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8824927649898
-
2 # 周乙探史
5000年前,杭州良渚王國佔領蘇北花廳遺址,然後分兵兩路,一路佔領山東莒縣陵陽河遺址,發展成炎黃的山東龍山文化;另一路向西佔領晉南芮城清涼寺遺址、陝北蘆山峁遺址,發展成西部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廟底溝文化二期),所有這些遺址都出土了良渚文化特徵玉器玉琮。所以山東龍山文化與西部龍山文化有共同特徵——良渚特徵。隨著炎黃向西部擴張,山東龍山文化替代了西部龍山文化。
-
3 # 愛哭妞的爺爺
問的非常好。
良渚文化,不明何處而來。
良渚文化,不明何處而去。
華夏文明,曾經群星燦爛輝煌,
紅山,良渚,石峁,陶寺,
大地灣,三星堆 ……
非常遺憾,這些個燦爛,猶如流星,
紛紛劃落,湮滅在文明歷史長河中。
史書浩瀚,囊括不了華夏千古滄桑。
神話傳說,浪漫的令人似霧裡雲端。
中華文明史,綿延萬年,血脈清晰。
中華文明史,唯有在中原河南:
沒有斷層,沒有變種,沒有消亡!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
讓文物說話,把華夏文明古今連結……
請欣賞
-
4 # 一老沈一
這個問題,大概至少要考慮如下因素——
第一,“良渚”,確實已經屬於“文明”而不單單是“文化”。這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對“良渚遺址”的定性即可看出——“典型的城市文明”。
第二,“良渚”,並非“中華文明”的開端,還有更早的。
第三,更關鍵的,從考古學和基因研究來看,充分證明蘇秉琦先生的論斷是對的——“中華文明”是從“滿天星斗”到“多元一體”的一個發展程序。
總之,流傳幾千年的“萬世一系”歷史觀,則是站不住腳的。
(良渚玉器)
一對於“良渚”,不必再去說更多。
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去檢索檢視一下“良渚”考古報告,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的“申遺稽核決定”。
如題目所說,從距今5300年左右開始,“良渚”的廣大地區,已經有王權存在,有規模巨大的城市、恢弘的王宮、巨大的祭祀場所和歎為觀止的水利工程。
但務必請注意,自十八大以來,最高領導人講到“中華文明”時,都使用了“5000多年”這個表述。
這裡必須要“敲一敲黑板”——就是說,“中華文明”不是“5000年”而是“5000多年”。
顯然,“良渚文明”,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有力證據。
不過,證據絕非僅此一個。
二在“良渚文明”之前,還有相當重要的考古發現。
中國是世界 “農業革命”的三大發源地之一。
“中華文明”的起源,與“農業革命”密切相關。
距今9000-7500年的河南舞陽“賈湖遺址”,目前發現的面積約55000平方米,揭露面積尚不到十分之一。但已清理出房址45座、陶窯9座、灰坑370座,墓葬249座、甕棺葬32座、埋狗坑10座,以及其他一些遺蹟。出土的遺物十分豐富且非常引人注目,如刻符龜甲、骨笛、稻作遺存等。
遺址中的人工栽培稻遺存,證明了黃淮流域是稻作農業的起源地之一;發現的契刻符號,很可能是漢字的濫觴;賈湖骨笛,創造了中國音樂史上的奇蹟,且證明當時古人的精神生活遠超了原始人類水平;隨葬的龜甲,則反映了賈湖先民原始的宗教信仰已然形成。
中國考古學界不少學者提出,“賈湖遺址”那個時期,已經初露“中華文明”的曙光。
有觀點認為,“中華文明”起源於距今8000年前後。
三現在湖南常德彭頭山,是中國自距今1.5萬年發生“農業革命”後,人工馴化水稻的一個重要地點。
