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687116588868
-
2 # 正直沙灘8C
保安冬天執勤大衣毛領怎麼,大衣毛領有釦子,我們把釦子扣在大衣上就可以了,在棉襖的領子下面。,我們可以把大衣的毛領立起來,會為我們脖子和臉上擋住寒冬的刺耳。我們冬天的大衣毛領很暖和,在寒冷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毛領為我們取暖,在冬天寒冷的時候,我們在外面執勤,我們要照顧好我們的身體。讓冬天的寒風把我們的身體凍壞了,或者是凍到耳朵了。
-
3 # 熊style
納粹德國武裝黨衛隊不是納粹德國的正規武裝力量:它是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的私人衛隊!所以,它的正規化建設以警衛衛隊為開端,主要擔任希特勒的競選和社會活動的警衛角色,警衛隊形象和服飾都非常側重表現納粹政黨的團結、強大、權威——黨衛隊黑色系制服就是要給德華人民這一印象!
黨衛隊取代衝鋒隊成為納粹黨黨屬武裝力量以後,由於希特勒擁有奧地利血統,他更加鍾愛奧地利帝國的軍服——納粹德國國防軍的制服體系他是無權大規模改動了,不過,自己家的衛隊倒是提供了一個展現元首個人嗜好的舞臺!
納粹黨衛隊的早期32式制服,它明顯按照奧匈軍隊的制度風格設計:奧地利的炮兵、騎兵制服軍隊單邊肩章、用於固定綬帶——這就不難解釋納粹黨衛軍的作用了:黨衛隊的角色更多出現在各類儀式、慶典上,而且為了體現威儀——黨衛軍人們以正裝出席活動:軍隊正裝的綬帶就必不可少了。
並且,黨衛隊內部的單肩章也是位份分明的, 它們嚴格按照級別穿戴單肩章:
(獨一無二的橡葉飾肩章,希姆萊專用將軍級黨衛軍肩章)
(黨衛隊旅隊長級別以上將軍專用肩章)
(黨衛隊校官級肩章:區隊長至二級突擊大隊長專用)
(尉官級黨衛隊突擊中隊長專用肩章)
(士官以及黨衛隊隊員肩章)
(海德里希,希特勒的內定接班人。)
進入二戰末期,黨衛軍窮途末路,它們也顧不得禮儀和警衛了,所以,迷彩戰鬥服成為納粹黨衛軍的主要服飾!它肯定不能和32式正裝服相比了!
當然,這個單肩章也不是黨衛隊的專利,西方國家的禮服確實也有這個慣例:包括英國王室成員在內的軍籍人員為了佩戴綬帶也有單肩章的傳統:
-
4 # 梓蕤
主要還是由於黨衛隊起初並不是正規的武裝部隊,黨衛隊的制服並不是軍裝,而是一種特別設計的制服。
納粹黨衛隊在1925年由納粹黨黨衛衝鋒隊所創立。1929年由希姆萊擔任最高長官。起初黨衛隊只是希特勒的保鏢,後才不斷地擴充套件其功能,為納粹用來擾亂其他政黨會場,鎮壓敵對者,恐嚇納粹政敵等髒活累活。也是納粹黨的紀律監察部門,用以代替在納粹黨內的警察制度。
(從左到右的黨衛隊肩章職位依次為,區隊長-二級地區總隊長,二級突擊大隊長-旗隊長,三級突擊中隊長-一級突擊中隊長,隊員-突擊小隊長)
黨衛隊所穿戴的M32制服在1932年7月7日定型之時,沿用了衝鋒隊的褐色制服,保留了單肩章,袖標和袖標。制服使用的是肅殺的黑色,以突顯肅穆的氛圍,據說這是希姆萊的注意,用以突顯神秘邪惡的儀式感。
而且當時納粹黨還沒有全面控制軍權,國防軍是當時德國唯一法律承認的國家武裝組織。希特勒羽翼未豐,當衝鋒隊的首領羅姆想插手德國軍隊分一杯羹時,希特勒在國防軍和衝鋒隊中選擇時,只能清洗衝鋒隊的異見份子。
