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草木一樣死去,世人並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無建樹。 出處:《後漢書·朱穆傳》:“彼與草木俱朽,此與金石相傾。” 長眠不起 死亡的別稱。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朝聞夕死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出生入死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從容就義 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丹心碧血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讚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旦暮入地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進入地府。表示年齡已高,隨時都可能死去。 棟折榱崩 榱:椽子。正樑和椽子都毀壞了。比喻當政的人倒臺或死去。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棟折榱崩,僑將厭焉。” 賭物思人 看見死去或離去的人所遺下的物品,就想起該人。 睹物思人 睹:看;思:思念。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出處:唐·裴鉶《傳奇·顏睿》:“貴妃贈闢(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 粉骨捐軀 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唐·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甘心瞑目 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宮車晏駕 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諱辭。 出處:《史記·範睢蔡澤列傳》:“宮車一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孤鸞寡鵠 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骨化形銷 指死亡。 出處: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託清塵。” 寡鵠孤鸞 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齎志而沒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志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而歿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以沒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齎志以歿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駕鶴成仙 指死的婉稱。 出處:楊大群《關東傳奇》第54章:“老爹,你駕鶴成仙了,嘿嘿。” 駕鶴西遊 死的婉稱。 見鞍思馬 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出處:宋·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三·感興》:“倚鞍思駿骨,撫轡念綠駬。” 捐軀報國 捨棄身軀,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赴難 軀:身體。指捨棄生命,奔赴國難。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殉國 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北魏·楊炫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義 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現在是四更時分,彭、劉、楊三位,同在制臺衙門前慷慨就義了。” 溘然長逝 指死去。 溘然長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 蘭摧玉折 摧:折斷。蘭草、美玉都折斷了。舊時多用於哀悼人不幸早死。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嘗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六尺之孤 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個子未長高;孤:死去父親的小孩。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出處:《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沒而不朽 沒:同“歿”,死。指人的身體雖死,但其精神、業績、文章永存人間。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出處: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木壞山頹 木:梁木。山:指泰山。頹:倒下。梁木折壞,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七死八活 如同多次死去活來一般。形容受盡痛苦。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楔子:“今日弄的我一個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裡是報恩,分明害殺小生也。” 泣血稽顙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儀,屈膝下跪,以額觸地。指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來致哀的賓客哭拜並致以謝忱。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出處:《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如喪考妣 喪:死去;考:已死的父親;妣:已死的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出處:《尚書·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若喪考妣 喪:死去;考:父親;妣: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出處:漢·揚雄《元后誄》:“享國六十,殂落而崩。四海傷懷,擗踴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山高水低 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山頹木壞 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眾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身先朝露 指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 神滅形消 指死亡。 生死不渝 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視死如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同“視死若生”。 視死如飴 指甘心死去。 視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 出處:《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壽滿天年 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託生。” 