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宇言
-
2 # 朱朱情緣
可以回答是,30歲,一事無成。
-
3 # 空谷財譚
32歲就覺得自己廢了?題主對自己也太沒有信心了!
的確,從銀行辭職出來的人 都會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技能,一個是心態。其實,銀行裡面條線分得很細,所以多數人只能掌握一部分銀行技能,離開銀行後,這些技能可以說沒什麼用。還有是心態,銀行工作久了,自然習慣銀行那種被人尊敬的感覺,離開銀行發覺自己什麼都不是,心態落差有點大。——這或許是找工作不順利的主要原因。
不過,32歲還年輕,沒有什麼可怕的。給你幾個建議:
第一,重新學習。原來與金融相關的知識可以繼續提高,如會計,理財師、風控師等,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考其他的證書,提升自己工作技能。
第二,調整心態。出了銀行,就不要再按銀行的標準找工作。新工作可能都是需要從基層做起,你要沉得住氣,在工作中展示自己的能力。
第三,尋找方向。銀行出來後,你就要為自己的將來做好規劃。創業還是就業?找自己喜歡的工作還是做能夠賺多錢的工作?能不能把愛好做成工作,例如自媒體?總之,明確自己今後想做什麼。
第四,敢於吃苦。任何工作都是有壓力和困難的,銀行工作應該也是。如果你覺得離開銀行就是找個更舒服的工作,那就想錯了。做事情只有踏實肯幹,要維持生存並不難。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
4 # 銀行研究僧
回想我剛進入銀行的時候,對銀行特別失望,除了點鈔就是敲鍵盤。我看著身邊跟我同批次入行的人,一個一個的離職,心中也難免盪漾起來。鬼使神差,我選擇了留下來。剛入行時和我同一宿舍的阿亮卻選擇了離職。
前陣子正好碰上了阿亮,我們聊起了近況。
見到他的時候,他正開著自己的Magotan找停車位,我開著我的哈弗剛剛找到停車位。我的車旁正好有一個停車位,他熟練的將車停在了我的旁邊。
Magotan與哈弗的關係可能正好類比出了我和阿亮的境遇:他混的比我好,但也沒有好太多。
我們今年都33歲,我在銀行裡一直是基層職員,只不過從支行的基層走到了總行的基層。這是我奮鬥9年的結果,不算好,但也不糟糕。
阿亮說起自己的遭遇跟題主比較一致。剛從銀行出來的時候,哪有什麼一技之長,只不過有著一腔“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熱血。
他30歲以前都還一直在不停地換工作,我驚訝於他的不安定,他卻表達出“男怕入錯行”的謹慎。在這之間他幹過廣告銷售,做過伺服器租用,甚至還買過傢俱,幾個行業跨度都非常大。也就是在前兩年的時候,他選擇了從傢俱行業離職,幹起了自己的事業。那個時候他30歲,也就是2016年,房市最火的時候。
他辭職創業不是為了結束不安定的生活,而是終於找到了他認為可以持續發展的行業:家裝。
現在的他正帶著十個人的小團隊,主要做房屋剛開始裝修時的水電。這份工作有多掙錢,就不用我多說了。到現在,他已經創業三年多。現在終於可以不用自己在下工地埋頭苦幹了。他的Magotan也是去年剛買的,房子也在年初定了下來。
從收入或者個人發展來看,這個阿亮在30歲以前,我應該走在他前面。而現在,他卻真真切切地走在了我前面。而且我很有可能在未來幾年會大幅度落後於他。
希望阿亮的故事能夠給題主帶來啟發。
-
5 # 醬油197
