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意江湖679

    二戰後五五年體制持續了38年之久。

    55體制(日語原文 55年體制 假名 ごじゅうごねんたいせい 羅馬字Gojūgonen Taisei)指的是日本政壇自1955年出現的一種體制,即政黨格局長期維持執政黨自由民主黨與在野黨日本社會黨的兩黨政治格局。一般認為該體制結束於1993年。


    55年體制一詞最早見於政治學者升味準之輔於1964年發表的論文“1955年の政治體制”(《思想》1964年4月號)。1955年,日本保守勢力的各黨派和革新勢力的各派各自進行了聯合,形成了代表保守勢力的自由民主黨和代表革新勢力的社會黨保革對立為特徵的體制,在日本歷史上被稱為55年體制。在法治上雖然是兩黨制,實際上是兩黨製表層下的自民黨一黨執政的體制。

    55年體制是戰後日本政治中一個重要環節,在55年體制下,自民黨長期處於執政黨地位,牢牢控制了日本的政治經濟,從而引導日本走上了一條經濟優先的道路,創造了日本奇蹟,但是在一黨長期專政的情勢下,日本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最後都走進了一個瓶頸,終於在各方面問題的爆發中。

  • 2 # 木子言道

    東德受戰敗國限制,最初只允許設立警察部隊。隨著美蘇冷戰升級,1956年,東德正規軍事力量正式組建,命名為"東德人民軍”。

    由於二戰後期,東德適齡男性兵源嚴重缺少,人民軍士兵大多由前德國國防軍戰俘經篩選後組成,德國黨衛隊成員絕不在挑選之中。人民軍軍官主要是德國國裔的蘇聯軍人。

    作為東、西方冷戰最前沿,人民軍訓練和裝備水平極高,絕對可以稱為東方陣營中的精銳。軍人數量很快擴充到17萬人,最高峰時為20萬人,而當時東德總人口僅為1600萬。

    德國統一後,人民軍試圖作為獨立軍事實體存在的努力失敗。但根據統一條約,有5萬人民軍士兵和低階軍官加入統一後組建的聯邦國防軍,將級軍官全部轉業至政府非軍事部門,一部分校級軍官降級使用。

    但原東德人民軍官兵始終受到歧視和不信任,被排擠、打壓。留下的5萬名官兵或主動離職或被動遣散,最後留任的微乎其微。而部分原中高軍官甚至受到法律追究,生活悽慘。

  • 3 # 王斌兔斯基

    首先介紹下東德人民軍吧。

    東德人民軍德語全稱Nationale Volksarmee,簡稱NVA。前身是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東德人民警察。它的建立在人員上是依靠原德共和親蘇人士,武器上則完全是蘇製為主。

    與西德國防軍不同,蘇聯為首的華約從未像北約一般如此信任德華人。當時的西德從北約獲得的武器裝備可能不比東德從蘇聯獲得的強,但其對於原納粹第三帝國中高階軍事人才的使用,則要大方的多。

    東德的人民軍可以說從未得到蘇聯的完全信任,也談不上多麼的精銳,更遠離人民。因為絕大多數試圖翻過柏林牆的東德人,都是被東德人民軍槍殺的。

    不要覺得上圖的軍人們長得多麼帥,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是上世紀七十年代蘇軍一份子,你就是披個麻袋片,美國佬也認為你能從麻袋片裡掏出個核彈頭來。

    蘇聯之所以這麼對待東德人民軍,是因為與北約駐西德部隊不多不同,蘇聯駐東德軍隊長期維持在五個集團軍三十萬人左右。加上東德人民軍十七萬人。與西德國防軍四十五萬人差不多。

    至於武器裝備上,只說一點,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蘇聯紅色帝國已然走下坡路的情況下,蘇聯駐東德部隊還擁有3500多輛坦克。

    而巔峰時期這個坦克數量還要翻一番不止,將近八千輛。這才是真真正正的鋼鐵洪流。。。

    然而到了1989年,蘇聯眼見不行了,柏林牆一夜之間被推翻。蘇聯駐東德部隊自身難保,原本不被重視的東德人民軍也沒了爹孃。

    其中絕大多數高階軍官知趣的解職而去,低階軍官與士兵也紛紛退役。最終加入西德國防軍的不足五萬。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人也慢慢退出了現役。

    最為悲涼的是東德國防部長海茵茨•凱斯勒,他於1989年劇變前夕黯然離職,在1993年被提起審判,罪名是下令向穿越柏林牆的東德人民開槍。判決結果是有期徒刑七年半,罪名為間接殺人。。。作為東德軍事力量最高領導尚且如此,其他人的結果可想而知。

    2017年5月2日,這位官至東德國防部長的老頭去世了,享年97歲。

  • 4 # 多才柑桔w

    1990年東西德國統一後,他們原有的軍隊自然也開始合併。

    不過和東西德國統一是西德接收東德各級行政機構一樣,他們軍隊的合併實質上也是西德國防軍收編東德人民軍。所以,一些西德軍隊看來不符合規矩的單位,比如宣傳,政治,軍事法庭等一開始就被解散了,這也是17萬人民軍第一批失業人員。

    接下來是原人民軍的將軍們,他們無一例外的都在1990年10月退役。至於第二階層的校官們,雖然理論上可以轉入新的德國軍隊,但是實際上絕大多數人的軍隊生涯到此為止。於此同時,所有55歲以上的軍人,不管是軍官還是士兵,也都回家領退休金了。

