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生活需要Sunnysun

    納蘭容若,三十一歲逝著名的詩句有: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王勃,二十六歲逝著名詩句: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線1、亭夜宴——王勃桂宇幽襟積,山亭涼夜永。


    森沉野徑寒,肅穆巖扉靜。竹晦南汀色,荷翻北潭影。


    清興殊未闌,林端照初景。

  • 2 # 西門不帶刀

    張苞死,則北伐必定永不成功。

    我們需要重點說明:張苞死後,諸葛亮吐血昏厥這是《三國演義》中的描寫。真實歷史上,張苞早夭,根本就沒長大。所以以下關於張苞之死對諸葛亮的影響,從軍事/政治/情感三個領域進行的分析,都是基於自己判斷對《三國演義》的判斷,非正史。

    我們先看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聽到張苞死後的描寫:

    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

    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厥於地,臥床不起。

    這四個詞說明諸葛亮是真傷心了,傷心裡透出了深深的絕望。蜀國那麼多人為什麼諸葛亮只有對張苞感情如此之深。請看少校從軍事/政治/情感三個角度一一分析:

    一.軍事角度的傷心:

    趙雲去世後,蜀國的將才只剩下了一個魏延,而魏延和諸葛亮又是極端不對付的(他們矛盾的起源是,魏延獻子午谷奇謀,而諸葛亮不採用),諸葛亮作為當時蜀國的政治和軍事統帥,已經意識到了蜀國最大的隱患:沒有將才。

    張苞出現後,諸葛亮一直在重點培養張苞,他想把張苞培養成蜀國新一代的將帥之才。誰知天妒英才,張苞三十四歲去世了(騎馬摔死了)。諸葛亮看到了蜀國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悲慘結局。

    看到這可能有人會說,與張苞一起出現的,還有關羽的次子關興,為什麼諸葛亮不培養關興呢?

    原因有兩個:

    (1).張苞公元231年去世,去世後諸葛亮因為傷心便已經臥病在床,無力再培養關興。

    (2).關興是關羽的次子(關羽長子關平,隨關羽一起戰死),而張苞是張飛的長子。張苞比關興還大一歲,所以張苞死後,諸葛亮心如死灰,絕望,於三年後病死五丈原。

    二.政治角度的傷心:

    無人再能真正繼承諸葛亮北伐的政治理念和付諸於實施的能力了。

    可能很多人會說,姜維繼承了諸葛亮北伐意願的,是諸葛亮選擇接班人。

    實際上諸葛亮真正選擇的政治繼承人應該是張苞,

    少校這麼說有三點原因:

    (1)張苞是土生土長的蜀華人,後期被蜀國政壇接受的程度比較高。

    (2)張苞和劉禪的父輩是結義兄弟,所以張苞和劉禪的關係會非常好。

    (3)張苞另一個身份是皇親國戚。他的姐妹嫁給了劉禪,並先後被立為皇后,張苞作為皇帝劉禪的小舅子,在真正北伐時,是能夠得到當時蜀國政府支援的。

    三.情感角度的傷心:

    少校將情感因素放到最後的目的,就是說明感情因素在政治上的排名是很靠後的。

    白髮人送黑髮人 張苞是張飛的兒子,在劉備和五虎大將先後去世後,諸葛亮在蜀國已經沒有知音了。

    張苞作為張飛的兒子,實際上就是諸葛亮的子侄,寄託了諸葛亮對劉備和五虎上將的懷念,同時張苞一本人也把諸葛亮當成長輩一樣去尊敬和愛戴,現在白髮人送黑髮人,諸葛亮怎麼能不傷心?

  • 3 # 老曹講史

    諸葛亮吐血暈倒是小說中的情節張苞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不慎跌入山澗,因腦外傷不治身亡,諸葛亮聽聞後吐血暈倒是《三國演義》的情節,在《三國志》等正史中並沒有記載。

    但小說演義雖然是杜撰,因其源於生活,自然有它的合理性。我們不妨站在《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思維角度,揣測一下作者構思這一情節的目的。

    在《三國演義》中,張苞是一員能征善戰的將領。

    正史《三國志》對張苞的描述很少,只有一句話:“長子苞,早夭。”

    但在《三國演義》中,張苞被描寫成了像他父親張飛一樣的人物,手持丈八蛇矛,勇猛無敵。為報父仇隨劉備攻打東吳,斬殺多員將領,屢立戰功。與關羽的次子關興並稱為“小關張”。

    諸葛亮北伐之時,張苞是諸葛亮麾下的主要將領。諸葛亮命張苞、關興、姜維和王平攻殺魏將郭淮。郭淮大敗,棄馬爬山逃走,張苞騎馬追趕時不慎墜入山澗,跌破了頭。回成都養傷時不治身亡。諸葛亮得到訊息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暈倒在地。

    諸葛亮不僅痛惜張苞,更是痛惜西蜀人才凋零。

    有句俗話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句俗語深刻的描述了諸葛亮的無奈。在西蜀面臨的諸多問題中,如何培養後備人才是一件刻不容緩的大事。

    想當年劉備麾下也是人才濟濟,文有孔明、龐統、法正、馬良。武有關、張、趙、馬、黃、魏延。無論曹魏還是東吳,都不敢小覷。

    隨著時間的流逝,關、張戰死,趙、馬、黃病逝。唯有諸葛亮一直不信任的魏延還活躍在第一線。雖然有了姜維和王平,但他們都是曹魏的降將。從另一個角度說曹魏的人才培養體系已經遠遠超過了西蜀。

    按《三國演義》的描寫,關興、張苞都是後起之秀,根正苗紅。這樣的人物肯定會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當做西蜀未來的接班人。可惜張苞的“早夭”沉重的打擊了諸葛亮的希冀。

    天不佑西蜀,怎不讓鞠躬盡瘁的諸葛丞相哀哉!痛哉!

  • 4 # 祥子談歷史

    在蜀漢的諸文武中,諸葛亮一生只為4人的死傷心痛哭過,一者鳳雛龐統,二者常勝將軍趙雲,三者言過其實的馬謖,四者與關羽次子關興合稱“小關張”的張飛長子張苞。

    但是,諸葛亮唯獨對張苞的死最為傷心,竟然哭到口吐鮮血、昏絕於地的程度,並最終導致諸葛亮“心神昏沉,不能理事”,只能從祁山撤軍返回漢中。

    可見,諸葛亮對張苞是何等的看重,難道說張苞對蜀漢的作用比龐統和趙雲都重要嗎?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龐統隨劉備入川,不幸在“落鳳坡”被劉璋麾下悍將張任的伏兵亂箭射死。當時,諸葛亮正在和眾官夜宴,共度七夕佳節。突然,諸葛亮大驚失色,擲杯於地,掩面痛哭:“哀哉!痛哉!”見此,眾人慌問其故,諸葛亮淚流滿面道:“今西方星墜,龐士元命必休矣!”。說著,又大哭:“今吾主喪一臂矣!”

    顯然,諸葛亮哭龐統,並不是為龐統的死哭,而是為弱勢的劉備失一臂助,影響復興大業而哭。

    第一次北伐時,諸葛亮重用馬謖為主將,率兵前往街亭阻截曹魏張郃。但是,馬謖不聽副將王平再三相勸於當道下寨,非要在側山上紮營。結果被張郃團團圍困,斷其水源,進而造成大敗,丟失街亭。

    因此,便有了“諸葛亮揮淚斬馬謖”一出。但是,當蔣琬勸說諸葛亮,如今馬謖因獲罪,已正軍法,為什麼還要哭。諸葛亮則說,不是哭馬謖的死,而是想起了劉備的臨終遺言:“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恨自己沒有謹慎對待,這才造成街亭之失和馬謖之死,進而使極為有利的北伐大勢就此喪失。

    第三次北伐時,諸葛亮正要從漢中出兵,“忽一陣大風,自東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樹吹折。”對此,諸葛亮推算一番,認為“此風主損一大將!”很快,趙雲長子趙統、次子趙廣來見,諸葛亮方知“子龍休矣!”因此,諸葛亮跺腳痛哭:“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

    雖然,諸葛亮將趙雲視為自己的左膀右臂,但痛哭的程度也沒有對張苞那樣強烈呀,竟然能哭到吐血昏絕。不過,諸葛亮北伐決心已定,隨起大軍再出祁山,北伐曹魏。

    蜀漢建興七年四月,諸葛亮攻取武都、陰平之地,並於山中分立三寨,引誘魏軍來攻。果然,郭淮、孫禮依照司馬懿的將令,引兵前來。忽然,蜀將王平、姜維從背後殺來,而關興、張苞又從前方殺出,郭淮、孫禮瞬間陷入腹背受敵的危險境地。蜀軍兩相夾攻之下,魏兵大敗,郭淮、孫禮為了逃命,丟下戰馬,徒步向側面山上爬去。張苞看得真切,立即打馬追趕,人和馬卻不幸跌入了山澗,並且碰破頭部,傷勢較重,被諸葛亮派人送回成都養病。

    期間,諸葛亮屢戰屢勝,正打算再接再厲擴大戰果時,成都來人說張苞身死。諸葛亮聞言,頓時放聲痛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雖然,諸葛亮很快被眾人救醒,但卻因傷心過度,一病不起,最終只能於夜間悄悄撤軍,退回漢中。

    對此,許多人深感疑惑,張苞真有那麼重要嗎?

