英華人放棄了馬島。

    1816年,阿根廷從西班牙獨立出來後,宣佈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並在馬島上設定行政區和駐紮軍隊。

    1829年,英國致函阿根廷,聲稱對馬島擁有主權,並在1833年出兵佔領了該島,至此,英華人一直佔據著馬島,並在島上開發和經營。不過,阿根廷也從未放棄馬島的主權。

    進入上世紀60年代,聯合國曾出臺決議,敦促英阿兩國舉行談判,以政治的方式和平解決馬島主權紛爭,避免局勢惡化而引發戰爭。

    (油畫中的馬島戰爭)

    冷戰後期,阿根廷在政治、經濟等多方面陷入低谷,國內民怨沸騰,矛盾尖銳,甚至還爆發了全國性的遊行示威。阿根廷政府為轉移國內矛盾,凝聚民族共識,在馬島主權歸屬問題上日趨強硬。

    1982年4月22日,阿根廷突然出兵,向駐紮在馬島的英軍發起進攻,馬島戰爭由此爆發。戰事持續了兩個多月,最終導致649名阿根廷士兵、255名英國士兵和3名馬島居民死亡,英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並實際控制了馬島。

    馬島戰爭失利後,阿根廷軍政府徹底崩潰,再也無力撼動英國對馬島的控制權,而英國海軍的實力雖然也大不如前,但仍然能在世界海軍中名列前茅。英華人守住馬島後,便開始在島上實行“自治”,擁有了自己的憲法、貨幣、旗幟和國徽,設立了總督,代表英國女王行使行政權。

    馬島戰爭,也讓英阿兩國徹底斷交併處於敵對狀態。1989年,阿根廷政府主動向英國伸出了橄欖枝,在多輪磋商後,兩國在1990年恢復了外交關係。

    不過進入21世紀後,馬島又起波瀾。2010年,英華人單方面在馬島上開採石油,阿根廷人大為光火,宣佈封閉馬島航道。英華人也不甘示弱,隨即派出軍艦護航,雙方劍拔弩張,似乎要重演1982年的戰事。在2012年馬島戰爭30週年之際,雙方再次圍繞馬島主權唇槍舌戰,各種敏感事件頻發。

    (軍艦護航)

    現在的馬島,儘管火藥味異常濃厚,但國際社會普遍認為,鑑於兩國當前的狀況以及國際形勢,再次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兩國會圍繞以下兩方面展開爭奪。

    一是爭奪豐富資源。

    馬島自然資源豐富,有著可觀的漁業資源,擁有大約2億噸磷蝦,每年還可捕撈數百萬噸魚。最重要的是,馬島有著巨量的油氣資源,石油儲量高達60億桶。

    英阿兩國勢必會為這些資源持續開展爭鬥。2011年,英國宣稱在馬島建立海洋自然保護區,以加強對馬島的實際控制,而阿根廷則在2012年警告英國金融機構,在馬島投資非法勘探石油專案會招來巨大的風險。

    二是爭取國際支援。

    阿根廷加大了外交宣傳力度,在送給外國使節的碟片、官員出訪國外時,都一再強調馬島屬於阿根廷,還頻頻向聯合國施壓,希望把英國拉回談判桌,就馬島爭端舉行會談。同時,阿根廷還努力發動拉美地區國家和組織的力量,在各種峰會、聯合會和首腦會上支援阿根廷對馬島的主權。

    英國當然也動作不斷,在2013年舉行了馬島歸屬公投,結果98.8%的馬島人願意留在英國,做英國的屬地。同時,英華人還強硬地表示,政府會在適當時機在馬島居民的護照上,加上“福克蘭群島”字樣,以凸顯馬島居民的自治權。

    英國一直堅持“馬島主權無爭議”“就是英國領土”的立場,既然無爭議,自然談不上“談判解決主權爭端”。總之,英國的態度就是“根本沒必要和阿根廷談判”,即便談也只談一條:阿根廷必須“尊重馬島人民的選擇”。

