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天地顧我心

    漢武帝利用推恩令削弱諸侯勢力。

    公元前127年,中大夫主父偃在給武帝的上疏中提出:當今諸侯王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而易為淫亂,急則合縱以反抗朝廷,對加強中央政令的推行不利。因此建議,令諸侯王得推恩分封子弟為侯。

    原來諸侯王的爵位是由嫡子繼承,庶出的子孫沒有繼嗣的資格。主父偃認為,諸侯骨肉子弟無尺地之封,仁孝之道就得不到宣揚,所以主張除了其嫡長子繼承王位之外,其他諸子都在王國範圍內分割封地,建立侯國,把大的王國剖分為一個較小的王國與若干個小侯國。這樣,諸侯子弟人人喜得所願,名義上是施行德惠,實際上透過分割封國削弱了諸侯的勢力。

  • 2 # 使用者2464012213589

    措施之一:實行推恩令

    漢武帝面對地方諸侯王有割據傾向的威脅,他除加強軍事、政治和法律制度的建設以外,還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打擊和削弱了諸侯王勢力。於是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議,實行"推恩令",目的就是抑制諸侯王勢力。結果,均取得顯著成效。


    漢武帝即位之後,就有不少有遠見的朝臣認為"諸侯連城數十,泰強",並向武帝"數奏其過惡",要求對他們"稍侵奪"。


    武帝接受了主父優的建議,在元朔二年(前127年)春正月頒行"推恩"令,採取法律手段,削奪諸侯王勢力。


    元明二年春,梁王、城陽王提出,願分出自己的部分國土給其弟。武帝立即批准,並下詔"諸侯王分與子弟邑者",朝廷均予批准,規定諸侯王除由嫡長子繼承王位外,其它諸子都可在王國範圍內分到封地,作為侯國。這就是著名的"推恩"令。


    "推恩"令實行後,效果怎麼樣?當然是好極了,漢景帝時期掀起腥風血雨,數十萬軍隊參加戰爭,最後才勉強做成的"削藩"大計,就被這一紙詔書給擺平了。


    "不行黜陟,而藩國自析"。


    "則王子無不封候而諸侯益弱矣"。


    措施之二:緊盯諸侯王過失,藉機削藩

    推恩令只是漢武帝解決諸侯國,防止割據措施中的其中一項,在施行"推恩"令的同時,漢武帝還運用法律這一武器對諸侯國王實行削爵、奪地和除國,以消除他們的勢力。我們來舉幾個例子來看看。


    1.利用諸侯王犯罪奪爵。這其中有不少諸侯王,是因為"驕淫失道"而被除國的,比如燕王劉定國與文康王姬通姦、奪弟妻為姬及殺人等罪,於元朔二年(前127年)被處死刑而自殺國除。像類似劉定國這樣犯罪或謀反而被除國的,就有九個。


    2.利用獻祭時酹金成色不好奪爵。武帝藉口諸侯國所獻助祭的"酹金"成色不好,或者斤兩不足而削地、奪爵。這種辦法非常方便,許多列侯都以"坐酎金"而失國,如元鼎五年(前112年)一年就有百零六個列侯因"耐金"之罪而被奪爵、削地,佔當時列侯的半數。三國時期的劉備祖上,就是因為這個丟失的爵位。


    措施之三:降低諸侯國官員待遇

    漢武帝時,為了能夠讓人才留在朝廷,而不是流向各個諸侯國,漢武帝制定了"左官之律"。在這個制度中,明文規定了不準人們私自為諸侯充當官吏,以防結黨營私。


    除了這個"左官之律"以外,其實在武帝之前,就有了有阿黨附益之法。阿黨是指諸侯王國的官吏和諸侯王結為死黨,諸侯王有罪而不予舉奏;附益是指朝中的大臣與諸侯王交通而幫助諸侯王得到法外利益,這些都都規定了犯者要受到極嚴厲的處罰。不同的是,這些法律制度,在漢武帝之前,執行的並不是那麼嚴格,而漢武帝制定和重申這些法律,為的就是強調它們的合法性。這樣一來,漢武帝就又有更多的藉口奪削,打擊諸侯貴族了。

  • 3 # 陌上如玉shy

    漢武帝劉徹在繼位後就在一直穩定國內,準備出擊匈奴,而他處理國內諸侯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了主父偃提出的千古第一陽謀“推恩令”,這也是在他的父親漢景帝成功打贏了“七國之亂”後諸侯王被極大削弱的基礎上才能使用的高明之策,讓西漢再也沒有了諸侯王作亂的能力。

  • 4 # 錯過822

    爵位可以降的,以清朝為例,清朝實行降等世襲,即每承襲一次要降一級,但降級若干次(親王降至鎮國公,郡王降至輔國公,貝勒降至不入八分鎮國公,貝子降至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公降至鎮國將軍,輔國公降至輔國將軍)後便不再遞降,以此爵傳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在閨女身邊怎麼寫文案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