    隨著五虎將的相繼離世,蜀漢的武將人才隊伍眼看著將面臨斷層的局面,張苞和關興又正好起到了新老將領過度的承接作用,而由於張苞的早夭,使蜀漢頓時陷入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人才匱乏之地,使原本就艱難重重的北伐大業,變得更加的遙遙無期。想到此,豈不是在一心想要實現先主遺志的諸葛亮的一腔熱血上潑了一大盆冰水,又怎能不憂憤成疾、深受內傷呢。最為關鍵的是,張苞確實是一位驍勇善戰的將才。

    那麼,張苞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張苞,字興國,驍勇善戰,深得父親張飛丈八蛇武藝真傳,是蜀漢後期的主要將領之一。當父親被其部下範疆(強)和張達殺害後,主動提出隨劉備出征東吳,為父報仇。

    劉備正要將先鋒印交給張苞之時,關興正好趕到,二人便為爭先鋒印而相約打鬥比試,結果二人的箭術、武藝難分勝負,並在劉備的勸導下,於帳內折箭為誓,結為兄弟,永相救護。因此,才有“小關張”之稱。

    在夷陵之戰中,張苞一合刺東吳將領夏恂於馬下、三十合戰敗將領謝旌。同時,關興也一合斬殺東吳大將周泰之弟周平。接著,二人又衝向東吳戰陣,驚得大將韓當、周泰急忙退入陣中。因此,劉備驚喜嘆道:“虎父無犬子也!”

    不久,東吳見敵蜀軍不住,為表求合誠意,隨將殺死張飛的帳下將範疆、張達送來。接著,張苞親手持利刃將殺父兇手萬剮凌遲,祭父之靈。

    這些情節,只不過是演義中的內容,但《三國志·張飛傳》記載:長子苞,早夭。而早夭,是指未成年而死。因此,事實上張苞根本沒有機會跟隨諸葛亮北伐,當然也不會出現諸葛亮因張苞的死而哭到吐血暈倒了。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這首詩說的就是張苞之死的故事,曾以不是說強悍的張苞本準備建功立業,可憐上天卻不幫助英雄,諸葛孔明的眼淚向著西風灑落,卻沒有人來輔佐只能自己鞠躬盡瘁了。

    這首詩表達的意思就是說諸葛亮的北伐大業又少了一員得力助手,這名助手就是張苞,張苞本想著為蜀漢建立功業,無奈意外生死,讓諸葛亮對北伐大業產生感慨和深深的悲痛。

    張苞是五虎上將之一張飛的長子,將門無犬子,老子英雄兒好漢,張苞作為張飛的長子,繼承了張飛優良品質,尤其是張飛的勇猛之風與強悍之力。

    諸葛高北伐時期,五虎上將碩果僅存的只有趙雲,而且已經七十多歲了,而且垂垂老矣,只跟隨了諸葛亮一次北伐而已,不久就去世了,整個蜀漢老一輩的將領基本上都去世了,關羽、張飛、黃忠、馬超都已經先後去世。

    而作為蜀漢第二代中鼎鼎有名同時出類拔萃的武將僅有二個,就是張苞和關興,關興是關羽的兒子,與張苞是結義兄弟,兩人不僅武藝高強,勇猛善戰,而感情好得絲毫不輸父輩,並且在蜀漢多次的對外戰爭中,張苞與關興都是作為搭檔出戰,同時關興與攻苞是諸葛亮重點培養的將二代。

    相比於張飛、關羽的兒子,五虎上將中馬超、黃忠的兒子都沒有什麼記載,也不出名,趙雲的兒子趙統與趙廣,雖然有過參軍打仗的經驗,但是並沒有什麼才能,與關興、張苞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語。

    張苞不僅勇猛強悍,而且張苞的身份也極為特殊,張苞是母親是夏侯淵的侄女,與夏侯家有一些親戚關係,將來可作為一個特殊身份存在。張苞的姐姐是蜀漢皇帝劉禪的皇后,也就是說張苞還是皇帝劉禪的小舅子。

    有能力又有地位和身份,張苞又作為蜀漢最傑出的將二代,原本有望接過諸葛亮北伐大業的,繼承父輩興復漢室的理想,對於蜀漢來說,張苞是一個很重要的人,他既是皇室的外戚,又是前朝重臣之後,同時也是蜀漢武將耀眼的新星,原本可以幫助蜀漢走得更遠,但卻因為意外而喪命。

    張苞的前途原本不可限量,可是卻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不幸跌落山澗受了重傷而死,沒能戰死沙場,也是張苞一生的遺憾。

    在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諸葛亮派兵攻佔了魏國的武都與陰平二郡,當時魏國前線與諸葛亮對戰的是司馬懿,司馬懿派出郭淮、孫禮率領五千士兵從小路救援武都與陰平二郡。

    郭淮與孫禮原本認為司馬懿的計謀萬無一失,率軍從小路前往救援武都、陰平二郡,在半路上時,探子回報說武都郡已被姜維攻破,陰平郡已被王平攻破了,二將正準備撤退時,被諸葛亮安排的伏兵所包圍。

    當時諸葛亮坐在一輛四輪車上,左邊是關興,右邊是張苞,二次護衛在近旁,由此也可見諸葛亮將張苞與關興當成自已最看中的將領,郭淮與孫禮被蜀軍包圍,王平、姜維率領軍隊後方殺來,而張苞與關興率軍從正面殺向郭淮與孫禮。

    這原本就是一場伏擊戰,而且蜀軍又佔盡兵力優勢,打敗郭淮與孫禮的五千魏軍完全不是啥大事,事實也正是如此,魏軍經前後衝擊,很快就敗逃了,郭淮與孫禮嚇得拋棄戰馬,步行爬山逃走。

    而此時的張苞見狀,騎馬立即追了上去,結果不小心連人帶馬掉入山澗之中,後面追擊的蜀軍看到立刻營救張苞,等張苞被救上來時,張世貿的頭被山石撞破了,身受重傷,因此被諸葛亮安排送回成都養傷。

    張苞之所以急著追擊魏軍,是因為立功心切,關興在夷陵之戰中已經殺了潘璋這個殺父仇人立下了戰功,並報了父仇,可是張苞還沒有報父仇,也沒有立下戰功,因此很想立功,原本是一場蜀漢毫無懸念的伏擊戰,卻因為張苞的急切而作罷。

    張苞身受重傷也讓諸葛亮心急如焚,為了讓張苞得到安心救治,將張苞送回成都養傷,諸葛亮繼續在前線作戰,並且因為奪取武都、陰平二郡,而復職丞相。

    待到諸葛亮再次出戰時,諸葛亮安排姜維、廖化各領一個錦囊及三千精兵出擊,又令吳班、吳懿、馬忠、張嶷四將,與魏軍交戰時,且戰且退,最後又安排關興率領五千精兵埋伏于山谷。

    此戰,諸葛亮神機妙算,合理部署,大敗數十萬魏軍,繳獲馬匹器械無數,引軍回營,就在這時,成都傳來訊息,說是張苞因為傷重去世,諸葛亮聽說後大吃一驚,接著就是放聲大哭,居然口吐鮮血而暈倒在地,從此,諸葛亮就得了病,一直臥倒在床養病,暫時也沒有精力北伐了。

    諸葛亮為何對張苞之死如此傷心,以至於會口吐鮮血而暈倒在地?

    因為蜀漢最年輕,最有希望,最有能力,最勇猛的將二代中的傑出代表張苞去世了,這就相當於諸葛亮躊躇滿志準備大展宏圖時,身邊最重要的得力助手去世了,諸葛亮在數次北伐大戰中,都取得了勝利,想要擴大戰果時,卻因為自己一方重要的將領去世而放棄,這是對於諸葛亮理想的破滅。

    開始,關羽去世時,諸葛亮不覺得有什麼,張飛去世時,諸葛亮覺得有些可惜,後來黃忠戰死了,諸葛亮有些惋惜,再後來馬超也病死了,趙雲也老了,無力再戰了,於是諸葛亮沒錯得五虎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新的一代應該出來了。

    可是左看右看,蜀漢新的一代中就這麼兩個好苗子:關興和張苞,現在張苞又去了,只剩下關興這麼一個獨苗了,是不足以用來開拓北伐成功的基業,除了關興、張苞,蜀漢雖然還有不少將領,但是出類拔萃的一個也沒有,王平、魏延、吳懿、吳班也老了。

    比諸葛亮年齡大的去世了,現在比諸葛亮年輕的張苞也去世了,是否暗示諸葛亮北伐大業的無以為繼,這讓諸葛亮感到莫大的悲傷,一種絕望的悲痛,才讓諸葛高大病一場,也最終預示了不久之後的將星隕落五丈原。

    最重要的是諸葛亮也不年輕了,頭髮鬍子花白,能夠繼承自已大業的人也是越來越少,興復漢室的理想也漸行漸遠了。

  • 6 # 觀景說史

    諸葛亮在劉備三顧茅廬後,決定出山幫助劉備打江山。之後他忠心耿耿的輔佐劉備,為蜀漢的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特別是在劉備、關羽以及張飛都去世之後,諸葛亮更是一個人挑起了整個蜀漢的重任,竭力輔佐後主劉禪。

    張苞是如何死的?