    對於馬島上的居民來說,他們十分享受現今的生活,珍惜馬島的美景,並不希望因島嶼的主權歸屬再次引發戰爭。因此,無論對於英阿兩國,還是國際社會,或者是島上居民本身,要解決馬島的主權歸屬問題,恐怕是遙遙無期了。

    (參考資料:《世界史》《馬島戰爭》等)

  • 9 # 梓蕤

    馬島戰爭後,英國對馬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加強了軍事管理,而由於馬島戰爭的勝利,讓撒切爾夫人所在的保守黨成功連任,因此加大了對馬島的福利政策。對於馬島的居民利益來說,或許在阿根廷和英國之間選擇的話,英國是比較好的物業管理。

    (馬島民眾)

    馬島民眾在戰後偏向英國

    島上的建築物和街道名稱在戰後又從阿根廷命名的名稱改回了英國之前的命名,以顯示英國對其主權的宣示。島上全部居民後來在1983年恢復了英國的公民身份,要知道英國國籍比起阿根廷國籍更值錢,知道現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很多民眾,做夢都想成為英國的二等公民。2013年3月馬島曾就其政治地位舉行了全民公決,結果顯示99.8%的馬島居民贊成保留英國的海外領土地位,但阿根廷不承認馬島居民是主權談判的物件。

    而且英國的護照在其脫歐前,除了可以獲得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免籤機會外,還可以在歐盟自由通行,獲得在歐盟國家的就業機會。如果馬島居民對英國國籍不滿意,還可以在歐盟國家工作一段時間後,獲得申請加入其它歐盟國家國籍的機會。也就是說,馬島居民也因此可以獲得透過英國這個跳板,改變其個人命運,不用在這個孤島裡度過一眼看到頭的餘生。

    而且戰後英國對馬島進行的投資和經濟措施的自由化,改善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些措施因在戰前擔心激怒阿根廷而停滯不前,而在馬島戰爭與阿根廷撕破臉後,英國再也不用患得患失。1985年,英國頒佈了一部促進馬島自治的新憲法,繼續將自治權力下放給島民。英國的意圖很明顯,就是 透過福利大放送,爭取馬島居民對其支援,讓其“樂不思蜀”,忘記阿根廷。而在阿根廷,馬島戰爭的失敗,讓其避免了與智利的戰爭,因為阿根廷的國力在此後一蹶不振,無法再發動戰爭機器。

    而馬島上的紀念館更加體現了馬島居民的民意偏向。1984年在戰爭結束兩週年之際揭幕的1982年解放紀念館,位於斯坦利的秘書處大樓前,俯瞰斯坦利港。它列出了在戰爭中死亡的255名英國軍人的姓名,紀念館完全由島民出資,上面刻著“紀念解放我們的人”。看著這些紀念館,阿根廷確實比較扎心,因為它用的字眼是”解放“,而且還是島民眾籌建立。這意味著阿根廷在與英國爭奪馬島主權的競爭中處於下風。

    (馬島上的1982年斯坦利解放紀念館)

    而且阿根廷在1983年大選中推翻了獨裁軍政府,阿根廷在進入民選政府後,派系鬥爭中消耗了國力,貪汙腐敗嚴重,貨幣貶值,通脹高漲,已經喪失了與英國競爭馬島的實力。阿根廷唯一能做的,就是拒絕了英國提出的將其軍人屍體送回英國的建議。

    馬島的安全隱患依然存在

    馬島戰爭結束後,英國擴大了在馬島的軍事存在,建造英國皇家空軍普萊森特山並擴大其駐軍規模。戰爭還留下了約117個雷區,英國最初的掃雷於1983年停止。排雷行動於2009年重新開始,雖然一些雷場已被清除,但仍有相當數量的雷場存在於群島中,例如在馬島東面的威廉港。截至2011年,馬島上有113個未清雷區和未爆彈藥區,面積13平方公里。在這一地區中,默雷爾半島5.5平方公里被劃為“可疑雷區”,但該地區25年來一直在大量放牧,沒有發生任何事故。據估計,馬島的雷場有2萬枚殺傷人員地雷和5千枚反坦克地雷。