    稍微顯得幸運的是那些年輕力壯的尉官和士兵們,有大約五萬人穿上了原來的階級敵人-西德軍隊的軍裝。但是這只是臨時措施。實際上,這部分人在1992年年底就有一萬五千人脫軍裝回了家,剩餘的三萬五千人然後開始了為時兩年試用期,到1994年又淘汰了一萬人。

    所以,等到新德國開始正式運轉的時候,原來的東德人民軍已經剩不下多少人了。而到了上世紀末,在當時的德國軍隊當中,可以說除了鳳毛麟角的技術人員,出身人民軍的軍人已經沒有了。

  • 5 # 薩沙

    首先要告訴大家,東德人民軍是一支相當精銳且有戰鬥力的部隊。

    眾所周知,在華約國家中,東德是對抗西方的排頭兵。

    蘇聯用盡一切力量,武裝東德人民軍。

    東德人民軍下轄4個摩步師、5個預備摩步師、2個坦克師、2個導彈旅等編制單位,總兵力不過17萬。

    自然,這個數量相比高達60萬的西德國防軍,還是有很大差距。

    但東德人民軍的重武器非常多,共擁有2396輛坦克、7620輛裝甲車、5095門火炮、作戰飛機約400架等。

    這種重武器的數量,相當驚人。即便今天的世界大國軍隊,還有很多達不到。

    東德人民軍的武器還比較先進,比如先進的T72坦克、米格29戰鬥機、對地導彈,都是優先裝備人民軍。

    有人問,為什麼東德有1000多萬人口,東德人民軍卻只有17萬?

    說白了,還是蘇聯人不太相信德華人,怕他們關鍵時候會倒戈投靠西德同胞。

    所以,在東德境內還駐紮著38萬蘇軍,這樣總兵力就高達55萬之眾。

    遺憾的是,兩德同意以後,人民軍大部分被解散,僅僅留下四五萬人,主要是軍官和技術人員。

    但軍官基本都被降職使用,因人民軍的蘇制武器很快被大量淘汰,技術人員也被迫下崗。

    沒有多久,德軍中的原東德人民軍只剩下幾千人了。

    原因之一,是因為東德和西德的軍事體系具有極大的不同,西德軍隊其實不需要東德的官兵。

    原因之二,東德人民軍長期駐守柏林牆,曾經射殺過一些越境的東德老百姓。因為媒體的宣傳,西德人民對他們很厭惡。

  • 6 # 歷來現實

    兩德統一後,德國對前東德政府工作人員進行了甄別,原則是該判刑的判刑,該留用的留用,結果也比較溫和,德國統一社會黨的幾位黨首、斯塔西的一些頭目,還有幾百名邊防軍受到了審判,其中部分判處較短的有期徒刑,沒有一個人因此被剝奪生命,哪怕他們曾經剝奪過別人的生命。“和解”才是主流,西德開徵“團結稅”,用於支援東德經濟,西德人民把東德人民當成蘇俄政策的受害者,再加上東德當時的政府比起其他的同宗國家,對待自己的國民還算寬容,至少對大規模出境的國民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懲罰,死於柏林牆等東西德邊境的華人三十年下來不過數十人而已。

    統一後的前東德斯塔西(國家安全部門)人員,全部不允許進入德國公共部門就職,他們不可以再從事政府職員、教師、警察等職業,聯邦國防軍的大門也對他們緊閉。

    前東德政府工作人員可以被留用,但一定要經歷背景甄別,對他們的私人財產也要進行調查,所幸當年的東德官員還只是福利待遇較好,比一般百姓並沒有多餘資財(還沒經歷改革開放狀態),這一過程持續了三年,成功透過甄別的得以留用。

    前東德17萬國防軍中的將軍,一個不留,文職軍官基本不留用;普通軍官降兩階留用,如中校降至上尉;基層士兵經過甄別後留用;過渡階段,有5萬人得以穿上了聯邦國防軍的軍裝,之後透過退伍手段,這個數字不斷減少,不過幾年,全面完成了軍隊的換血工作。

    前文說了,西德自1995年開始,正式開徵“團結互助稅”,也叫“統一稅”,這種附加稅的稅率為公司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查定金額的5.5%,直到現在,也一直在徵收。“統一稅”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東德建設、拉高東德地區的人民福利,也就是說,雖然這些前東德政府人員、軍警們被聯邦政府公職“歧視”,他們完全可以從事不低於白領薪水的藍領工作,或者享受一份他們曾憤怒聲討的資本主義福利。

    前東德計程車兵舒曼,在1961年8月15日,柏林牆的鐵絲網剛豎立起來時,果斷的跳過鐵絲網,成為第一名跨越柏林牆的東德軍警,他後來進入了奧迪公司。

    他之後,有2000名以上的東德人民軍士兵做出了與他同樣的選擇,他們也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 7 # 珞珈山的貓

    東西德國的合併堪稱二戰之後國家統一的範本。為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實現國家統一提供了一個樣板。

    1990年,當時經濟和國家實力都較為落後的東德,自願放棄自己國家的政治形態整體加入西德,實現了德國的統一。這是一個時代的幸事。同時也是20世紀全球最為重要的大事件之一。尤其是在20世紀末,全球很多國家都在發生分裂和動亂的時候。德國的和平統一顯得十分另類和奇葩。