    蜀漢在接連失去劉關張後,諸葛亮在輔佐後主劉禪期間,竟然一副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尷尬境地。在這一時期,諸葛亮能用,並且能放心可用的大將是少之又少的。

    《三國志·蜀書·張飛傳》:“長子苞,早夭。次子張紹,繼承張飛爵位.官至侍中、尚書僕射。張苞兒子張遵,為尚書,隨諸葛瞻守於綿竹,與鄧艾交戰時,戰死。”

    張苞是張飛的長子,有道是虎父無犬子,張苞也是繼承了其父親張飛的勇猛剽悍性格。從小就受父親薰陶的他,不但武藝高強,還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將才。他在諸葛亮二出祁山伐魏時,手握父親的家傳兵器蛇矛英勇殺敵。

    只可惜天妒英年,風華正茂的他卻因為在敵將郭淮、孫禮棄馬爬山逃跑時,張苞追敵心切騎馬去追趕,不料卻不慎連人帶馬墜入深淵。當張苞被救起後,已經是跌破了頭,諸葛亮急忙派人把他送回成都修養。

    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

    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沒過幾天,一位從成都來的探子向諸葛亮彙報說張苞已經身死。諸葛亮聽完後,就放聲大哭,隨後口中吐血,最後還昏倒在地上,眾人急忙把他救醒。諸葛亮自從此就得病臥床不起。

    張苞對於蜀漢政權來說到底有多重要?以至於讓諸葛亮吐血暈倒

    蜀漢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註定是蜀漢政權中最艱難的一年。趙雲和張苞的先後離世,讓本來就缺少猛將的蜀漢來說,更是雪上加霜。等於是讓諸葛亮失去了左膀右臂。張苞跟隨諸葛亮討伐曹魏,一路勢如破竹,眼看勝利就在眼前,而張苞卻因為一時大意,在前去追擊敵將時,由於不慎墜入山崖。讓諸葛亮繼續北伐曹魏成了泡影。張苞的死不同於趙雲的病逝,而且張苞正是風華正茂之際,他是諸葛亮北伐的倚仗之一。當張苞在蜀漢關鍵階段突然去世,對於諸葛亮來說是始料未及甚至於是絕望的。

    結語,總之張苞的突然離世,對蜀漢以及諸葛亮來說打擊都是巨大的。對蜀漢政權來說是失去了一位能對蜀漢保駕護航的戰將;而對於諸葛亮來說,則是失去了左膀右臂般,特別是在他的北伐大計並沒有成功之時,張苞的死就意味著諸葛亮少了一個他北伐成功的有力保障。

  • 7 # 隨手談詩

    在三國後期,張苞確實是蜀漢不可或缺的人才之一。

    三國魏蜀吳,相比之下蜀漢一直處於弱勢地位,只是由於演義的藝術加工,給我們留下了蜀漢很強大的印象,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上將,但除去這幾位,好像還真沒有拿得出手的人才,魏延倒是不亞於五虎,但始終得不到諸葛亮的信任,而諸葛亮寄予很大希望的馬謖,事實證明是個草包。

    再,以關羽之死(220年)為轉折點,三國局勢發生了巨大的扭轉,首先孫劉聯盟破裂,兩弱制衡一強的局面短時間內回不去了,劉備開始準備伐吳,諸葛亮拉都拉不住,更可怕的是,那些我們熟悉的名將謀士,都在220年前後相繼去世。

    人才折損,對蜀漢來說影響是致命的,因為蜀漢本來國土就小,人口基數也小,那人才比例自然就小了,相比其他兩國,如曹魏,司馬家族崛起自不必說,還有郭淮、王雙等名將開始嶄露頭角,東吳就更不必說了,江東地面本來就是人才輩出的地方,更何況還有陸遜家族,一直持續到兩晉南北朝,陸家都是了不起的存在。

    再看蜀漢,真的很可憐,魏吳兩家前輩人才走了,後備人才立馬補上,而蜀漢,人才直接斷層了,更雪上加霜的是,劉備伐吳一戰,蜀國養了那麼多年的精銳盡損。這個時候,蜀國在國力、兵力、人才儲備上,遠遠跟不上局面的變化和戰爭的白熱化。

    所以我們會說,關於之死,蜀國基本上已經失去了統一的希望,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這一夢想,終究只能是一個不能實現的偉大夢想而已。

    在這樣的情況下,張苞無疑是諸葛亮重點培養的人才。

    第一,趙雲年邁、關興等人相繼折損;第二,魏延天生反骨,得不到信任。

    而張苞呢,論出身,他是初代創始人的親兒子,是張飛的長子,根正苗紅,劉關張三兄弟的延續,都繼承在張苞身上;論身份,他的親姐妹是劉禪的皇后,屬於外戚——太平天下外戚做什麼么蛾子不好說,但在戰爭時期,這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論勇武,演義中他是和張飛一樣的勇將。

    所以你看,加入張苞健在的話,對外是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可以彌補蜀漢內部無將可用的尷尬局面,對內他的身份特殊,地位很高,在諸葛亮之後可以成為第三代核心領導人,很大程度上不會出現黃皓這樣的小人作祟。

    但可惜,張苞意外身亡,諸葛亮放眼望去,國內再無一人可以託付,皇帝又是個二百五,怎麼能不哭呢!他哭的不只是張苞,更哭的是興復大業越來越難實現啊!

  • 8 # 小太陽D

    張苞對蜀漢有多重要?可以說是寄託了諸葛亮絕大部分寄託的武將。

    後蜀時期,之前征戰的五虎將幾乎消亡殆盡

    西蜀前期的五虎上將,除了陣亡病死的,當時只有一個年邁的趙子龍,而除了趙雲之外,就是一直跟隨諸葛亮的帳前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和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而張苞去世兩年前,趙雲也故去了。

    因為這個時期的趙子龍已經垂垂老矣,即使勇猛,諸葛亮也不敢隨便用,因為在《三國演義》裡面,這個時期的趙雲就是除了諸葛亮以外大軍中另一杆定海神針,如果還像以前指哪打哪的話,趙雲也許挺不到229年,就見先主劉備去了。

    所以趙雲去世之後,張苞和關興這兩個結義兄弟,就成了諸葛亮最忠實也是最有力的後盾,有人說蜀漢後期不是還有魏延嗎,魏延雖然是後三國時期的猛人,但是諸葛亮卻始終看得出來魏延和自己不是一條心,當年魏延能夠殺了韓遂,之後如果自己沒有這運籌帷幄的能力了,魏延的刀也可以衝向自己刺過來。

    蜀國境內也沒有什麼能力高超的武將

    同樣,不光是在諸葛亮心目中,後三國時期,蜀國軍隊將領有一些名氣的寥寥無幾,兩手數得過來鎮北將軍、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都亭侯魏延;裨將軍王平;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奮威將軍、博陽亭侯馬忠;撫戎將軍、關內侯張嶷;左護衛使——龍驤將軍關興;右護衛使——虎翼將軍張苞;再有就是老將廖化。

    這區區數人,如果守住西蜀不出去,那綽綽有餘,但是諸葛亮和西蜀要的可不是守城,而是收復中原匡扶漢室啊,這樣一來,這些人分配起來就捉襟見肘了。

    少任何一人都是天大的損失,更何況是這裡面年紀輕輕,潛力無窮的張苞了。如果真要給張苞定位的話,那就是後三國時期,蜀國未來的頂樑柱之一,重要性不需多言。

    為什麼諸葛亮聽聞張苞死訊會吐血?

    我認為有兩點主要因素

    其一、張苞是張飛後代,諸葛亮視作自己的後代

    張飛是一個直性子,所以後來和諸葛亮相處也很好,而張飛在軍中陣亡,先主劉備和關羽也去世了,張苞和關興以及城中的阿斗,就好像幾位兄弟託付給自己的孩子一樣,現在卻沒有照顧好他,讓他年紀輕輕就去世了。

    諸葛亮這是傷心過度,氣急攻心,血氣上湧就噴了口血。

    其二、為蜀國和自己的努力噴血

    自己辛辛苦苦大半輩子,眼見著關張趙馬黃去世而無人可用,上天送來了關興張苞,還沒實現大業,張苞就去世了,左膀右臂還未發力先去一半。

    這不是上天不公,不讓自己實現先主留下的偉大抱負嗎。這是急火攻心,戰前失去大將,自己之前的部署也都不能實施了,一口氣出不來,憋出的心血。

    結語

    張苞繼承了父親張飛的勇猛,但是卻天妒英才,讓年輕的將軍英年早逝,再加上後來關興病死,蜀國後期幾乎無將可用,回想當年桃園三結義時的意氣風發,可悲可嘆。

  • 9 # 縱橫天下者

    “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三國演義》中的這首後人詩,既道出了張苞的不幸,又描繪了諸葛亮的絕望。

    首先給大家明說一下,關於張苞的事蹟,基本都是出自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陳壽的《三國志》對張苞的描述只用了五個字,即“長子苞,早夭”。

