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686590187310

    如果購買的時候是按克算就可以

  • 2 # 使用者4264078682559

    三生三世金手鐲,是否可以換稱重黃金,這要根據你購買時的金店的具體規定來定。通常情況下,是可以一口價換按克銷售的黃金的。只是需要在換夠按克重的黃金時,補上折舊費和工藝費和增加的新克重的費用才可以換購。比如說標籤價格是6000元,減掉折舊費。除以當日金價加工藝費的價格,就是黃金的克重。有的個別金店,只能按標籤上的價格換購同品類一口價的。

  • 3 # 大海遊中國

    說說你們生活的城市都有哪些旅遊景點和特色小吃?

    說說我吧,來自冀南明珠一個小的縣級市,沙河市,人口只有445150人。

    要說起有哪些旅遊景點,一個是秦王湖,在沙河市西部,距離沙河市40公里,原名石嶺水庫,傳說當年因為秦王李世民,曾來過此地而得名,秦王湖可以租小船,遊覽一下整個湖面。

    還有一個叫奶奶頂,去時走沙河市北川,到朱莊水庫再往西行,我去時是二三十年前了,那時候和朋友騎著腳踏車就出發了,真的是精神可嘉,聽說現在建造的好了,經常有大夥兒一起去山上燒香的,我們那時候山頂建的還不怎麼樣,記得還有人在山洞口寫著,某某某到此一遊。

    至於特色小吃,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村有個賣熟食的,建奎熟肉,建奎就是老闆的名字。賣的主要就是驢系列,有驢肉、驢肝、驢心、驢板腸、驢肉香腸等,也有燒雞、酥魚。來買的人非常多,都是開著車,從幾十裡遠過來的,生意做的是紅紅火火。

  • 4 # 小豬呵呵呵

    依照《三國演義》一書來看,竊以為還是決勝千里,運籌帷幄的諸葛亮最為聰明。

    縱覽全書,近乎半部章回都在書寫諸葛亮的傳奇:三顧茅廬,火燒新野……空城計,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一直到命隕五丈原。每一章都生動地描繪出諸葛亮的政治頭腦和指揮才能,也恰恰反映出他超乎於常人的聰明和智慧。

    未出茅廬已定三分天下,令劉備欽佩。火燒博望令關羽臣服。宴江東舌戰群儒。借東風三氣周瑜。出祁山屢敗司馬。收孟獲七擒七縱。天水關智收姜維……。每一章回都顯露出諸葛亮過人的才能。

    據此,我才認為《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諸葛亮最為聰明。

  • 5 #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裡面最聰明的人應該是賈詡。

    有人說賈詡是三國第一毒士,因為賈詡在早期為西涼軍閥出了幾個主意,就攪得天下大亂,但我覺得賈詡更是三國第一聰明的人。

    衡量一個人是否聰明?一是看其智高的高低,二是看其思維能力的高低,三是看其應變能力的高低。

    賈詡是涼州姑臧(今甘肅武威市涼州區)人,賈詡的聰明在年輕的時候就顯露出來,但年輕的時候並不出名,在一次辭官回家的路上,遇到了叛亂的氐人,賈詡與同行的十多人一起被抓,賈詡謊稱自已是當朝太尉段熲的外孫,段熲是東漢當朝太尉,戍邊征戰十餘年,在羌、氐等胡人心目中威望甚高,正因為賈詡的諾言,才保住了自已的性命,這可以說是賈詡的第一計:智騙氐人、保全性命。

    賈詡後來成為董卓手下中郎將同時也是董卓女婿牛輔手下的校尉,董卓掌握政權亂政之時,賈詡還在牛輔手下輔軍,董卓被殺之時,牛輔也被殺,整個西涼軍群龍無首,亂成一團,而京城洛陽由王允、呂布掌權,王允也不是什麼善類,一掌權就殺了名士蔡邕,打擊異憶,獨攬朝政。

    賈詡或許是因為為了保證自已的存活,或許是為了團結西涼諸人,在王允想要殺盡涼州人的威脅下,給李傕、郭汜出了一條被後人稱為毒計的計策:讓李傕、郭汜聚攏董卓部下的西涼軍,殺向洛陽。

