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鼓著勁兒的熱,地下冒出熱氣兒來蒸人,身上汗漬漬的不得勁兒。麥收如戰場,男女老少拼著勁兒把麥過完了。
有的把麥粒兒運進了小場園裡,有的弄到路上去,有的拔到大平屋頂上去,為了省勁,有的安上了滑鏈,有的安上了撐子,這邊捆上塊大石頭,在木頭另一側捆上麥子袋子,這邊人一摁,另一頭翹起來上屋頂上去了,也省勁。
每一天早飯前後,要用揚鍁或木耙子從麥子攤開的大片中均勻推好,平攤開,用揚鍁再推開好多條溝溝,這叫翻麥子。中午太陽毒時就半小時或一小時翻一次,直到入了囤,裡邊用布封上防蟲劑藥,再用布密封住。有的吃不了或急著花個錢,就把小麥賣給了糧食販子。
有的把錢存到銀行裡,花著時就取出來,這樣緊張的心情總算稍微鬆了一口氣了,可以到晚上搖著芭蕉扇出去玩或者啦呱吹牛,抑或看電視聽戲,再不就到大街上去聽大鼓書《七俠五義》還有《呼延慶打擂》、《楊家將》、《三國》、《水滸》等,雖有電視了,但聽的滋味可不一樣哩。
有的叫老婆炒幾個菜喯上幾兩小酒子,喝多了就留不住手,說話聲音就大起來,有了不好聽的話溜出來。
只聽女人厲聲說:“喝點驢馬尿就不知道姓麼了,叫你少灌喪些,還非得一個勁地捅攮,見了酒就拉不動腿,給見美女似的!”
“放你孃的屁屁去!”一個含混的男低音,響亮不起來了。
接著就聽到呱呱呱唧唧的九重奏打光脊樑聲。
“快趴下去,可別說昏話了,明天還種棒子去!”
“啊啊啊,行行行!中中中,俺聽!什不行,啊!”
打歸打鬧歸鬧,第二天,人們就急忙去點種玉米去啦!
種子是從農技站買來的優良品種,一人前邊刨窩,一人後邊撒種,一個穴要兩個至三個粒,隨即用腳覆上土。有澆了地的,有沒澆的就幹種等雨,或者挨號用岩心井澆個矇頭水。黃河緊邊上的用黃河水,那機器功力大,一開閘,畦一氣澆倆畦子,一個畦子三米寬,寬到要種四壠玉米呢?也有用樓耩玉米的,但太費種子,比人手點種多浪費一半種子哩,這個莊戶人會盤算哩,多下點力倒不疼的慌。
舊時種玉米太稀了,那叫什麼“撂棍子打黍黍,”一行隔一米,產量高不上去。現今合理密植了,一壠隔半米吧,畝產能達一千多斤,三推兩擁,膝拉蓋子一頂,齊打虎的,三八九點的忽忽拉拉就種完了。
氣溫高,沒幾天功夫小苗就露頭了,農民喜歡極了,有的唱起了漁鼓書哼起了梆子腔,賽似叫驢,有股野道味兒,筋道脆聲!
小苗長出四十公分,趁早晨涼快,小鳥兒叫著,露水珠兒晶瑩著,各種蟲兒歡鳴著,我們莊戶人扛上了長把小钁子去間苗,有的只留一株,有的多留一株。
小苗兒青青的嫩嫩的,收工時拿家去喂牲靈去,恣的豬牛羊兔亂撒歡兒,雞鴨鵝也去湊熱鬧勁兒,東啄口,西啄口,羊想用角抵這些搗亂分子。
緊接著,要背上噴霧器去玉米地裡去打藥,整個大地裡噴起了白霧水兒,霧濛濛水漣漣,直噴的鑽心蟲難受的直打滾兒,螞蚱蛐蛐兒老鼠青蛙等緊竄命去了。那時還沒下禁令,萬畝大窪地裡到處狼煙滾滾,黑雲密佈,鳥兒獸兒早嚇無影子了。那是燒麥茬的閒事主兒,給生態造成了損壞,人們很反感。後來政府重視了,哪裡出現,立即撲滅,並依法律刑拘了幾個,老實了,野火沒有了。
勞作之餘,人們還要往家倒騰麥茬,每人150斤,集體有個保管給你過秤,捆成兩大捆,用扁擔挑家去,一挑一百五十多斤,壓得人歪歪拉拉齜牙咧嘴的,村裡記上帳,夠了就別挑了。那時柴禾缺見,有用車拉的,弄家去弄成垛,用草苫子遮上,長遠著使用。大包乾以後就各歸各家了,省卻大麻煩了,人們說:大包乾大包乾,直來直去不拐彎,村民勁頭氣沖天,農民收入翻幾番!
