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店長聊稅收
-
2 # 稅小貓
1.節稅、偷稅和避稅的概念及其特徵
節稅又稱納稅籌劃,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徵點、減免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透過納稅人對籌資活動、投資活動以及經營活動的巧妙安排,達到少繳或不繳稅的目的。節稅有以下特徵:合法性;政策導向性;策劃性。
偷稅,是在納稅人的納稅義務已經發生並能夠確定的情況下,採取不正當或不合法手段以逃脫其納稅義務的行為。偷稅有兩個基本特徵:非法性;欺詐性。主要表現為納稅義務人有意識的違反稅收法規,用隱瞞或欺騙等手段逃避納稅義務。
避稅,是指納稅人在充分了解現行稅法的前提下,對經濟活動的籌資、投資、經營等活動做出巧妙的安排,這種安排手段處在合法與違法之間的灰色地帶,達到規避或減輕稅負的行為。避稅是以非違法的手段來達到少繳稅或不繳稅的目的,因此避稅籌劃既不違法,也不合法,而是處在兩者之間,所以稱之為“非違法”。避稅有以下特徵:非違法性;策劃性。避稅者透過對現行稅法的瞭解甚至研究,找出其中的漏洞,加以巧妙利用;權利性。避稅籌劃實質上就是納稅人在履行法律義務的前提下,運用稅法賦予的權利,維護既得利益的手段;規範性。
2.節稅與偷稅、避稅的區別2.1行為目的上的區別
從節稅、偷稅、避稅的結果上看,都表現出所繳稅額的直接減少,因此不少人認為三者的目的是一致的,只是所採用的手段合法性不同而已。其實不然。
和偷稅、避稅相比,節稅的目的並不僅僅侷限於繳納最少的稅額,而是要實現整體的稅後利益最大化。有些經濟活動可以使稅額降到最低,但未必能保證納稅人的利益最大,那麼,對這類經濟活動的選擇就不能說是成功的節稅。如,中國稅法規定了對符合要求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徵收所得稅,新辦企業自投產年度起還可免徵所得稅2年的政策(一般企業所得稅率為33%)。如果只是考慮減稅的目的,納稅人便貿然投資於自己並不熟悉的高新技術產業。在今後的經營過程中,一方面可能會因企業家對該行業的陌生而出現經營管理不善的情況,導致企業整體利潤率下滑;另一方面,高新技術產業往往也是高風險行業,產品的市場前景帶有高度不確定性,一旦專案選擇失敗,也會帶來巨大損失。儘管有稅收上的優惠,但不足以彌補由此而造成的利潤損失,更何況,對於低利甚至虧損的企業而言,所得稅優惠政策的節稅效果並不明顯。因此,要成功地實現節稅的最終目標,納稅人必須對自己的各項經濟活動進行全方位的統籌考慮,以便尋求節稅和增收的最佳結合點。
2.2行為計劃性和長期性的區別
節稅具有計劃性,屬於事前的經濟活動。即納稅人在開展籌資、投資、利潤分配等經濟活動之前,就需要把納稅作為影響決策的一個主要因素來考慮,根據稅法規定測算各種備選方案的應納稅額,再據此計算各方案的稅後收益,最後按稅後收益最大化原則選擇最優方案。
節稅的事先計劃性決定了它必然同時帶有長期性。具體是指在進行節稅時不能只依據當前的稅法條款來作出決策,還需要對其未來的變化趨勢做較深入的研究分析。因為節稅中所涉及的企業經濟活動往往持續週期較長,如對一條大型生產線的投資決策,企業長期資金的籌資決策等。在其持續期間,如果稅法做出了相反的變化調整,那麼原來的節稅優勢就有可能消失甚至轉化為企業的額外負擔。這就要求籌劃者必須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正確處理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關係,儘可能把節稅的風險降至最小。當然,如果節稅是成功的,則可以為納稅人帶來長期的節稅效益。
相反的,偷稅則是一種短期的事後行為,是在涉稅的經濟活動發生之後,納稅義務已然確定的情況下,納稅人透過前述的各種非法手段掩蓋、歪曲、篡改應納稅事實,屬於事後的欺詐行為。從其短期性來看,一次“成功的”偷稅行為只能在當期產生減稅效果,不可能持續到以後期間。
避稅的計劃性和長期性則介於上述兩者之間。它可能是事前就已進行的籌劃。例如,有些內資企業為了享受外資企業的稅收優惠而搞假合資。所謂的外資其實是國內投資人假借某個外商的名義投入的資金,該外商在企業經營過程中只是一個擺設,並不真正參與經營決策。由於這種情況很難進行查證核實,稅務部門也只能將其認定為外資企業來徵稅。這種具有事前謀劃性的避稅往往也具有長期性。而另一些避稅活動則可以是事後才進行的。例如,個人所得稅中的工資、薪金專案,其實行的是按當月實際發放額超額累進計算的辦法。有些納稅人的各月收入起伏較大,為避免適用高稅率,當某個月的收入較高時,往往採取將該月的部分收入延期分攤至其他收入較低月份的做法,使被攤薄的收入得以用較低的稅率來計稅,從而達到了避稅的目的。類似這種事後的避稅行為一般具有短期性,即其效果只限於當期。