    正是由於東西德國的合併沒有經過流血犧牲。而是以一種十分和平的方式確定下來了國家統一的方式方法。因此德國在合併之後,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清洗政治犯之類的事情發生。而且經濟較為發達且工業基礎更為雄厚的西德,積極的投資,東德的建設使得東西德國儘快地融為一體,並且使德國坐穩成為歐洲第一大經濟體。今天的德國更是成為歐盟的領頭羊和重要成員國。

    因此德國在統一之後,西德全面接手東德的社會事務和公共設施建設,並且著手對東德進行工業和經濟的扶持。而曾經東德的一些公務人員仍然受聘於統一後的德國留在了政府部門,並且為當地的發展和社會治理做著貢獻。

    但是軍隊不同於政府人員。當時東德擁有著17萬之多的人民軍。但是在西德全面接手東德之後,這些人民軍中的大部分脫下了軍裝被迫下崗。只有大約7000的軍人得以換上西德的軍裝,繼續留任在聯邦德國的軍營之中。而其他下崗的16萬東德人民軍,很多人的生活陷入到貧困的境地,或者透過做一些零工補貼家用。

    時至今日,兩德統一已經接近30年,許多曾經東德的人民軍早已經到了六七十歲。但是由於其身份的不被普遍認可,這些人中的很大一部分人的退休金和養老保險遲遲沒有得到解決。而且一部分曾經擔任人民軍的軍官甚至還被問責。

    但調查顯示:這些東德人民軍依然不後悔曾經促進國家統一的決定。這是令人敬重的舍小家顧大家的家國情懷。同時也是十分可怕的!

  • 8 # 子屠龍

    1990年10月3日,東德併入西德,這一天被叫做“德國重新統一日”。之前,西德已經派出大批的人員接管東德政府機構,東德人民軍也按西德國防軍的要求進行整編。

    西德總理科爾抓住歷史機遇,用不流血的方式結束兩德分裂,有人說功勞超過“鐵血宰相俾斯麥”。統一後的德國,人口超過8000萬,國土面積達到36萬平方公里,國力躍居歐洲首位。

    兩德的統一就像“閃電戰”,在不到1年的時間裡實現合併,遺留的問題很多。因為合併前的西德、東德,有著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意識教育,一時間並不好銜接。

    現在,我們來看看西德國防軍整編東德人民軍,17萬精銳人民軍會被如何安置?

    東德是東方陣營的前線地帶,蘇聯自己就駐軍38萬人,對東德人民軍的建設也是高度重視。東德人民軍受到最嚴格的軍事訓練,裝備最新式的蘇聯武器。

    在蘇聯人的幫助下,東德人民軍堪稱精銳部隊,全軍實現機械化,下轄4個摩步師,5個預備摩步師,2個坦克師,2個導彈旅。各型坦克約2400輛,裝甲車約7600輛,各種自行火炮約2500門,作戰飛機約400架,這裝備放到當代都很強。

    再精銳也沒用,東德人民軍帶有蘇聯色彩,註定要被幹掉。德國統一後,《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規定(美英法蘇德5國簽訂):“原聯邦國防軍消減至37萬人,前東德國家人民軍解散,其中5萬人併入聯邦國防軍。”

    17萬人減到5萬人,首當其衝的是原東德人民軍的宣傳部門、政治部門、軍事法庭,這些專職人員西方要麼沒有要麼很少。

    第二批退役者是原東德人民軍的將軍們,西方不會信任這些深受蘇聯影響的軍事大佬們,他們沒有選擇只能選擇立即退役。理論上,原東德人民軍的校官們可以轉入德國聯邦國防軍,但實際上他們大多數會被退役。

    最終選擇下來的5萬原東德人民軍,基本上是年輕的基層官兵,他們穿上德國聯邦國防軍的衣服繼續服役。這只是形勢上,西方陣營壓根就不要原東德人民軍,一來後者不熟悉西方軍事體系,二來後者的曾經射殺群眾的不良形象讓人討厭。

    經過幾年的淘汰,5萬人裡的大部分都呆不住部隊,最終被留在德國聯邦國防軍裡的人數僅僅剩下幾千人。

  • 9 # 桃花石雜談

    1990年德國統一之後,東德的國家人民軍是如何被安置的?東德是蘇東陣營裡實力僅次於蘇聯的國家,因此東德的國家人民軍即使到了冷戰末期,也仍然具有相當的實力。在兩德統一,東德整體併入西德時,東德人民軍仍然有大約15.6萬人,其中有一半左右是職業軍人。那麼這去軍隊在德國統一之後的命運如何呢?國家人民軍如何被西德國防軍接收

    開頭說到東德國家人民軍也是一支實力比較強的軍隊,那麼現在就選用一組數字來說明一下他們的實力究竟怎樣。在德國於1990年10月3日統一之時,國家人民軍將所有裝備移交給了西德國防軍,當時的統計總共有2300輛主戰坦克、7800輛戰車、2500門大炮、400架作戰飛機,50架攻擊直升機以及大量的導彈和火箭發射裝置,而且光彈藥就移交了30萬噸。

    國家人民軍的軍徽

    但因為在德國統一之前和美蘇英法達成的協議規定統一之後的德國軍隊總數不能超過37萬人,而統一之時光西德國防軍的人員就已經超過了40萬人,所以統一之後的德國國防軍肯定用不了這麼多裝備。而且國家人民軍的裝備都是蘇聯制式,和西德國防軍的裝備差異很大,在東德最後幾年的亂局中保養也不太好,所以西德國防軍最後基本上將國家人民軍的所有裝備都予以銷燬或出售,主戰武器中基本只留下了米格29機群,另外還保留了少量的步兵戰車和運輸直升機。