玉米長了膝蓋高,我就早起去北坡地裡去清壠刨麥茬,聽著鳥叫,拂著涼爽的晨風,累些也愜意。。
大钁頭鋒快,我掄動鐵钁,揮汗如雨,把麥茬刨下,把夾壠草削去,這一下能頂上一茬肥料,夠好的。幹上兩個小時許,我就回家吃飯去,再騎上車子去上班。我那時已去鄉鎮裡去上班。我深刻體會到農村、農民生活的艱辛勞作和不容易,也使我體會到了“勞動創造了世界”的真理,並使我與兄弟爺們的感情聯到了一塊兒。他們的“一擠眼,一聳鼻,一皺眉,一個眼神,一個翹嘴,幾個動作”我便知道什麼意思,喜他們所喜,怒他們所怒。我永遠是一個農民,是個鄉土味的作家。
玉米竄上半人高,地裡長出了氈片似的麥芽芽兒,這就需要再鋤一遍草,有的用鋤有的用耘鋤,一人掌把,一人捉前雙木把搭上攀帶拉上繩子去鋤草鬆土。之後,就馬不停蹄一人前邊刨窩,在鄰玉米根處或兩株之間,後邊即用籃子裝上化肥或二氨,一株一小把,兩株一大把,後邊有個佉窩復土的,蓋死後再踩硬實,防止化肥把勁跑了。遇上時運好,不幾天下大雨了,恣得莊戶漢子蹦高嚎歌喝大酒,再不下雨就花錢澆呀!也有種豆子的,還有其他五穀雜糧的,莊稼一經雨水,太陽一曬,就“咔嚓咔嚓”一個勁地長,棒子槌子吐紅須兒,要撒拌藥毒沙,把害蟲全弄死!
夏天,站在地頭上,田野一片蔥綠,是一幅濃得化不開的巨軸畫卷。
太陽鼓著勁兒的熱,地下冒出熱氣兒來蒸人,身上汗漬漬的不得勁兒。麥收如戰場,男女老少拼著勁兒把麥過完了。
有的把麥粒兒運進了小場園裡,有的弄到路上去,有的拔到大平屋頂上去,為了省勁,有的安上了滑鏈,有的安上了撐子,這邊捆上塊大石頭,在木頭另一側捆上麥子袋子,這邊人一摁,另一頭翹起來上屋頂上去了,也省勁。
每一天早飯前後,要用揚鍁或木耙子從麥子攤開的大片中均勻推好,平攤開,用揚鍁再推開好多條溝溝,這叫翻麥子。中午太陽毒時就半小時或一小時翻一次,直到入了囤,裡邊用布封上防蟲劑藥,再用布密封住。有的吃不了或急著花個錢,就把小麥賣給了糧食販子。
有的把錢存到銀行裡,花著時就取出來,這樣緊張的心情總算稍微鬆了一口氣了,可以到晚上搖著芭蕉扇出去玩或者啦呱吹牛,抑或看電視聽戲,再不就到大街上去聽大鼓書《七俠五義》還有《呼延慶打擂》、《楊家將》、《三國》、《水滸》等,雖有電視了,但聽的滋味可不一樣哩。
有的叫老婆炒幾個菜喯上幾兩小酒子,喝多了就留不住手,說話聲音就大起來,有了不好聽的話溜出來。
只聽女人厲聲說:“喝點驢馬尿就不知道姓麼了,叫你少灌喪些,還非得一個勁地捅攮,見了酒就拉不動腿,給見美女似的!”
“放你孃的屁屁去!”一個含混的男低音,響亮不起來了。
接著就聽到呱呱呱唧唧的九重奏打光脊樑聲。
“快趴下去,可別說昏話了,明天還種棒子去!”
“啊啊啊,行行行!中中中,俺聽!什不行,啊!”
打歸打鬧歸鬧,第二天,人們就急忙去點種玉米去啦!