3.對中國開展節稅的展望
綜合以上分析可知,節稅與偷稅、避稅有著本質區別,是國家應該大力提倡,納稅人應該積極推進的一種行為。然而,現實生活中人們對此仍是羞於提及,尤其是一些節稅做得較成功的企業。究其原因,除了擔心遭遇誤解惹來非議以外,更多的是人們內心深處缺乏對節稅的道德認同感,總覺得向國家少繳稅,是一件不光榮的事情。這與我們過去極力宣傳納稅光榮,片面強調納稅人的義務而忽視其權利的做法有關。事實上,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不再是國家行政機構延伸的一部分,衡量企業家貢獻大小的標準也不再是各年上繳稅額的多少。而是從社會總體財富的角度,看他是否能使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發展,最終實現企業價值的最大化。
從短期來看,節稅確實使國家財政收入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從另一角度來看,將國家減收的稅金留在納稅人手中,往往可以獲得更高的資金使用效率。有人擔心財政減收會影響政府職能的發揮,其實大可不必,因為一個國家在制定其稅收法律時,必然已經對其財政支出進行周密預算,即便實際的經濟執行情況與預算有所偏差,政府還可以透過發行短期公債來彌補。而國家讓渡的稅收資金,透過納稅人的擴大再投資,可以培育出更廣泛、更堅實的稅源,因此,從長遠來看,國家不僅沒有減收,相反可以不斷地增加財政收入。
鑑於此,國家應該加大對節稅的宣傳力度,使節稅觀念深入人心,稅務部門也應主動與納稅人加強溝通,積極向納稅人介紹相關的稅法條款,為納稅人的節稅出謀獻策。相關的專業中介機構如稅務代理、會計師事務所則應加強涉稅業務的拓展力度。只有多方合作,中國的節稅才能真正走上良性迴圈發展的道路,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
3 # 稅點點稅務籌劃
現在,基本上每一家金融公司都會推出"合理節稅"這樣的產品,幫助企業安全合理地減輕稅收負擔,專業的合理節稅公司也在雨後春筍般地湧現,並不斷出現在公眾視線中。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為什麼合理節稅這麼熱。合理節稅可以"減輕稅負"和"少交稅少費"。這不是逃稅嗎?逃稅產品可能如此明目張膽,有些人甚至會在市場上這麼做!
事實上,這是對合理節稅的誤解。合理節稅不同於逃稅,雖然兩者也能幫助企業達到減稅的目的,降低企業的稅收沉沒成本,但兩者有本質的區別。
合理節稅是指在稅法範圍內對管理、投資、財務管理等活動進行事先的規劃和安排,儘可能地獲得"節稅"的稅收利益。
逃稅是指納稅人違反稅法規定不納稅或者少繳稅款的違法行為,主要表現為偽造、篡改、銷燬帳簿、票據或者會計憑證、多報費用、輕報或者不報應稅收入、隱瞞財產或者騙取稅款數額等。
因此,稅點點認為合理節稅和逃稅的本質區別在於減輕稅收負擔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此外,合理節稅和逃稅對企業的影響也有很大不同。
合理節稅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使企業的稅收更加規範,降低涉稅企業的風險,幫助企業更好、更長遠地發展,而合理節稅是企業合理節稅、合理節稅的一種方式,同時也可以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偷稅逃稅的副作用是使企業面臨違反法律法規的風險,為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埋下嚴重的安全風險,帶來一系列不知道何時檢查的稅務風險,稅點點認為這是企業的一顆無限期的定時炸彈,限制了企業的發展。
因此,企業要想長期穩定發展,就不能走逃稅和逃稅的道路,可以透過合理合法的合理節稅手段來減輕稅收負擔。如果是一個成熟的專業合理節稅平臺,如選擇稅收,合理節稅可以事半功倍。
稅點點
國內創新型網際網路稅務籌劃服務平臺,專注於提供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資訊,以及確保稅務籌劃效果的落地執行和管理的平臺。稅點點致力於打造連結優惠政策、上下游資源和中小微企業,業務財稅管理綜合體的服務產品,並有效解決傳統模式下的員工(自由職業者)高個稅、企業高所得稅問題,實現中小微企業可以長期、穩定、無風險的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長遠目標。
-
4 # 知睿華業官方賬號
你的問題是“節稅、避稅、逃稅之間有什麼區別?”以下是我們的答案。
首先我們看他們定義節稅