在距彭頭山1000米處,發現了一個很大的城市遺址,規模約250萬平方米,護城河寬5米,城牆高5米。遺址中,發現了代表“王權”的墓葬,墓中葬有一男一女,男人胸前戴有似太極圖的瑪瑙璜器,還有相當數量的原始宗教和文化信仰的圖案。
這個考古發現,就是著名的“高廟文化遺址”,距今6800年。
“高廟文化”,可以上溯至距今7800多年的沅江上游高廟坪,影響巨大,擴充套件面積廣泛。
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研究證明,“高廟文化”人群的遺傳基因,被稱為Y染色體F11基因,在現代人群中普遍存在,主要是苗族,其次是漢族,分佈於湖南、山東、東北、貴州等等非常廣大的地區。
相當部分考古學者和遺傳學學者提出,“高廟文化”,是現代華人族群和文化的“第一個擴張點”,對“中華文明”的形成、發展之影響很大。
因此,更多學者認為,“高廟文化”,即距今6800年前後,是“中華文明”的真正“發源”時期。
四華人族群和文化的“第二個擴張點”,是中原“仰韶文化”。
1988年,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了一座距今6500年左右面積上千平方米的大墓。
墓中,在墓主人周邊有蚌殼擺成的圖形。可知,當時的先民,已經透過“立杆側影”,掌握了“子午線”和“卯酉線”的四方定位;有了對北斗七星、“蒼龍七宿”、“白虎七宿”以及北方南方星宿的清晰認知——“二十八宿”已具雛形。
可知,當時的古人,不僅具備相當可觀的天文學知識,而且形成了統一的時空觀念以及產生了天神崇拜思想。
經檢測,墓中男主人的後代,在現代華人中,佔到了14%。
“仰韶文化”,同樣影響巨大。
其文化中,太陽紋、水波紋、魚紋,以及雙魚捧螺、圓圈舞等等圖形是典型特徵。這裡面,有羌族、藏族的重要貢獻,“雙魚圖”“寶螺圖”據來自藏族。藏族不吃魚,因為魚是祖先靈魂寄居之所,由此產生了圖騰崇拜。
羌族、藏族、彝族等,都是“仰韶文化”西遷後開始興旺發展的。這些族群喜愛的圓圈舞,也就成為這種文化的特徵。
(紅山文化玉鳥)
五“第三個擴張點”,是距今5400年前的遼寧、內蒙、河北交界地區的“紅山文化”。
在現在叫牛梁河的上崗上,那一時間段中,古人建造了環裝的墳墓,共16座。
墳墓呈“金字塔”狀,比埃及最早的金字塔早600年。最中間的墳墓,應該是最早的“帝王”;周圍是他的兒子們;再外圍是孫子們。
這座山頂上,還發現了200多個五六千年前的祭壇遺址。
那一帶的半拉子山東面,有一座年代更早一些的墓葬。墓主胸前,擺有四套儀仗、一面玉璧、一頂玉瑁,顯然這些都代表著墓主生前享有的王權。
“紅山文化”,最驚豔的,是出土了大量玉器。包括各種龍鳳造型的玉器、各種形態的玉人,等等。此後的各類文化型別中,往往都能見到“紅山文化”玉器造型及內涵的影響。
“紅山文化”亦以“女神廟”著稱。然而,墓葬顯示,男性已在當時社會佔據了主導地位。學者們推斷,這一時期,應該是由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化的時期。
六5300多年前,“紅山文化”在自己的“發源地” 突然“衰微”了。
同時,卻在其他地方出現了大量的、明顯的“紅山文化”影響痕跡。
有學者推測,這似乎是傳說中的“黃帝”一族在涿鹿之戰後開始一統天下,於是從遼西大舉南下。
原來居於中原的“仰韶文化”,在廟底溝型別時期發生顯著變化,大量西遷至甘肅青海一帶,變成了“馬家窯文化”。
同時,曾經輝煌了600年的安徽“凌家灘文化”消失了。
湖南、湖北的“大溪文化”,轉變成了“屈家嶺文化”。
處於長江下游江浙一帶的“崧澤文化”,原本深受“凌家灘文化影響”,此時,則便成了“良渚文化”。
請注意,這裡要再次敲黑板了。
5300年出現的“良渚文化”,顯然深深地受到了“紅山文化”影響。
“良渚文化”中代表王權的“鉞”“琮”“璧”等等,無不具有“紅山文化”玉鉞、玉瑁、玉璧的深深痕跡。
從質料來說,“良渚”玉器,一定是就地取材,而非從東北運來材料或玉器成品。那麼,解釋只能是一個——“紅山文化”後人到達了這裡,帶來的禮器、禮制以及製作方法和工藝。