種子是從農技站買來的優良品種,一人前邊刨窩,一人後邊撒種,一個穴要兩個至三個粒,隨即用腳覆上土。有澆了地的,有沒澆的就幹種等雨,或者挨號用岩心井澆個矇頭水。黃河緊邊上的用黃河水,那機器功力大,一開閘,畦一氣澆倆畦子,一個畦子三米寬,寬到要種四壠玉米呢?也有用樓耩玉米的,但太費種子,比人手點種多浪費一半種子哩,這個莊戶人會盤算哩,多下點力倒不疼的慌。
舊時種玉米太稀了,那叫什麼“撂棍子打黍黍,”一行隔一米,產量高不上去。現今合理密植了,一壠隔半米吧,畝產能達一千多斤,三推兩擁,膝拉蓋子一頂,齊打虎的,三八九點的忽忽拉拉就種完了。
氣溫高,沒幾天功夫小苗就露頭了,農民喜歡極了,有的唱起了漁鼓書哼起了梆子腔,賽似叫驢,有股野道味兒,筋道脆聲!
小苗長出四十公分,趁早晨涼快,小鳥兒叫著,露水珠兒晶瑩著,各種蟲兒歡鳴著,我們莊戶人扛上了長把小钁子去間苗,有的只留一株,有的多留一株。
小苗兒青青的嫩嫩的,收工時拿家去喂牲靈去,恣的豬牛羊兔亂撒歡兒,雞鴨鵝也去湊熱鬧勁兒,東啄口,西啄口,羊想用角抵這些搗亂分子。
緊接著,要背上噴霧器去玉米地裡去打藥,整個大地裡噴起了白霧水兒,霧濛濛水漣漣,直噴的鑽心蟲難受的直打滾兒,螞蚱蛐蛐兒老鼠青蛙等緊竄命去了。那時還沒下禁令,萬畝大窪地裡到處狼煙滾滾,黑雲密佈,鳥兒獸兒早嚇無影子了。那是燒麥茬的閒事主兒,給生態造成了損壞,人們很反感。後來政府重視了,哪裡出現,立即撲滅,並依法律刑拘了幾個,老實了,野火沒有了。
勞作之餘,人們還要往家倒騰麥茬,每人150斤,集體有個保管給你過秤,捆成兩大捆,用扁擔挑家去,一挑一百五十多斤,壓得人歪歪拉拉齜牙咧嘴的,村裡記上帳,夠了就別挑了。那時柴禾缺見,有用車拉的,弄家去弄成垛,用草苫子遮上,長遠著使用。大包乾以後就各歸各家了,省卻大麻煩了,人們說:大包乾大包乾,直來直去不拐彎,村民勁頭氣沖天,農民收入翻幾番!
玉米長了膝蓋高,我就早起去北坡地裡去清壠刨麥茬,聽著鳥叫,拂著涼爽的晨風,累些也愜意。。
大钁頭鋒快,我掄動鐵钁,揮汗如雨,把麥茬刨下,把夾壠草削去,這一下能頂上一茬肥料,夠好的。幹上兩個小時許,我就回家吃飯去,再騎上車子去上班。我那時已去鄉鎮裡去上班。我深刻體會到農村、農民生活的艱辛勞作和不容易,也使我體會到了“勞動創造了世界”的真理,並使我與兄弟爺們的感情聯到了一塊兒。他們的“一擠眼,一聳鼻,一皺眉,一個眼神,一個翹嘴,幾個動作”我便知道什麼意思,喜他們所喜,怒他們所怒。我永遠是一個農民,是個鄉土味的作家。
玉米竄上半人高,地裡長出了氈片似的麥芽芽兒,這就需要再鋤一遍草,有的用鋤有的用耘鋤,一人掌把,一人捉前雙木把搭上攀帶拉上繩子去鋤草鬆土。之後,就馬不停蹄一人前邊刨窩,在鄰玉米根處或兩株之間,後邊即用籃子裝上化肥或二氨,一株一小把,兩株一大把,後邊有個佉窩復土的,蓋死後再踩硬實,防止化肥把勁跑了。遇上時運好,不幾天下大雨了,恣得莊戶漢子蹦高嚎歌喝大酒,再不下雨就花錢澆呀!也有種豆子的,還有其他五穀雜糧的,莊稼一經雨水,太陽一曬,就“咔嚓咔嚓”一個勁地長,棒子槌子吐紅須兒,要撒拌藥毒沙,把害蟲全弄死!
夏天,站在地頭上,田野一片蔥綠,是一幅濃得化不開的巨軸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