    國家人民軍的塔特拉813型軍用卡車

    但最終兩德和美蘇英法達成的協議卻使他們的夢想破滅,東德完全併入了西德。在1990年10月3號德國統一之後,大約有9萬名國家人民軍軍人和4.7萬名其文職人員被西德國防軍接收,但接收之後留給這些人的時間其實只有1個月。在這一個月中間,這些人可以申請在德國國防軍中繼續任職兩年,總共有5.1萬人提出了申請,最後有2.3萬人左右獲得批准,在德國國防軍裡繼續服役了兩年,其他人基本立即被遣散。而在兩年之後繼續留任的大約有1.1萬人左右。

    國家人民軍曾經的儀仗佇列

    而在德國統一之前,國家人民軍可以說是東德最忠誠的擁護者,所以統一之後西德對其人員信任度極低,特別是對其軍官。因此在將其接收之後,所有中校以上軍銜的人員一律不予留用,只有極少量人員在軍隊之外以顧問的形式得到了一定待遇。留任的下級軍官也基本都要降一級或者兩級軍銜之後才能繼續工作,而且都要接受相關的政治稽核和培訓。而所有的女兵和55歲以上人員也全部遣散,其中遣散女兵是因為在當時的西德國防軍裡還不允許女兵服役。

    遣散之後

    而即使是在遣散之後,其實原國家人民軍的官兵在德國社會中的處境也不算太好。因為在被遣散之後,大部分原先供職於國家人民軍的人員都只能找到體力勞動工人和保安這樣的工作,其中許多人對這種狀況都感到很不滿意,但卻無力改變。

    東德時期紀念國家人民軍建軍25週年的郵票

    另外在2005年3月1日之前,他們在德國國防部被登記為“曾在外國軍隊服役人員”,在東德國家人民軍內服役的期限不能被計入德國聯邦養老金的計算年限之中,因此其中相當一部分人在退休時因為能夠被計入養老金計算範圍的年限太短,所以只能拿到德國規定的最低養老金。而即使在2005年以後,他們的身份也仍然是“曾在國防軍以外服役士兵”,在許多人看來,這一定義其實仍然暗示著他們曾為外國軍隊服役,因此仍然有歧視的含義。

    一群國家人民軍軍官

    另外,在德國,退役軍官都可以把自己在軍隊服役時的軍銜作為榮譽稱號加在自己的姓名之中,這樣可以使其在社會上得到更多尊重和禮遇。在二戰後的德國,即使是納粹時期的國防軍甚至是納粹黨衛軍的退役軍官都可以這樣做,但東德國家人民軍的軍官卻被禁止享受這一待遇。

    當然也有一些前國家人民軍的人員在西德國防軍中得到了相對長期的留用,也得到了比較好的待遇,這些人主要是一些技術人員,比如懂得如何維護國防軍留用的米格29戰機的人員。但相對於10幾萬國家人民軍的總量,這些人的人數是很少的。

    所以總體來說,在統一後的德國,國家人民軍的官兵被普遍認為是國家統一過程中的失敗者。而且在兩德統一之後,東德國家人民軍可以說整體在德國社會都被妖魔化了,德國社會普遍對其人員有反感和歧視情緒,所以整體上這些人的處境不算太好。但考慮到兩德統一其實完全是西德吞併東德,東德這個國家等於是滅亡了,所以它的軍隊人員在後來處境不那麼好其實也是正常情況了。

  • 10 # 小約翰

    眾所周知,一戰之後的德國,被英法等國欺壓過度,所以促進了希特勒的誕生。而為了防止二戰後的德國再次死灰復燃,盟軍乾脆直接把德國分掉了。

    二戰後德國由蘇、法、英、美四國分割槽佔領,可英國和法國百廢待興沒有精力去管理佔領區,所以德國事實上被蘇美分別佔領。

    1949年秋天,美國在德國西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西德),不久蘇聯佔領區宣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東德),德國從此進入了一個被分割的時代。

    兩個德國近在咫尺,卻猶如兩個世界。因為兩邊不僅不是一個國家管理,而且政治制度迥異。東邊是社會主義,西邊是資本主義。

    兩個制度勢同水火,相互敵對,進入長期冷戰,兩華人民被人為分割在兩個世界,不能往來。

    1961年,東德政府在兩德邊界修建了柏林牆,更把兩華人民完全阻隔起來。德華人的心拔涼拔涼的,覺得歷史悠久的德意志就這樣被肢解,萬劫不復了。

    可是,世事無常。都說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沒曾想時間僅僅過去不到半個世紀,被認為永遠分裂的德國突然迎來轉機。

    1989年冬天,隨著蘇聯的衰退,那道曾經阻隔了德華人民近半個世紀堅不可摧柏林牆,竟然像紙片一樣弱不禁風,在風中轟然倒塌。

    是凜冽的寒風還是自由的春風吹倒了柏林牆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德華人民骨肉團聚了,兩德就要統一了。

    統一之前,東德人民生活很慘,當時東德人的生活水平落後西德整整30年,西德人的平均工資比東德人高百分之三百,西德人的文化生活也比東德人豐富。兩國的科技水平也不在一個層次,西德比東德至少領先幾十年。

    可是有一點西德不如東德,那就是軍隊。

    由於東德處於東西方冷戰前沿,蘇聯非常重視東德的軍隊建設。

    在蘇聯全力扶持下,東德有一支裝備最精良的軍隊。他們人數不多,卻戰鬥力極強,作為冷戰最前線的部隊,蘇聯對東德軍隊的扶持力度相當大。

    東德軍隊只有17萬人,卻擁有超過一萬輛裝甲載具(坦克、裝甲車等),還擁有超過五千門火炮,四百多架戰鬥機。

    東德軍隊不僅裝備數量多,質量也不差,坦克為當時最先進的T72,飛機是米格29,基本上蘇軍用什麼,東德軍隊就用什麼。

    可是,這樣一支優秀的軍隊卻在統一時被解散了,為什麼呢?