死不瞑目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不旋踵 旋踵:旋轉足跟,即後退。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 出處:《戰國策·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死而不朽 指身雖死而言論、事業等長存。 死而復生 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出處:三國·魏·曹植《辯道論》:“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繫獄,佯死數日,目陷蟲出,死而復生,然後竟死。” 死且不朽 猶言至死不忘。 死去活來 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醒過來。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已經嚇得死去活來。” 死生榮辱 指死亡,生存,榮耀,恥辱。 死於非命 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孟子·盡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四腳朝天 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叫聲未絕,早被大鵬一嘴啄得四腳朝天,嗚呼哀哉。” 雖死猶生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天年不測 指意外的死亡。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後成人婚娶,俱系鮑文卿撫養,立嗣承襠,兩無異說。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 同垂不朽 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文君新寡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嗚呼哀哉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香消玉碎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損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殞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一命歸西 指死亡。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一命歸陰 指死亡。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一命鳴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一命嗚呼 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巖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瘞玉埋香 瘞:埋藏;玉、香:泛指美貌的女子。指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高啟《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加減樂事浮雲改,瘞玉埋者今幾載?” 飲恨而終 飲恨:心裡懷著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著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永垂不朽 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蹟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範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油幹燈盡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幹燈草盡”。 出處:《蕩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藥,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幹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於呼哀哉 於呼:感嘆詞。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又用於祭文,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出處:《詩·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荀子·樂論》:“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與世長辭 辭:告別。和人世永別了。指去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僕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玉碎香殘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臥,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鏡臺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玉碎香銷 比喻女子的死。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齣:“喜今朝玉碎香銷,魂遊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 玉碎珠沉 美玉破碎,珠寶沉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誌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若他強逼成姻眷,拼一個珠沉玉碎,蚤赴黃泉。” 馭鳳驂鶴 駕鳳騎鶴。傳說中仙人多駕鶴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今常作為哀輓婦女用語。 出處:唐·吳融《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詩:“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白雲鄉路看看到,好駐流年翊聖文。” 遠垂不朽 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悽悽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澤及枯骨 澤:恩澤;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澤及於死者。形容給人恩惠極大。 出處:《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於人乎!”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盤。指死去活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槃”。指死去活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方才有個青衣童子開門出來。”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閤家見防禦說得傷心,一齊號哭起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連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淚。”