    (馬島的雷區)

    根據英國的報告,1982年有6名軍人被地雷或未爆彈藥炸傷,1983年又有2人受傷。大多數事故發生在衝突剛結束時,當時正在清除雷區或試圖確定雷區的範圍,特別是在沒有詳細記錄的情況下。自1984年以來,島上從未發生過平民地雷傷亡事件,也沒有關於地雷或未爆炸彈藥造成人員傷亡的報告。

    2008年5月9日,馬島當地政府聲稱,佔群島現有農田0.1%的雷場“對馬島沒有長期的社會或經濟困難”,清除地雷的影響將比遏制地雷造成更多的問題。然而,根據《禁雷條約》的承諾,英國政府承諾在2019年底前幫助馬島徹底清除地雷的安全隱患。

    2012年5月,有訊息稱,位於斯坦利-普萊斯特山公路和海岸線之間的3.7平方公里公共區域,沿著鯔魚溪開闢3公里的海岸線和2公里的海岸線已安全開放。但英國設定的2019年的最後排雷期限尚未實現,目前計劃在2024年完成清理。

    馬島除了安全隱患外,理論上還有再度爆發戰爭隱患的可能。儘管阿根廷和英國在1990年重新建立了外交關係,但是阿根廷在馬島戰爭戰敗後,並沒有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聲討,此後雙方因為馬島而關係惡化。因此不排除以後阿根廷國力恢復後,再度對馬島進行軍事行動的可能,畢竟馬島距離阿根廷只有500公里,而距離英國1.3萬公里,阿根廷在後勤補給方面具有優勢。

    因此出於安全考量,馬島的居民大多已經遷往英國或者歐洲國家,以躲避可能爆發的戰亂。根據2012年的人口普查結果,馬島有有300名軍警人員和50名英國國防部公務員,而馬島常住居民一共才有2932位,其中大部分都是具英國血統的馬島人。馬島民眾不想成為炮灰,也不想其奮鬥成果毀於戰爭,因此很少有島民和資本家在島上進行置業和投資。因此馬島要想徹底獲得開發,只有英國與阿根廷達成主權共識後才有可能,這也是馬島的悲劇。正如阿根廷作家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把馬島戰爭描述為,“兩個禿頭男人為了一把梳子而打架”,獲勝的一方其實並沒有獲得任何實際利益。

    馬島的政府體系

    根據2009年英國憲法,馬島擁有完全的內部自治權,英國只負責外交事務。馬島的總督在馬島行使行政權力,總督根據立法會議成員的建議任命島嶼行政長官。總督和行政長官都擔任馬島的政府首腦。

    馬島總督奈傑爾·菲利普斯於2017年9月任命,執行長巴里·羅蘭於2016年10月被任命。自2019年以來負責馬島事務的英國大臣克里斯托弗·平徹負責管理英國對馬島的外交政策。總督根據島上的行政會議的意見行事,行政會議由行政長官、財政司司長和立法會議的三名民選議員。

    立法會議是一院制立法機構,由行政長官,財政司司長和八名民選代表組成,其中八名成員斯坦利五名,坎普三名,任期四年。馬島的所有政客都是獨立的,馬島上沒有政黨。自2013年大選以來,立法議會議員設立了薪水,而且議員必須要實行全日制工作,意味著他們要放棄以前的工作或商業利益。

    而且在2020年英國脫歐之前,由於申根協議的存在,馬島一直是歐盟成員國公民可以自由通行的地區。馬島的司法系統由英國外交和聯邦事務部監督,主要實行英國法律,執法是由馬島皇家警察負責。英國為馬島提供軍事保護,馬島政府還為馬島國防軍增派了一支連規模的輕步兵部隊。