再往後,距今4500年前,“良渚文化”北上進入山東;距今4400年前,“良渚文化”有出現在陝西、甘肅、青海,是為取代“馬家窯文化”的“齊家文化”。
之後,就到了夏商周。
總結幾句——
中國不少學者認為,“中華文明”距今8000年左右已經開始“起源”。
獲得比較多贊同的,是距今6800年的“高廟文化”,是“中華文明”比較清晰的“源頭”。
現在,國家通行和規範的說法,是“具有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
考古學和遺傳學證據,已經充分證明了“5000多年”這個提法的準確性;而且,正在將這個時間點逐漸向前推移。
“中華文明”是一個漸進的、連續不斷髮展的過程。這個過程,體現了“滿天星斗,多元一體”的特點。
以往流傳數千年的“萬世一系說”,可以休矣。
-
5 # 上善無心
文化遺址上沒有了後代人類的活動痕跡,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被消滅了,一個是受到某種原因遷徙了,我們很多人一上來就抱定了中原大一統,但實際上如果把早期中原文明遺址和非中原文明遺址做類比,比做歐洲人和印第安人,最後在中原生存下來的可不見得就是當地原先的土著,而且相當於原始部落的時代,我傾向於認為是兩方相遇,強勢一方對另一方是趕盡殺絕的,一是聽不懂對方嘰裡呱啦說話,二是爭奪有限的生存資源,二里頭是什麼?找到現在就幾個四不像的刻符,反而是比它早的多的其他遺址不但出現的文字多,較後世甲骨文也更為接近,殷商中前期可是不停遷都或者說遷徙的,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它不一定能清楚留下最初自己來自哪裡的表述,而且原始社會,是時常遷徙的部落戰鬥力強,還是早早定居一處,安穩度日的部落戰鬥力強,這可說不準的,華夏大地文明是多點起源的,為什麼非要急著認一地一族為祖宗,萬一那就是個被消滅的印第安人呢
-
6 # 浮世三千世
問題就出在這。自從炎黃合流後,話語權就在北方世系的手裡,於是就有了三皇五帝,夏商周的世系。而其他的通通成為蠻夷而被選擇性忽視。有時候讀史也覺得滑稽,儒家體系中泰伯何以稱賢呢?
-
7 # 墨點觀察
良渚雖然申遺成功,不代表可以作中華文明的起源,因為還有比良渚更早的文明,況且良渚文化本身的科學論證工作遠未結束,因此,倉促宣稱良渚是中華文明的起源,不僅極不負責任,還會成為一個愚蠢無知的笑話。
良諸文化從發現到發掘,前後經歷了約80年時間,已發現的遺址136個,但未發現的可能更多。因為現代考古重視實物,挖來挖去破壞的可能比保留的要多得多,再加上保護古蹟的手段有限,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歷史遺存可能永遠消失掉了。所以目前看到的實物遺存僅僅只是很小的部分,真正的文化內涵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被認識。
良渚文化申遺應該是一種商業化操作,對真正的歷史研究是有害無益的,況且現在的考古很多是為了急於證明中華文明的歷史悠久性,或者是急於向西方證明什麼,完全不理解現代西方只承認財富和武力,不在乎文明程度,只有中國真正強大了,文明才會被認可。所以考古工作決不可以急於求成,那些為了急於找到某個證據,不惜挖墳掘墓的愚蠢事絕不可以重演。
-
8 # 達摩說
別把良渚捧得太高。
良渚不過是營銷號用來圈錢的三大標題黨之一,另外兩個是三星堆和虞朝。
這不過是迎合了無知群眾的盲目情緒,他們認定中國文明史必須要大於等於5000年,否則就是西方標準、霸權主義,只要是反對這個觀點的都是漢奸賣國賊,一副大義凜然的愛國熱情縈繞於胸。
事實上,學界早有衡量文明史的標準,有三項說,即城市、文字、禮儀建築;有四項說,即城市、文字、禮儀建築、金屬冶煉。
有人問了,憑什麼就是這四項標準呢?我們為什麼要認同西方人的標準?我們就不認同,怎麼了?