我也是27歲從銀行離職,太有感悟了。因為我也是在基層網點工作,出來時就給自己暗暗打氣,再也不要進入那個用玻璃牆體關人的地方。可是出來後才知道工作很難找,除了會銀行的基本技能,在其他企業用不上,好不容易找了個倉管的工作,面試時被hr嫌字寫得醜拒絕了,那段時間暗無天日,失業了半年,感覺人生很迷茫。後來經家人勸說,也自己感覺銀行與財務可能沾的上邊,就去考了會計證。也剛好運氣好,在人才市場找到一個不需要託人介紹的,不需要擔保的出納工作(出納因為涉及現金,通常要熟人介紹或者提供擔保),還有人願意帶,從此開啟了我的財務之路,期間其實還發生過各種坎坷,但總算挺過來了,還自考了財務相關的職稱證書,現在是一家資產過千億的集團公司中層財務管理人員,有自己的團隊,也經常跟銀行打交道,去銀行都是直接找行長,讓行長吩咐下面的人給我辦事。所以,出來了也不要悲觀,選定自己的路一直走下去,上天不會辜負努力的人。
-
6 # 趙貓貓砸職場
不好意思,我要實話實說。
只要你真心想幹一件事,80歲也不晚。如果你想給自己找理由,即便是23歲,也看到了人生盡頭。一、我的經歷我大學畢業後,經過考試,在一個縣城的財政局工作了一年。政府機關,正式編制,但我總是不甘心。瞞著父母,成為當地第一個“炒”財政局的人,來到北京。在北京什麼都沒有,處處碰壁。我媽媽常問我,是否後悔。我從沒後悔,人就一輩子,想好就去做。十幾年後,如今,我要開始人生的“第二條曲線”,自媒體創業。雖然很艱難,但我會堅持。二、我給您的建議別人說什麼都沒有大用處,最關鍵是您自己要想清楚。就像馬雲說的:你有什麼,你要什麼,你放棄什麼。80多歲的王德順老爺子一樣學習各種東西,不斷挑戰和突破自己。32歲擔心什麼?!華人口預期壽命已經達到76歲,你還有57%的時光可以“浪費”,做你想做的事。三、具體做法和您尊敬的人聊聊,請他們給您一些發展建議。多和積極樂觀的朋友在一起,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互相激勵。夜深人靜的時候問自己,您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戰術有千百條,第一條一定“肯打”。幹起來再說。四、總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要常思一二。多想想自己擁有的,相信自己,奮鬥起來!
-
7 # 賣建材的老王
2012年非金融本科畢業進去縣城工商銀行,櫃員半年,個人業務部打雜一年半,個人業務信貸員一年,不良清收處置兼公司信貸管理3年,期間還有各種個人和公司業務夾雜,我做的崗位很多甚至是以前沒人做過的業務讓我硬頂上去幹,自己想提升但捫心自問業務不夠精,因為一直來都各崗位忙於救急知識面是廣卻導致不夠專業,領導一直讓我再磨礪再磨礪再磨礪,後來因各種原因不能忍,2018年底辭職,剛好30歲。
現在自己創業做建材批發零售生意,回頭看,除了銀行那點在社會上微不足道的知識,真的沒有一技之長,人脈?不在客戶經理位置上了就要掂量掂量那點人際關係的含金量,又去金融系統(之前有別的商業銀行談好中層位置了)?換湯不換藥的體制自己是否還能忍受,其實在哪裡上班打工都一個樣,唯有當老闆(其實老闆也是打工仔,各種稅收),但是太累了,沒資金沒人脈,有房租有壓力。上班叫做生活,因為只要你每天生著活著,該做的事做完就好了;創業叫做過日子,昨日過的不怎麼樣,那如何把今日過好,明日又會如何,日子一天天都不一樣。
我不是後悔放棄穩定日子,我只是奉勸不要喝多了雞湯就衝動,要有心理準備想想自己是否能吃苦,曾經辦公室吹空調敲鍵盤,如今曬太陽搬水泥,曾經喝著茶和客戶談笑風生,如今吃著灰和客戶討價還價,曾經幹好手頭活就事不關己,如今大事小事面面俱到,曾經發了工資一句咦~如今付房租付工資還要想辦法要賬。我想只有少數人不上班就回家繼承千萬家業,大多數人還是要靠自己一點點起步,在如今大環境下,創業甚至有一點小規模的生意很難做,三思而後行,考慮好後果,但也不要放棄夢想!