    結果李傕、郭汜這一打,就把呂布趕跑了,把王允殺害了,這下子西涼軍閥以李傕、郭汜為首的餘部再次控制了朝廷,一時間洛陽城內血雨腥風,被殺者不計其數,東漢朝廷再次陷入動亂,而造成這一切後果的,似乎有賈詡的一份責任,這也是被稱毒計的原因,姑且不論這條計謀的道德是否正確,就說賈詡這份敏銳的眼光,在人人都以為西涼軍馬上完蛋的時候,賈詡卻敏銳的看出西涼軍的機會,讓同為涼州人的賈詡,在亂世中儲存了自已的性命,這可以說是賈詡的第二計:團結涼州人、智取洛陽城。

    漢獻帝東歸後,賈詡離開李傕、郭汜,投靠同鄉人段煨,段煨原是董卓部下,賈詡投靠段煨後不久,就看出段煨對自已的敬畏,表面客氣,內心猜忌,於是賈詡立刻離開段煨,投靠張繡。賈詡的眼光很毒辣,一眼就看穿了人性,懂得為自已謀求出路,這是賈詡的一大特長。

    張繡原來也是董卓部下,賈詡投靠的人基本上原來都是西涼人,可見當時的鄉土觀念甚重,賈詡投靠張繡後,在這裡找到了用武之地,因為張繡能採納賈詡的意見,讓賈詡的計謀有了施展空間。

    曹操徵張繡,圍城不下,由於後方傳來緊急軍情,曹操退兵,張繡要追曹軍,賈詡說不能追,張繡不聽,結果張繡果然大敗而歸,張繡一回來,賈詡立刻對張繡說,將軍現在馬上去追曹軍,張繡聽從,果然擊敗了曹軍。賈詡第一次與曹操交鋒,就看透了曹操的部署,第一次張繡去追是曹操親自斷後,當然要敗,第二次張繡去追,是曹操已經離開了,是其它人斷後,張繡當然能勝,賈詡這叫料事如神、算無遺策,這可以說是賈詡的第三條計謀:預謀退軍追不得,無序潰敗打得贏。

    張繡在第一次投降後,由於曹操佔有了張繡的嬸孃,導致張繡叛亂,張繡在此戰中殺死了曹操的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愛將典韋,張繡成了曹操的殺子仇人。官渡之戰期間,袁紹和曹操都拉攏張繡,結果賈詡建議張繡投降曹操,賈詡的這個建議不僅思想超前,而且有理有據,給張繡講了投降曹操的理由 :

    1、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名正言順。

    2、曹操兵力較弱,更能得到重視和重用。

    3、曹操志向遠大,肯定能不計前嫌。

    而事情的發展,正如賈詡之言,曹操非旦不計較殺子之仇,而且還與張繡結成兒女親家,將張繡和賈詡加官晉爵,這可以說是賈詡的第四條計謀:思想超前、理性分析、正確的預見形勢,為自已找到正確的後路。

    賈詡隨張繡一起投降曹操後,開始輔佐曹操,在曹操徵關中馬超、韓遂時,曹操採用了賈詡的離間計,故意離間馬超與韓遂的關係,導致他們互相不信任,從而一舉擊破以韓遂、馬超為首的十部雍涼聯軍,為曹操平定關中及涼州立下功勞,這可以說是賈詡的第五條計謀:離間馬韓、平定關中。

    曹操在稱魏王后,曾為選擇接班人一事,問計於賈詡,賈詡閉口不答,曹操問賈詡為什麼不說話,賈詡只說一句話:我在想袁紹和劉表。聰明人之間的對話,往往不需要說得非常明白 ,曹操和賈詡無疑都是聰明人,袁紹和劉表的失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廢長立幼,袁紹沒有立長子為接班人,而是選擇了他喜歡的幼子,劉表也是一樣,而華夏傳統,一直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原則,賈詡從側面回答了曹操的問題,曹操立刻就明白了賈詡的意思,這可以說是賈詡的第六條計謀:維護原則、智定儲君。

    賈詡不僅聰明,而且為人極其低調,非常懂得明哲保身,晚年時期不與人私下交往,不攀附權貴,而且賈詡對自已的子女也是嚴格要求,賈詡終其一生,而得善終,活了77歲,比司馬懿還活得長。

    涼州名士閻忠評價賈詡:詡有良、平之奇。意思是說賈詡有張良、陳平那樣的謀略。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價賈詡: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良、平之亞歟!意思是賈詡幾乎從來沒有失算過,懂得變通,不死守常規,難道比不上張良陳平麼?