很簡單,這四項標準不是隨隨便便提出來的,是對標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而提出來的。
第一,城市那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發展出來的,要擁有足夠的人口以及足以養活這些人口的農業發展水平。
在生產領域,要有比較複雜的社會分工,各司其職。
既然各司其職了,產品就無法做到100%的自給自足,我是鐵匠,我總不能吃鐵,所以必須要具備比較成熟的商品經濟,最起碼要有一般等價物,總不能還是以物易物,一把斧子能換15克大米,這樣大家都得餓死。
此外,一個城市這麼多人,必須要有類似政府形態的人和機構去管理,而且還必須擁有高效的行政管理能力。
第二,文字是文明最重要的一大標誌,一個沒有成熟系統文字的所謂文明,那不是文明。
首先,行政管理機構統計人口、制定法律、釋出文書命令都需要文字,民間的買賣、借貸等商業合同,也需要文字。有文字,意味著當時具備一個比較成熟複雜的社會發展狀態。
還有,一個發展成熟的文明,必然擁有比較豐厚物質和精神財富,而文字恰好是可以將這些財富記錄並傳承下去的載體。
第三,人類很早就會打磨非常精美的石器、陶器和玉器,但金屬冶煉則是高階生產活動,因為從技術上它涉及到物質形態的變化,即金屬從固態到液態的變化,這已經涉及到比較高深的手工業技術。
中國商朝製作青銅器的方法叫做泥範鑄造法,就是要把銅水倒進內範和外範之間的縫隙裡,待銅水冷卻變成固態後,再把模具抽出。
這可不是隻會製造石器、陶器的人能掌握的技術。
更重要的是,這一系列金屬冶煉的工作不是靠一個人、幾個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動員數百上千名訓練有素的工匠,他們要在流水線的各自崗位上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這需要極高的社會動員能力和社會分工水平才能完成。
另外,金屬冶煉技術的出現會導致金屬工具的普及和應用,而金屬工具所釋放出來的生產力,遠非石器、木器這些粗糙工具所能相提並論的。
最後,之所以把禮儀建築作為標準之一,主要考慮到兩個方面。
一個方面,禮儀建築一般都是雄偉壯闊的,如埃及的金字塔。能建立起這樣的禮儀建築,意味著社會分工水平,以及社會動員能力、協調能力和整體的生產力水平都到達了一個極高的層次,這絕不是一個史前文明能夠做得到的。
另一方面,禮儀建築的出現釋放出一個重要的訊號,那就是王權或是教權出現,早期國家開始形成。而且禮儀建築一般都涉及到宗教或是祭祀,這意味著人已經擺脫了為生活而奔命的狀態,開始靜下心來去思考人生、死亡、宇宙、規律、超自然這些形而上的事物。
只有符合上述標準的文明,從生產力和社會發展的水平上才算踏入了文明史的門檻。
這樣的標準要不要認同?
我個人覺得是要認同的,千萬別說這是什麼西方標準,牛頓還是西方人呢,那牛頓提出的力學定律我們還要不要認同呢?
不認同?看來你是要上天。
既然要認同,那麼我們就來談下一話題。
良渚文化進入文明史狀態了嗎?
首先最大的硬傷就是文字,良渚的出土文物上倒是出現了一些可以表意的符號,但並不成熟系統。作為文明狀態,必須要擁有一套成熟系統的文字元號。
到底有多成熟系統呢?我們可以對標一下與良渚文化時間差不多的兩河文明。都是約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前提下,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已經可以被用來記錄賬目、釋出文書、進行文法教學,或是鐫刻在石碑和其他祭祀用品上,可以說是被使用於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可以對標商朝的甲骨文了。所以學界把商朝定義為我們文明史的開端,是有一定道理的。
再說城市,良渚遺址出土了比較巨大的城市,有城牆、墓葬、祭壇和水利工程,似乎還有類似宮殿的建築。由此可見,良渚文化的城市規模還是可以的。但有沒有比較成熟的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這還很難說。但至少良渚遺址的城市規模似乎還比不上二里頭遺址。
接下來是禮儀建築,從官方披露的情況看,良渚遺址中似乎沒有出現非常宏偉的禮儀建築,只有一些祭壇。而據稱是宮殿的地方也沒有出土真正的建築群實體,而只是根據出土了大量玉器和斧鉞的情形進行推斷。
最後就是金屬冶煉,良渚遺址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和玉器,但並沒有出土任何金屬器具或是工具,諸如銅器、青銅器等。可見,此時的良渚文明還不具備冶煉金屬和打造金屬器具的軟硬體條件,距離文明狀態還相去甚遠。
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良渚文化還遠沒有進入文明狀態。
如果非要把良渚文明強行嫁接到中國文明史,以便得出5000年文明史的結論,我覺得這種自欺欺人的行為實在沒有必要。
沒有5000年文明史,你作為華人在世界上就低人一等了?美國不才200多年曆史嗎?你見美華人在什麼地方低人一等過?
反倒是這種動輒空喊口號,自欺欺人,胡攪蠻纏,隨隨便便把學術問題上升到政治問題的愛國賊們,才真的讓全世界覺得我們華人低人一等。
歷史悠久當然值得我們自信,但如果我們的自信全靠歷史給我們輸血,那我覺得咱還是趁早拔管死翹翹算了。
回覆列表
良渚古國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由創世神盤古之子古越族人天皇氏創立的一個城邦國家,是迄今為止我們能夠追朔的中華第一古國。
依據【三皇五帝年表】所示:良渚古國定都於今浙江杭州良渚古城;並分別於今河南洛陽、山東日照兩城鎮遺址、淮河流域、湖南九嶷山及山東琅琊古城等地設立陪都。歷時5320年(前9984----前4664年);自天皇氏至有巢氏共歷六代君主(或六個氏族)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