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8
回覆列表
  • 1 # 夢醉江南三月天

    開悟後你會看到真心有以下幾個特點:

    1、 大悲心:這是我們的心體,但絕對不是你想象的善心。大悲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深心、柔軟心、細懸、若有所失的空悲的感覺等等,聽來還是一頭霧水,只能這樣了,行者實證後就能立刻體會到其中難以言傳的心境。

    2、 真心自定:這是一種非常清晰,歷歷在目的情景。比我們平時的狀態要清晰得多,看任何物體好像有一種合為一體的感覺,繼續深入下去,就和物體合二為一,我即是宇宙萬物,宇宙萬物就是我。你會發現,自己可以是石頭,是樹木,是黑板上的字,是影子,是聲音等等,雖然自己是石頭,但卻極其清醒,思想非常靈敏,這時候你才能體會到為什麼“生公說法頑石點頭”,你才能體會到原來山河大地皆是自己的身體。

    3、 你會發現真心思想活躍靈敏,比你現在的狀態靈敏的多,清醒的多。真心同樣知道以前曾有的快樂和憤怒等,但是你會發現無論如何也愛不起來恨不起來,這正是“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這就是無生法忍。真心絕對不是你想的那樣傻乎乎混沌一片,佛陀絕不是傻子,諸佛菩薩絕不是傻子。

    4、 真心雖然能善分別諸法相,但絕對沒有“我”這種念頭,只有當你離開真心,心動後才會產生“我”這個念頭。因此,佛教與外道的根本區別就是無我。

    5、 真心無心動這種心力,只有離開真心才有明顯的心動,因此,六祖大師一句“不是風動不是幡動是心動”,讓內行人立刻看到六祖的功夫。心動是開悟的關鍵。如果你是通過禪定開悟的,你將因為外緣破壞心一境性而先有心動後見真心,如果你是通過觀心開悟,你將先見真心,出離真心後才有心動,然後出現分別念,這是實證心動的兩種情況。

    6、 開悟的人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已經開悟,如果有一絲一毫的懷疑,那你肯定沒開悟。

    6、 開悟後,所有經典公案當下就懂,即使你目不識丁,也照樣會懂。

    7、 你開始真正知道什麼才是習氣,並不是你平常認為的那樣。當你在自性如來藏中,你會發現你無法憤怒、無法喜愛,你會很懷念以前喜怒的心境,很想再回到那種心境,這就是習氣,這才是真正的習氣。

  • 2 # 太陽天然笨真

    話說當我們第一次看到一隻杯子,我們又如何觀察,體驗,感受這隻杯子?如今我們看到一個杯子,可能是玻璃的,陶瓷的,金屬的,保溫的,可能會感受不同,因為形狀,大小,色彩,使用,有人喜歡,有人討厭,如果這個杯子是某人用過,或者送給你的,再比如是個古董,我們又是什麼感受?直到某一天這個杯子,被裝滿了酒,牛奶,果汁,或者茶,你也許就看不到杯子了,只看到酒,牛奶,果汁和茶。如此等等。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其中之一,就是要我們去除成見,過去,前人賦予的文化屬性,經驗,讓我們的真心去感知實意。但凡人說話,都帶有主觀色彩或者某個目的,無論主觀色彩是左還是右,無論目的是好還是壞,都會有色彩和目的;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所有話,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目的;再透過你的心,又會變成什麼?

    加上我們的內心,百分之九十九是別人灌輸的。我們加入了這萬丈紅塵,被無數教育者,引導者接收了世界秩序,然後我們的一生就猶如浮萍。變化莫測,但是身不由己。分辨內心的最好方法,就是接收更多角度的觀念,然後細細品味。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很多時候我們憑藉一本書,那麼就永遠超越不了那本書;因為那本書只是一種象徵,一種描述;也是一種束縛;當我們在書外看書,人外看人,心外看心的時候,也便了悟了一切的究竟;了悟,就是改變,因為你不再是它,而是它的主人。

    跳出這種束縛,出離自我,明瞭當下,當一個被世俗束縛太久的心,發現了另外的可能性,那也便是最大的救贖了;一切才剛剛開始。

    成佛是自我覺悟;佛的意思是知曉,而不是到達。說一個人成佛了,並不是他與眾不同了,他依然和以前一樣,只是,他不再被外境驅動渾渾噩噩,他開始自我示現,無憂無慮。其表現形式是主動感受,而不是被迫驅動。