    所以說賈詡是三國中最聰明的人。

  • 6 # 慧言歷史妙語古今

    如果說起三國時代最聰明的人,這個人若是第二,那就沒有那一個人敢稱第一,而且隱藏很深,你就是往腦袋裡注射1000毫升膨脹素,七天七夜不睡覺去研究,也不會把這個人找出來,而且還是個未出閣的女孩,她是誰?且聽我道出驚天玄機:

    一提起三國時候的聰明人,人們馬上會想起諸葛亮,但是他事必躬親,活活把自己累死在五丈原,這能算真正的聰明人?

    有人說是郭嘉,可他放浪形骸,年紀輕輕就到地下看草根去了,聰明人怎麼會這樣傻?

    還有人說是陸遜,但是他後來被人活活氣死,實在也不能算是最聰明的人。

    他們都不算什麼,和我說的這個人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應劭在自序中說當時“王室大壞,九州幅裂,亂靡有定,生民無幾。私懼後進,益以迷昧……”可知他是在懷著怎樣悲壯的心情在寫這樣一部書,而我們這位驚天動地的主人公就出自這本書裡。

    這本典籍的名字叫《風俗通》。

    《風俗通》這書是三國時人應劭所著,是一部極其嚴肅的書,應劭講到: 當時民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是齊地的一戶人家有一個女兒,有兩個小夥子同是追求她,東家的小夥子長得很醜但卻很富有,西家的小夥子長得很英俊但卻很窮。

    K

    女孩的父母左右為難,不能下決定,就問女兒說:“你來拿主意吧,如果不好意思說,就露出一邊胳膊來讓我知道。”結果女孩同時露出了兩邊胳膊,父母不解地問這是什麼意思?

    女孩的回答,聰明的不能再聰明:“我想到東家吃飯,西家睡覺。”

    呵呵,你能說她不聰明嗎?反正我是服了,佩服的五體投地,哈哈哈!!!

    神遊史海,煙波縹緲的古文舊典猶如取之不盡的珍寶異藏; 深耕文苑,浩瀚無際的老著新說卻似品嚐不竭的美味佳餚; 古往今來,數不勝數的正書野史總有歎為觀止的悲歡離合; 前世今生,三朝五代的奇聞雜談盡顯令人唏噓的酸甜苦辣。 它們或發人深思,或給人啟迪,或令人感嘆,或予人睿智。

    君若有暇,不妨聽我娓娓道來,我願成為您忠實的良朋益友,陪伴您的閒暇時光。 以文會友,敬請關注、交流。

  • 7 # 司馬砸光

    聰明乃至智慧者,莫過劉玄德

    對一個志在天下的人來說,“聰明”這種評價就像投訴,“智慧”才是最大好評。劉備就恰恰是這種具備智慧的人。

    為什麼說劉備有智慧?咱們看啊,透過高喊“興復漢室”的大口號,道義上的優勢和高度他佔了;透過塑造“仁義”的人設,好人他也順利地做成了;透過接受他人邀請,幫忙抵擋曹操的進攻,原本一窮二白流離失所的劉備,先後佔據了徐州、荊州和益州,完成了空手套白狼的神級操作,最終還實現了集團上市(建立蜀漢政權,稱了帝)。

    劉備如果還不能算是智慧,可能這個名額在三國就空缺了。

    劉備之智,在做事上幾乎都是扮豬吃老虎

    劉備第一次嚐到甜頭,是在徐州牧陶謙那裡。他受陶謙請求,脫離老同學公孫瓚帶兵來到徐州,在彪悍的丹陽兵的加持下,稀裡糊塗地打退了曹操的進攻,成為了徐州的大救星。

    陶謙臨死前,把徐州交給了外來人劉備。雖然徐州後來還是被曹操攻佔了,但這次主政徐州第一提升了劉備的官階層級,終於躋身了上層,再一個就是初步搭起了徐州集團的班底,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將不過關張、士不過簡雍的人才匱乏局面。

    然後就是先後上演了實力坑劉氏宗親的兩出大戲:東漢宗室、荊州牧劉表邀請劉備駐軍新野,作為抵抗曹操病毒的第一道防火牆,曹操大軍一來劉備頂不住就跑路了,然後忽悠孫權一起打贏了赤壁之戰,然後再以劉琦的名義,快速地佔領了荊南四郡及江陵、公安,劉備集團正式掛了牌;

