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法師2021
-
2 # 孫東強578
笫五次反圍剿的失敗原因主要是因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把持了中革軍委的軍事作戰指揮權,否定了毛澤東同志誘敵深入,分而圍殲的遊擊運動戰,而是教條的仿照歐洲戰場慣用的陣地戰,不顧人員武器裝備的巨大差異,與敵硬拼,最終導致反圍剿失利,被迫放棄根據地,開始了艱難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
3 # 使用者7148375772586
第五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倉促決定中央領導機關及紅軍主力撤出根據地,紅軍被迫長征,進行戰略大轉移。
紅軍開始長征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之一。
江西瑞金武陽圍渡口1934年10月10日夜間,中共中央和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萬餘人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部隊將所有的檔案、輜重、兵工廠機器、印鈔票機器、X光機以及各種文化課本都攜帶上路,將整個蘇維埃共和國搬上旅途。
在此之前,中革軍委副主席周恩來曾先期赴雩都,選擇行軍路線,組織架橋,為大部隊行軍做準備。11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將中革軍委、紅軍總司令部及其直屬隊組成第一野戰縱隊,由葉劍英任司令員;將中共中央機關、政府機關和軍委後勤部、衛生部、工青婦機關組成第二野戰縱隊,李維漢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發任副司令員兼副政治委員。
13日,中革軍委規定軍委及各部隊對外使用的代號是:軍委為“紅星”,軍委第一縱隊為“紅安”,第二縱隊為“紅章”;紅一軍團為“南昌”,紅一、紅二、紅十五師依次為“廣昌、建昌、都昌”;紅三軍團為“福州”,紅四、紅五、紅六師依次為“贛州、蘇州、汀州”;紅五軍團為“長安”,紅十三、紅三十四師依次為“永安、吉安”;紅八軍團為“濟南”,紅二十一、紅二十三師依次為“定南、龍南”;紅九軍團為“漢口”,紅三、紅二十二師依次為“洛口、巴口”。
16日,中央紅軍南渡貢水,19日全部進入突圍集結地域。21日,中央紅軍從王母渡、新田之間突破國民黨軍的第一道封鎖線。以紅一軍團為左路前衛,紅九軍團隨一軍團左側跟進;紅三軍團為右路前衛,紅八軍團隨三軍團後跟進;軍委第一、第二縱隊居中,紅五軍團殿後,成甬道式序列繼續西進。25日,渡過信豐河。
-
4 # 風動心驛
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1934年10月,共產國際代表李德和“左傾”中央不顧客觀真相,命令中央紅軍以集中對集中,堡壘對堡壘及四面出擊戰術,大打陣地戰,在敵我力量懸殊情況下殘遭失敗。紅軍銳減至八萬人。被迫實行戰略轉移,北上長征。
-
5 # 使用者8213442981753
是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從1933年9月25日至1934年10月間,蔣介石調集約100萬兵力,採取"堡壘主義"新戰略,對中央革命根據地進行大規模"圍剿"。這時,王明"左"傾教條主義在紅軍中佔據了統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澤東的正確建議,用陣地戰代替游擊戰和運動戰,用所謂"正規"戰爭代替人民戰爭,使紅軍完全陷於被動地位。經過一年苦戰,終未取得反"圍剿"的勝利。最後於1934年10月倉促命令中央領導機關和紅軍主力退出根據地。
-
6 # 152456987
血戰湘江,紅軍長征中最慘烈之戰。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共中央紅軍在湘江上游廣西境內的興安縣、全州縣、灌陽縣,與國民黨軍苦戰5晝夜,最終從全州、興安之間強渡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軍的第四道封鎖線,粉碎了蔣介石圍殲中央紅軍於湘江以東的企圖。但是,中央紅軍也為此付出了極為慘重的代價,由長征出發時的8萬多人銳減至3萬餘人。湘江慘敗直接導致遵義會議的召開,重新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
回覆列表
1934年十月第5次反圍剿失敗
1934年10月,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黨中央和中央紅軍被迫離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戰略轉移一一長征。關鍵時刻毛澤東提出紅軍由去湘西轉向貴州,紅軍強渡烏江,解放了遵義城。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是黨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此後,紅軍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敵人的包圍。紅軍繼續北上,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l935年10月,黨中央和紅軍一方面軍在吳起鎮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l937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會寧會師,二萬五千里長徵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結束,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儲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