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是以陽曆劃分的,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分為24等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干支歷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二十四節氣”是一部反映太陽對地球產生影響的太陽曆。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個節;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個氣。
每兩節、氣相距天數平均約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陰曆每個月的天數則為二十九天半,所以每過大概三十四個月,必然會遇到有兩個月僅有節而無氣或者僅有氣而無節。有節無氣的月份農曆上稱為閏月,有氣無節的月份就不是閏月。
二十四節氣是以陽曆劃分的,是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分為24等分為24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是上古時代人們根據地球在黃道(即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上的位置變化而制定的,每一個分別相應於太陽在黃道上每運動15°所到達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氣候規律。
干支歷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的一個週期作為一個輪迴,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時節太陽在黃道上位置的不同、寒來暑往的準確時間、降雨降雪等自然現象發生的規律,以及記載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現象的時刻。“二十四節氣”是一部反映太陽對地球產生影響的太陽曆。
太陽從黃經零度起,每年執行360度,共經歷24個節氣,每月2個。
其中,每月第一個節氣為“節”,即:立春、驚蟄、清明、立夏、芒種、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個節;每月的第二個節氣為“氣”,即:雨水、春分、穀雨、小滿、夏至、大暑、處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個氣。
每兩節、氣相距天數平均約三十天又十分之四,而陰曆每個月的天數則為二十九天半,所以每過大概三十四個月,必然會遇到有兩個月僅有節而無氣或者僅有氣而無節。有節無氣的月份農曆上稱為閏月,有氣無節的月份就不是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