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博學伊迪4j2

    現在的工業越來越發達,農業生產現在也變的蕭條,我每次回家都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荒地,有些人情願辛苦等工作,也不願意在那黃土上種出綠洲,一個是資源的一浪費,一個是給就業帶來了壓力,還是一個國家的所需,別忘了我們國家有多少人啊。

  • 2 # 外向溪水1Z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把農業放在國民經濟的首位,這是因為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必須高度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髮育規律,透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產業,農業屬於第一產業。中國是人口大國,民以食為天,所以我們必須保證農業是第1位的。

  • 3 # 風一樣的男子45172481

    1.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是人類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農產品是輕工業的重要原料;農村又是工業品的主要市場;農產品又是人民生活必需品,農業的發展,能為國民經濟其它部門發展提供勞動力。


    2.農業直接關係到城鄉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穩定,社會安定。據統計,中國絕大多數人口是在農村的,農業生產的發展直接關係廣大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直接關係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⑶中國現在的基本國情仍然是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農業生產仍然算落後,農業生產已成為國民經濟最薄弱的環節,它已很難支撐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快速發展。


    總之,農業生產的發展是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現代化建設、社會穩定的基礎,並最終決定著國民經濟其他部門的發展規模和速度,是能否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關鍵。

  • 4 # 雪紛飛wj

    因為華人口眾多,人均土地又少,所以要發展農業。中國首先就是糧食安全。過去講糧食安全關注的是吃飽飯,十幾年前聯合國糧農組織已經修改了糧食安全的定義。糧食安全意味著什麼呢?就是要滿足全人類對食品的需求,要滿足人類的營養健康需求,還要滿足人類對食品多樣化的需要。

  • 5 # 使用者6402961599882

    中國優先發展農業是由於中國的國情所決定的,因為中國的人口比較多而耕地面積又不是非常充分,為了保證14億華人的糧食安全,所以華人的飯碗應該牢牢的把握在中國農民的手中,為了保證全華人民的食物健康,糧食安,全所以國家大力發展農業藏糧於地,藏糧於技,這是國家糧食發展的根本性的政策,華人口帶太多,所以一定要優先發展農業。

  • 6 # 隧道盡頭有光明

    中國首先發展農業 ,因為以前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中國有大量的農業人口 ,解決他們的吃飯問題才是首要的 ,同時透過農業發展 ,穩定全華人民的溫飽問題 ,庫裡有糧,心中不慌 ,解決了基本的問題之後 ,他的問題就有了發展的可能 ,農業是每一個國家的重中之重

  • 7 # 葉落花凋零y


      中國原始農業興起的原因是:

    ①東亞大陸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

    ②生產工具的發明;

    ③先民創造性的勞動。

      中國的糧食生產結構自新石器時代,開始就以粟稻為主,所謂“北粟南稻”,由於隋唐以前,中國的經濟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黃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國的糧食供應中佔有重要的地位。這種格局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經濟重心的南移開始被打破。稻逐漸取代粟在糧食供應中的地位,麥緊跟而上,與粟處於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麥三分天下的局面。

    到了宋元時期,稻麥的地位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

      唐宋以後,南方地區各種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斷出現,加上大量的旱地改為水田,擴大了水稻的種植面積,同時耕作技術的不斷提高,也大大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產量,這使得水稻在全國糧食供應中的地位扶搖直上。在水稻向北方擴充套件的同時,麥類作物也在早有麥作種植的南方地區,由於有各級政府的鼓勵而得以發展。

      宋代,由於北方人口的大量南遷,他們把原有的飲食習慣也帶到了了南方,社會對麥類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戶種麥所能獲得的實際利益,因而促進小麥在南方的種植達到了高潮。南宋紹興(1131-1162)初,出現了“竟種春稼,極目不減淮北”的局面。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稻麥二熟制。在稻麥成為主要的糧食作物的同時,芝麻、油菜等也開始成為重要的油料作物。

  • 8 # 手機使用者師同生

    中國要先發展農業,因為農業是中國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中國14億人口,有十億農民,首要的解決問題是十四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只有農業發展了,農村經濟搞活了,農民富裕了,中國的經濟才有後勁,才能引導其他的各行各業健康發展,因此,優先發展農業的政策是對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葵花飄飄讀後感6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