這證明,希特勒還不敢挑戰以興登堡為首的容克軍事集團,而此時如果把黨衛隊或者其他納粹黨內的準軍事武裝組織的制服搞得過於正式,這無疑就會引起興登堡的猜忌。這就好比古代只有想以下犯上的造反者才敢穿龍袍是一個道理,希特勒這時只能儘量低調,夾著尾巴做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當時衝鋒隊的核心之一,羅斯·巴赫在奧地利批發購買了一批廉價的奧地利的陸軍褐色軍服充當制服。而奧地利當時的軍裝也正好是單肩章的,而希特勒也是從奧地利來到德國“創業”,可能出於家鄉的親近感,其黨衛隊的制服就沿用了這種制服,沒有改變。
當然單肩章的黨衛隊軍服在使用上也比較方便,作為非正規軍服沒有那麼多繁文縟節。而且黨衛隊在扛槍或扛重物時,單肩章的制服比較不扎人,可以將重物換到沒有肩章的一邊肩膀扛起來。
最後就是,當時納粹黨的高層普遍都是出身貧寒,他們大多數是來自於底層社會,以退伍軍人,無業的流氓地痞,和中小業者為主。在黨衛隊和衝鋒隊的制服上,使用單肩章,是效仿英國皇家海軍單肩章的傳統。在英國海軍,使用單肩章是需要門檻的,只有准將及以上軍銜才能有資格使用。說白了,沿用這一傳統,就是為了給自己臉上添光。
在興登堡去世後,希特勒再也不用裝孫子了。為了培植自己的死忠部隊,在黨衛隊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了黨衛軍。黨衛隊和黨衛軍的制服也有了軍銜,其使用單肩章的制服還可以用來作為佩戴綬帶的支點,將綬帶纏繞在單肩章,不至於滑落。二戰後期,黨衛軍的制服除了顏色和階級外,肩章和領章已經大相徑庭,只是在某個位置標有SS和骷髏的標誌。而黨衛隊的單肩章只是窄型或者寬型肩牌,並無顯示軍銜符號。
(黨衛隊的制服也不是必須都得使用單肩章。黨衛隊的旅隊長以上級別,可以在M37,和M38的軍官制服中使用雙肩章)
黨衛隊和黨衛軍在二戰時期臭名昭著,直接或者間接害死550萬到600萬猶太人,22萬人到150萬羅姆人。德國戰敗後,被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認定為犯罪組織。黨衛隊的制服也成為了惡魔的象徵,無論佩戴何種肩章也體現不出軍人的榮耀。
-
5 # 度度狼gg
問題是不準確的,因為二戰時期德國的黨衛隊分為“下屬黨衛隊”和“武裝黨衛隊”兩大系統,而武裝黨衛隊(狹義上的黨衛軍)從一開始就是雙肩章的作戰服,與國防軍軍裝款式基本相同。真正單肩章的只有“下屬黨衛隊”在早期配發的“M32制服”,而且要注意區別,那不是真正的軍服,只是黨衛隊自用的統一服裝,可以理解為“準軍事團體自用制服”。
(雙肩章的希姆萊)
要弄清楚三件事情,篇幅所限不過多展開:第一件事,黨衛隊是1925年從“衝鋒隊”裡衍生出來的,最初只有120個人,主要是衝鋒隊在發展過程中良莠不齊 ,希特勒迫切需要一支更忠誠更精銳的警衛力量,而直到1929年希姆萊才成為黨衛隊頭目。為了體現黨衛隊的與眾不同,1930年希姆萊下令將服裝更改為深黑色,才使“黑衫隊”和衝鋒隊(褐衫隊)有了明顯的區別。
也就是說,在1930年以前,黨衛隊也曾經穿著衝鋒隊的褐色襯衣(扎黑色領帶),而新配發的黑色緊身上衣雖然顏色上有所變化,但款式並沒有什麼改動。除此之外,黨衛隊員下身穿黑色馬褲和齊膝馬靴,武裝帶選擇了一戰時期美英軍官的樣式,有了黨衛隊自己的軍銜(各種隊長系列),以及佩戴袖標和徽章,這身行頭兩年後正式定型,遂有“M32”之名。
(黨衛隊員和衝鋒隊員)