    在演義中,諸葛亮總共有兩次吐血的情節,第一次就是在聽到張苞的死訊後吐血,第二次則是因為魏延衝滅七星續命主燈而吐血暈倒,直至最終病逝。

    眾所周知,張苞乃是五虎將之一的張飛之子,他與關羽之子關興,效仿父輩而成為結義兄弟,於是二人也有了“小關張”之稱。

    張苞繼承了父親張飛行軍佈陣的本領,是一員有著無限發展前途的年輕猛將。他使用的兵器就是張飛的丈八蛇矛,張苞隨諸葛亮在北伐中屢立戰功。

    建興七年(229年),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張苞在追擊郭淮、孫禮之時,不慎連人帶馬一起跌入山谷,救起後由於頭部創傷嚴重,最終是不治而亡。

    諸葛亮在聽到張苞死訊後,情緒崩潰而痛哭流涕,最後氣急攻心吐血暈倒。演義中對這一段的記載是“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

    張苞之死,為何會導致諸葛亮吐血暈倒?我認為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首先,諸葛亮對張苞之死極為惋惜。張苞是蜀漢後期新一代將領的傑出代表,他是將二代中唯一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將領,將來的成就不在張飛之下。

    張苞自幼受到父親張飛的薰陶,習的一身精絕的武藝,擁有萬軍之中輕取上將首級之能力。假以時日,張苞完全有能力躋身三國超一流戰將的行列。

    所以,對於這樣一位冉冉升起的將星,卻突然隕落,使諸葛亮惋惜到吐血。

    其次,諸葛亮對張苞之死極為絕望。正因為張苞擁有能力出眾,諸葛亮才將其視為蜀漢後期的希望,張苞也成了諸葛亮實現北伐夙願的唯一得力戰將。

    北伐成功,蜀漢一統天下,這是諸葛亮一生的宏偉願望。蜀漢後期,人才青黃不接,張苞的出現讓諸葛亮一度看到希望,但沒想到張苞卻早早離去。

    張苞的死,讓諸葛亮一度失望變為絕望,為北伐後繼無人而吐血。

    最後,諸葛亮對張苞之死感到不值。雖然張苞武藝高強,驍勇善戰,但他並不是死於敵軍之手,而是在追趕敵將時自己不慎墜崖,致頭部受傷去世。

    這種死法可能對於一般將領來說也算正常,但張苞不是一般的將領,他是蜀軍中的優秀將領,是諸葛亮北伐成功的保障。他這樣死去,太不值得了。

    張苞受傷後被人救起,諸葛亮是知道的,他命人趕緊將張苞送回成都療養。但諸葛亮卻沒想到,張苞會因這次跌落傷而不治身亡,大大出乎他的預料。

    張苞的死訊傳來,讓毫無思想準備的諸葛亮如五雷轟頂,放聲痛哭後口吐鮮血,暈倒於地。諸葛亮自此得病臥床不起,這是怎樣的絕望、氣憤與惋惜?

    即便是趙雲去世,諸葛亮也沒有吐血暈倒,只是“跌足而哭”。這並非諸葛亮不看中趙雲,而是對趙雲的去世早有準備,畢竟當時趙雲已經七十多歲。

    而張苞的死則不同,對諸葛亮來說是毫無預兆的,太突然了,以至於讓諸葛亮完全不敢相信,蜀漢的希望就這樣一命嗚呼了,他並不甘心甚至是絕望。

    由此可見,諸葛亮為張苞之死而吐血暈倒,並非完全是出自感情,而最多的是一種氣急攻心,諸葛亮對蜀漢的前途開始絕望,太過惋惜這位年輕將領的離去。

  • 10 # Mer86

    《三國志》中關於張苞的記載只有五個字。

    “長子苞,早夭。——《三國志·張飛傳》

    既沒有留下任何事蹟,也未知生卒年份,可謂是年紀輕輕就病死了。所以很顯然,歷史上的張苞,只是一個可有可無,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的小人物加小角色。他對蜀漢不重要。

    至於說張苞死,諸葛亮聞之當場吐血,這只是《三國演義》中的虛構劇情。

    在演義中,諸葛亮當時為了蜀漢的梯隊人才建設費盡心力,他很希望在自己生前為後主劉禪留下一幫文臣武將輔佐。而蜀漢第一大將魏延因為不受諸葛亮信任(僅演義中不受信任,歷史上的諸葛亮很器重魏延),因而能力僅次於魏延,同時還根正苗紅的張飛之子張苞,關羽之子關興,便成了諸葛亮傾盡全力想要培養的新生代棟樑將領。

    然而,張苞卻在諸葛亮三伐期間因為不慎連人帶馬,跌入澗內,頭部受傷,送回成都養傷也不見好轉,不多日便病死。他的死讓諸葛亮此前的培養計劃付之東流,因而諸葛亮便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自此得病,臥床不起。

    簡單的說,就是在演義小說中,諸葛亮對張苞傾注了很多心血、寄託了很大期許,但張苞的猝然離世,令諸葛亮對蜀漢的政治、軍事佈局趨於瓦解。出現了武將梯隊青黃不接局面,所以諸葛亮便當場吐血。

    不過前面也說了,這都是小說內容,看看就行了。要是當真了,你就輸了。

    當然,由於張飛與劉備的關係,張飛的子女在蜀漢非常受器重,諸葛亮對張飛子女非常的照顧,這是事實,並非虛構。

    比如張飛的次子張紹在大哥張苞死後,繼承了張飛西鄉候爵位,官至尚書僕射,相當於蜀漢的宰相。

    (張飛)次子張紹,繼承張飛爵位,官至侍中、尚書僕射——《三國志·張飛傳》

    還比如張苞的兒子張遵小小年紀就出任蜀漢的尚書。(鄧艾攻打綿竹時,張苞之子張遵隨諸葛瞻一起戰死,為國捐軀。而張紹則非常沒有尊嚴的代表後主投降,向鄧艾納了降書)

    張苞兒子張遵,為尚書,隨諸葛瞻守於綿竹,與鄧艾交戰時,戰死。——《三國志·張飛傳》

    另外,歷史上諸葛亮對關興也非常器重。

    歷史上的關興與歷史上的張苞,不太一樣。

    張苞早夭,可能未成年就死了,歷史上對他的記載也只是有個姓名而已。

    而關興則不同,他是有名,有官職,而且有諸葛亮加護的成年人才,屬於歷史上諸葛亮真正想要培養的蜀漢後備人才。

    根據《三國志》記載,關興少有令問,諸葛亮對他非常看重,剛二十歲便已成為侍中與中監軍。雖然說,關興能年紀輕輕就得此高位,肯定少不了關羽的因素。但關羽已經去世了,諸葛亮還這麼迴護關興,這說明關興一方面有一定能力,另一方面也說明諸葛亮很器重關興。

    如果關興不是早死,以他的年紀(關興年齡大致與費禕相當),蔣琬死後,蜀漢的三代掌門人應該就是他,而不是費禕。

    當然,關興也命短,年紀輕輕就死了,死於第一次北伐前,沒有參與到北伐當中。所以演義小說中關於關興的內容,實質上也都是虛構出來的。

    總體而言,蜀漢的人才緊缺是全方位的。遠不是隻有劉備的兒子過於平庸的問題,而是整個集團所有的二代人物都不超群。諸葛亮之子諸葛瞻、關羽之子關興、張飛之子張苞張紹、龐統之子龐宏、蔣琬之子蔣斌、費禕之子費承等等,都很一般。所有這些蜀漢二代人物都遠遠談不上優秀,有的甚至表現得非常拙劣,比如張紹。

    當然,蜀漢二代普遍不優秀,這並不是家教不好的問題,而是蜀漢的立國文化帶有很鮮明的家國一體、五湖四海,朝廷始終倚重於天下志士的特徵。

    在蜀漢朝廷,始終都能做到君臣互信、上下一心。具體來說就是,兩任蜀漢君主對於臣僚始終能夠給予最充分的信任,而朝堂重臣對於君主則始終保持絕對忠誠。

    在這麼一種局面之下,從諸葛亮開始,之後的蔣琬、費禕、姜維,雖無不權傾朝野,卻無一例外地都沒有培植自己的家族勢力,更沒有讓自己的兒子接近權力。像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掌權,這還是劉禪點的頭。

    所以在蜀漢,至始至終都沒有權臣家族,沒有權臣威脅皇權,權臣篡位。這一點,蜀漢與曹魏、東吳正好相反。那兩家,皇帝善待世家大族,結果養一堆白眼狼。曹魏因此而滅國,東吳因此而衰落。

  • 11 # 月關略萌

    提起蜀漢,一連串的名字印入腦海。諸如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位超一流武將組成的“五虎上將”組合,“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麟”姜維組成的軍師智囊集團等等,再加上劉皇叔。可以說,蜀漢雖然不是三國時期最強大的政權,卻是後人最津津樂道的話題之一。

    然而一個名為張苞的小將之死,卻讓諸葛亮當場吐血暈倒。那麼,張苞究竟何德何能,能夠“享受”諸葛亮如此待遇?