    一個人是沒有能力放下自己從未得到過的東西的。比如,虛榮,驕傲,財富,馬屁,愛。慾海無邊 回頭是岸 只是不到慾海 怎麼回頭?有所經歷,才有所成長,不入輪迴便是,不到絕情谷不是痴情人。開悟,不是捨棄一切,而是包容萬有。

    開悟的意思並非是變了一個人,而是你開始知道,你是誰。很多時候,我們只是情緒的奴隸,思考的奴隸或者別人的奴隸。很多時候我們遇到的世界,永遠都是我們心中的自己;人生,對於不懂它的人來說,不是恩賜,而是懲罰,如今,你活在恩賜中?還是懲罰中?

    心如明鏡,任何世間萬物來了,來了就走了。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心裡面保持一種坦然,如一面鏡子,宇宙也可以裝在裡面,沒有也可以獨自相處。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你待著。你來或者不來,我都在那裡;你愛不愛我,我都在那裡;你要不要我,我也在那裡。觀自在,從容、包容、不動。

    說智慧,說覺悟,不是為了跟誰論是非論道德,高下,左右……是要指出起煩惱的因,為的是 了心苦 不起苦。

    有人告訴我,苦難和無常就像我們的手,只會握,痛苦,只會伸,痛苦,運化自如才正常。

    生命是一場盛大的體驗。很多時候,我們只要記得一件事:去體驗不同的經歷。去愛,去恨,去在熱戀中沒心沒肺地笑,去在失戀後聲嘶力竭地哭,去翹課,去打架,去拼了命的讀書,去讓自己真的領悟那些道理。你所嘗試的事,所認識的人,都是你經歷的一部分。他們幫助你去理解你一直知道但是不曾真正理解的事,他們幫助你去看到一直存在著但是你不曾看到的世界。當有人問“我讀過很多書,走過很多路,經過很多人,但後來大部分都被我忘記了,那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時,我的回答是: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了很多的食物,大部分已經一去不復返而且被我忘掉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人生閱歷對我們的思想的改變也是如此,也讓我們知道了自己想要什麼?喜歡什麼?成為一個自己想成為的人;也讓我們看清了這個世界,歷史,人性,明白了事情的起因轉合,明白了情緒過程和愛恨貪嗔痴疑慢,也讓我們知道了生命的價值,學會包容這個世界的不完美,提升了自己的境界。

    話說如果一個人真正的花心思去認真重新開始認識人生,生命,自然,文化愛情,戀愛,婚姻,生活,TA會學會所有的東西——學會包容,學會等待,學會期許,學會改正自己的錯誤,學會自己不斷地激發自己像詩人一樣的那種能量。當我們把工作和生活當成是修行的時候,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逐漸地會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準,最重要的是你練就了一身好的功夫、心法和技法。

    如果你想成長則事事可以成長,如果你想愛,則處處有愛,修行不在廟堂,就在生命中的每時每刻,萬事萬物皆修行。

    比如不能把生命看成永恆,它只是一朝風月我們而已。因此用不著執著在一朝風月中的榮華、成就和美譽。但是生命畢竟也不是空的,如果我們把生命看成消極的空相,那麼你就看不出一朝風月的美好和意義了…

    西遊記的故事本身就是詮釋了我們生命在紅塵中歷練,體驗,沉浮…

    既然目的已經明確,那麼去那裡修行不再關鍵;你看,路邊的牽牛花,開出了生命的顏色…

    人性有弱點和優化:凡是利我的屬於弱點,凡是利他的屬於優點。緣起與自我,分為兩個相,利我的叫我相,利他的叫他相。凡是我相的行為模式都是低效的。凡是他相的行為模式都是高效的。

    所謂的正能量就是無我相有他相。所謂的正確的人生方向就是以成就別人為導向。凡是與以上兩條相違背的都是不對的。一般情況下:以我相關有智力沒智慧,以我無關才能呈現智慧。塑造自己被別人利用的價值,主動創造為別人服務的機會。幫別人得到他想得到的 你就得到了你想得到的。

    從一個更巨集觀、更大智慧的角度講,怎麼樣讓所有人都為了私去努力,而成就了你的更大的公,而你這個更大的公里面,有更大的私呢?比如設定一個個利益機制,或者叫能量源,誰都來找你誰發財,你就把社會資源調動起來了。宗教叫信仰或者說神話,國家叫政策,市場叫利益重新分配,騙子叫餡餅…