第二件事,衝鋒隊的褐色服裝原本就是“單肩章”的,那麼獨立出去的黨衛隊,在服裝上當然也就傳承了這個樣式。但是要注意,希特勒和納粹黨是1933年才上臺執政的,在此之前他們哪裡敢擁有軍隊?所以無論衝鋒隊還是黨衛隊,都是納粹黨自建的準軍事組織,制服當然也是團體而非國家軍隊的,當然不能稱為“軍服”。
為什麼衝鋒隊制服是單肩章的呢?一方面是部分歐洲軍隊早期的傳統,軍上裝只縫制一側肩絆,用來固定武裝帶等佩飾,所以確有單肩章情況。另一方面就是衝鋒隊剛“開張”時經費困難,這群流氓甚至沒有統一的制服,而搞來的第一批廉價服裝,是奧地利軍隊在一戰時期使用的野戰服,很不巧,這批存貨正是單肩章軍裝,所以後面就沿承了下來,這與希特勒是奧地利人沒毛關係,湊巧而已。
(M32制服)
德國國防軍早期是非常排斥納粹黨擁有正規軍的,這也是希特勒不得不清洗衝鋒隊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在希特勒徹底控制軍隊之前,黨衛隊是不方便穿軍裝的,因此蓋世太保、骷髏總隊等單位在1938年之前仍然穿著“M32制服”,也就是影視劇裡令整個歐洲談虎色變的“黑衣隊伍”。
第三件事,武裝黨衛隊的前身“特別機動部隊”1934年才初具規模,第二年便私自配發了土灰色(暖色調的灰綠)野戰制服,已然是“雙肩章”的國防軍樣式。
(希姆萊身著M32制服)
隨著武裝黨衛隊規模的逐漸擴大,以及希特勒對軍隊控制力的增強,1938年德國官方承認了“武裝黨衛隊”的正規軍隊身份,同時為了作戰中的敵我識別,武裝黨衛隊逐步更換為國防軍陸軍式樣的軍服,只是在帽徽、黑領子、軍銜上顯示著區別。
從1938年到1940年這一時期開始,“M32”單肩章的黑制服已經不怎麼流行了,“下屬黨衛隊”為了體現自己“合法軍人”的身份,也喜歡穿著新式雙肩章灰綠軍服,比如1942年就掛掉的海德里希,後期在公開場合經常性穿著的就是灰綠色雙肩章軍服,到戰爭末期,甚至連黨衛隊的核心部門、整個“帝國保安總局”都換裝了。
(雙肩章的海德里希)
我們津津樂道的老牌諜戰片《春天的十七個瞬間》裡,“帝國保安總局”局長卡爾登布魯納雖然換成了雙肩章軍裝,但他的部下們,比如蓋世太保(第二處)的繆勒、第四處的舒倫堡等等,仍然身著“M32制服”,這是不夠嚴謹的。後來該劇導演曾經專門為此說明,並表達了歉意,所以影視劇裡不分時間點、濫用單肩章黑制服也是錯誤的。
“M32”單肩章制服在二戰後期偶而出現,主要是黨衛隊內部集會或者儀式時使用,以顯示他們的獨立性和特殊性,或者說是紀念團隊的傳統。這種場合他們不代表國家機器或者軍隊一員,只是納粹黨的一群打手,當然想穿什麼就穿什麼,但是“制服”和“軍服”的用詞區分,筆者在文中已經非常注意了。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劇照)
-
6 # 黃娜老師
其實,也並非全是單肩章。
比如,跟國防軍一樣執行前線作戰任務的武裝黨衛隊,幾乎全都是雙肩章,但他們的領章往往是不對稱的;而在後方搞特務監視活動的秘密警察蓋世太保們,多出現單肩章的情形,不過,其領章是對稱的。
蓋世太保的大BOSS希姆萊,非常鍾愛單肩章的搭配。
下圖右一,武裝黨衛隊的“顏值擔當”,約阿希姆 派普就是雙肩章,但領章不對稱。
嚴格意義上說,單肩章的設計,多出現在M32制服上。
此時,希特勒還沒有徹底控制德國國防軍,衝鋒隊老大羅姆還建在,武裝黨衛隊也沒來得及做大。所以,當年的黨衛隊制服,並不具備“軍服”的含義,只能算是一種“政治制服”。甚至,到了二戰後期,即便是武裝黨衛隊在槍林彈雨中展示出了自己強悍的戰鬥力,但嚴格意義上講,仍然算不上是德國的正規軍隊,還屬於納粹黨私人武裝集團的性質。因此,相對於講究傳承,制度規範的德國國防軍,黨衛軍的制服和肩章配飾更為隨意和情緒化。