    馬島的戰後發展

    馬島的經濟按GDP在世界229個國家或地區中排名第222位,但按人均GDP排名世界第五。2016年馬島失業率為1%,2014年通貨膨脹率為1.4%。根據2010年的資料,群島的人類發展指數高達0.874,收入不平等的基尼係數適中,為34.17。當地貨幣為馬島鎊,與英鎊匯率掛鉤。在教育和體育方面的發展專案由馬島政府支出,沒有得到英國的援助。

    馬島的主要出口包括羊毛、獸皮、鹿肉、魚和魷魚;主要進口包括燃料、建築材料和服裝。根據沙克爾頓勳爵的建議,馬島從以綿羊為基礎的單一養殖轉變為旅遊經濟,並且隨著馬島專屬經濟區的建立,馬島周圍水域漁業的擴張。馬島聲稱擁有一個延伸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以,但從其沿海基線來看,該區域與阿根廷專屬經濟區重疊,這成為英國與阿根廷關係惡化的隱患。

    斯坦利有2121名居民,是群島上人口最多的地方,其次是普萊斯特山,有369名居民,主要是空軍基地承包商,軍事營地有351名居民。島嶼的年齡分佈主要在20-60歲工作年齡傾斜,男性為53%,女性為47%。

    斯坦利的港口定居點成為島嶼的經濟中心,馬島的過往船隻補給和綿羊養殖促進了經濟發展。馬島的主要綿羊品種是波爾沃思羊和科裡代爾羊。在20世紀80年代,儘管投資不足的牧場和合成纖維的使用破壞了當地養羊業,但馬島政府透過建立專屬經濟區,並向希望在該區捕魚的任何人出售捕魚許可證獲取收益。

    (斯坦利港)

    馬島的漁業就佔其年生產總值的50%至60%,農業對其生產總值的貢獻也很大,這兩個行業僱用了大約十分之一的人口。馬島有四分之一多一點的勞動力為馬島政府職員,馬島政府也使其成為島上最大的僱主。

    由於受到全球民眾對南極探險的興趣增加,以及與英國和南美洲建立直接空中聯絡的刺激,馬島作為物資補給的中轉站,其旅遊業也獲得了發展。而且遊輪乘客被群島的野生動物和環境,以及釣魚和沉船潛水等活動所吸引,斯坦利的民宿也因此獲利。

    馬島上的居民普遍傾於西方文化,特別是英國文化,這在身份認同上讓英國比較佔優勢。儘管我們同情阿根廷的遭遇,但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落後不僅捱打,還會讓民眾離你而去。因為每個人都是趨利避害,在個人利益面前,那些虛頭巴腦的口號在很多情況下是經不起考驗的。

  • 10 # 汗青正浩

    戰爭的誕生永遠都逃不開“利益”二字,馬島就是如此,才成為了阿根廷和英國開戰的導火索。當時這場戰爭打得有多激烈?英國不但派遣了火神轟炸機,還出動了航空母艦。

    伊麗莎白女王的小兒子安德魯王子,也參加了這場戰役。最終歷時兩個月,英國收回了馬島的主權,但是敵對的雙方都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如今38年過去了,馬島究竟發展成為什麼樣子了?

    窺視馬島的阿根廷,從沒有想過放棄爭奪所有權

    馬島被發現之前一直孤零零地呆在大西洋上,直到18世紀才怕被人發現。之後法國、英國陸陸續續來了很多人登島生活,分別佔據了整個島嶼的東面和西面。後來法國又轉手把東島賣給了西班牙,西班牙又野心勃勃地佔領了原本屬於英國的西島。

    直到阿根廷獨立之後,宣稱要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所有權,這片島嶼就在爭議當中不斷地切換著主人。

    真正對馬島的爭奪戰開始白熱化的時候,是在上個世紀的80年代。

    英國由於在二戰當中消耗了太多的軍事力量,便計劃撤回一部分海外軍事力量,其中就包括常駐馬島的堅忍號。後來在對待馬島居民的權益方面,英國又採取了不公正的措施,這才讓阿根廷鑽了空子去。