-
8 # 春風HR
你應該感到慶幸,幸虧是現在離職跳出來了。
首先,32歲還年輕。一切都可以重頭再來,這個年紀的人,有了一定的工作經驗,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社會人脈,想要重新出發,是很簡單的,既能放得下身段從零開始,又能很快地接受新事物和新工作,這已經是非常好的優勢了。
第二,要慶幸是自己主動跳出來的。我們都知道,人工智慧正在逐步取代很多傳統領域和行業,銀行櫃員的工作就首當其中,與其在不確定的未來可能被人工智慧被動取代,茫然不知所措,同時還要面臨大批次的同業者競爭,倒不如提前出來,早點脫離這種生活,早日換到新工作中。
第三,也並非毫無經驗,不要輕易否認自己的過去。32歲,應該做銀行櫃員工作至少有快10年的時間了吧,雖然說做櫃員技能確實比較單一,但其實也還是鍛鍊了自己的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財務工作需要的謹慎和細緻能力,銷售工作需要的與人打交道溝通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在做銀行櫃員時能鍛鍊到的能力,因為天天與錢和賬打交道,也天天與各種難纏的客戶打交道,無形中積累了多項技能,只要稍加遷移,就可以到新的崗位上運用起來,上手起來會非常的快。
第四,只要開始,任何時候都不晚。特別不贊同題主的廢了的話,我們做任何事情,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都說種一顆最好的時候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那麼從現在開始,只要行動起來,一切就不會晚,不存在廢不廢,只存在自己有沒有全力以赴為自己的夢想去做到。
人生還很長,我們能做到的是把握住當下,然後讓未來享受此刻奮鬥的果實,加油就是了。
-
9 # 婞金融
說說我自己從銀行離職後的經歷吧,我剛從銀行離職的時候也比較迷茫。當時從銀行辭職,一是為了到一線城市發展;二是因為當時的男朋友,現在的老公在一線城市。離職後,先和男朋友結婚,之後就開始考研究生,但是很遺憾沒有考上。由於經濟的壓力,決定不再考研究生,就此開始找工作。
剛開始確實是很困難,發了很多簡歷也無人理睬,即使約了面試的也是草草了事,沒有進入過第二輪。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我慢慢明白自己找工作的優勢及劣勢。劣勢就沒有在一線城市工作過;而且為了考研,將近有一年的時間沒有工作;優勢是有銀行的工作經驗,我之前做過與信貸管理有關的工作,這個成為我找工作的優勢之一,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我的文筆比較好。最後我找到了一個為銀行做資訊系統的小公司的工作,雖然月薪只有2000,但是到底也是一份工作。
回顧從銀行離職後近15年經歷,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瞭解自己性格,瞭解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並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思考和學習總會讓人成長。
-
10 # 王路媽媽
年輕人確實不能適應銀行現在的管理模式:條條框框的規矩太壓抑年輕人自由活潑的心,千篇一律的工作確實枯燥乏味,特別是每天還要面對幾十上百的各式各樣的客戶,特別讓人心力交瘁。
但是,你必須做好思想準備:任何崗位,任何工作都沒有輕鬆的,都有這方面或那方面的不如意,我不知道你說的合適工作是什麼?是錢多、活少、離家近,還是其它?我想:如果你找這樣的合適工作,恐怕這輩子都難滿足。
32歲,正是人生黃金期,人生沒有廢,廢的是你這山望著那山高的攀比心,沒有一技之長,就應該腳踏實地的從底層做起。32歲,一切都來得及,加油加油!
-
11 # 米樂奇爺爺
一般來講,銀行還是為眾多年輕人仰望的職業。能從銀行離職,說明你還有更高的追求。怎麼會出現沒有一技之長,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讓人費解!是高估了自己,迷失了方向。這時需要有人給你猛擊一掌。清醒一點吧,年輕人!