象草木一樣死去,世人並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無建樹。 出處:《後漢書·朱穆傳》:“彼與草木俱朽,此與金石相傾。” 長眠不起 死亡的別稱。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鄭友過一冢,駐馬而吟,久不得屬,冢中人續之曰:‘下有百年人,長眠不知曉。’” 朝聞夕死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出生入死 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出處:《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從容就義 就義:為正義而死。無所畏懼地為正義事業而犧牲。 出處:宋·朱熹《近思錄》:“感慨殺身者易,從容就義者難。” 丹心碧血 丹心:紅心、忠心。碧血:血化為碧玉。碧:青綠色的寶石,表示血的珍貴。赤誠的忠心,寶貴的鮮血。用以讚揚為國捐軀的重大犧牲。 出處:《莊子·外物》:“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元·鄭元祐《張御史死節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猶須化碧血。” 旦暮入地 旦:早晨。暮:晚上。地:地府。早晚就要進入地府。表示年齡已高,隨時都可能死去。 棟折榱崩 榱:椽子。正樑和椽子都毀壞了。比喻當政的人倒臺或死去。 出處:《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棟折榱崩,僑將厭焉。” 賭物思人 看見死去或離去的人所遺下的物品,就想起該人。 睹物思人 睹:看;思:思念。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出處:唐·裴鉶《傳奇·顏睿》:“貴妃贈闢(避)塵犀簪一枚,曰:‘異日睹物思人。’” 粉骨捐軀 指粉身碎骨,獻出生命。 出處:唐·杜牧《又謝賜批答表》:“勢當戮力盡瘁,粉骨捐軀,知無不為,見死寧避!” 甘心瞑目 瞑目:閉上眼睛,指死去。心甘情願,死了也不遺憾。 出處:《後漢書·馬授傳》:“吾受厚恩,年迫餘日索,常恐不得死國事;今獲所願,甘心瞑目。” 宮車晏駕 晏:遲。宮車遲出。舊為帝王死亡的諱辭。 出處:《史記·範睢蔡澤列傳》:“宮車一日晏駕,是事之不可知者一也。” 孤鸞寡鵠 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骨化形銷 指死亡。 出處:唐·元稹《鶯鶯傳》:“則當骨化形銷,丹誠不泯,因風委露,猶託清塵。” 寡鵠孤鸞 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齎志而沒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志願沒有實現就死了。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而歿 齎:懷抱著,帶著;歿:死。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 出處:南朝·梁·江淹《恨賦》:“齎志沒地,長懷無已。” 齎志以沒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齎志以歿 指懷抱著未遂的志願而死去。同“齎志而歿”。 駕鶴成仙 指死的婉稱。 出處:楊大群《關東傳奇》第54章:“老爹,你駕鶴成仙了,嘿嘿。” 駕鶴西遊 死的婉稱。 見鞍思馬 看見死去或離別的人留下的東西就想起了這個人。 出處:宋·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三·感興》:“倚鞍思駿骨,撫轡念綠駬。” 捐軀報國 捨棄身軀,報效國家。 出處:《元史·王戢傳》:“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軀報國,今既僨軍,得死為幸!” 捐軀赴難 軀:身體。指捨棄生命,奔赴國難。 出處:三國·魏·曹植《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捐軀殉國 殉國:為國家的利益而犧牲生命。為了國家而獻出生命。 出處:北魏·楊炫兺《洛陽伽藍記·追光寺》:“既見義忘家,捐生殉國,永言忠烈何日忘之!” 慷慨就義 慷慨:情緒激昂;就義:為正義而死。正氣凜然,意氣高昂地為正義而死。 出處:李六如《六十年代的變遷》:“現在是四更時分,彭、劉、楊三位,同在制臺衙門前慷慨就義了。” 溘然長逝 指死去。 溘然長往 溘:忽然。指人突然死亡,常作悼念死者用詞。 出處:《楚辭·離騷》:“寧溘死以流亡兮。 蘭摧玉折 摧:折斷。蘭草、美玉都折斷了。舊時多用於哀悼人不幸早死。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毛伯成既負其才氣,嘗稱寧為蘭摧玉折,不作蕭敷艾榮。” 六尺之孤 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個子未長高;孤:死去父親的小孩。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出處:《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沒而不朽 沒:同“歿”,死。指人的身體雖死,但其精神、業績、文章永存人間。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間,形容極短的時間。生命垂危,很快會死去。 出處:唐·陳子昂《為建安王與諸將書》:“盡病水腫,命在旦夕。” 木壞山頹 木:梁木。山:指泰山。頹:倒下。梁木折壞,泰山崩倒。比喻德高望重的人死去。亦作“泰山梁木”。 七死八活 如同多次死去活來一般。形容受盡痛苦。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楔子:“今日弄的我一個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裡是報恩,分明害殺小生也。” 泣血稽顙 稽顙:古代一種跪拜禮儀,屈膝下跪,以額觸地。指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向前來致哀的賓客哭拜並致以謝忱。 人琴俱亡 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出處:《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如喪考妣 喪:死去;考:已死的父親;妣:已死的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出處:《尚書·舜典》:“二十有八載,帝乃殂落,百姓如喪考妣。” 若喪考妣 喪:死去;考:父親;妣:母親。好象死了父母一樣地傷心。 出處:漢·揚雄《元后誄》:“享國六十,殂落而崩。四海傷懷,擗踴拊心,若喪考妣,遏密八音。” 山高水低 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八:“萬一有些山高水低,有甚把臂,那原聘還了一半,也算是他們忠厚了。” 山頹木壞 冊:泰山;頹:倒塌;木:梁木。泰山倒塌,梁木折斷。比喻眾所仰望的人物逝世。 出處:《禮記·檀弓上》:“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身先朝露 指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 神滅形消 指死亡。 生死不渝 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視死如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同“視死若生”。 視死如飴 指甘心死去。 視死若生 把死去看做活著一樣。形容不怕死。 出處:《莊子·秋水》:“白刃交於前,視死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壽滿天年 天年:自然壽數。人活滿自然壽數而去世。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三十二:“諸公皆生人道,為王公大人,享受天祿。壽滿天年,仍還原所,以俟緣會,又復託生。” 死不瞑目 瞑目:閉眼。死了也不閉眼。原指人死的時候心裡還有放不下的事。現常用來形容極不甘心。 出處:《三國志·吳書·孫堅傳》:“今不夷汝三族,懸示四海,則吾死不瞑目。” 死不旋踵 旋踵:旋轉足跟,即後退。比喻不畏艱險,堅決向前。亦比喻極短時間內即死去。 出處:《戰國策·中山策》:“當此之時,秦中士卒,以軍中為家,將帥為父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 死而不朽 指身雖死而言論、事業等長存。 死而復生 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出處:三國·魏·曹植《辯道論》:“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繫獄,佯死數日,目陷蟲出,死而復生,然後竟死。” 