節稅是指納稅人在不違背稅法立法精神的前提下,當存在著多種納稅方案的選擇時,納稅人透過充分利用稅法中固有的起徵點、減免稅等一系列優惠政策,以稅收負擔最低的方式來處理財務、經營、交易事項。
避稅
避稅是指納稅人在不違反稅法規定的前提下,將納稅義務減至最低限度的行為。
逃稅
逃稅是指納稅人違反稅法規定不繳或少繳稅款的非法行為。
從它們的定義可以看出,他們的共同點是“少繳稅”,他們的最明顯的差異點“合法與違法”
本質區別節稅和避稅其實基本一致,但是在實際經營中,因為某些原因,不提避稅。節稅和避稅都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礎上,所有行為都是合法合規的。
逃稅是違法的,嚴重者是要追求刑事責任。
另一個是,在生產經營中,業務產生,稅收即產生,業務發生後“節稅行為”都是逃稅,節稅都是事前規劃,事後籌劃都可以認為是逃稅。
換句話說,企業針對某個專案,前期實施“有效降低稅收”方案,在業務開展中,使用這個方案,那麼,這是節稅;如果前期沒有訂製“有效降低稅收”方案,在業務發生後,發現稅收比較高,現在進行籌劃、執行,那麼這是逃稅。
其他在經營中,我們發現一些企業,並不知道自己行為是逃稅行為,甚至還見過自稱專業財稅機構,給客戶企業的“節稅方案”,其實是違法的。
企業如果需要“有效降低稅收”,請找專業人員或機構,一定讓自己的節稅行為合理合法,避免留下安全隱患,導致不必要的麻煩。
回覆列表
稅務,一直是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和應盡義務,這一點毋庸置疑。隨著內地經濟水平的提升和經營理念的轉變,避稅操作也慢慢進入人們的視野。然而,避稅和合法性一直受到爭議,因為避稅與逃稅的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少繳稅款。這也讓很多人產生錯覺,避稅和逃稅都是一樣。但實際上,這兩者相差非常大,甚至到了合法與非法行為的討論。今天,就為大家說一說,合理避稅和逃稅的區別。企業合理避稅和逃稅的區別有哪些?
避稅,是選擇註冊離岸公司最直接原因。由於企業,特別是私營企業,最終的目標就是儘可能多的獲取利潤。而獲取利潤的方式最直接的辦法就是減少開支。稅收作為一個企業較大的支出項,向來都為企業所重視。而國家頒佈的企業扶持政策,基本都圍繞著降低稅賦而進行。
而在降低繳稅額的方法上,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法。第一種就是逃稅。逃稅從本質上來說,是納稅義務已經發生,並且確定的情況下,採取不正當或不合法的手段,逃脫實際納稅義務的行為,其行為手段具有隱蔽性和欺騙性,是嚴重的違法行為。而避稅,則是在遵守稅法的前提下,利用不同地區的政策差異,透過嚴謹的組織設計,減輕納稅負擔,降低稅賦,從法律角度上看,並不是違法行為,因此也被成為合理避稅。
通常,逃稅是全部或部分的拒接納稅行為;而避稅,則是對納稅行為的操作形式和過程,進行人為的、嚴謹的解釋和安排,使納稅額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對於納稅人來說,逃稅是納稅人明知其納稅義務,並且確定的情況下,採取非法手段逃避納稅義務。最終減少應繳納的稅款,對應納稅賦的逃避。而避稅透過公司架構設計,減輕或解除稅收負擔。通常,避稅不會觸及任何一方政府的稅務法律,也就是在合理合法的框架下降低稅賦壓力。而從更高層面來看,逃稅是以非法手段,是原本應納稅的個人或法人,從應納稅人名單中“消失”,故意否定和拒絕納稅的行為。而避稅並不隱瞞自身為納稅人,而是高稅率地區的資金向低稅率地區的轉移,並沒有否定應納稅這一事實,而是透過地區選擇的方式降低稅賦。從法律角度來看,逃稅是直接違反稅法,甚至是與稅法公然對抗的嚴重違法行為,納稅人明知自己為納稅公民(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而有意識的採取謊報、隱瞞實際收入,意圖將自身從應納稅人名單中刪除,避免納稅;或將應納稅部分的收入刻意隱瞞,使這部分收入不納稅。通常要達到這樣的目的,都會以欺詐手段達到,成為藐視和違反法律的行為。
而避稅,首先是承認和明確自身為納稅人的事實,並自覺執行稅務法律,透過專業人士,對不同地區和國家的稅收政策進行了解,實行自由人(自然人和法人)的選擇權,選擇在較低稅率地區繳納應繳稅款,以此降低稅賦壓力。避稅行為的前提,是承認納稅人身份,通過了解不同地區的稅法規定,選擇較低國家和地區納稅,因此是遵守和執行稅法的合法行為。
由此可見,雖然逃稅和避稅目的都是為降低稅賦壓力而產生,但兩者卻有截然不同的性質。在全球共同追繳稅款的環境下,逃稅是十分危險,且後患無窮的違法行為。只有承認稅法、盡到納稅義務的合理避稅,才是合理且安全的降低稅賦的經濟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