-
12 # 程婭慧律師
我也是2018年,從銀行的鐵飯碗離職,轉行做律師,本身很穩定,但是一眼看到未來的生活,覺得沒有任何發展希望,毅然選擇學習考律師,倆年考試,終於考過,現在成為一名執業律師,雖然現在薪資微薄,但是可以看到未來,看到希望,知道前進的動力在哪裡、這就是我的案例,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你前方無光的時候,不妨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方向、深入學習一下。
-
13 # 財經文化評論
人都說三十而立,作為32歲的你,無一技之長卻從銀行離職了,實在是人生的一大路口。
首先,在目前的社會現實之下,從銀行辭職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你是因為那麼潮流的衝擊才辭職的嗎?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銀行裁員成了社會最關注的事情之一,而從銀行離職則成了網路的一種狂歡。
2017年上半年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共減員7618人。4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半年減少員工1458人、915人、5164人和144人。2018年上半年,四大行員工數與2017年底相比,減少已超過2.6萬人。2015年至2018年6月底,四大行員工裁員數量高達7萬。此外,四大行的勞務派遣用工也在大幅縮減。
2019年上半年,國內15家上市銀行(6家國有大行、9家全國性股份行),除了浙商銀行和浦發銀行外,其他13家銀行都在減員,減員總數達到4.24萬人,其中國有6大行(工、農、中、建、交、郵儲)的減員數為3.49萬人,佔減員總數的80%以上。
中國的銀行業是如此,世界銀行業更是如此。彭博彙總的資料顯示,全球銀行業2020年宣佈的裁員總數已經達到63785人。截止第二季度末,花旗僱員總數約為20.4萬。2019年全行業裁員近8萬,是2015年以來最大規模,而2020年看起來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與裁員相適應的是,是銀行員工的離職潮,雖然在現實中感覺並不強烈,但在網路上卻已經蠢蠢欲動,大有不辭職不顯示自己英雄氣概之勢。
有朋友問,為什麼現在銀行業有那麼多的人辭職?難道銀行業真的是沒有什麼發展前景了嗎?是銀行業衰落了嗎?銀行業辭職、銀行業裁員、銀行營業網點關門,如此的新聞充斥各種媒體的顯要位置。
經常有朋友問,從銀行辭職還能幹什麼?開始遇到這樣的問題時著實嚇了一跳。原因在於這個問題可能涉及到很多人,也可能是很多人經常會觸及到的問題,同時更是一個觸及很多人靈魂深處的問題。
經常看到關於銀行員工是不是應該辭職的問題,特別是一些中青年諮詢要不要從銀行辭職,好像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工作中的壓力大可以透過辭職就可以解決。那些所謂的要從銀行辭職的人,要不就是喊一喊,證明自己還在銀行工作;要不就是喊完之後停幾個月的工作,證明自己還有對並不喜歡的銀行工作辭職的勇氣。然後調整好心情再回到銀行的工作崗位繼續喊:我要辭職。
這裡有一個非常大的問題:那些在疫情發生前就從銀行辭職了的人如今後悔了嗎?
其次,無一技之長為什麼要從銀行離職呢?在沒有想清楚自己要幹什麼?自己未來應該做什麼時,為什麼要辭職呢?
朋友問我,以前在銀行工作,由於各種原因辭職離開了銀行。現在後悔了想回到銀行,應該怎麼辦呢?
我告訴這位朋友,銀行的人辭職離開銀行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很多人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從銀行辭職,有的人認為在銀行沒有發揮自己的才能,有的人認為在銀行沒有受到重視,有的人則是面臨各種誘惑而離職,還有的人認為銀行在走下坡路甚至認為銀行已經沒有未來而趕在銀行的大船沉沒之前上岸。你是什麼原因辭職的呢?
凡事預則立,辭職以後準備做什麼?能做什麼呢?這是辭職前的必然準備,而你卻說沒有任何一技之長而辭職,那你辭職以後能做什麼呢?