    後來又受東漢宗室、益州牧劉璋之邀,進軍益州以防禦漢中張魯及曹操的攻擊。很快,劉備就完成了鳩佔鵲巢,還把劉璋禮送出境,弄到了公安監視居住了起來,再一次扮豬吃了老虎。

    劉備之智,在用人上幾乎都是一看一個準

    這點不服不行,劉備的馭人之術,堪稱一絕。

    保護自身安全的人,一定要膽大心細武力強,對自己絕對忠誠,所以劉備用了趙雲、魏延為牙門將軍;諸葛亮善於統籌,強於謀算,就讓他們留鎮荊州(入川前期)、成都(伐吳),負責糧錢兵的徵集、排程,讓他做自己的蕭何,而不是張良。客觀來說,劉備還真算是非常知人善任了。

    至於安排關羽為董督荊州的大員,我們也不能因關羽最後戰敗身亡而否定劉備的用人。放眼四望,也的確沒有人比關羽更適合這個位置的了,劉備也是沒法,只能擇最適合的而用之。假如讓張飛或者趙雲坐這個位置,很有可能荊州早就丟了,這二人的綜合素質比關二爺差的還真不是一點半點。

    劉備的會用人,在對後來成長為重要人物的兩個人身上都得到了充分論證。其一是蔣琬,他早年當縣長是疏於政務,整日大酒喝的爛醉,要不是諸葛亮求情,劉備當時就將他處死了。

    事實上,接班諸葛亮成為蜀漢首席大臣的蔣琬,也的確表現的很平庸。另一個就是馬謖了,劉備判定此人非大才,告誡決不可委之以重任,諸葛亮不一而然,結果因他徹底搞砸了原本形勢大好的第一次北伐。看到沒,劉備的眼光,毒辣的很呢。

    以劉備的智慧,如果天再假年,能多活個一二十年,可能就一統三國了。當然,這種非常主觀的論斷,只是想說明劉備各方面都很強,是個人物

  • 8 # 豹眼看歷史

    一個人的聰明不僅僅體現在智商有多高,能有多麼高明的主意,更應該是具有處理事情的能力及取得如何的成就。

    可能是我自己個人的偏好,我還是最喜歡曹操,認為曹操是最聰明的人。

    先說殺呂伯奢。

    曹操亡命到了呂伯奢的莊上,人飢馬困,就想歇歇腿,吃口飯,立馬走路。

    或許曹操不會告訴自己行蹤真實的目的,但呂伯奢想好好款待的話,理該對曹操言明。

    招呼也不打,就跑到外面去買好酒,還殺口豬來招待曹操一行。

    這明顯違背了常理。

    不管呂伯奢與曹操的父親是故人也好,是結義兄弟也罷,就禮節和情義都到不了這個份上。

    恐怕呂伯奢的家庭狀況,還不足以來個朋友就殺豬的地步吧。

    再說,能隨便就殺個豬招待客人的主,家裡還沒點好酒嗎?

    不必說聰明的曹操,就是隨便個人也會多疑。

    退一步說,如果曹操大意,真的被呂伯奢告了密,被逮捕誅殺,世人是不是又恥笑曹操愚蠢哪?

    恥笑他這麼簡單的事都看不出來,不是等死嗎?