    虎父無犬子,張苞展現不俗天賦

    熟悉三國的都知道張苞這個人,乃是赫赫有名“燕人張翼德”的兒子。之所以稱張苞為小將,一來他乃張飛之子,屬於蜀漢將二代,輩分上矮一輩;二來,相比其父一輩的蜀漢大將們來說,不論是武功、資歷以及戰功等方面尚淺。

    襄樊之戰關羽戰敗,走麥城被俘遭擒為東吳所殺。之後,張飛為替二哥報仇,起兵征討東吳,卻被自己手下範疆、張達所殺,最後還帶著張飛頭顱投靠了東吳。對蜀漢來說,損失關羽和張飛兩員“萬人敵”的超一流武將,可謂打擊甚重。尤其這兩人還是劉備的結義兄弟,情深義重,劉備自然是要起兵復仇的,並且還是傾舉國之力攻打東吳。作為張飛之子,張苞主動請纓,以先鋒的身份參與了這次戰鬥。

    初出茅廬的張苞異常勇猛無畏,展現出了極為優秀的武將天賦。這次戰鬥中,張苞十回合輕鬆戰敗吳將謝旌,二十回合戰平李異,走馬一回合生擒崔禹,之後還一矛刺死了夏恂。這種戰績對於年輕的張苞來說,已經極為難得。在張苞身上,讓人看到了蜀漢年輕一代的希望。對於損失兩員大將的蜀漢來說,是一種欣慰和彌補。

    張苞武藝當屬一流水平,蜀漢“未來之星”

    張苞跟隨諸葛亮三次北伐,是諸葛亮十分倚重的一員大將。在第一次北伐時,年輕的張苞就對上了曹魏“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五子良將”雖然名氣沒有“五虎上將”大,個人武藝方面也稍弱一籌,但也能躋身三國時期一流武將之列。而在這次交鋒中,張苞手持丈八長矛與張郃激戰,雖然最終不敵卻也能全身而退,展現出了不俗的武藝。基於當時的大環境而言,張苞當時的武藝已然可以稱為一流。

    張苞的“橫空出世”,對於當時武將凋零的蜀漢來說,可謂是一個大大的驚喜和期待。尤其在經歷了與張郃這樣的三國時期一流武將的交鋒後,更是讓人期待他的未來。毫不誇張的說,張苞就是蜀漢將二代的代表人物,也是整個蜀漢的“未來之星”。

    然而,就是這麼一位被寄予希望和期待的後起之秀,卻在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時不慎隕落。蜀漢好不容易出現的好苗子還未完全成長起來,就這麼匆匆隕落,對於蜀漢以及諸葛亮來說是一個極為沉重的打擊。

    諸葛亮吐血暈倒,張苞之後蜀漢再無大將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中,張苞為了追趕兵敗的曹魏將領郭淮,不慎跌入山澗摔死。諸葛亮聽聞張苞身死後,痛哭不已,吐血暈倒。

    “魏兵大敗,郭、孫二人棄馬爬山而走。張苞望見,驟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澗內。不多日,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

    諸葛亮為何如此在意張苞之死呢?原因很簡單,也很現實。蜀漢鼎盛時期可以說猛將如雲,甚至不乏“五虎上將”這樣的三國時期超一流武將。然而到了蜀漢後期,武將急劇凋零,甚至到了無將可用的地步,這也是後來出現“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樣尷尬局面的直接原因。張苞作為名將之後,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也被諸葛亮看好成為蜀漢未來的“頂樑柱”級別的大將。然而卻最終因為意外而隕落,這簡直就是斷絕了蜀漢未來的希望,同時也讓諸葛亮的北伐損失了最重要的一把利器。

    諸葛亮一生為了蜀漢鞠躬盡瘁,但縱然他擁有碾壓當世的智謀與才能,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蜀漢後期的數次北伐的失敗,多少也與蜀漢將才凋零有關係。而張苞之死讓諸葛亮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張苞對於後期蜀漢之重要可見一斑。

  • 12 # 酒鬼說事01

    首先說明一點,張苞死後,諸葛亮“口吐鮮血、昏厥於地”是三國演義的劇情,正史中張苞早夭,毫無建樹。那麼既然題主有此一問,我們就根據演義分析,看張苞對蜀漢的重要性如何?

    諸葛亮是蜀國丞相,劉備駕崩後獨自肩扛著蜀國的軍政要務,把那個原本國力嚴重下滑的蜀國,重新帶回了正軌。諸葛亮一生最大的願望是:“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因此!北伐事業顯得無比重要,蜀國的後幾十年一直在專注這個問題。但是,天下雖然名義上“三分”,曹魏卻獨佔九州,兵多將廣、國力雄厚,綜合實力比吳國加上蜀國的總和還強。諸葛亮的北伐大業任重道遠,蜀華人才陸續隕落、青黃不接,讓他感到非常無奈。

    他一生為3員部將的死垂淚,一是常山趙子龍,二是得意門生馬謖,三是蜀二代猛將張苞。

    趙雲70多歲壽終正寢,按理說,趙雲的人生結局非常完美,沒有必要傷心難過。但是對於諸葛亮來說,趙雲的死標誌著“五虎大將”全部消亡,昔日的建國元老大將今日已不復存在。而蜀國接下來要面對的是非常苦惱地新老人才更替的難題。

    諸葛亮眼見老將頻頻謝幕,而新興人才凋零,北伐事業看不到盡頭,有感而發,因此垂淚。

    馬謖是因為好大喜功、擅作主張的性格導致了街亭之敗,屬於是咎由自取,更加沒什麼值得傷心難過的。但是站在諸葛亮的角度呢?馬謖雖然犯了錯誤,但確實是壯年一代中不可多得的人才,在蜀華人才凋零的情況下斬殺馬謖實屬迫不得已。另外,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揮淚的原因也是出於自責,對自己用人失誤的自責。

    諸葛亮雖然也哭趙雲、馬謖,但是他表現出來的,頂多也就是略微抒發一下情感。但唯獨張苞死後,諸葛亮“口吐鮮血、昏厥於地!”徹底失控,彷彿天塌下來了一樣。為什麼張苞的死,會給諸葛亮帶來如此大的打擊呢?

    張苞是張飛的兒子,與關羽的兒子關興並稱為“小關張”,是蜀國後期不可多得的人才,同時也是諸葛亮的重點培養物件。根據《三國演義》的劇情設定,張苞無疑是諸葛亮“未來接班人”的人選。

    在夷陵之戰中,初出茅廬的張苞、關興表現尤為亮眼,不僅得到了劉備的肯定,更是引起了諸葛亮的重視。北伐初期,諸葛亮一心重用張苞、關興,任命為左右護衛史,安排在自己指揮部左右隨時聽從調令,順便悉心教導,把他們培養成真正的一線大將。

    而相比關興來說,張苞是諸葛亮的第一培養物件。

    因為他是夏侯淵侄女的兒子,與夏侯家族有密切聯絡,儲存這層特殊關係對蜀國至關重要,將來可以留一絲後路。這也是劉禪娶張飛的女兒、以及在張飛大女兒死後立馬娶其小女兒立為皇后的主要原因。在蜀國張苞又是蜀國皇后的弟弟,是蜀國的國舅爺,身份地位尊貴,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蜀國當時沒多少壯年一輩的人才,除了張苞與關興就只有魏延,因為王平、廖化、張翼等人在北伐初期都沒有表現,而且按照演義來說,他們的能力肯定是不如張苞的,身份地位名望就更不用說。

    因此,從能力、地位,將門之後的名望,以及與夏侯家族擁有的“神秘關係”考量,在北伐初期,將二代張苞是諸葛亮培養接班人、繼承其父輩“復興漢室”的最佳人選。

    無奈的是,張苞卻意外跌落山谷,沒有死在戰場上,反而死於一場意外。這使得諸葛亮更加難以理解。

  • 13 # 野史日記

    諸葛亮的名字耳熟能詳,在《三國演義》中,幾乎是一位無所不能的存在。

    魯迅對於《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的評價是,“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

    本就智慧了得的諸葛亮,在羅貫中的妙筆下,更具備了幾分仙氣,縱觀整部《三國演義》,諸葛亮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無論是舌戰群儒,或是領兵打仗,諸葛亮對上任何人,他總能從容應對。

    諸葛亮雖然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卻也不是無敵的戰神,在他使用空城計之時,其實就已經顯露最初的疲態,他失策了,這一計雖然秒極,卻是他一生中罕見的被迫用計。

    《三國演義》中,張苞之死讓諸葛亮吐血

    根據《三國演義》的情節來看,諸葛亮不僅被司馬懿逼迫用計,而且在北伐期間還因為一件事而口吐鮮血。

    忽報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三國演義》

    從這段文字來看,我們能夠清晰的瞭解到,讓諸葛亮吐血昏厥之事是張苞之死。

    張苞是何人,在《三國演義》中是張飛的長子,能征善戰,與關興二人結拜為異姓兄弟,成為繼關羽、張飛之後,將二代中的頂樑柱。

    張苞與關興二位小將神勇無敵,隱隱有張飛、關羽的風範,在人才凋敝的蜀漢之中,給人們帶來無限遐思和安慰。

    在諸葛亮二次北伐時,有一場好戲上演。

    諸葛亮率軍北伐魏國,劍指武都與陰平二郡,魏軍主帥司馬懿自知難敵諸葛亮,主要採取守勢,希望堅持到蜀軍補給不支而自行撤退。

    對於諸葛亮的步步緊逼,司馬懿決定派兵援救武都與陰平二郡,帶兵的將軍是郭淮、孫禮,二人得令後遂帶五千兵急馳救援二郡。

    令郭淮、孫禮二將沒想到的是,他們支援的二郡在他們到來之前已經被蜀軍攻陷,而且在他們支援的路上,諸葛亮早已設下伏兵。

    蜀軍陣營率隊衝殺在前的四將,便是王平、姜維、關興、張苞。他們一路衝殺,對曹魏部隊進行收割,郭淮、孫禮二人即刻潰退,棄馬登山。

    張苞立功心切,冒然追擊,不想意外發生,跌入深澗,以頭撞山石,導致重傷,送回成都。不久後,噩耗傳來,孔明“放聲大哭,口中吐血”