    真正能夠做大事情的人是能夠超越一個所謂的“我有什麼,我就幹什麼的”這樣的一種狹隘的小農思想。而是“用天底下的人,天底下的錢,為天底下人做事”,當然自己參與其中,這麼樣的一種心態。這個心態的背後是什麼?其實就是“無我諸,無我執”的心態。以其無私而成其私。核心祕法就是怎麼樣突破你已有的這個東西,從你沒有的東西里面創造出你有的東西。

    大智若愚,除了某種對自我的掌控自律,更是某種面對世界的自如揮灑。是面對千萬人吾往矣的自如。不是在一時一事上你取得優勢,而是在一個目標鏈中,你通過卑微或者高調,推動了目標的實現;所以氣場不是始終強勢,而是自如。尊重人性,尊重時代,尊重社會…就是融入,把握,掌控,使用…讓得道的得道,得智的得智,發財的發財,燒香的燒香,許願的許願,拜佛的拜佛,求官的得官…達摩面壁,愚公移山,各下功夫,各得果子。

    淵深而漁生之,山深而獸往之,人富而仁義附焉…所以宗教和信仰博大精深,厚德載物,它是人間的產物,又高於人間,是出世入世的平臺,通道,到達的人已經通透,還沒有到達的人還在路上,人人都有覺性,不等於覺性就無生無滅,即覺即顯,即障即塵蔽,無障不顯,了障涅槃。能不能到達永遠是個未知數…你的允許一部分人先知先覺,一部分人後知後覺,一部分人不知不覺,這就是眾生。

    人性本就是有善有惡,矛盾且複雜,很多時候就像一顆種子,當遇到某個適宜的氣候就會生根發芽。如果抱著得到“善的結果”的期望,來考驗人性,很多時候都會令我們失望,這是很正常的。很多時候我們需要讀一些歷史的書,知道人性的不可測量,我都沒有用人性的奸詐這樣的詞,叫人性的不可測量。人是很奇怪的,我們捫心自問,自己都做不到浩然正氣,你憑什麼要求別人能夠做到呢?所以要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人性的這一另外的一面,就是陰暗的一面。所以當你能夠用到人性的陰暗一面的時候,你就可以成就霸術;當你用到人性的陽剛的一面的時候,你就可以成為王道。在中國古代啊,實際上你要做成一番事業,一定要王霸兼用。王道是什麼?就是讓人們尊敬你和愛你,從而和你在一起;霸道是什麼?就是讓人們怕你,從而和你在一起。其實這是兩者都要用的,我們稱之為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所以王霸之術(被)視為中國管理學的本質。

    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好忘了他的壞,也不能因為一個人的壞忘了他的好。

    就像宗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臺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覺悟和太複雜的煉造過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難邁進的窄門。於是,宗教便有了神與人的約,有了神的關於天堂與地獄、永生與死亡的應許,讓凡夫俗子因為恐懼死亡和嚮往天堂而守約。所以大家可以去寺廟看看,菩薩背後還有護法,惡魔,妖怪……這是智與善的魔術,非讀懂的人不能理解。

    但是佛經,聖經告訴世人了,要進窄門。

    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係而具有的極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門。

    比如耶穌為拯救世人甘願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是肉身的地獄,是靈魂的天堂。

    窄門是宗教道德理想的最高價值。進了窄門,神立刻就會告訴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證到如此也並不究竟,神是什麼?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這就是渡劫的過程。

    宗教信仰的神學是關於人類精神的學說,是關於人的靈魂淨化、昇華,渡劫的過程,人的行為高尚、正典的學說。一味地攻擊或捍衛神的真實性與否,都是愚昧的表現。前者沒有理解宗教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後者沒有理解宗教的真正境界。

