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魏小寶
-
2 # 武易381
經過一場大戰功成名就
-
3 # 王子31413678
經過一場大戰功成名就,封侯加爵
一戰封侯是西漢名將霍去病,他出生在一個傳奇性的家庭,之所以稱他為衛青的外甥,是因為他是大將軍衛青的姐姐衛少兒與平陽縣吏霍仲孺私通所生。少年時霍去病就隨舅父衛青習武,騎射、擊刺技藝超群,體魄健壯,寡言守信,智勇兼備。
有10個人
漢武帝時期遠征匈奴的戰爭誕生了不少人生贏家,僅僅跟著衛青封侯的就有九人,跟著霍去病封侯的有十人,這兩人帶出來的侯爺佔到了整個漢武帝封侯總人數的四分之一(總共75人,外戚封侯的有九人,此外還有丞相封侯、王子封侯、匈奴統戰封侯等,實際比例接近四成)。跟著衛青、霍去病和匈奴人PK,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解決好月供問題,能做到這一點的將軍才有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西漢遠征匈奴作戰不同於在農業區域進行反擊作戰,它需要將軍精心計算後勤物資,在規定的時間到達指定區域按照計劃擊敗敵人。漢軍遠征時以30天的作戰物資為一個消耗補給週期,一般來說一個遠征準備的物資不會超過三個週期,也就是三個月。在王莽時代就有人拿這個規律打臉疑似穿越者王莽的三百日作戰計劃,“前世伐胡,不過百日。非不欲久,勢不能夠”。在這不到三個月中漢軍的將領要完成、進軍、作戰、撤退三個任務,行軍和撤退的時間一般都以三十天為標準。
這個作戰流程的制定原理是漢軍一個士兵一個月要吃兩大石(大石和小石的比為5:3,也和糧食種類有關,到底如何計算至今有爭論)的糧食,在作戰時一匹馬在馱運裝備的前提下“自佗(馱)負三十日食”。這是漢軍行動的基本前提,在這個前提下,漢軍還為計算上馬匹自身的消耗(馬匹的糧食日消耗十倍於士兵,在長距離作戰時馬匹需要大量的糧食)、隨軍民夫以及婦女的食物,他們還要準備大量的牛車、馬車。
漢軍的遠征行程上千裡,漢軍指揮官要認真規劃好進軍路線,千萬不能迷路,更要避開不必要的敵人,有預判敵人兵力的本事。霍去病成為驃騎將軍的第一次河西之戰中,他不光要帶著萬餘騎兵在數萬匈奴騎兵之間穿梭突破,還要避開和匈奴人聯盟的羌族部落,防止被敵人包圍。在這種極限條件下,霍去病在六天打穿匈奴人五個王國,行軍上千裡,順便還幹掉了匈奴的折蘭王、盧胡王,抓獲了匈奴渾邪國的王子、相國、都尉,拿到了八千多個匈奴人頭。他能成功,不光在於敢想敢幹,還在於有一個運算速度超人的大腦。
而在這之前的邊境反擊作戰中,漢朝的太守們就不用考慮這麼多,他們在本鄉本土作戰,隨時可以動用地方上的軍糧儲備,太守們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上也不會迷路。而要讓以邊防軍們和邊境民眾賣命,太守們甚至不能對士兵要求過高(邊防軍只在邊境上呆一年,更多靠當地民眾),所以像李廣那樣講義氣、功夫好的太守就很受歡迎。李廣在邊境上作戰軍紀也可以不嚴格,“極簡易,然虜卒犯之,無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樂,鹹樂為之死”。
但是到了遠征匈奴的時代,大半輩子都在邊境上打“隨心所欲戰鬥”的李廣就不適應新的作戰形式,在戰爭中落在了眾人之後。李廣的孫子李陵雖然也很適應這種作戰模式,到底還是繼承了李廣的厄運,最後也沒能續寫家族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