    張苞之死,何以使孔明如此傷痛?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對這句話耳熟能詳,同時也有很多人對這句話有所誤解。這句話的意思是,蜀漢中已經沒有能征善戰的大將,只能讓已經年近八十的廖化來充當先鋒了,而不是表達廖化無能。

    可見,在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之後,蜀漢的武將再也沒有這種超一流水準,甚至青黃不接,連可用之才都沒有。

    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為了表明諸葛亮吐血的原因,選擇借用後人詩句的手法:

    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在所謂的後人詩句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諸葛武侯此次因張苞之死而大吐鮮血,其原因乃是“無人佐鞠躬”

    正因為蜀國的人才凋零,諸葛亮屢次北伐十分吃力,既定的策略和戰術無法有效達成,好在張苞、關興成長起來,可以輔佐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使他再次看到北伐成功的希望。

    然而,張苞的意外身亡,在無形之中增加了諸葛亮北伐成功的難度,原本就困難重重的北伐大業,諸葛亮已經是苦苦支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此刻張苞身亡,猶如斷諸葛亮一臂,北伐中原,匡扶漢室更加遙不可及。

    造成諸葛亮吐血的原因,北伐無望,愧對主公是其一;懷念張飛,視古人之後的張苞如同愛子,如今痛失,心如刀絞,愧對張飛是其二;

    對於“死而後已”的諸葛亮來說,於公於私,張苞的死都對他產生巨大打擊。所以,諸葛亮一時間難以釋懷,導致吐血昏厥。

    諸葛亮的這一次“情難自已”,也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對於蜀國走下坡路和最終蜀國國滅結局的一個預示。

    真實歷史中的張飛的兒子

    真實歷史中,萬人敵張飛也確實有一個長子名為張苞。在《三國志》中對於張苞的記載十分簡練,“長子苞,早夭。”

    根據正史的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張苞確有其人,而且是張飛的長子,早亡。

    不過張苞並非是在童年就夭折了,因為從隨後的記載當中,可以看到張苞有一個兒子。

    張苞兒子張遵,為尚書,隨諸葛瞻守於綿竹,與鄧艾交戰時,戰死。——《三國志》

    張苞的兒子叫張遵,官職是尚書,結局是與鄧艾交戰戰死。

    這一段記載可以表明,張苞是“早夭”,不過卻是在結婚生子後離世。

    在《三國志》中,除了提到了長子張苞,還提到了張飛的次子張紹。“次子張紹,繼承張飛爵位.官至侍中、尚書僕射。”

    由此可見,張飛死後爵位是由其次子繼承,根據當時的繼承規律,說明在張飛死的時候,他的長子已經不在世了,所以才由次子繼承爵位。

    由此推斷,張苞死於結婚生子之後,又死於張飛離世之前。

    根據史料記載來看,張苞不可能跟著蜀軍伐吳,更不可能跟著諸葛亮北伐,他早已經不在了,只是後世的人們希望張飛能夠後繼有人,“虎父無犬子”,繼承張飛遺志,繼續為蜀漢征戰。

    相較張苞而言,張飛的次子張紹活得更久,只不過讓人失望的是,他並沒有遺傳父親的基因,不是一個能征善戰的將軍。

    張飛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兒子是張苞和張紹,倆女兒都是劉禪的皇后。

    張紹的地位在蜀漢得天獨厚,皇親國戚,依靠張飛的餘威,在蜀漢任職侍中、尚書僕射,是實實在在的蜀漢重臣。

    可惜的是,在史料之中沒有張紹帶兵出征的記載,即便是張遵與鄧艾戰死時,他也沒有出現。

    顯然,張紹不是一個“萬人敵”,甚至連一個武將都不是。

    張紹出現在正史當中時,是以蜀漢使臣的身份出現,帶著劉禪的降書和印璽去魏營找鄧艾投降。

    張紹最可氣的是,帶著鄧艾迴書去見劉禪之時,還不忘“細言鄧艾相待之善”,要知道,鄧艾可是殺了張苞之子張遵的仇人啊,如果張飛泉下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後來,張紹跟著劉禪一起投降,心安理得的享受起富貴生活了。

    張苞在《三國演義》中的出現,填補了人們對於將門之後的遺憾,使得虎將張飛在小說家言中雖死猶生。所以,張苞之死,讓諸葛亮遺憾、絕望、悲傷,終於這些負面情緒壓得諸葛亮喘不過氣來,噴出一口鮮血,昏厥過去。

    猶記得劉關張與諸葛亮縱橫天下,令天下群雄為之側目,誰想到,最終只落得悲涼!

    參考資料:《三國演義》《三國志》

  • 14 # sunjin6278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本不想安排趙雲參與北伐,無奈趙雲寧死要去,諸葛亮就說:“吾自平南迴都,馬孟起病故,吾甚惜之,以為折一臂也。”第二次北伐前在漢中正計議出師北伐,忽一陣大風,自東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樹吹折,眾皆大驚,孔明就佔一課,說此風主損一大將。諸將未信,正飲酒間,忽報鎮南將軍二子趙統、趙廣求見。孔明大驚,擲杯於地說:“子龍休矣!”二子哭拜於地,說:“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一棟樑,吾去一臂也!”在三次北伐時,蜀漢軍將曹魏二將郭淮、孫禮率領的曹魏軍堵在穀道,前有關興、張苞,後有王平、姜維,二人沒法,只好棄馬爬山而走。張苞見了,聚馬趕來,不期連人帶馬跌入山澗,軍士急救,頭已跌破,諸葛亮趕忙派人送張苞去成都養病。諸葛亮大敗曹魏軍後,正要起兵進取,忽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諸葛亮聞知,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絕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不得已只好班師漢中。馬超、趙雲是蜀漢五虎上將,是蜀漢的保障,二人死後諸葛亮只是痛惜跌足而哭,而張苞死後諸葛亮卻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絕於地。那麼為什麼諸葛亮對馬超、趙雲之死,沒有對張苞之死更哀痛呢?

    其一,羅貫中在為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退軍找理由。在第三次北伐時,諸葛亮大敗司馬懿的曹魏軍,奪取了武都、陰平兩郡,可以說應該乘勝追擊,再獲取更大勝利。而實際在《三國志》中,諸葛亮派人奪取武都、陰平兩郡後,就退軍了。具體什麼原因也沒詳細記載,而武都、陰平兩郡離漢中較近,以糧盡退軍似乎理由不太充分,羅貫中就此以張苞死諸葛亮悲傷過度得重病退兵,理由似乎更充分。其二,關興、張苞是興復漢室的希望所在。馬超、趙雲雖然是蜀漢柱石,但都已年老,生死無常,更何況在那個生活水平低下的三國之世呢?年過四十、五十歲,人的壽命就很稀少了。因此對馬超、趙雲之死,諸葛亮是有思想準備的,聽到二人之死,諸葛亮悲痛,如喪一臂,但不意外。一陣狂風起,諸葛亮就佔到了要損一大將,還能預測到。而張苞之死,是在諸葛亮意料之外的,竟連個徵兆都沒有顯現。關興、張苞自從劉備伐吳,跟隨出征,屢立戰功,二人都在伐吳中手刃了仇人,英雄殺敵,武藝高強,被劉備稱為“虎父無犬子也”,並讓其折箭叩拜為兄弟,宛如“小關張”的存在。在屢次的戰鬥中,都多有斬獲,被封龍驤將軍關興和虎翼將軍張苞,成了克復漢室的希望。他們二人在,蜀漢大旗不倒,克復漢室後繼有人,這對缺兵少將的蜀漢,是莫大的寄託。然而,張苞僅僅因為跌破頭而死,大出諸葛亮的意外。年紀輕輕而死,這不是天降徵兆,要絕蜀漢嗎?諸葛亮正是感到了這一層,為復漢大業計,才口吐鮮血不醒人事的。其三,張苞是以後能抑制朝廷權奸勢力的最佳人選。我們知道,在朝廷劉禪很寵信太監黃皓,每每對他言聽計從,對諸葛亮囑託的“親賢臣遠小人”當耳旁風。作為臣下,諸葛亮是不能冒然霸君權,無大理由斬殺黃皓的。諸葛亮知道,自己在日,黃皓掀不起大波,一旦自己死後,就很難控制黃皓了。張飛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劉禪,而且一個還是皇后。張苞以皇親國戚之身份,再加功勳卓著,一定可成長為剋制黃皓等奸佞的重臣。不承想現在張苞竟年紀輕輕而亡,這不是天要絕漢嗣的徵兆嗎?諸葛亮想到這些,為漢室鞠躬盡瘁的他,怎能不感傷怎能不吐血昏迷呢?

