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歌可以分為3層,每層第一句都是以蒹葭和白露起興的。秋末的蒹葭和白露透露出來的是悽清和冷意,在這種略顯悽清的環境中,“所謂伊人,在水一……”,“伊人”的形象一直貫徹始終,但是從未具體出現。想追尋伊人,但是一直難以到達。蒹葭和白露迴環出現,伊人還是難得。不得之情,和悽清的環境的交織,情景完美交融。
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悽、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採、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Sunny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
這首詩歌可以分為3層,每層第一句都是以蒹葭和白露起興的。秋末的蒹葭和白露透露出來的是悽清和冷意,在這種略顯悽清的環境中,“所謂伊人,在水一……”,“伊人”的形象一直貫徹始終,但是從未具體出現。想追尋伊人,但是一直難以到達。蒹葭和白露迴環出現,伊人還是難得。不得之情,和悽清的環境的交織,情景完美交融。
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悽、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採、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部韻律協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Sunny照射下蒸發——表明了時間的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