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落日每天不一樣

    三三制戰術最早起源於抗日戰爭期間,成熟於解放戰爭,大量運用於抗美援朝戰爭,是我軍步兵訓練大綱中的一種步兵“班組突擊”戰術。

    基本資訊

    中文名

    三三制戰術

    出處

    抗日戰爭

    型別

    步兵班組突擊戰術

    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八路軍缺乏重火力掩護,經常以密集隊形衝擊日軍的堅固陣地,從而產生嚴重的傷亡。林彪針對這個情況,提出了在中高階指揮官戰略上注重集中優勢兵力(即著名的“一點兩面”)原則上,低階指揮官要注意適當分散兵力密度,避免敵方密集火力的殺傷,強調以密切的協同,層層推進,交替掩護進攻。

    三三制戰術

    戰術原則

    以班為單位分成三個戰鬥小組,每個戰鬥小組三人,為便於相互接應,一般排成三個梯隊。

    三人戰鬥小組呈三角進攻隊形,每名士兵分工明確,進攻-掩護-支援。班長、副班長、組長,各帶一個戰鬥小組行動。

    戰鬥小組進攻時,兩名士兵在前,組長在後,呈三角陣型,三個戰鬥小組組成一個戰鬥班,三個戰鬥班組成一個戰鬥群,進攻時呈"散兵線"隊形展開。

    戰鬥班展開時士兵根據組長或班長指令隨時變換戰鬥隊形,戰鬥群展開後用"口語"、"手語"、"軍號"或"無線電"來傳達戰術指令,一個總數27人的戰鬥群完全展開可以覆蓋800米寬的戰線。

  • 2 # 使用者917376507636

    三三制嚴格的來說是一種步兵小叢集戰術,說句不好聽的,一戰後期,面對機槍和大炮的面殺傷,各國就已經開始玩小叢集了。主要就是講班組兵力分散,互相掩護,壓制,但又各自往目標迫近。最終的目的是在輕武器面對對方重火力據點時,以相對分散的面形式行進,讓重火力目標同時只能盯一個小組,另外兩個小組可以迅速突進至下個掩體並,對被壓制小組進行火力掩護。


    所以說三三制在我們這兒能發揚光大, 和當時戰場上敵我裝備差距有關。既然只能玩輕步兵套路,那麼這種散兵叢集就是最適合的。而且三三制之後,一個小組長手下就2-3人,方便協調管理。班長帶好自己手下2-3人同時(往往會有一名機槍手或者擲彈筒手),可用手勢向其他兩小隊長髮布簡單的命令。


    三三制可以說是配合一點兩面這個大戰術展開的。


    班組的三三制並不是說為了殲敵,而是形成一點兩面或者一點多面的包圍+突破戰術,而包圍是最關鍵的。咱們不是有個添油戰術麼,就是步兵層層圍上去,逐步迫近。消耗地方彈藥並給予敵人壓力,但也不是四面包圍,而是隻包兩面,留下給敵人撤退的火路,不逼著對面做困獸之鬥。


    當面以展開,點已經迫近到一定距離之後,以手榴彈消耗敵方有生力量(其實咱們一直那麼喜歡手榴彈是有原因)。隨後以點為尖刀捅入,敵軍一個點垮了,隨後都會跨。由於不是四面包圍,敵軍若撤離則猛追。


    這也是三猛戰術,猛打,猛衝,猛追


    總的來說三三制是為了讓步兵班組在最小傷亡情況下抵近敵軍,形成添油戰術,配合一點兩面對敵人行程半包圍,消耗和壓力,時機成熟後以點為尖刀實行三猛。實質上我們能把輕步兵玩這個好也真是被逼出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國戰略版夏侯淵一騎當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