麒鑑曾經在銀行的南方某城市分行工作時,有的手下提出辭職,我問他為什麼辭職?他回答太累了,要休息。開始我還不相信,以為是找到了工作單位才辭職,後來發現還真的不是,就是要休息一段時間再找工作。在招聘時也經常遇到一些以前在其他銀行辭職甚至辭職過兩三次的人來應聘,問到緣由也都是累了就辭職不幹了,休息夠了、玩夠了要出來掙錢養家了。
特別是近幾年來,銀行業的經營管理面臨越來越大的挑戰,也遇到了以前沒有遇到的問題,一些銀行人員從銀行離職也是正常的現象。同時,我們過去強調幹一行愛一行,實際上往往是幹一行煩一行,因為做每一個行業都有其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因此在銀行時經常會遇到一些人說要辭職離開銀行,也確實有一些人辭職離開了銀行。
整體而言,你的辭職是非常草率的,沒有很好地評估自己、沒有想好自己未來的路、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機會,就冒冒然辭職了事,說明你根本不瞭解社會、更不瞭解就業的現實,一味地覺得自己在銀行工作的艱難和不如意,以為離開銀行所有的煩惱都不存在了,結果可能會跳入更大的煩惱漩渦,甚至難以自拔。
其三,如今面臨已經辭職以後的結果,應該學會轉彎和低頭?
從銀行離職走入社會,也許才發現社會根本不是你想象的那個樣子,那種“此處不養爺,自有留爺處”的豪邁只剩下空洞的口號,“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到,所以才引發那麼多的人敬仰和推崇,人總是對自己無法達到的事情羨慕,不知道自己也曾經是別人羨慕的目標,這可能就是一種職場和人生的“圍城”:城裡的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但無論是出去和進來卻都是不容易的。
當今之計如何?應該如何開始新的職場人生呢?學會轉彎和低頭才能開啟新的人生:
一是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要太在意收入水平。
如果你有找新的工作目標,就不要太在意收入水平,不要拿以前的收入水平要求現在所有的工作,殊不知道的是,2020年企業從業人員工資價位出爐,其中本來受人關注的金融服務人員整體收入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人社部最近釋出的這份分職業中類企業從業人員工資價位,從工資價位高位數進行比較,企事業單位負責人的工資價位高位數工資水平排在第一位,年平均工資水平為24.9萬元;金融服務人員工資價位高位數排在第二位,年工資平均水平為22.57萬元;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科技服務人員等排在第三位,年平均工資水平為17.28萬元。除了高位數金融服務從業人員的收入水平處於第二高位以外,金融服務人員在其他分位的工資水平均為最高,高於其他職業,再次向人們詮釋了什麼是好的職業?因此你如果以你在銀行的收入去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是非常困難的。
只能放下收入目標而找自己喜歡的工作。有的人喜歡做律師,但收入下降了很多;有的人喜歡做公務員,也需要進行考試並做好收入下降的準備;有的人想做科研但要具備科研的能力。
二是如果再找自己熟悉的工作,建議仍然可以考慮迴歸銀行機構。
雖然離開了這家銀行,但目前銀行機構眾多,你當然可以再透過去其他銀行機構重新就業。朋友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本來以為大家都在說銀行不好,銀行可能會好進了,平常也覺得一些大學生和研究生已經不想去銀行工作了,在一些網路媒體上也經常看到所謂的985、211的本碩已經對銀行毫無興趣了。但現實是經歷了幾場筆試和麵試之後才發現,應聘銀行的大學生仍然是高手雲集,更是彙集了很多名校的本碩,感覺網路說法和現實狀況相差太遠。不是說銀行的工作不香了嗎?為什麼面對大量的對銀行唱衰,還有那麼多的人搶著進銀行?可見,銀行仍然是人們關注和希望從事的好工作。如果你有能力和水平,已經具備了工作經驗,銀行還是願意接收這樣的員工的。對於你來說,當然要調整自己的思路和以前的工作狀態,踏踏實實地努力把工作做好。