    此時的阿根廷正面對國內巨大的通貨膨脹壓力,很多國民都產生了對政府的不滿。為了轉移公眾的注意力,當時的政治家加爾鐵裡策劃了馬島爭奪戰。只是沒想到英國的反應如此地劇烈,歷經70多天的戰鬥,阿根廷最後仍以失敗而告終。

    馬島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直到今天雙方仍然在爭奪當中

    如果說起初阿根廷奪取馬島,只是為了轉移內部的麻煩的話,後來的爭奪卻成為了兩國之間的利益之爭。進入21世紀之後,在馬島附近發現了大量的天然資源,其中最為珍貴的就是石油。

    初步探測馬島附近的石油資源,有近600億桶的儲備量。這是一筆多大的財富?只要是誰擁有了馬島的所有權,就等於為自己的國家,爭取來了4萬億美元的收入。可真是錢財紅人眼呀,況且歐洲人向來有自己的強盜思維,誰都想獨佔這一甜頭。

    有了想法便有了行動,英國率先在馬島毫無顧忌地開採石油。對於英國此舉,阿根廷起初只是提出抗議,後來反對無效之後乾脆封鎖了馬島附近的航道。

    看到英國對此無動於衷,阿根廷又打起了國際牌,聯合附近的一些南美國家,共同抵制英國的這種行為。英國還是當初那副強勢的樣子:馬島就是我們英國的,不服就開戰!之後還開來了自己的航母和戰機,直接用此舉來表現自己在馬島上面的態度。

    馬島問題究竟能不能和平解決?其實只怪當初阿根廷太急躁!

    英國可謂是做強盜起家,為了擴大影響力,不斷在海外擴張殖民地。一副我是老大我說了算的樣子,不服我就拿拳頭打你。

    二戰讓他們大傷元氣,原本手下的那些殖民地看準了時機,也一個個宣佈獨立,擺脫了英國的牽制。英國一下子被打回瞭解放前,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只能忍痛縮減軍費,維持著國內的正常發展。

    當初英國從馬島撤軍,已經開始有了撤退的苗頭,如果阿根廷在那個時候不急於求成的話,很容易就會和平的靠談判來解決馬島爭端。可偏偏他們想要轉移國內民眾的視線,才搞出了如此之多的事情,偷雞不成蝕把米。

    如今馬島又成為了眾人眼裡的“香餑餑”,英國正值錢包癟的時候,怎麼可能把到手的利益又送回去。

    更何況阿根廷在馬島“搞事情”的時候,正是英國最狼狽的時候。不但手下的小弟紛紛跑路,連原本聽話的印度也投靠美國。

    美國想著趁你病要你命,迅速奪取了英國的霸主地位,並且還把曾經英國的強盜態度學了個十成十。不但讓美元成為了國際貿易基準貨幣,還以在英國面前一副不服就打一架的樣子。這一切令傲慢了許久的英國感到異常的氣憤,可是打又打不過只能在一旁生悶氣。

    英國正在氣頭上阿根廷來惹事,英國為了維護自己最後的尊嚴,正好也把所有的窩囊氣都發洩在了阿根廷身上。所以當初馬島一戰才會打得如此轟轟烈烈,直到現在兩國見面還有種劍拔弩張的氣氛。所以說要怪只怪阿根廷自己太急躁,而且還惹急了英國這隻雖然要“餓死”,但仍然比馬大的駱駝。

    如今馬島風景依舊,英國的決定卻斷了島民財路

    雖然兩國為爭奪馬島鬧得不可開交,可島上的人卻自由自在的過著自己的日子。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這裡的樹木莊稼長勢並不好,卻長滿了牛羊愛吃的牧草。所以這裡的人除了沒事打打漁之外,依靠畜牧業來養活自己。

    不要以為島上的人生活差,這裡的居民可比英華人悠閒自在多了。吹著海風欣賞一下美景,生活上沒有太多的壓力。

    不過最近因為英國脫歐,對島上的羊毛出口產生了不小地衝擊,這勢必會影響到島民的收入。畢竟由於歷史遺留原因,島上還存在著一些雷區,想發展旅遊業是不可能的。

    被斷了財路的馬島,將來不排除會投入他國的懷抱,畢竟有奶才是娘。真要搞島上公投選擇最終歸屬權的話,誰吃虧還不一定呢。所以說未來馬島的歸屬權,還是一個未知數,全看哪國能給予馬島居民最大的實惠了。