    因為兩德雖然統一了,可那是因為東德政治集團的統治失去人心,東德人民覺得日子過不下去了,強烈要求和西德統一的。東德軍隊作為東德政權的支撐,自然不能繼續存在於統一後的德國。

    統一後的德國實行的是西德的政治制度,以西德的一套為主體,統一之後的軍隊當然要以西德為中心,東德軍隊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

    統一後的德國結束了敵對狀態,冷戰也眼看就要結束,沒有必要保留那麼多的軍隊,這樣還可以節省大量軍費,節約大量人力投入到德國的建設中去,百利而無一害。

    那麼如果把東德十幾萬軍隊解散了,解散後軍人怎麼安置呢?

    德國統一之後,大約有8萬多名原東德軍人和4萬多名其文職人員被西德方面接收。但接收之後有一個月的過渡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如果他們願意繼續從軍可以提出申請,申請透過,他們能夠繼續在軍中服役兩年,申請獲得透過的有2萬左右,沒有透過的就被遣散回家。

    申請獲得透過留在軍中的人兩年期滿後,有半數人表現優秀繼續留任,這些人員都受到了良好待遇,但其他人就不那麼幸運了。

    曾經在東德服役的軍人被登記為曾在外國軍中服役嗎,曾經的那段時間不能被算入自己的工齡,能夠領取的養老金年限只能從兩德統一後算起。

    另外,在西德服役的軍人可以在自己的簡歷中填寫軍中的職務和獲獎明細,能夠獲得國家的相關待遇。而在東德軍中任職的人則不能享有這樣的權力。

    東德軍隊中,將軍以上的軍官一律不予留用。將軍一下的軍官留用者,降兩級使用。如果你是上校,在新軍隊中就只能是少校了。所以雖然東德雖然有一些軍人被留用,但是前途基本是沒有的,混個待遇而已。

    總之,德國統一後,東德人民是失敗者,因為在那種計劃經濟體制下,在東德落後的教育體制下,他們學到的知識太少,無法跟多才多藝的西德人在各方面平等競爭。

    東德軍人同樣如此,他們沒有一技之長,在統一後的德國社會沒有立足之地,生活自然非常艱難。可這一切又能怪誰,誰該為此負責?恐怕永遠都無法找到答案。

  • 11 # 梓蕤

    東德人民軍是1956年至1990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武裝力量。1962年,東德的兵力由大約8.5萬名士兵組成,到1967年增加到12.7萬人,並在1970年基本保持穩定。1987年,在其的頂峰時期,東德人民軍有175300名士兵。

    東德人民軍分為四個兵種:陸軍、海軍、空軍和邊防部隊。其隸屬於東德國防部,除了機動部隊由華約統一指揮外,其餘由東德國防委員會指揮,總部位於東柏林以東30公里的施特勞斯貝格。它是一支專業的志願兵制軍隊,但由於冷戰氛圍加劇,作為與北約抗衡的門閘,東德從1962年起,所有年齡在18至60歲之間的東德男性都必須徵兵入伍,需要服18個月兵役。

    其前身是東德兵營人民警察,受蘇聯軍隊的影響,成為冷戰時期反對北約的華約軍隊之一。北約軍官根據紀律、訓練的徹底性和軍官領導能力的好壞,將東德人民軍評為華約最好的軍隊。而它卻沒有參加過重大戰鬥,只在1968年華約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軍事行動,向華沙國家派遣軍事顧問,並在柏林牆駐守。

    (逃往西德的東德士兵)

    東德軍隊綜合了蘇軍軍隊和日耳曼的精神,以恩格斯的名字命名軍官學院,以普魯士將軍格哈德·馮·沙恩霍斯特的名字命名最高獎章。與其社會主義國家一樣,東德軍隊也是黨控制槍。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東德統一社會黨成員在軍官團中的比例穩步上升,最終達到近95%。

    1990年10月,隨著東德政府的解散,東德人民軍也隨之解散了。其設施和裝置移交給德國國防軍。大多數設施關閉,裝置要麼出售,要麼提供給其他國家。由於東德人民軍只有大約50%是職業軍人,其他人是短期應徵兵。無論兩德是否統一,差不多一半服役期滿的東德士兵也會轉業另謀生計。

    而且兩德統一時,由於美蘇英法都忌憚其過於強大,甚至西方國家還曾向戈爾巴喬夫表示,願意分擔蘇軍在東德駐軍的費用。在一番討價還價和暗潮洶湧後,在1990年達成的《關於最終解決德國問題的條約》中,德國同意將其統一後的聯合武裝部隊的兵力減少到不超過37萬人。