(黨衛隊早期的制服延續了衝鋒隊單肩章的傳統。納粹早年的創業階段,手頭不寬裕,購買制服的時候,正趕上大甩賣德國非洲軍團的黃色軍服——一戰戰敗後,德國喪失了全部的海外殖民地,所以非洲軍團的制服成了“庫存貨”,賣的便宜)
最早的衝鋒隊制服,沿用的就是奧匈帝國的傳統,為單肩章。奧匈帝國的,軍銜只從領章上顯示,使用一個肩章多出於“功能性”考慮,主要是用來固定武裝帶和授帶,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而黨衛隊的M32制服就是在衝鋒隊制服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剪裁、顏色和質感都有了很大提升,但保留了奧匈帝國特色的單肩章設計,只是把肩章從左移到了右邊。
(現在的奧地利軍隊,制服仍然為單肩章)
這很大程度是因為,相對於共產主義的“左翼”人士,納粹黨和希特勒處處彰顯自己的“反猶太、反布林什維克”的右派政黨形象。比如,行納粹禮時高舉的是右臂、M32軍服上的單肩章也設計到了右肩上的,這與奧匈帝國軍服上放在左肩的單肩章截然相反,其目的就是為了凸出希特勒領導下的極右的政治立場。
到了三十年代中期, 興登堡總統病逝,總理希特勒直接當了“元首”,掌握了國防軍最高統帥權。從這時起,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高傲的國防軍官兵開始放下身段,對希特勒宣誓效忠: “ 我在上帝面前作此神聖的宣誓,我將無條件地服從德意志國家和人民的元首、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阿道夫· 希特勒.......”
此後,黨衛隊開始迅速做大,勢力甚至壓倒了國防軍。於是,在制服上,也越發接近國防軍的款型。尤其是武裝黨衛隊,直接就沿用了國防軍的制式軍銜,服裝上全部統一為雙肩章,整體款型設計上,已經與國防軍已無明顯區別,只是在某個特定位置顯示SS和骷髏及其他標誌,用以確定隸屬關係,比如下圖。
到了四十年代,蓋世太保們也都是單雙並行的,像下圖中的希姆萊和所謂的“完美雅利安人的典範”海德里希(1942年,在捷克被暗殺,掛掉了),都留下過大量雙肩章的影像資料。
-
7 # 歷來現實
其實,並非是所有的黨衛隊官兵的制服始終都是單肩章,如果這樣認為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
連一向比較認真的蘇聯人,也才曾犯下過這樣的常識性錯誤。
80年代末,蘇聯解體前,曾經拍攝過一部經典諜戰劇,名字叫《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在劇中,神秘諜報人員施季裡茨,經常兩套制服替換著穿,今天穿單肩章的黑色制服,明天則換成雙肩章的灰綠色軍服;而保安總局裡的蓋世太保處以及國際處的大腕,則從頭到尾身著單肩章的黑色制服。
但很多觀眾看了以後向劇組提意見,說真實的歷史不是這樣的,歷史上的黨衛軍著裝並非是那麼統一。
後來該部影片的導演非常認真地去查閱了有關史料,接受了觀眾批評,專門為這一細節的失實進行道歉並表示遺憾。