死且不朽 猶言至死不忘。 死去活來 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醒過來。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回:“柳知府已經嚇得死去活來。” 死生榮辱 指死亡,生存,榮耀,恥辱。 死於非命 非命:橫死。在意外的災禍中死亡。 出處:《孟子·盡心上》:“桎梏死者,非正命也。” 四腳朝天 四腳:指四肢。形容仰面跌倒。也形容人死去。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一回:“叫聲未絕,早被大鵬一嘴啄得四腳朝天,嗚呼哀哉。” 雖死猶生 猶:如同。指人雖死,精神不滅,楷模猶存。也指心無牽掛、憾事,雖死猶同活著。 出處:晉·常璩《漢中士女志·文姬》:“先公為漢忠臣,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天年不測 指意外的死亡。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五回:“此後成人婚娶,俱系鮑文卿撫養,立嗣承襠,兩無異說。如有天年不測,各聽天命。” 同垂不朽 一同流傳,永不磨滅。 為國捐軀 捐:獻;軀:身體,指生命。為國家犧牲生命。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二回:“可憐成湯首相,為國捐軀。” 文君新寡 指婦女死去丈夫不久。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是時卓王孫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繆與令相重,而以琴心挑之。……既罷,相如乃使人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與馳歸成都。” 嗚呼哀哉 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現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左傳·哀十六年》“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 香消玉碎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 香消玉損 比喻年輕美貌女子死亡。同“香消玉碎”。 香消玉殞 比喻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30回:“香消玉碎佳人絕,粉骨殘軀血染衣!” 一命歸西 指死亡。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不留神?好,噗哧一下兒,我不就一命歸西了嗎!” 一命歸陰 指死亡。 出處:清·俞萬春《蕩寇志》第99回:“蘭生一銅人橫掃過去,打著穆春腰肋,一命歸陰。” 一命鳴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詼諧意味。 出處: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又過半年,忽然劉二感天行時氣,頭疼發熱。正是:‘福無雙至從來有,禍不單行自古聞。’害了六七日,一命嗚呼,已歸泉下。” 一命嗚呼 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後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湯峻巖說:‘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瘞玉埋香 瘞:埋藏;玉、香:泛指美貌的女子。指美麗的女子死亡。 出處:明·高啟《聽教坊舊妓郭芳卿弟子陳氏歌》:“加減樂事浮雲改,瘞玉埋者今幾載?” 飲恨而終 飲恨:心裡懷著怨恨和冤屈。內心滿懷著怨恨或冤屈死去。 出處:唐·蔣防《霍小玉傳》:“我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負心如此。韶顏稚齒,飲恨而終。” 永垂不朽 垂:留傳後世;朽:腐爛,磨滅。指光輝的事蹟和偉大的精神永遠流傳,不會磨滅。 出處:《魏書·高祖紀下》:“雖不足綱範萬度,永垂不朽,且可釋滯目前,釐整時務。” 油幹燈盡 比喻很快就要死亡。同“油幹燈草盡”。 出處:《蕩寇志》第四四回:“孔厚道:‘嫂嫂揣理,小生並非不出力,只我不是神仙,那有靈芝仙藥,所用不過樹皮草根,油幹燈盡,大命已終,如何救得。’” 於呼哀哉 於呼:感嘆詞。哉:語氣詞。原意感嘆或悲哀。又用於祭文,表示對死者的哀悼。 出處:《詩·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荀子·樂論》:“亂世惡善,不此聽也。淤乎哀哉,不得成也。” 與世長辭 辭:告別。和人世永別了。指去世。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賈奉雉》:“僕適自念,以金盆玉碗貯狗矢,真無顏出見同人,行將遁跡山林,與世長辭矣。” 玉碎香殘 比喻美貌女子的死亡。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第二十七出:“玉碎香殘荒郊臥,雲拋雨斷重泉墮。” 玉碎香消 比喻女子死亡。 出處:明·無名氏《尋親記》第二十四出:“玉碎香消鏡臺荒,綠雲繚亂懶梳妝。” 玉碎香銷 比喻女子的死。 出處:清·湘靈子《軒亭冤》第七齣:“喜今朝玉碎香銷,魂遊天國路迢迢,此去何須悲悼。” 玉碎珠沉 美玉破碎,珠寶沉沒。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唐·秦貫《唐故滎陽鄭府君夫人博陵崔氏合祔墓誌銘》:“珠沉玉沒兮,人誰靡傷,桂殞蘭凋兮,共泣摧香。”明·葉憲祖《鸞鎞記·仗俠》:“若他強逼成姻眷,拼一個珠沉玉碎,蚤赴黃泉。” 馭鳳驂鶴 駕鳳騎鶴。傳說中仙人多駕鶴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今常作為哀輓婦女用語。 出處:唐·吳融《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詩:“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白雲鄉路看看到,好駐流年翊聖文。” 遠垂不朽 永垂不朽。 出處:明·李贄《與汪鼎甫書》:“所謂水中鹽味,可取不可得,是為千古絕唱,當與古文遠垂不朽者也。” 月墜花折 月亮落下,鮮花夭折。比喻美女死亡。 出處:清·洪昇《長生殿·補恨》:“誓世世生生休拋撇,不提防慘悽悽月墜花折,悄冥冥雲收雨歇,恨茫茫只落得死斷生絕。” 澤及枯骨 澤:恩澤;枯骨:死去已久的人。恩澤及於死者。形容給人恩惠極大。 出處:《呂氏春秋·孟冬紀·異用》:“文王賢矣,澤及髊骨,又況於人乎!” 珠沉玉碎 比喻美女的死亡。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八回:“把左手向身後一綽,便要提起那把刀來,就想往項下一橫,拼這副月貌花容,作一團珠沉玉碎。” 珠沉玉磒 比喻美女的死亡。同“珠沉玉碎”。 朝聞道,夕死可矣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出處:《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一佛出世,二佛涅盤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盤。指死去活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盤,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一佛出世,二佛涅槃 佛家稱生為“出世”,死為“涅槃”。指死去活來。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九回:“打得宋江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皮開肉綻,鮮血淋漓。” 一佛出世,二佛昇天 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十八卷:“[李清]直等到一佛出世,二佛昇天,方才有個青衣童子開門出來。” 一佛出世,二佛生天 死去活來之意。出世,生;生天,死。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三:“閤家見防禦說得傷心,一齊號哭起來。直哭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連崔生也不知陪下了多少眼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