    而在此之前,西德國防軍就擁有49.5萬名軍人和17萬名文職人員。這意味著,西德不僅無法全盤接收東德人民軍,其自身還要進行裁軍,以作為其不再稱霸的誠意。因此兩德統一後,德國國防軍只能吸收部分東德人民軍。而當中五萬名的東德軍人繼續在聯邦國防軍中服役,但不久後也離開軍隊。

    東德人民軍大約36000名軍官或士官被解職,中校以上的大部分東德人民軍軍官都只能自謀出路。德國國防軍在對東德的軍官進行一個軍銜降級之後,只保留了3200名東德軍官。此外,所有東德女兵(目前德國也仍禁止婦女在聯邦國防軍當兵)和所有55歲以上計程車兵退伍。

    到了2005年3月1日,德國進行了軍人養老金改革,將在東德人民軍服役的時間,列為“在外國軍隊服役”的時間。在統一的德國,東德人民軍的服役年限,不計入德國聯邦養老金的基數。兩德統一後,退役的東德人民軍士兵和軍官只能領取最低限度的養老金,這也意味著一個服役30年的退伍東德人民軍老兵,只能獲得比德國研究生津貼還少的養老金。

    許多前東德人民軍的老兵對兩得統一後的待遇感到痛苦。這些軍人領取的養老金微乎其微,為了補貼家用,他們除了當工人或保安外,很少有人能找到其他工作。前東德人民軍的軍人不得將其軍銜附加在他們的名字上,作為一個職業頭銜。但諷刺的是這類禁令不適用於納粹時期在國防軍或武裝黨衛軍獲得的軍銜。可見東德老兵就是冷戰的犧牲品,比起納粹更不受待見。

    就其裝備和訓練而言,東德人民軍是華沙公約中最強大的軍隊之一。從1990年開始,蘇聯給它配備了大部分現代武器系統。蘇聯從東德撤軍後,拿走了一部分,但剩下的裝置和物資也還非常可觀。這批大量的可替換軍用零件、醫療用品、原子、生物和化學武器裝備、訓練裝置和模擬器等都必須處理掉。

    兩德統一後,採取的首要措施是調查和確定前東德人民軍的武器和裝置數量。德國聯邦政府開設的裝備基地服務機構專門負責保管和儲存這些裝置。該機構僱傭了1820人,他們主要來自德國聯邦國防軍。該機構於1994年私有化,這批軍用物資只能免費提供給德國新聯邦各州,或其他部門單位,博物館,或出售贈予和德國友好的第三世界國家,否則這些物資就被銷燬了。這批東德人民軍遺留的軍用物資有:

    767架飛機(包括直升機、固定翼飛機),其中24架是蘇制的米格-29

    208艘船

    2761個油罐

    133900輛輪式車輛

    2199門火炮

    1376650件槍支

    303690噸彈藥

    14335噸燃料和清潔材料

    只有24架米格-29成為德國空軍的一部分。1999年以後,24架飛機中有23架被交給波蘭。不過德國聯邦情報局秘密向多個國家出售東德人民軍的軍用物資,這違反了國際和德國法律以及國際條約。為數不多的仍在使用的前東德人民軍的設施之一,是在柏林附近的施托爾科的一個軍事基地。

    東德政府解散之際,斯塔西(特工)也不能倖免。而東德人民軍中的斯塔西單位,也一律被解散。在這之前,斯塔西職員隨即使用碎紙機和人手銷燬其存留的大量檔案。但隨後被東德民眾發現了。1990年1月15日傍晚,一大群人聚集在總部門口試圖阻止檔案的銷燬工作。當時人群中意識到這些檔案應該讓人們查閱,且要被用來審判斯塔西的行徑。人們聚集得越來越多,直到衝破了封鎖進入了大樓。

    示威者們砸壞了斯塔西單位大樓中的門窗、踩踏東德領導人埃裡希·昂納克的畫像。在這些示威者中,也有西德政府的工作人員以及尋求暗自破壞檔案的斯塔西線人。斯塔西最終共銷燬了約5%的檔案,一說紙質文件多達十億張。

    (衝進斯塔西大樓的民眾)

    1990年1月15日,大多數斯塔西辦事處都已經被公民運動佔領,然而位於柏林諾爾曼恩大街的總部卻是個例外。在沒有目擊者證明的情況下,這裡存放的特工所作所為的相關檔案都被秘密銷燬。當人群衝進這棟大樓時,很多卷宗檔案都已經不知去向。

    兩德統一後,斯塔西內部檔案和檔案逐漸浮出水面,這些檔案現由德國聯邦斯塔西檔案委員會存放、保管。其儲存的斯塔西檔案,書寫材料長達112公里,轉作膠片的材料有47公里,圖片和幻燈片多達140萬張,影像資料16.9萬份,碎片材料1.55萬袋。

    (電影《竊聽風暴》劇照)

    這些資料記錄了對數百萬東德人民進行的監控。1990年,原斯塔西的大批官員和工作人員都被提起公訴。德國國會調查了消失的東德公用資金。最終發現大量資金流向了奧地利商人兼斯塔西非正式僱員馬丁·舒拉夫,設在列支敦斯登的賬戶。他曾負責與東德進行貿易往來。許多斯塔西高階官員也在他旗下的公司謀得了職位。例如斯塔西在德累斯頓的長官赫伯特·柯勒,在1990年將1.7億馬克以購買硬碟的名義轉至他的賬戶,幾個月之後再到他的公司工作,從而能獲得善終。