    因此,諸葛亮聽聞張苞身死,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絕於地,既有傷痛張苞之死,更在於他為蜀漢前途命運的無盡憂慮。因此羅貫中對張苞之死,寫詩感嘆道:

    悍勇張苞欲建功,可憐天不助英雄。

    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 15 # 公子無忌shy

    張苞是蜀漢大將張飛的長子,與關羽次子關興結義,並稱“小關張”。張苞和關興二人有此稱號,並不全借得父輩的名聲,更是他倆實實在在打出來的威名。

    “小關張”在蜀漢第二代中,就如同關羽、張飛在劉備創業中的作用一樣,張苞、關興二人,對諸葛亮的北伐大業也具有同樣重要的作用。

    遺傳張飛勇猛基因,蜀漢中期重要的將領“虎翼將軍”張苞

    關羽被呂蒙殺害後,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命令張飛為前鋒,進攻東吳。張飛因糧草準備問題,鞭打範強、張達,二人趁夜晚潛入張飛軍帳中,謀殺張飛,割下張飛首級投奔東吳。

    劉備等安葬張飛後,張苞請求先鋒的官印,劉備準備任命張苞為先鋒時,突然關興回來,也請求先鋒官印。二人就這樣爭執了起來,都準備拿武器比試了。

    劉備喝斥二人,告誡二人要像父輩一樣攜手成就大業,張苞和關興感嘆之下,結為兄弟,劉備讓二人跟在身邊,這兄弟倆從此就成為戰場上的一對兄弟搭檔。

    劉備進攻東吳的戰爭中,張苞、關興二人表現十分亮眼,宜都之戰中,張苞擊敗東吳猛將謝旌,張苞在亂軍之戰刺死吳將李異。

    在夷陵對戰中,張苞一個回合就刺死了吳將夏恂,張苞、關興二人挑戰吳國大將韓當、周泰,兩人懼怕關張勇猛,不敢出戰。

    劉備在夷陵戰敗後,同樣也是張苞、關興二人的拼死保護,劉備才得以退回到白帝城。夷陵雖敗,但二人展現了成為蜀漢大將的才能,獲得劉備和諸葛亮的賞識。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趙雲在鳳鳴山被困,關興、張苞二人各領五千人馬,殺透魏軍重圍,張苞斬薛則,關興斬董禧,救出趙雲。

    兩人又聽從趙雲的建議,率軍與鄧芝大破夏侯楙的魏軍主力,夏侯楙慘敗,僅率數百人退回南安郡。在攻佔南安的戰爭中,二人跟隨安定太守崔諒,將計就計,引夏侯楙開城,張苞刺死詐降的崔諒,關興攻佔城池。

    正如諸葛亮所說的,張苞、關興二人,是他部下極為親信的將領,也是極為放心和倚重的大將,二人深得乃父真傳,一個用丈八點鋼矛,一個用青龍偃月刀,繼承父輩成為蜀軍的靈魂人物。

    張苞的死太意外了,令諸葛亮極為意外,並且深受打擊

    人們常說:“將軍難免陣前亡!”可能對一個將軍來說,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也是不錯的結局吧!

    張苞的死亡,卻是充滿了意外,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的時候,隴西之戰中攻破陰平、武都兩郡。

    諸葛亮又派出王平、姜維、關興、張苞四位將軍率兵攻打魏軍大將郭淮、孫禮,魏軍大敗,郭淮、孫禮丟棄戰馬,爬山逃走。

    張苞看見兩人逃走,縱馬快速追趕,不想發生意外,連人帶馬跌入山澗中,後面的軍隊趕緊把他救起,此時張苞腦袋已經摔破。

    諸葛亮趕緊派人將張苞送回成都救治,不想這一別就是永別。一天諸葛亮正在指揮軍隊作戰,聽到不治身亡的訊息,諸葛亮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厥倒地,眾人連忙將他救醒,諸葛亮臥病不起,自知此次北伐難以勝利,下令退回漢中!

    對於張苞的死,諸葛亮為什麼如此傷心呢?

    不論是於公於私,張苞都算得上是諸葛亮的子侄了,三顧茅廬後,關羽、張飛起初有點看不上諸葛亮,後來經過相處後,都與諸葛亮的關係很不錯。

    關羽在荊州,不服馬超,還是諸葛亮的一封信安撫下了關羽。張飛雖然是大老粗,但與諸葛亮相處得更久,一起入川作戰,感情十分深厚。

    劉備的白帝城託孤,將蜀漢的江山託付給了諸葛亮,更是把這些小輩的培養和成長託付給了他。這時候北伐大業才剛剛開始,張飛的長子張苞就意外身故了。

    諸葛亮的內心是極為愧疚和煎熬的,覺得沒有照顧好張飛的兒子,有愧於劉備的信任和託付,從感情上,這是諸葛亮情緒崩潰的一個原因。

    從另一個方面,對蜀漢的未來,張苞同樣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張苞、關興二人對蜀漢未來的作用,遠遠高於姜維等其他,甚至張苞的作用更加地重要。

    諸葛亮死後,蜀漢的局勢一步步崩潰,姜維深陷朝廷的爭鬥,內部宦官黃皓亂政。姜維獨木難支,不得不退守劍閣,被鄧艾偷渡了陰平。

    假使張苞還在世,他作為劉禪的大舅哥,作為蜀漢的柱國重臣,壓服黃皓,震懾群臣,恐怕是比姜維要強很多吧!

    對外作戰,如果有張苞、關興與姜維一起協同配合,蜀漢恐怕不用擔心丟失漢中,鄧艾也沒有偷襲陰平的機會吧!

    隨著張苞的意外身故,蜀漢的未來陷入無法控制的危險境地,諸葛亮肯定是急怒交加,情緒徹底崩潰!

    最後,對於張苞的描寫大都出自《三國演義》,正史中張苞就生了個兒子張遵,連繼承張飛爵位都沒混上就早夭了。關興也一樣,早早就病逝了,不過關興活到了繼承關羽爵位的年齡,比張苞活得久一點。

  • 16 # 一半秋色

    在張苞死前,趙雲死了。

    諸葛亮正在府上議事,忽然一陣邪風颳過,府前的大松樹吹斷了,諸葛亮掐指一算,瞬間臉色煞白,大叫道:“不好”,眾人忙問何故。

    諸葛亮嘆了口氣,說道:“這風,端的邪乎,必折一員大將。”

    不多會兒,忽然門外有人嚎哭,緊接著趙統、趙廣披麻戴孝進來了,諸葛亮一見他倆,立時明白了,趙雲死了。

    諸葛亮不禁悲從中來,放聲痛哭。

    再來看張苞之死,諸葛亮的反應。

    張苞,參加了第二次北伐,立下了不少功勞,在一次追擊郭淮時,不慎墜下山澗,摔成重傷。後來趕上的蜀軍救起張苞,送回了大營。

    諸葛亮見張苞血肉模糊,失去知覺,趕緊派人把張苞送回成都醫治,之後,諸葛亮繼續主持北伐,期間打了幾個漂亮的戰役。

    就在這時,忽然成都有信使來了,說張苞死了,諸葛亮聽罷,根本不敢相信是真的,再三確認無誤之後,放聲痛哭,哭到聲音嘶啞,乃至口吐鮮血,昏厥於地,眾人趕緊救起。

    諸葛亮從未如此悲傷過,劉備死了,馬謖死了,他也只是哭而已,並未哭到吐血。

    為何張苞之死,讓諸葛亮如喪考妣,比死了親爹還傷心呢?

    因為,張苞對於蜀國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張苞和關興,這對雙子星,組成了小關張組合,再現了張飛、關羽曾經的輝煌。

    張飛、關羽曾經叱吒風雲,傲視群雄,張苞、關興雖然沒有父輩名氣大,但後生可畏,都是可造之材,在諸葛亮的悉心栽培以及戰場的磨鍊之下,超越父輩也並非不可能。

    在當時,五虎上將早已是過去式,五虎已經死了四個,剩下一個趙雲,已垂垂老矣,不復當年之勇,而年青將領中,能獨當一面的少之又少,諸葛亮把張苞、關興當成重點培養物件。

    諸葛亮對他倆寄予厚望,希望他倆成為左膀右臂,共同輔佐劉禪成就霸業。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造化弄人,誰能想到年紀輕輕的張苞會突然死掉呢!

    張苞之死,死的太過突然,死的猝不及防,死的毫無防備,讓諸葛亮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當噩耗突然傳來,諸葛亮悲傷之下,病倒了,無力繼續指揮北伐,只得宣佈班師回朝。

    第二次北伐,宣告失敗。

  • 17 # 超級七品小芝麻官

    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都只是哭了一下,然而張苞死的時候,諸葛亮卻吐血昏倒,這怎麼看都讓人覺得奇怪!這個張苞究竟有多厲害,為啥聽聞他的死訊,諸葛亮的反應會如此之大?事實上,諸葛亮之所以會有此反應,主要是因為三大原因!

    張苞

    張苞乃是張飛的長子,在正史中,他去世得比較早,所以並沒有立下多少戰功,但是在三國演義中,他可是非常猛的!自從張飛被殺後,張苞就走到了前臺,先是跟隨劉備伐吳,大殺四方,還曾救過黃忠,後來在北伐過程中,張苞的表現也是非常勇猛,多次擊敗強敵,還曾在鳳鳴山之戰救過趙雲的性命。可以說,就張苞的表現來看,他絕對算是蜀漢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

    雖然張苞的表現雖然非常出色,但他的個人戰力和軍事能力肯定是比不上他父親張飛的,也比不上老前輩趙雲,畢竟趙雲有長坂坡之戰的勇猛,漢水之戰的睿智,怎麼看張苞也是比不過趙雲的。那麼為啥趙雲死的時候,諸葛亮只是哭了一下,而張苞死的時候,諸葛亮卻直接吐血暈倒了呢?