三是如果你不願意回到以前的工作,你只能提高和充實自己,透過自己的努力找到更合適的工作。
如果說你實在不希望迴歸銀行業的工作,那麼,你應該先是對自己做個評估,明確自己想做什麼?能做什麼?未來希望做什麼?這一點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每個人的經歷畢竟是有限的,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去做可能差異較大;其次是明確目標以後堅定不移地按照這個目標去努力,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都必須努力去做;最後當然是要從學習、學徒、深造等全方位地提升自己,如再去學個學位、上個技校、考取個律師證、CFA證書等,全方位地提升自己,迎接自己的職場挑戰。
職場是個技術活,同時也是一個人生的選擇,辭職不容易,關鍵是你自己要做什麼?(麒鑑)
-
14 # 白貓財眼
從銀行離開的時候,其實我也曾迷茫過。
當時離開招行的原因,是領導要走,讓我一起走,當時年少無知,就跟著他稀裡糊塗去了保險公司。
保險公司和銀行差別還挺大的,收入雖說漲了一點,但工作更忙了。
堅持呆了一年多,發現這不是我想要的,最終回到了券商。
那一年,我剛好31歲。
畢業八年,我才想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說實話,我覺得有那麼一點晚。
但後來發現,很多人工作幾十年直到退休,都沒想明白,自己到底想幹嘛。
32歲失業,找不到工作,是不可能的。
應該是找不到自己心儀的工作,大機率是因為開的薪資都不怎麼好。
其實,如果定義心儀的工作,就是薪資到位,而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業。
那麼,把工作單純的當做是收入的工具,其實從長遠來看,都是不太健康的。
我之所以回到證券公司,從零開始,在一線做一名客戶經理,是因為這是我想做的事情。
兩年前,我還在銀行,拿著大概20萬的年薪,一年前,我還在保險公司,拿著近30萬的年薪。
進入券商做客戶經理,月基本薪資只有4500,真的是非常大的挑戰。
不過,只要是自己喜歡做的,想做的事,就會有動力去把事做好。
很多人好奇,我為什麼不是去券商,而是回券商。
上一次,呆在券商是09年。
當時呆了小半年,主要是想學習,學習為什麼06-07是牛市,而08年是大熊市,學習一點技術,而不是靠運氣賺錢。
因為稀裡糊塗賺的錢,肯定不長久。
在券商工作相對自由,除了開會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看盤,和股民溝通,也是最貼近市場一線,還可以看到很多機構的觀點和研判。
回到原點去學習,去了解06-08年到底都發生了什麼。
只可惜,券商和我想象的可不一樣,他們也只能說出一下很宏觀的東西,卻說不清其中的各種深層次的緣由。
至於研報什麼的,也就是完成任務,寫寫而已。
期間,也問了很多資深的同事,有一些都是十幾年從業的,可誰都說不清06-08的大牛大熊,究竟是什麼原因。
說實話,當時覺得證券公司的人都不怎麼樣,加上到了2010年,行業又比較跌宕起伏,所以呆了半年多就走了,去了銀行,尋求一份穩定。
跳槽其實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尤其是要進銀行,券商半年多的背景其實沒什麼加分,反而減分。
當時面試了好幾輪,還想辦法找了些關係,最終才進了銀行。
銀行、保險、券商,只要是內部編制的工作,非業務崗,其實都沒有想象中那麼容易,人才的篩選都相對嚴格。
好不容易進了銀行,就一腦袋紮了進去,雖依然會炒炒股,但銀行上班肯定是告別了看盤。
人總是在穩定和賺錢中徘徊,在工作和興趣中迷茫,尋找平衡點。
找一個既能賺錢,又是自己興趣愛好的工作,更是沒有那麼容易。
不管是銀行還是保險公司,枯燥乏味的工作背後,還有晉升困難,時間和資歷的瓶頸。
即便在券商,其實也是一樣的。
2013年底,剛好是大熊市末期,券商的業務極其低迷的時候,好的崗位就更少了。
31歲,選擇一份沒什麼門檻,只需要有個證券從業資格證的工作,真的是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擇。