  • 12 # 畫素說

    東德人民軍全稱“德意志民主共和華人民軍”,為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防部下屬的正規軍的總稱。由陸、海、空三軍組成,後來又增加了邊防軍,在1981年左右達到20萬人的巔峰,在1990年兩德統一後,這支由蘇聯精心打造的軍隊,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來著“西方世界”的“威脅”,東德人民軍的誕生

    二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德國不再被不允許擁有軍隊,所以當時的東德只有人民警察,用於維護社會秩序,當然了,西德的情況也差不多。不過到了上世紀五十年代中期,由於冷戰加劇的緣故,西德於1955年加入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並建立了“聯邦國防軍”,西德的軍事化,打破了二戰後德國不允許擁有軍隊的規定;感受到來自西方世界的威脅,隨即東德加入華沙公約組織,並建構一支屬於東德的武裝力量,以抵抗來自西方陣營的威脅,即“國家人民軍”。

    東西兩德相繼建立武裝部隊,這預示著東西方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冷戰”加劇、關係緊張。1956年3月1日,在蘇聯指導下,1956年3月1日,東德的武裝力量正式建立,命名為“國家人民軍”,主要由蘇聯在二戰時俘虜的前納粹德軍士兵,以及其他志願者所組成,建軍初期只有9萬多人。自1961年後,東德政府制定徵兵政策,從自由德國青年及各級學校中徵召新兵,把軍隊人數大幅擴充,以應付東西方陣營關係緊張所引發的衝突。1961年東德人民軍擴充到17萬,1981年,東德人民軍達到20多萬。

    因為,這支軍隊完全是按照蘇式軍隊打造,所以東德國家人民軍的體制、軍制與蘇聯軍隊差不多,主要由德共人員組成,並以德共制約軍隊。

    東德人民軍的任務,東西方勢力對抗的前沿

    與蘇聯同為社會陣營國家,且作為華約組織成員國的東德,擁有了軍隊,自然無法避免的要參與一些針對西方陣營的軍事任務

    東德人民軍在整個冷戰時期參加了幾次軍事任務,如1968年鎮壓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之春;再如,1961年柏林牆建立後,他們便肩負戍衛東、西柏林邊界的任務,在此期間無數打算投奔西柏林的東德居民被士兵們所逮捕與擊殺;再如如古巴導彈危機時,他們開始部署作戰應對隨時都有可能爆發的大規模軍事衝突,時刻準備給西方陣營當頭一棒,不過好在後來東西方達成和解,並沒有爆發大規模的軍事衝突。

    其實,說到底東德人民軍的建立,是基於東西方陣營關係緊張,且屬於西方陣營的西德率先建立聯邦國防軍的前提下建立起來的。所以自東德建立起武裝力量的那一刻起,實際上東德人民軍,便肩負起抵禦西方世界威脅的“重任”,成為東西方對抗的“前沿”。

    兩德統一,東德人民軍何去何從?

    上世紀末東歐局勢驟然變化,很多東歐國家改旗易幟,有的則是分裂,而東西兩德也在劇變中實現了統一,兩德統一也成了東歐劇變中的一個典型案例,當然,無一例外劇變後這些國家都從共產主義走向了資本主義,這標著西方陣營的勝利與蘇聯的“衰弱”

    1990年10月3日,分裂近半個世紀的德國再次統一,東德併入西德,東德人民軍也隨著被被取代。當時的東德國防部長霍夫曼將軍曾試圖讓人民軍作為一個獨立的軍事實體存在於未來的新聯邦共和國中,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人民軍中只有約5萬士兵和校尉軍官編入新的聯邦國防軍中,但不久後都離開軍隊,只剩下部份軍官繼續留在軍中工作。目前兩德統一已經近三十年,我們如今已經很難在德國聯邦國防軍中找到原東德人民軍的人了。

    隨著東德人民軍的消失,原本裝備於人民軍的武器也被劃歸給了聯邦國防軍,這些武器除了一小部分留作研究蘇式武器外,大部分都賣給了友好國家及第三世界國家。

    至此,這支由蘇聯精心打造的軍隊,就這樣隨著兩德統一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不復存在。

    兩德統一後,諸多因素營銷之下,東德國家人民軍的消失成必然其一、體制的不同,東德人民軍令人“不安”

    要兩德統一的主導國是西德並非東德,要知道西德是西方陣營的主要國家,因此,兩德統一後,無論國家體制,還是經濟、社會、軍事都還按原來西德體制執行。而曾經作為社會主義體制之下的東德人民軍,顯然西德不可能留他們

    其一是考慮所謂的“安全問題”,如果西德全盤接收東德人民軍,原本的“敵軍”放在身邊,你能安睡麼?其二是東德人民軍中有大量的“德共”,多多少少會偏向蘇聯,到時候將德國的軍事機密透露給蘇聯,這對剛統一的德國來說無疑是致命的。基於這兩點原因,東德人民軍便不可能全部保留。

    其二、德國“不應該”有那麼多軍隊

    撒切爾夫人曾就兩德統一後,提出了必須將削弱軍隊員額、不允許擁有戰略武器,寫入兩德統一條款。所以兩德統一後,軍隊必須要縮減。試想下如果不縮減,兩德統一後軍隊數量將達到恐怖的60萬,如此龐大的武裝力量,再加上二戰時德國的所作所為,請問有哪個國家不害怕?

