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漂浮的木1q6Z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5月誓師北伐,7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波濤洶湧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詩人簡介

    曹操,字孟德,沛國交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建安五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後逐一統一了北方。建安12年,東征屋恆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後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宏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主題歸納

    《觀滄海》是一首寫景抒情詩,雖然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蘊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作者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

    全詩寫了三層意思:


    第一層(1——2句)交代《觀滄海》的地點:直陳其事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是詩的線索,以下十句寫觀滄海所見。


    第二層(3——8句)描寫海水和山島。從大處落墨,從全景寫起,著力渲染大海那種蒼茫動盪的氣勢,這一層全寫實景,是作襯托用。


    第三層(9——10句)藉助奇特的想象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及詩人的主觀感受。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造了一個極其開闊的意境。執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匠皇帝與萬曆皇帝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