金融系其實還是不缺機會的,當時私募也好,信託公司也好,第三方財富也罷,都發展的很不錯了。
還有那些P2P公司也開始萌芽滋生,金融城市的金融環境還是很不錯的。
只不過當時覺得都是一些小公司,最終還是選擇了回到券商,開始自己喜歡的工作。
人要學會放下,放下當時每個月近兩萬收入的包袱,接受只有4000不到的稅後工資,才有可能前進。
我知道,壓力肯定會隨著收入的降低而來,但只要有能力,收入什麼的,很快就會漲上去。
不管是中年危機也好,迷茫也罷,我只知道,人近中年比無路可選更差的,是不敢去做選擇了。
你不是喪失了選擇權,而是已經沒有選擇的勇氣了。
不知道是上天眷顧,還是越努力越幸運,2014年是個牛市,而且從年初就摸到了牛頭,科技股的浪潮。
智慧穿戴概念,實實在在的牛了一把。
券商的業務,其實基本都是靠行情,行情一起來,業務就起來了。
一兩個月後,大批次的股民就開始陸陸續續又入市了。
當時還不是網際網路時代,券商佣金還沒有像現在那麼誇張都是萬一萬二,都在萬五左右,萬三很少,有些都是萬八。
2014年下半年,一個月的交易佣金,就有三四萬了,更別說2015年那瘋狂的槓桿牛市的時候了。
在證券公司,一個證券經紀人,從谷底到巔峰,只需要一個牛市。
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也是對證券從業人員最真實的寫照。
2016年初,一次機緣巧合,部門領導把我推薦去了某家小的私募公司,並不是去做募資的,而是去做交易員,也就是有些人口中的操盤手。
我斟酌了一下,欣然接受。
交易員,其實和大家想象中不一樣,更多的是接受指令,執行指令而已。
一個規模不足五億,單隻產品的三五千萬募集規模的小私募,也根本沒有任何操控股票的能力。
每隻股票持倉也就幾百萬,和普通的大戶其實沒什麼區別。
做私募的交易員,可以學到很多很多東西,看盤技巧,資金分析,趨勢分析。
但說實話,完全沒法學以致用,最終都是接受指令辦事而已,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才是掌握私募基金主動權的人。
不過研究員確實是厲害,那兩年也是結構牛市,平安、茅臺、萬科,一甘大藍籌股,都是我們私募主要持有的股票。
2017年,作為交易員的我,也沾了光,分紅就有七位數。
2017年底,由於孩子的出生,我決定迴歸家庭,做一個職業的投資人,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人生又一次抉擇的時候,是35歲,一個真正可以稱得上踏入中年的年紀。
其實,人生中會面臨無數次選擇的時間,選擇的機會。
人的一生,其實就是無數次選擇過後,走出來的結局。
很多人說自己沒有一技之長,那麼過往那麼多的年華,確實被你荒廢了。
但未來還沒有發生,還在你的腳下,還可以做選擇。
既然沒有一技之長,沒有安生力命之本,那就趁著現在,去學一技之長,去建立人生後半輩子的基石。
每天在網上抱怨和吐槽,是不會前進的,也確實是會荒廢的,別人的故事在勵志,始終是別人的。
沒有執行力的人,永遠走不出自己的路。
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是心態問題,有手有腳的人,不應該主動選擇失業。
人生是不是頹廢,是自己的選擇,不要去怪社會,因為選擇努力的人很多,所以不會有人去同情你。
放下身段,放下面子,是人生的智慧。
-
15 # 宋章毓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早在20年前,銀行職員很令人羨慕。但是,隨著數字化、電子化、自動化程度很高,許多崗位無需人工運作,在銀行工作舉步維艱,能夠走出來未必是件壞事。
32歲還很年輕,沒有一技之長可以從頭再來,可以專注一門手藝或者技術,也可以在實踐中慢慢學習,即使跌倒了也有翻身的機會和資本,不能妄自菲薄、輕言放棄。
人生就是一場磨鍊,在苦難中才會更快成長起來。《西遊記》之所以能成為四大名著之一,就是告訴我們,人生需要千錘百煉,歷經苦難才會修掉自身的各種貪慾,勇往直前才會成功。
很欣賞《西遊記》的一段唱詞: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希望你能夠振作起來,祝你好運!