二戰時期,黨衛隊的單肩章制服究竟是如何推行的呢?在這裡,需要首先要告訴大家,"制服"和"軍服"兩個詞的含義不一樣。德國正規軍的著裝,毫無例外是軍服,而單肩章的黑色服裝只能說是制服,並不是二戰德軍的正規軍服,它最多算是黨衛隊自行定製設計的"M32制服"。
但是,在1938年以後,這種制服在大街上已經很少看到,只限於在黨衛隊內部開展活動和舉行儀式時穿著,以彰顯他們的優越感和特殊地位。
眾所周知,黨衛隊是在1925年從"衝鋒隊"裡獨立出來的,開始只是希特勒的私人衛隊,另外負責情報收集和黨紀監察。
到了1929年的時候,黨衛隊演變成維護治安、捉拿犯人的憲兵組織,成為希特勒法西斯統治的左膀右臂。
起初的時候,黨衛隊的著裝跟衝鋒隊是一樣的,都是深褐色。為了體現黨衛隊的特殊地位, 黨衛隊頭目希姆萊在1930年下令將他們的服裝全部換成深黑色。
而新配發的黑色衣服,跟過去衝鋒隊的深褐色服裝只是在顏色上有了區別,款式沒有多大改變,還是緊身上衣。只不過黨衛隊員腳下多了一雙齊膝的馬靴,一條精緻的、跟英美軍官相似的武裝帶。
除此之外,黨衛隊有了自己的軍銜,開始佩戴袖標和徽章,這身行頭就是著名的 "M32"。
因為衝鋒隊原來的褐色服裝就是單肩章,所以後來成立的黨衛隊的著裝和自然地延續了單肩章。
希特勒是1933年才上臺執政掌握全國大權的,按照德國憲法,他們是不能擁有獨立武裝的。
所以嚴格來說,不管是衝鋒隊也好,黨衛隊也罷,都是偷偷摸摸建立起的非法武裝,是見不得Sunny,擱不到桌面的。他們所執行的任務,也是見不得人的勾當。
既然是黑戶,那就不能堂而皇之地穿上正規軍的軍裝,也不可以另外設計軍裝。
為什麼衝鋒隊和黨衛隊的制服是單肩章呢?首先來說,在20世紀之前,許多歐洲國家的軍隊採用的就是單肩章。
當時的肩章主要作用並不是用來裝飾的,它的作用只是一隻肩絆,用來固定武裝帶什麼的。
前面我們說了,衝鋒隊在成立的時候,希特勒還沒有掌握國家大權,經費比較緊張,也不敢明火執仗,只好從其它渠道搞來一批一戰時期的庫存野戰服。
儘管它們是奧地利軍隊在一戰時期定做的,衣服從倉庫裡拿出來的時候還散發著黴氣,但自己手頭拮据,也只能將就穿了。
他們搞到的這批貨剛好是單肩章軍裝,後來再補充的時候,就照這個樣式去訂做了。
所以說,在1938年以前,當時納粹的黨衛軍蓋世太保、骷髏總隊等單位正式的著裝就是"M32制服"。
不過從1934年之後,黨衛軍大部分部隊配發的土灰色野戰制服,已經像國防軍那樣出現"雙肩章"樣式。
後來希特勒慢慢攫取德國政權,黨衛隊也不再是黑戶。
因此,武裝的黨衛隊大多數都換上了跟國防軍陸軍一樣的軍裝,不過為了跟國防軍有所區別,帽徽、領子跟國防軍有有所不同。最明顯的區別在於帽徽,黨衛隊的帽徽是鷹徽跟骷髏頭組成,而國防軍的帽徽由鷹徽與橡樹葉包圍的紅色徽章組成,而且兩者的鷹徽形狀也不一樣。
總之, 在1939年以後,"M32"單肩章的黑制服都已漸漸淘汰,黨衛隊的官兵,也喜歡穿新式軍服,以顯示他們地位特殊,能跟國防軍平起平坐。再後來,單肩章已經退出黨衛隊,成為歷史。
-
8 #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
自然界當然是成雙成對才美,這是大自然的規律。生活中我們可以看見很多對稱的自然傑作,比如各種各樣的動物,這大概是自然的審美觀念。但是人類和其他物種不同,人類發展出了智力,有著自己創新的意識,於是一種非對稱的審美觀也會被人類所接受
之所以二戰的黨衛隊軍服是單肩章,理由也與這個有關德國的軍服是二戰時期各國軍服中最好看的,這是世界公認的,其實黨衛隊的軍服不僅肩章是單邊不對稱的,領章也不是一樣的,一邊是黨衛隊的軍銜,一邊是骷髏頭標誌,走得就是非對稱美的路線。