  • 3 # 默根默根

    首要條件就是判斷者是個開悟者!就如風青楊可以輕易的判斷來者是高手還是庸手,但來者是無法判斷風青楊是高手還是庸手,除非風青楊想讓你知道……高山才能看清楚高山,被俯視者怎麼可能清楚俯視者大小高低?儘管沒開悟者不能看透開悟者,但管中窺豹還是可以的,因為開悟者表現出來的外相還是有共性的。大智若愚寵辱不驚來形容這個共性比較恰當。愚者成不知所以然,敗不知所以然,故成敗得失於他不驚不喜無榮無辱;而智者成知其所以然,敗知其所以然,成敗都在自己預算之中,在做之前就把成敗規劃到了可以承受的範圍之內了,故成敗得失於他不驚不喜無榮無辱。開悟者是頂級的智者,別說喜怒哀愁了,就是生死也在預算之中了,完全瞭然於生死之外了……當你看到一個人,面對喜怒哀樂憂思恐時,能坦然淡然處之,一直的穩定隱忍低調,貴不傲,賤不棄,富則仁而不怨,貧則韌而不棄,那麼這個人就大概率是開悟者了……

  • 4 # 大乘擺度重升

    知道”不知天高地厚”這句話是對誰說的嗎?

    再問一個問題,一個小學生能給大學生當老師嗎?

    還有,是皇帝說了算,還是太監說了算?

    還有,聖心不可度量是什麼意思嗎?

    還有,以自己為動態參照物,當自已做在高速車上時,車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

    另外還有一首詩,不識蘆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是什麼意思?

    還有,非法非非法是什麼意境?

    還有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當做何解?

    還有,定慧等持是何意?

    還有,直心與法應無所住而升其心,此中法做何解?心為何心?

    還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何意?

    還有,靈山會上,佛祖捻花微笑,是何意?

    還有,知妙者,說了就不是,言下自明又是何意?

    還有,言者不明,明者不言又是何意?

    不再多說,請問題主,用拳打虛空誰能感覺到?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可明白嗎?

    以分別之心度無為妙心,無有是處。

    自已沒有開悟的小學生,怎麼能給開悟大學生批試卷。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

    故此說,痴人說夢的問題,沒有意義!

    自己開悟,叫冷暖自知,說了就不是,開悟大德方知為他人驗證開悟授記,凡夫俗子何德何能為他人驗證開悟授記?

    真人不露相,因一切隨緣無相可露,露相非真人,因其心中貪執有相畢露。

    以分別意識,無法知道是否開悟。聖心不可度量!

    回答完畢!

  • 5 # 自然之子一一彼岸花

    脫離了社會層面的邏輯、生死和慾望,一個人就基本開悟了。真理如果只藏在人們的思想裡,那不是真理。死不是生的對立面,錯也不是對的對立面,善不是惡的對立面。如果是!我們就只是活在兩個對立面中的一個極端。去邏輯化,去知識化,去環境化,去矛盾化。凡未定者皆可變,凡執著者皆固化。“變化”---自然之法。變者生也,化者死也(匕首於人)。變者無也,化者有也。道生無,無生有!有乃個性,無乃共性。生命生於共性而死於個性。得共性者乃通天地,得個性者乃得生死。

    文字乃個性,音樂乃共性。

    形態乃個性,愛善乃共性。

    矛盾乃個性,統一乃共性。

    概念、形象、顏色、對錯、……皆特性也。

    如果我們對概念、對好壞、對對錯、對善惡的理解定性了。這就意味著共性變成了特性。

    ……自已去悟。

    “水利萬物而不爭,幾近於道”。水無形無相,無色無味。乃萬物之共通,故幾於道。土亦為萬物之共性,人失其土,故不得寧。故非靜不得以悟。

    通曉共性,了悟生死。

  • 6 # 心是蓮花開

    仁清法師:開悟就是見佛性

    古代高僧大德開悟啊,就是見性。見佛性,佛性無相。沒有形象,沒有任何的形象。

    看見光,光也是一種相,明白吧?看到顏色也是一種形象,看到男的也是形象,看到女的也是形象,看到佛也是形象,也就是一種形象而已,僅僅是一種境界而已,並不是說你看到相了就是開悟了。看到相了,說明你的眼還是好好的嘛。不管近視也好遠視也好,反正你那眼能看到東西了。僅僅是一種色塵而已。就是外境,不是開悟了,開悟是見性,見性本無相。

    那麼古代高僧大德怎麼印證開悟呢?他是通過過來人給印證。印證完了,比方說你開悟了,你找你那師父印證,你師父給你印證了說:“嗯,然。嗯,如是”。你師父給你印證你開悟了,反而他不說你開悟了。在這裡又講到一個妄語的問題。這也是個原則性的東西,假如你開悟了,不通過印證,你宣講你開悟了,都是大妄語。這個是非常重要的啊。那個“須陀洹果”啊,必然是開悟了的人,見性了的人,見了佛性了。

