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89185257763

    紅亞麻

    紅亞麻,亞麻科、亞麻屬。株高40-50CM,葉灰綠色,花單生、鮮紅色。用於花壇、切花或做盆花栽培。

    基本資訊

    植物界

    木槿族 Hibisceae

    木槿屬 Hibiscus

    詳細資訊

    名稱: 紅亞麻

    英文名: Scarlet flax

    學名: Linum grandiflorum

    科屬: 亞麻科亞麻屬

    類別: 一年生草本

    主要性狀: 株高40-50CM,葉灰綠色,花單生、鮮紅色。

    繁殖方法: 種子

    栽培管理: 春秋播種。

    應用: 用於花壇、切花或做盆花栽培。

    紅麻(Hibiscus cannabinus),錦葵科木槿屬,一年生草本韌皮纖維作物。又名洋麻或槿麻,臺灣稱鍾麻,是20世紀初發展起來的麻紡工業原料。

    紅麻的起源有原產印度或熱帶非洲兩種看法。以中國、泰國、印度、前蘇聯種植較多,次為孟加拉、越南、古巴、巴西、印度尼西亞和伊朗。中國於1928年引種,50年代因炭疽病害而停種,60年代由於推廣了抗病品種,生產得以恢復發展。廣東、廣西、浙江、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南、湖北、江西、四川等省、自治區均有種植。

    紅麻莖直立,高3~5米,粗1.5~2.0釐米,呈綠、紫、紅或淺紅色。葉分掌狀裂葉型和闊卵葉型。花淡黃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頭紫或紅色。蒴果,種子呈腎形。紅麻依據葉形、莖色、成熟期分類。印度分5個變種、8個型別;中國分為13個型別。日本根據品種對光、溫的反應,分為感光型和感溫型。

    紅麻是短日照喜溫作物。要求生育適溫25℃,無霜期150天以上,生育期降水500毫米左右。適於土層深厚的沙壤土。幼苗期怕澇,成株後抗澇力強,是澇窪地區的穩產作物。生長期日照時數延長,有利營養生長;縮短光照可促進生殖生長。故可在低緯度地區繁殖晚熟良種種子,高緯度地區種植收麻。合理密植可增加初生纖維比重,提高品質。麻株在開花並結少量蒴果時達到工藝成熟,即可收穫。隨即整株或剝皮漚洗。紅麻主要有炭疽病、根結線蟲病和小地老虎、蚜蟲、小造橋蟲等病蟲害。

    紅麻纖維銀白色,有光澤,吸溼散水快。適於織麻袋、麻布、麻地毯和繩索。帶皮麻稈可作造紙原料,剝皮後的麻骨用於燒製活性炭和制纖維板。葉可作牲畜飼料。

    純麻類產品的綜合機械效能難以與合成材料相比,但是在其他方面的表現明顯優良,比如較高的摩擦係數和彈性模量、高吸溼性、高吸油性、耐熱性以及自行降解性等。中國是紅麻的傳統種植大國,麻袋、麻繩是紅麻的傳統用途。在其受到合成纖維產品的衝擊而市場逐年萎縮的情況下,根據紅麻材料的特性,積極開發其在製造土工布和複合材料方面的用途,既利國利民又大有可為。

    紅麻纖維粗糙、硬挺,可紡性差,一般支數為1.5~3Nm,最多也不超過10Nm,只能粗支稀織。但是利用非織布技術則可為紅麻織物別開一片天地。

    目前在農田基本建設、環境工程、水利設施、道路施工等方面,各種土工布的應用日趨廣泛。在堤壩、護土坡、高速路路基等大量使用以錦綸等強力合成纖維製造的土工布。但是在水土保持、道路綠化、景觀美化方面敷用以黃、紅麻纖維製造的三維土工布,針刺草皮等產品,則別有一番景象。

    織成蜂窩狀的麻類產品具有極好的吸附效能,敷設於坡地後,既可蓄留水分,又保持土壤不被風雨侵蝕。置作物種子肥料於蜂窩,會很快發芽,形成植被。即使麻纖維年久腐爛,植被既成,百年無患。

    現代家庭,無論室內裝飾,還是屋頂綠化,都可使用紅麻產品。紅麻牆布天然質樸,還有呼吸作用,可調節溼度,吸收不良氣體,讓你享受健康的實惠,黃、紅麻織物用於屋頂綠化,可使保溫、包暖的複雜工程變得易如反掌。

    紅麻還可作為複合材料的增強纖維。黃、紅麻的強度,特別是彈性模量很高,因此適宜作補強材料。在有些場合,甚至可代替價格昂貴的碳纖維。日本已有汽車製造廠用紅麻加某種樹指製做高階轎車的車門背板,質輕、強韌而抗衝擊性能優越。

    根據加工方法和用途,用紅麻纖維增強的複合材料有如下種類:

    一、接觸成型法,用來製作遊船、容器等;

    二、纏繞法,製造管道類產品;

    三、壓擠法,製造椅子、貨架及機器部件等;

    四、填料(樹脂)板,用於製造建築、裝飾和包裝材料等。

    紅麻纖維是優質的天然纖維素纖維,也是重要的輕紡工業原料。其纖維包埋於莖稈的韌皮部,必須經過“脫膠”,才能獲得用於輕紡的純淨纖維。長期以來,脫膠方法採用“天然水體漚洗法”,由於佔用大量水面,難以確保纖維產量和品質。農民勞動強度大,無論寒暑,操作者立於水中,天長日久,漚麻者都會患上關節炎。而且漚麻對水和空氣都會造成汙染。另外,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樣取得的纖維,產量和品質也難以保證,制約了紅麻產業的發展。

    中國農業科學院麻類研究所承擔的“紅麻快速生物脫膠技術的引進與消化”專案,從孟加拉國引進了紅麻快速脫膠真菌培養物,利用紅麻脫膠專用菌種,自行設計了技術路線,在國內外首次研製出了一種紅麻脫膠生物製劑並申請了專利,他們還利用製劑,研究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高效清潔型紅麻生物脫膠技術”,能使一部分非纖維素物質發生“塊狀崩潰”,使某些關鍵性結構成分徹底分解,進而為微生物自身的生命活動提供營養,直至紅麻纖維分散為止。

    大面積生產示範應用結果顯示,新技術低耗、高產、優質、汙染輕,完全免除了傳統方法的髒、慢、苦。與傳統漚麻方法相比,脫膠週期由原來的9-10天縮短至3-5天;幹皮出麻率淨提高5個百分點;熟麻品質提高1-2個等級;環境汙染減輕了90%%左右,還節省了水面的佔有量和勞動力。據估算,每公頃紅麻增收節支的綜合效益達到1928元以上,經濟效益相當可觀。

    有關專家分析,“脫膠”是聯結紅麻種植業與加工業的橋樑和紐帶,是紅麻產業化生產中的重要加工環節。由於該項技術的問世,解決了制約紅麻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在水源不足或水源短缺地區均可大力發展紅麻生產,能有效調整農村的種植業結構。漚麻不下水,每畝紅麻節省水面0.2畝,每年節省的60萬畝水面,可用於發展水產養殖業,從而為農民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21年信用社喪葬費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