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424443176

    民國時期,國民黨軍統特務對於上級的刺殺命令向來堅決執行,行動果斷,手法殘忍。但軍統高官沈醉曾經說過:“誰都害怕魔鬼,但魔鬼害怕王亞樵。”論暗殺,王亞樵比軍統還狠。軍統能殺的,他可以殺,軍統不敢殺的,他也是毫無顧忌,照殺不誤。

    王亞樵,清末生人,祖籍安徽合肥。

    年僅16歲的王亞樵,就在清末時期科舉考試高中舉人。大家難以想象,世人為何將“暗殺大王”之稱冠於其。

  • 2 # 獨享遠方

    王勃。

    王勃小時候很聰明,六歲就能獨立寫詩寫文章,而別人可能六歲還在學寫字。他的文章結構嚴謹,字斟句酌,連父親的朋友也常稱讚他的詩是“王氏三株樹”之一。

    長大後,他曾跟隨父親的朋友在長安學醫,因此對藝術頗有研究。十歲時參加科舉考試,考中進士,的第一名。並被皇帝任命為和尚。在當時,這個官職等於是一個閒職。

  • 3 # 飧纃儞薧

    我們都知道,我在古代想當官的話就要透過科舉考試,而20歲成年剛好為弱冠之年,如果想當官的話,基本上都是20幾歲出頭,也就是20幾歲就中了舉人,我們眾所周知的范進中舉,他50多歲的時候才中了舉人,幾乎都快瘋掉了,不過有些天才20幾歲就考上了

  • 4 # 西湖歌舞

    舉人是從秀才當中選拔來的,不分年齡。舉人是指被薦舉之人。漢代取士,無考試之法,朝廷令郡國守相薦舉賢才,因以“舉人”稱所舉之人。

    唐、宋時有進士科,凡應科目經有司貢舉者,通謂之舉人。至明、清時,則稱鄉試中試的人為舉人,亦稱為大會狀、大春元。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習慣上舉人俗稱為“老爺”,雅稱則為孝廉。出自《論語·衛靈公》。

  • 5 # NAC87268130

    在明朝時期,有一個考試狂人,12歲中舉19歲中進士,官至內閣首輔,敢跟皇帝對著幹,他就是楊廷和。


    楊廷和,四川成都人,家庭條件不錯,父親曾擔任湖廣提學僉事,主要負責教育方面的工作,想必才華挺高。楊廷和很小的時候,親戚朋友無不誇他聰明,腦子轉的很快,能夠舉一反三,領悟能力超強,經常被鄰居當成榜樣管教自家的孩子,甚至有人斷言,他日後的成就肯定超過他父親。

    踏入學堂之後,楊廷和很快脫穎而出,成為班裡的學霸,除了在考試時故意漏幾題不寫,每次都能考滿分,甚至老師不會做的題目,小楊同學都能分分鐘給出言簡意賅的答案。未滿十歲時,楊廷和已經透過縣試、府試和院試,自然成了小秀才,名副其實的文化人,十里八村的村民紛紛到小楊家裡拜訪,一睹小神童的尊容。

    楊廷和笑而不語,壓根不把秀才的身份當回事,心想:你們真沒見過世面,不就是小小的秀才嗎,只要我願意,考取進士猶如探囊取物。如果別人這麼想,要麼腦子進水了,要麼在吹牛皮,但對於實力超強的楊廷和來說,所有吹過的牛,他都能把它們變成現實。


    公元1471年,楊廷和到省城參加鄉試,放眼望去,跟他同一考場的讀書人,年紀最小的也有二十歲左右,三四十歲的更多,也不乏五六十歲的老者,而小楊同學只有12歲,那些叔叔爺爺輩的考生,甚至認為他走出地方了。考試成績出來後,小楊以優異成績中舉,要知道,古代中舉的機率很低,大約為百分之三,比現在高考的難度大很多。

    現在十二歲的孩子,大多都在讀初中,極個別天才或許會進入科大少年班,楊廷和則是天才中的天才,不過古代沒有“少年班”之說。中舉之後,楊廷和再也不只是村子裡文化人,在全省都非常知名,無論走到哪裡,鮮花和掌聲都持續不斷。


    擔心兒子成名太早不利於以後的發展,畢竟楊廷和還是個12歲的孩子,智商高不代表心智成熟,所以他父親沒有繼續讓他參加會試,而是讓他沉澱一下,反正不著急。楊廷和19歲那年,父親覺得他歷練的差不多了,送他到京城參加會試,跟前幾次考試一樣,他沒有一點失誤,輕輕鬆鬆中進士。

    眾所周知,古人想考中進士,可以說難如登天,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就連北宋最具才華的大神蘇東坡,二十歲才中進士,而楊廷和19對就達到這種高度,稱之為考試狂人絲毫不誇張。楊廷和第一份工作是翰林院庶吉士,沒多久他就請了長假,一是為了回家結婚,二是給自己充電。

    此後多年間,楊廷和歷任翰林修撰、翰林侍讀、東閣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等職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ub爆米花鞋底耐久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