  • 11 # 蘇樝

    由此可見馬島在英國的統治下,過得還不錯,可以說英國打贏了馬島戰爭對於當地島民,是一個相對較好的結果,畢竟跟著阿根廷大機率是個窮光蛋。

    馬島的政治現狀:

    馬爾維納斯群島又稱福蘭克群島,位於大西洋南部,歷史上曾先後歸屬於法國、英國、西班牙和阿根廷。馬島本是一個無名之地,面積一點幾萬平方公里,卻只有幾千居民。1982年阿根廷政府對該島發起的收復戰爭(史稱馬島戰爭),讓其為世人熟知。戰爭開始後基本是一邊倒的局面,僅僅十個星期,阿根廷就宣佈投降,這場戰爭大概是大英帝國最後的榮光。

    英國贏得了戰爭,取得了實際控制權,並設立了軍事禁區和捕魚區,但是到今天這個島依舊存在爭議。依據聯合國的大陸架界限委員會判定,馬島應位於阿根廷領海內。阿根廷以這個為依據,幾十年來一直在跟英國打嘴炮。不僅要求其歸還馬島,還將主權歸屬寫入了憲法,而且還聯合了巴西、秘魯、委內瑞拉等國所在的“美洲國家組織”一起。

    不過明顯並沒有什麼卵用,也只能停留在嘴炮階段,並且西方國家的態度也自然是“尊重島內居民的自主意願”。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明確表示過如果再出現爭端,將繼續用武力解決。現在的阿根廷一天不如一天,雖然大英帝國也江河日下,但是阿根廷也無力對抗英國。

    經濟民生現狀:

    阿根廷雖然曾經也是發達國家,但是如今卻窮的叮噹響。在英國和阿根廷之間選一張身份證,島民毫無疑問選擇英國。英國獲得戰爭勝利後,為了拉攏人心,給了當地居民極大的經濟和政治自主權。

    馬島地廣人稀,一萬多平方公里的島嶼,只有幾千人居住。本來這裡以放牧和漁業為生,全島都是牧場,幾百萬頭牛羊,主要出口羊肉、羊毛等。但是一樣東西又一次開始改變這個地方的命運,那就是石油。馬島周邊海域初步探明石油600億桶,讓本來緩和的阿英關係,再一次劍拔弩張,兩國甚至在2010年因為石油問題開著軍艦對峙。

    不僅僅是石油,島上還有鉛、煤、鐵、銀等礦物和幾十種珍稀物種,海里盛產磷蝦等漁業資源。當地因為靠近南極,作為南極中轉站,還開發了旅遊業,而且是你想去還得預約的那種。僅僅是得益於畜牧業和漁業等帶來的收入,馬島就已經達到了7萬美元的人均,排名世界前十,未來隨著石油的不斷開發,這個地方將會越來越富裕。

    隱憂:

    按理說馬島人均收入如此之高,而且資源豐富,享受著免費的醫療教育等,當地居民應該越來越多才對。但是事實上,當地人口一直在流失,越來越多的人離開這裡,回到歐洲本土。

    這主要是因為,首先英阿兩國政府一直無法達成和平協議,隨時可能爆發戰爭,很多人不想整天擔驚受怕,甚至自己的產業某一天突然化為烏有。

    其次馬島距離富裕的大陸實在太遠,發展前途有限,當地還氣候溼冷,天天下雨,住著十分難受。更何況馬島上面因為曾經的戰爭,存在著好幾片“雷區”,安全隱患極大。戰爭帶來的後遺症,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

    馬島的石油等資源遲遲得不到有效開發,就是因為兩國始終無法達成共同開發協議,所以說再好的寶地,和平才是發展利用的前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檔案學歷問題處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