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倪兒62
-
2 # 鄉村振興4
王陽明,把小事做到了極致,自然成就了大事,正可謂事事精細成就百事,事事精細成就一生。
對於世間萬物來說,大與小的概念都不盡相同。地球很大,但跟銀河系比起來就是九牛一毛;一片樹葉很小,但對於一隻螞蟻來說它就是一個巨大的廣場。
很多人看來成功就是做大事,但同時又不屑於做小事。俗話說得好,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同樣的道理,小事不做何以成大事!
大事雖大,但也要從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到了極致自然成就了大事。粒米中藏須彌山,許多不起眼的人、事、物有著不可限量的能量。
小沙石可以建高樓,小火星可以燎原,小小微笑可以散播歡喜與愛,所以,“小”中往往蘊含有無窮的力量。再小的事情如果能夠做到極致,就能成就大事。
做小事的精神,就能產生大事的氣魄。不要小看做小事,只要有益於工作、有益於事業,人人都應該從小事做起。
用小事堆徹起來的事業才是堅固的,用小事堆徹起來的長城才牢靠。千里之行,死於足下;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欲行千里,想成大樹,就從腳下開始,從毫末做起。不屑於平凡小事的人,即使他的理想再壯麗,也只能是一個五彩斑斕的肥皂泡。想要壯志凌雲,必須腳踏實地,專注於小事。
芸芸眾生總有人問,到底要做到怎樣才稱得上精進?精進,說起來其實很簡單,把握現在,認真面對每一件事就是真正的精進。
年少的王陽明經常對著大自然思考人生、領悟哲學,最終將“心學”發揚光大。這都是與他認真、專心分不開,他充分把握了生命中每一個學習機會。
昨天的付出是昨天的事,如果今天尚未付出,就不要期待收穫。
對於學習,很多人往往認為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但一切都是藉口,只要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用心去學習,就會得不到意想不到的收穫。
比如早起一個小時,睜開眼睛,不要先急著拿手機,迅速起床,簡單洗漱看書。晚上在規定的時間內關閉手機,看書一個小時。那麼一天就有二個小時的看書時間。
如果好好利用碎片時間,把消耗在手機上的時間用來讀書,一定會在某一天讓人對你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
現代人瀏覽網頁、刷屏,有的人看抖音,一看就是半天,抖音確實讓你快樂了,可是關閉了抖音,你得到了什麼?
那些無效資訊的輸入,往往對人生並沒多大的幫助。或許那些資訊能讓人暫時忘記煩惱,帶給人快樂,可是樂過之後,將變得更加散漫,消極,因為我們的精神,內在是空洞而不富足。
我們讀書未必是要去研究儒家經典,去做博士,可以只是單純的瀏覽書籍,瞭解過去發生過的事情,並從中得到啟發,從而獲得精神的愉悅,變得更加知性。
把握現在,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是一種在收穫前的付出,是一種簡單樸素的生活信仰,其目的在於錘鍊自己的品性,充實自己的生活。
這種看似簡單的信仰,絕非一日或短時間內形成的,在時光的洪流中,只有日日如此,步步踏實,才能尋求生命的超脫之境。
我們的心神,往往停留在表面的事情上而沒有深入,不能夠在看不見、聽不見、摸不著的事情上下功夫。然而正是在那些不易顯現的地方要更加警惕,更加小心。
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在善與惡的邊緣徘徊,如何發現自我的良知呢?
王陽明認為“致良知”,要達到致良知的境界,需要時刻懷抱著謹慎認真的態度,關注細微,關注平時被忽略的事情。
再小的事情,落到實處,認真去做,這樣積累之後就能愈加成熟,在遇到挑戰和困難時可以不需要費太大的力氣,不會被外在所牽累。
回覆列表
東漢時有一少年名叫陳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幹大事業。一天,陳蕃父親的朋友薛勤來訪,見他獨居的院內齷齪不堪,便對他說:“孺子何不灑掃以待賓客?”
陳蕃答道:“大丈夫處世,當掃天下,安事一屋?”
薛勤當即針鋒相對反問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陳蕃無言以對。
這個故事對於我們大家來說並不陌生,陳蕃之所以不屑於掃屋,無非是想顯示自己的胸懷大志,欲“掃天下”。這種精神固然可貴,殊不知,他沒有意識到“掃天下”是以“掃一屋”為前提的。凡事總是由小至大,日積月累,集腋成裘,任何事都有它的初始環節和基礎步驟,要“掃天下”,成就一番事業,必須從“掃一屋”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