-
9 # 煙雨濛濛未沾衣
題主說的黨衛隊單肩章制服是黨衛隊的m32制服,拋開意識形態,單單從服裝美學設計來說,m32堪稱制服設計之經典作品,反差強烈的黑白色極具視覺衝擊效果,威嚴中帶著恐怖,神秘裡透著邪惡,讓人覺得即美觀又害怕,實屬震懾熊孩子的必備道具。
這套黑制服的設計者是黨衛隊二級突擊大隊長卡爾·迪比奇教授,他是德國著名的平面設計藝術家,也是希姆萊的私人藝術顧問。
卡爾·迪比奇教授,就是他設計的m32黑制服,不要再說是雨果波士設計的了,雨果波士只是個服裝製造商。
黨衛隊的性質是納粹的私人衛隊,它不是正式的國家武裝力量,所以在它成立之初也就沒有什麼“軍銜”這一說,它只有自己內部的各種銜級,從“全國領袖”、各級隊長到基層隊員,這種銜級體現在制服的領章上,至於肩章,從實用功能上基本也就可有可無了。但黨衛隊成員在參加各種活動時往往會在肩膀戴上裝飾性的劍穗,這玩意不太好固定,容易滑下來,如何解決這個技術性問題呢?
英國貴族的“單肩章”。
其實歐洲各國在一戰前後的軍服或制服都專門設計了一個固定劍穗的肩絆,卡爾·迪比奇在設計m32時只不過借鑑了這種解決方案,在m32制服右肩設計了一個固定劍穗的肩絆。與其他僅僅只作為固定劍穗的功能不同的是,黨衛隊黑制服的肩絆增加了顯示級別的功能,從希姆萊獨一份的“全國領袖”到高中低各級隊長,肩絆的樣式是不一樣的。所以,m32黑制服右肩上的肩絆,它並不是肩章,當然也可以理解為“單肩章”,雖然它沒有表明具體的“軍銜”,但大概劃分了不同的級別。
黨衛隊單肩章,從左到右分別是希姆萊專用,將軍級、校官級、尉官級和士官士兵級,它們的樣式都不一樣。
m32使用的時間不長,1934年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組建後,普遍反映黑制服雖然拉風,但並不適合部隊的訓練和作戰,所以到1936年至1937年間,黨衛隊開始換裝,逐步改換為仿照國防軍的原野灰制服,這時候的制服就採用了對稱雙肩章,肩章上的軍銜與國防軍完全一致,而m32也逐步退出了歷史舞臺,僅僅是作為禮服在一些正式場合穿著,也有一些情懷較深的人可能會時不時穿著一下,但像《春天的十七個瞬間》裡那樣,到1945年全體黨衛隊還穿著m32黑制服的現象,在德國曆史上肯定是不存在的,這是這部電影的一個bug,導演自己也承認了失誤。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劇照,其中希姆萊與舒倫堡穿著m32制服,卡爾·沃爾夫則穿著灰色m36制服。注意看舒倫堡與沃爾夫的領章是有差別的,黨衛隊領章在1942年做個調整,舒倫堡是老款式。
-
10 # 我愛中國321
德國納粹軍服,是名符其實的軍服:端莊,帥氣,英俊,還滲露著一種殺氣,這是一般國家不具備的優點。但它最終走向滅亡,也是歷史的必然,這和其軍服無關。
-
11 # 梨城雅士
如此便於固定槍帶,
也可作為軍種標識,
及美化黨衛軍軍容,
但不可能挽救納粹!
回覆列表
保安冬執勤大毛衣領怎麼繫個人是這樣認為的?
保安冬天執勤的話,大毛衣衣領怎麼系?
那要看自己怎麼舒服就怎麼記吧?
因為保安執勤的話是比較冷的,要到室外,可能要把脖子記得嚴實一點,這樣的話,冷風就不會吹進去,人就不會感覺到特別的冷所以我認為保安冬天執勤的話穿的大毛衣領要把自己的脖子圍的緊緊實實的免得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