    就這點而言,西德根本不可能將東德人民軍全盤接收,西德聯邦國防軍也必須要縮減,因為在他們眼中,德國“不應該”有那麼多軍隊。

    雖說在統一之前,西德是北約重要成員國之一,為了加強對蘇聯及社會主義國家的威懾,西德擁有體量龐大的軍隊。但,兩德統一之時,正是蘇聯衰弱之際,戈爾巴喬夫連兩德統一都沒辦法阻止,還將原本在東德的蘇聯軍隊撤出,顯然,“軟弱”的蘇聯已經沒有之前那麼大的威脅可,這也導致可西德聯邦國防軍的裁減和東德人民軍的解散。

    綜上所述,其實東德人民軍被解散是一個必然事件。

  • 13 # 老威觀史

    二戰之後,德國被美、蘇、英、法等四國分割槽佔領,之後由於意識形態問題,德國分成了東德和西德,以蘇聯佔領區為基礎形成了東德,以美英法盟軍佔領區為基礎形成了西德,從此開始了德國長達半個世紀的分裂期。

    到了冷戰末期,由於蘇聯的衰落,原先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陣營出現了劇變,許多社會主義國家紛紛遭遇顛覆,在這個大趨勢下,東德最終以併入西德的形式完成了兩德的統一。

    雖然說是兩個德國的統一,但由於統一之前東德與西德之間的差距太大,這也就造成了統一之後的東德只能屬於從屬的地位。統一之前,西德的GDP為12490億美元,經濟總量在世界上排名第三,遠超東德宗主國蘇聯的7710億美元。而東德的GDP僅為2000億美元,相當於西德的六分之一。同時東德居民的生活水平也遠不及西德,在兩德合併之前就經常有大量的東德人冒著生命危險翻越“柏林牆”,前往西德生活。由於合併之前兩德之間實力上巨大的差距,也就註定了合併之後的東德人民軍在軍隊體系中處在了不平等的地位。

    在兩德統一前,東德擁有175300名士兵,同時海陸空兵種齊全,隸屬於東德國防部。除了歸屬華約指揮的機動部隊外,其餘部隊由德國防委會指揮。

    合併之前的東德軍隊實力較強,擁有2300輛主戰坦克、7800輛戰車、2500門大炮、400多架作戰飛機、50架攻擊直升機及大量的導彈、火箭發射裝置,其彈藥儲備量就達到了30萬噸。

    由於在德國統一之前,與美蘇英法等國之間就達成了協議,規定德國軍隊總人數不能超過37萬人,而統一之前的西德就擁有了40萬軍隊,再加上17萬多的東德軍隊,統一之後的德國國防軍自然要實行大裁軍了,57萬多的部隊中要裁減掉20萬人,佔了軍隊總數的35%。

    此外在裝備上來說,統一之前的東德以蘇式武器為主,與西德軍隊的裝備差距太大,而且在東歐劇變的幾年裡,東德軍隊的武器裝備保養的也不太好,在合併之後大多數的東德裝備要麼被銷燬,要麼就被出售,只保留了少數的米格29機群和少量的步兵戰車和運輸直升機。

    兩德統一後,被德國政府接收的東德軍隊有9萬名軍人和4.7萬名文職人員。但這些人員被接收之後,他們只能在軍隊中繼續服役一個月,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裡可以繼續提出申請留在軍中。期間有5.1萬人提出了申請,最終有2.3萬人獲得了批准,在德國國防軍中繼續服役。兩年後東德軍隊中最終留在德國國防軍中的只剩下了1.1萬人左右。

    由於意識形態的不同,統一之後的東德士兵在德國國防軍中並不受信任,尤其對於軍官來說,中校以下軍銜的軍官全部強制退役,高階軍官中只有極少數以顧問的形式得到了一定的待遇。其他的軍官如果要繼續留用,就必須降一到兩級的軍銜後才能繼續工作,並且要透過相關的政治稽核和培訓。統一後的德國國防軍沒有留用任何東德軍中55歲以上人員和女兵,因為西德國防軍裡當時不允許女兵服役。

    可以說在兩德統一後,東德軍隊中絕大多數都沒有繼續留在軍中,而是走上了社會,他們通常只能從事體力勞動或是安保一類的工作。雖然這些工作看起來是有些掉價了,但是要知道在兩德統一之前,西德的人均收入是東德的兩倍,而且在德國,工人這樣的工作是非常受尊敬的,並不是我們看起來那種低等的工作。在社會上,工人的收入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一些技術性的工種。

    ▲實際上在德國工人是工資高且非常受尊敬的職業

    在剛開始的時候,那些離開了東德軍隊的軍人會有些不適應,因為以前他們的一切都是國家包了的,在統一後他們走上了社會,要學會自食其力了。

    好在德國的社會福利非常地不錯,再加上德國本身是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國家,國家也有足夠的財力來維持高福利體系。退役後的東德軍人在經歷了一個陣痛期後,也逐步地融入了統一後德國的社會生活,日子基本比以前是要過的好的。

    ▲德國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水平最高,社會福利最好的國家,東德併入西德對東德有利

    不過也應該承認,由於兩德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統一後西德人多少是有些瞧不起東德人的,這也可以理解為一個國家由於地域發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性歧視,這種情況在任何國家都有,並不是德國才有的。不過這種歧視隨著統一時間的拉長,到現在來說經歷了30年,也已經逐漸淡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生見面卻不知的愛情故事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