-
16 # 山東梁雲平
能從事過銀行工作,不能謂沒有一技之長。
銀行工作,是專業化較強的工作崗位,你從銀行離職,去社會上廠,礦,公司上班,你會如魚得水,是一個香餑餑呢。
在銀行工作,起碼得熟悉財務,會計,出納,記賬等業務。
而這個是專業的業務,如果你連銀行基本的會計業務也不會,那你就不可能在銀行重要工作崗位上崗。
如果你是銀行附助工作人員,不懂得銀行工作流程,不熟悉財務管理業務,那你就不能算是銀行稱職的專業的工作人員。
那樣的話,你離職再就業,就會面臨就工的壓力。
你說的從銀行離職,我的理解是,你在銀行從事過會計業務,熟悉財務管理,懂得記賬,出納基本常識和基本業務能力。
如果是這樣的,你就不愁就業問題。
你才32歲,許多大學生,這個年紀或許是正在讀研究生,讀博士生呢。
你還年輕,沒有理由不從頭再來。
正是起步走向社會,創造人生價值的黃金歲月,你無論學習什麼專業,都可以從頭再來。
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正是學習的年齡,學什麼會什麼,不可以放棄。
理想,建立在毅志之上。
你從你的專長上看問題,你會什麼專業,你就去求職什麼工作。
沒有合適的工作這是藉口。
你認識自己到底適合什麼,就去這個方面尋找工作。
你在銀行工作過,你離職了,應該算是下崗。
下崗職工,可以去當地政府的勞動保障局辦理下崗再就業。
兩年以內,你會享受下崗補助待遇,且勞動保障局會為你就業問題,進行再就業培訓。
等你培訓結束,勞動保障局會和社會各界有需求人才的單位進行聯絡。
你再就業問題就會應刃而解。
從銀行離職,你如果是主動離職,那麼你可能已經有了心儀的工作崗位,豐厚的工作待遇,吸引你從銀行離職,否則,有可能是銀行工作不再適合你,你有可能是被迫下崗離職的。
幹一行愛一行。
銀行工作,不是一般人能進去就業的,沒有特長,銀行不會招聘你在哪裡從事銀行業務。
你既然在銀行工作了,說明你的能力高於常人。具備專業能力。
分析原因,找到問題的根本。好好的工作不好好做,反而離職去求職。你好像有什麼難言之隱未說破。
離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從此一厥不振。
天下事難不到有志之人。
只要有心人,天下無難事。
大浪淘沙,人才爭先恐後。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是金子總會發光的。
勵志的句子很多,不需要別人不厭其煩的、手把手去教你。
內因是決定你前途的因素,人生的路如何選擇,在於你的決定。
自己把自己廢了,那你就無希望可在。
自己把自己逼上絕路,不進則退,義無反顧,你就成就為一個新的創業者。
天無絕人之路。
人只有自絕社會,社會從來不會放棄任何一個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你是人才,總會有你的發光時刻。
人才,是千錘百煉成鋼的。
經得起大風大浪的鍛鍊,百折不撓,百鍊成鋼。
自己不放棄,社會也就對你不拋棄。
自己不努力,誰也救不了你。
前途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
何去何從,需認真選擇。
你是從銀行出來的,比銀行工作環境更好的單位不是沒有。好的工作崗位,需要更優秀的人才。
你憑藉曾經在銀行工作的經驗,去社會與新就業的年輕人競爭工作崗位,你就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自信。
立志創業,到處都是商機。
自己創業,做一份適合你的工作,或許是在不久的將來,你就成為了當地著名的企業家。
下崗失業並不可怕。不要恢心,老天不負有心人。
只要自己踏實肯幹,只要自己加倍努力。勝利的旭光,已經露出來了魚肚白。
太陽每天都會升起,迎接你的朝陽,會是明天。
祝願您。
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回覆列表
30歲的自己一無所成,事業上毫無成就感,除了父母就是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