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性隨意
-
2 # 東北新人hlj
摩梭族源源於古羌、屬於古羌人後裔。《後漢書·西羌傳》載:古羌人“子孫分別,各自多種,任隨所之,或為犛牛種越嶲羌是也。”等等典籍篇章可以判定摩梭人起源於“髳、犛牛種、犛牛羌或越嶲羌。”
古羌人部落的中心遊牧地原來是在黃河、賜支河、湟河三河之間的青海省一帶。但他們遷徒無常,沒有固定的居所和生活場域,只要遇到水草豐盛的區域就遷去放牧。戰國時期有記載羌人部落中有一個叫“邛”的部落首領,為了避開秦國的壓迫,率領族人部落向西南遷徒、遠離眾羌人走到今甘肅東南、川西北、川西南一帶,後又遷移至“越嶲”——今四川西昌東南部及至四川岷江上游、雅礱江流域、大渡河流域。至此,有了部落的種別和稱號:武都羌人參狼種稱“武都羌”,廣漢羌人白馬種稱“廣羌”,越嶲羌人犛牛種稱“越嶲羌”。“越嶲羌”分佈在大渡河、雅礱江流域。漢武帝在西南夷地區設定郡縣,把大渡河流域一帶的武都地區置為“沈黎郡”。後改為“蜀郡西部”。後漢時為蜀郡屬國,蜀漢及晉時為漢嘉郡。《後漢書》載:“笮都夷者,武帝所開,以為笮都縣。元鼎六年(公元111年),以為沈黎郡,至天漢四年(公元前93年),並蜀西都,置兩都尉,一居犛牛,主繳外夷;一居青衣,主漢人。”犛牛夷是南遷古氐羌人的一支,先在川西北一帶定居,後沿大渡河逐南移。《三國志》載:“蜀漢時單是漢嘉郡界有犛牛夷互助種類四千餘戶”。
古代犛牛夷或越嶲羌到了後漢時期稱之為“麼些”。“麼些”居住在大渡河流域的年代很久遠,其中有的早已遷至雅礱江一帶。《西康圖經志》載:“今瀘定摩西面,實稱摩些面,謂摩梭古境也”。“麼些為康滇間最大民族,亦最優秀之民族也,……其族在漢為越嶲詔,六朝為笮國詔,唐時為摩梭蠻,年時曰摩些詔”。摩梭先民早在西漢就從大渡河畔南遷至定笮,是因反叛失敗而南逃。摩梭古境摩西面在今四川甘孜州境內大渡河畔瀘定橋和安順場之間,後來摩梭人南遷至定笮,即今四川鹽源一帶。
回覆列表
摩梭人的祖先是古西羌人,他們最早生活在今青海省東部的黃河流域。在風雲多變,群雄爭霸的戰國時期,秦始皇透過戰爭兼併鄰國土地,壯大實力。公元前260年,秦趙兩國發生了空前的長平之戰,趙軍40多萬人降秦,絕大部分被坑殺,從此,"戰國七雄"一長六落。在這種境況下,生活在青海省東部黃河與湟河流域的古西羌人受到了嚴重威脅,為儲存民族命脈,古西羌人被迫南遷,脫離了眾羌。這支"與眾羌絕遠"的古西羌人南遷途中,出現了"子孫分別,各自為種,任隨所之"的分裂局面。其中一支遷徙到四川省甘孜南部的大渡河流域與金沙江以北地區時再次出現分裂,各為一種。一支由甘孜南部繼續南行進入雲南麗江一帶。這支朝日落西方遷徙的部族自稱為"納西",也就是今天麗江一帶的納西族。另一支自稱"納日"的部族朝著太陽昇起的東方繼續遷移,從甘孜南部進入四川省涼山州一帶,後又遷居鹽源,鹽邊,木裡和川滇相鄰的寧蒗等地,這就是如今的摩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