    更多請搜“仁清法師”

  • 7 # 一空1212

    開悟和沒有開悟的人是有天壤之別的,凡是開悟了的人,他們都是開啟了佛一樣的智慧,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大腦裡面,都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智慧,一種是我們平常使用的普通智慧,而另一種則是與佛菩薩一樣的高階智慧,在佛教中稱之為“波若(bo re)”智慧,只是這個波若智慧一直處於存睡的狀態。

    只要我們能開啟這個波若智慧,那個思維境界就提高了N倍了,可以說是一個在天上,一個在地下,就是有這麼大的差別,只要是能把這個波若智慧給打開了,世間的萬事萬物全部都明白了,就象我們看兒童的書籍那麼簡單。而且任何一本書只要看過一遍,就能夠一字不漏的給背下來,還有更加奇怪的現象,就是有各種各樣的神通都會出現,所謂的神話一類的,這裡面全部都是真實存在的。

    這些主要是他們的境界已經達到了佛菩薩的級別了,也就是說他們已經是活著的肉身佛菩薩了,佛菩薩擁有的所有法力,他們也同樣擁有,只是多了一個肉身的區別,其他的都是一樣的,只要你修煉,你就有可能成佛,你不去修煉,你就只能是凡人一個了,這就是修煉者與我們普通人的最大區別!

  • 8 # 天行健185735037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開悟,話得分兩頭說。一是判斷自己是否開悟。二是判斷別人是否開悟。

    要判斷一個人是否開悟,首先要明白開悟的標準是什麼。普通人對某一件事情由不會到會,對某一個道理由不懂到懂得都算是開悟。這只是俗話說的小悟,並不是真正的開悟。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開悟。佛家講明心見性、儒家講的知天命、⋯⋯一個通達人生真相的才是開悟的人。

    打個比方。開悟的人就好比是一個眼睛正常的人,他眼前的一切都是清清楚楚的。而未開悟的人則如同盲人一般,即使你在他面前放上一顆價值連城的寶石他也不會認得。未開悟的人在開悟的的面前即如同盲人一般。開悟的人識得未開悟的人,而未開悟的人卻不識得開悟的人。

    真正開悟的人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的人開悟。其他任何事情對於開悟的人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

    自己沒開悟之前是不可能判斷誰開沒開悟的。當然你也可以用一個標準,若是一心只為你好而不求任何回報的人,你可以視他為開悟的人。

    若要想開悟!一定要按照聖人所教導的方法去踐行。

  • 9 # 天邊之雲

    開悟:有大小、多少,是否透徹的問題。

    悟也是有一個過程的,一般由認識上的悟,到心上的悟,然後由心悟到對萬事萬物的透徹認識和了解。

    不同階段,有不同表現。一般修行人追求的是大徹大悟,所以僅從這個高度略談一二,供朋友們參考。

    第一,看淡世俗名利,不再為名利而煩惱。

    第二,能清楚發現自身心性上存在的問題,知道自己都有什麼心,從而有針對性加以修正,去除不良心性。

    第三,格局的變化越來越大,心胸眼界越來越寬廣。

    第四、認知成體系,關鍵是透徹、完整、全面。

    第五,認識問題的高度和廣度越來越完善。並由單一境界向多境界,到境界系統發展。

    第六、靈活度越來越強,不再拘泥於任何一種境界,能在多境界之間自如轉換。

    一點淺見,供您參考[祈禱][玫瑰][玫瑰][玫瑰]

  • 10 # 啡茲笑

    所謂“開悟”就是開啟枷鎖、超脫自我、得到真諦。

    我們與其說“怎樣判斷一個人是否開悟?”不如看看“開悟”的人都有什麼特徵:

    一、思維超越常人

    一般人生活在二維空間,他們只有好惡,沒有真理真相。“開悟”的人,一般都能超脫二維空間,他們思維相比常人更加寬廣、深邃。

    二、超脫自我

    芸芸眾生多受利益牽絆,做人、做事往往以自我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有時,甚至為了利益,罔顧事物本性。“開悟”的人多從事物本身出發,剝離人的好惡。

    三、人事看淡

    芸芸眾生因為利益得失而易受情緒影響,《范進中舉》即是一例。“開悟”的人不會因此而情緒波動,他們往往“什麼都看的很淡,甚至包括生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上地理課,到底應該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