    原文:忽然有人自成都來,說張苞身死。孔明聞知,放聲大哭,口中吐血,昏厥於地。眾人救醒。孔明自此得病臥床不起。諸將無不感激。旬日之後,孔明喚董厥、樊建等入帳分付曰:“吾自覺昏沉,不能理事;不如且回漢中養病,再作良圖。汝等切勿走洩:司馬懿若知,必來攻擊。”

    可以看到,諸葛亮聽聞張苞的死亡資訊後,當場的反應是多麼的劇烈,而且他因為張苞的死,傷心過度,自此開始患病臥床了,還直接宣佈撤軍了,這後續的反應實在是令人太疑惑了,短暫的傷心我們是可以理解的,但隨後的患病在床和下令撤軍就讓人看不懂了,諸葛亮明明是個以大局為重的人,為何僅僅會因為張苞的死,就直接放棄了這次的北伐呢?要知道在此之前,諸葛亮可是大勝魏軍,正準備乘勝進攻,擴大戰果的!

    張苞這個人究竟有多麼的重要,為啥就因為他的死訊,諸葛亮吐血暈倒,而且直接放棄了北伐的勝勢,宣佈撤軍,這不是變相的貽誤了戰機嗎?

    事實上,諸葛亮之所以反應如此之大,主要是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蜀漢人才斷檔,張苞死後,諸葛亮拿不出更好的人使用

    張苞這個人,繼承了他老爹張飛的勇猛,打起仗來非常悍勇,從他救黃忠、救趙雲,在戰場上屢建奇功便可以看出,張苞這個人乃是當之無愧的猛將!除了勇猛,張苞這個人還非常聽話!作為領導,諸葛亮最喜歡的就是那種又聽話又有能力的手下,比如張飛、張苞、趙雲,諸葛亮而對於那種有能力卻不怎麼聽話的手下,其實是不怎麼喜歡的,這裡面的典型就是關羽和魏延,這倆人脾氣很大,和諸葛亮根本處不到一塊,所以諸葛亮是比較討厭他們的。

    像張苞這種又有能力,又聽話的人才,自然是諸葛亮的心頭肉了,這種手下用起來才順手嘛。再說了,當時的蜀漢,由於接連遭到了荊州、夷陵兩場大敗,損兵折將,許多猛將都戰死了,老一輩的五虎上將更是早已離世,所以在蜀漢的軍中,真正戰鬥力不錯的猛將,並不多!當時蜀漢的最猛的名將,應該就是魏延了,但是魏延這個人,和諸葛亮的關係很差,用起來哪有張苞順手,所以說諸葛亮在行軍作戰時,其實一直都是把張苞和關興二人帶在身邊,但凡有什麼重要人物,都是讓他們兩個帶兵前去執行!說白了,張苞就好比是諸葛亮的親信!

    蜀漢人才斷檔嚴重,張苞這個人有能力,比較聽話,他活著的時候,諸葛亮處理事情,安排作戰,都是非常順暢的,然而張苞死了之後,諸葛亮再安排工作,就變得非常棘手了,因為他下面還有一個大刺頭!

    張苞的武功雖然算不上是蜀漢第一,畢竟魏延這個五虎之下第一人還活著,但是張苞年輕聽話啊,他和關興聯合起來,戰鬥力完全可以超過魏延,所以諸葛亮非常喜歡用張苞來幹活,這樣就可以避免他和魏延的直接矛盾。但是張苞受傷回成都後,關興一個人的戰鬥力不夠,這個時候,諸葛亮就需要直接使用魏延了,但魏延這傢伙,脾氣非常差,他可不會順著諸葛亮來。

    當時張苞回去養病了,諸葛亮準備繼續和魏軍作戰,他準備使用詐敗之計,引誘魏軍追擊,然後派出一支兵馬將魏軍攔腰截斷,這樣陷入圍困的魏軍就會被徹底擊敗。這個誘敵計劃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中間截斷魏軍的那支蜀兵,必須擋住後方魏軍的進攻,不能讓兩支魏軍接應上,而這就必須要一個猛將在中間指揮,畢竟面對張郃這種猛人,一般將領是擋不住的。如果張苞還活著,這個任務自然就交給他和關興兩人了,但張苞受傷走了,於是諸葛亮只能退而求其次,準備讓魏延上陣

    原文:孔明喚眾將商議口:“今魏兵來追,必然死戰;汝等可一當十,吾以伏兵截其後:非智勇之將,不可當也。魏兵必分為兩枝,司馬懿必隨後而來,防吾伏兵。若懿至,伏兵正在當中,須要大戰。此兩枝兵,若非大將,不可當也。”孔明言罷,以目視魏延,延低頭不語。

    諸葛亮的想法是讓魏延來做這支伏兵的主帥,畢竟魏延戰鬥力強,應該能夠擋住張郃,所以他用目光暗示魏延,讓魏延主動請戰。但是魏延這個人,脾氣非常大,他根本就不理諸葛亮,這讓諸葛亮非常尷尬,之後還是王平主動請戰,才把這尷尬的氣氛掩飾過去。而且在這場大戰中,魏延根本就沒有參戰,這個行為簡直是讓諸葛亮傷透了腦筋!諸葛亮這人,非常高傲,當年關羽也曾和他公開唱反調,最終他用華容道之事將關羽壓了下去,迫使關羽臣服於他,但這一次,面對魏延這個刺頭,他卻並沒有什麼好辦法,因為蜀漢缺人啊,要是把魏延弄死了,誰能擋住張郃呢?

    就在這場伏擊戰獲勝不久之後,張苞的死訊就傳了過來,這一下諸葛亮慌了,他知道自己再也沒法像以前那樣用兵了,他失去了一個好用的手下,不得不去和魏延這個刺頭打交道,關鍵是魏延這種人,還總是明裡暗裡使壞,這必定會使得蜀軍內部徒增許多煩惱,所以說諸葛亮很傷心啊,傷心的是失去了這麼好一個手下,傷心的是魏延這傢伙不好處理,傷心的是蜀漢北伐大業將困難重重!

    二、張苞身份特殊,是諸葛亮的重點栽培物件

    說起諸葛亮的徒弟,很多人第一反應是姜維,或者是馬謖,但事實上,諸葛亮真正看重的繼承人,並非是這兩人,而是張苞!

    張苞的個人能力有多強,我們不再贅述,單憑這一點,他是完全可以繼承諸葛亮的衣缽的。更為重要的是,張苞的身份非常不簡單!

    首先,張苞是張飛的兒子,屬於蜀漢創業集團的後人,這對諸葛亮來說,有天然的信任基礎!別看諸葛亮把姜維捧得那麼高,可事實上諸葛亮對於姜維,還是防了一手的,畢竟姜維是魏國降將,這多多少少會影響姜維在蜀漢的發展。而張苞不同,他根正苗紅啊,誰都有可能背叛蜀漢,放棄北伐,但是張苞不會啊,因為他是張飛的兒子!

    其次,張苞是劉禪的小舅子!張苞有兩個姐姐,都嫁給了劉禪,也就是說,劉禪和張苞,不僅僅有上輩人的交情,還有當輩人的親情,他在劉禪心目中,是完全能夠得到信任的!大軍在外征戰,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皇帝的信任,若是皇帝不信任你,即便你在戰場表現得再好,最終也會失去戰場的最終勝利。在這一點上,諸葛亮是吃過大虧的,當年他幾乎都把司馬懿打趴下了,結果劉禪一道聖旨,諸葛亮必須得放棄大好形勢,班師回朝,這就是典型的君臣不信任,影響了戰局!

    所以說,從張苞的身份來看,他其實是繼承諸葛亮衣缽的最佳人選!若是他繼承了諸葛亮的衣缽,怎麼可能還有黃皓之禍,姜維怎麼可能被逼得遠避沓中?以張苞的身份地位,黃皓哪裡敢說個不字?

    三、張苞死得太突然,諸葛亮白髮人送黑髮人

    諸葛亮和張飛是一輩人,張苞是他的子侄輩,而且張苞也算是諸葛亮從小看到大的,兩人之間還是有比較深厚的感情。張飛死後,張苞長期跟在諸葛亮身邊,兩人的感情更加深厚,諸葛亮完全就是把張苞當兒子一般看待了,現在張苞這個年輕人突然死了,諸葛亮一時之間哪裡受得了,這不是白髮人送黑髮人嗎?人生最悲劇之處,莫過於此。當年趙雲去世,好歹也有點徵兆,諸葛亮有點心理準備,且趙雲年老,算是喜喪,但張苞之死,毫無徵兆,這對諸葛亮來說,是一個突然的打擊啊!

    結語

    綜合來看,聽聞張苞的死訊,諸葛亮之所以當場吐血暈倒,其實主要有三個原因!一、蜀漢人才斷檔,張苞死後,諸葛亮再難拿不出更好的人使用;二、張苞身份特殊,是諸葛亮的重點栽培物件;三、張苞死得太突然,諸葛亮白髮人送黑髮人!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演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鐵上班時間表及休假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