    即便呂伯奢是冤枉的,曹操這事做得也在情理之中。

    再說曹操屠城。

    兵民是軍事鬥爭的根本,在戰爭時期,很難把兵與民分得清。

    劉備渡江,攜帶十幾萬百姓。劉備也知道人口的重要性。

    這些死心塌地追隨劉備的百姓,一旦劉備站穩了腳跟,那就是對抗曹操最強大的力量。

    在三國時期,諾大的中國大地上僅僅只有不到一千萬人口。

    看看今天的人口密度,就可以想象當時人口的重要性。到2018年末,新疆人口2486萬。由此可以想象,三國時期人口的分佈情況。

    之所以陶謙、劉備、呂布盤踞徐州,就是因為徐州有大量的人口可以依賴。

    如果不能把這些人口遷移出來,把陶謙、呂布、劉備等擊敗趕走,他們還會再回來。

    即便是派再有能力的官員鎮守,都很難守得住。

    因而,徹底摧毀這些軍閥賴以生存的基礎,實際上就是削弱了他的實力,他就會成為無根之木。

    同時,對百姓也是一種震懾,也就不敢再眾志成城的協助守城。

    曹操最終能把呂布生擒,還是得益於其部下的反叛。

    儘管曹操是因為陶謙殺了他的父親,而洩恨於其屬下的百姓。

    但曹操是政治家,他如此行事,絕對沒有那麼簡單和感情用事。

    張繡和賈詡殺了他的愛子,還能夠再次容納他們,難道就因為陶謙殺了他的父親,就把百姓殺絕嗎?曹操就不考慮人心、民心嗎?

    曹操是最精明的,儘管是文學青年,情感豐富,但他更是政治家,肚子裡的小九九清楚得很。他不會做折本的買賣的。

    儘管陳宮、張邈等人是因為曹操嗜殺而背叛,就陳宮那些人的德性,即便沒有曹操的嗜殺也不會安分的。

    曹操攻佔了冀州,首先是安撫百姓。因為這塊土地上原有的主人已經死去啦,自己成為了新主人,這裡的百姓就是自己的勢力基礎,他自然就會好好善待,好好利用啦。

    至於唯才是舉,曹操能把一大群天王級的大佬們集聚在一起,發揮他們的能量,沒有高超的駕馭能力是做不到的。

    就用人這一方面,劉備就差的不少。僅僅荊州與益州一幫子人,就遲遲沒有擺平,再加上東州集團一些人作梗,劉備始終沒有把這些人的能量積聚在一起,形成合力,發揮更大的作用。

    至於曹操殺人,這裡面學問就更大啦。

    曹操是有那個權力和能力,但也不可能想殺誰就殺誰。

    看看他殺荀彧,殺許攸、殺孔融、殺禰衡、殺楊修等等,都很高明,都不用一套路子。

    但幾乎見不到曹操誅殺大將,可見其殺人都許多手段,管理也有許多的辦法。

    不是最聰明的人,是做不到的。

    之所以賈詡、郭嘉、荀彧、楊修等都成為頂尖聰明的人,是因為能在曹操手下做事。

    荀彧、郭嘉都曾經投奔過袁紹,如果他們一直在袁紹手下做事的話,還能有如此的成就嗎?

    恐怕跟沮授、田豐的結局差不多。

    至於楊修,那是曹操謙虛,在某一方面或許比曹操更有能力,但並不說明就比曹操強。

    一個人連自身都不能保全,還能叫聰明人嗎?

    曹操取得如此成就,離不了眾位謀士出謀劃策,離不了各位戰將衝鋒陷陣。

    主意比曹操多,殺敵比曹操多,但不能說明他們就比曹操厲害吧。

    由此看來,曹操還是最聰明的人,無人能出其右。

    一切盡在掌握之中,不是最聰明的人是做不到的。

  • 9 # 李杜文

    我選賈詡,賈文和。

    賈詡投靠段煨那會兒,因為個人鋒芒太盛,段煨就有點猜忌賈詡。賈詡考慮了之後,決定離開段煨,投奔張繡,關鍵還沒帶上自己的妻子兒女。這是要家破人亡嗎?

    當然不是,且看賈詡的理由。

    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

    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我現在離開他,他就不會再擔心我會奪他兵權了,而且我身在張繡這邊,可以聯絡張繡幫襯段煨,這樣段煨一定會厚待我的妻子兒女,而張繡正好沒有謀士,我也一定會得到重用。

    這真是一箭雙鵰啊!

    打敗曹操

    賈詡投靠張繡後,曹操來攻張繡,結果突然又撤兵。

    張繡見有機可趁,就要追擊。賈詡勸他不要追,張繡不聽,果然中了曹操的伏兵,大敗。張繡逃回來後還沒喘口氣,賈詡說你趕緊追,這次一定能贏了。

    張繡再追,果然大勝。後來張繡對賈詡的預判佩服得五體投地,就詢問他其中緣故。

    詡曰:“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

    賈詡解釋說,曹公用兵講實話比你厲害,突然撤兵,一定是後方出事,所以擔心你追擊,就會安排下伏兵,所以你必敗。

    等到曹公打敗你了的追兵,就會放心撤退。這時你發動第二次追擊,曹公必然不會有防備,你就能大勝仗了。

    赤壁忠言

    曹操在拿下荊州後,就迫不及待地要去追殺劉備,甚至於一口氣拿下東吳,一統南方。當時賈詡就提出過反對意見:

    詡諫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漢南,威名遠著,軍勢既大;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士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

    賈詡說曹公您之前破袁紹,現在又拿下荊州。倘若穩紮穩打,讓當地的百姓安居樂業,假以時日,江東那夥人肯定不戰而降,何必勞師動眾發兵呢?可惜曹操不聽,後來果然赤壁大敗。

    綜上所述,賈詡是一個洞悉人性,且具有大局觀的謀士,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來評價:“賈詡,庶乎算無遺策”。意思是賈詡稱得上算無遺策!

  • 10 # 石窠窠臼自愚

    太聰明的,都似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

    曹魏方面郭嘉病死、荀彧憂死,荀攸、楊修、包括讓梨的孔融均被曹操所殺;劉備這邊,龐統落鳳坡死於亂箭之下、馬謖被正軍法、魏延“叛逆”被馬岱所殺、諸葛亮更是七星燈滅隕落五丈原;江東政權,周瑜氣死、火燒夷陵,送劉備白帝城託孤的陸遜也是憂懼而死。

    聰明人大多不能壽終正寢,司馬懿智遜諸葛,子孫代魏卻得以善終。

    史載: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逝,享年七十三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其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其孫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

  • 11 # 方圓論壇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的聰明人數不勝數。畢竟亂世出人才。而那些能成為一時之選的人才,哪一個又是簡單的角色呢?笨的早就被淘汰了。剩下的那些頂尖謀士,哪一個不是靠著自己的頭腦才走到了最後。想必說起三國時期的聰明人,很多人都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但聰明和聰明也是有很大差別的。從我個人而言,真正的聰明人還得是那些懂得自保,能在殺局中脫身的人。這樣的人我認為三國時期只有兩位。一位是毒士賈詡。另一位就是冢虎司馬懿。

    三國時期要說聰明自保第一名,舍賈詡其誰。要說賈詡那自保能力可不是吹的。經歷了數次大風大浪,但最終都平安無事。早年間賈詡在家鄉被叛亂的氐人捉住,要看性命不保,賈詡靈機一動,哄騙氐人說自己是太尉段熲的外孫。因此氐人害怕不敢傷害賈詡,不僅放了賈詡,還和賈詡盟誓。要說太尉段熲,他是漢朝的邊疆守將威震西涼。賈詡借勢而為逃過一劫,可見賈詡有多麼聰明。

    後來賈詡效忠於西涼董卓軍的牛輔,但後來董卓死了,牛輔死了。賈詡還依舊活的好好的。後來賈詡害怕王允追查他,因此給李傕郭汜獻計攻打長安。因此賈詡不僅逃過了一劫,更是親手把漢朝推進了深淵。李傕郭汜佔領長安後內亂,賈詡很明智的逃脫了是非窩投靠段煨,在段煨處賈詡察覺到了段煨的警惕,因此賈詡再次先一步逃到了張繡處。從以上經歷可見,賈詡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數次逃脫了必死之局。

    再說司馬懿方面,司馬懿可是一個人精。能把曹操給唬的一愣一愣的。你說司馬懿這個智商得有多麼高。司馬懿可以算是曹操手下少數幾個能看穿他心思的人之一了。和楊修以及荀彧不同的是。司馬懿這個人懂得藏拙,他深知槍打出頭鳥的道理。因此在楊修被殺,荀彧被曹操質疑的時候。司馬懿還能混的風生水起。雖然曹操也依舊警惕司馬懿。但不可否認,司馬懿是要比其他兩人活的舒服。

    其實從曹操的角度來講,他早就想要殺死司馬懿以絕後患了。但司馬懿聰明啊。他察覺到了曹操的殺意,司馬懿千方百計想要自保,最終讓司馬懿想到了求生的辦法。那就是依靠曹丕換一條活路。果然因為司馬懿效忠了曹丕,這種行為讓曹操如鯁在喉,想要殺了司馬懿又殺不掉。畢竟司馬懿得到了曹丕的認可。曹操必須要給曹丕面子。曹丕應要護著司馬懿。曹操也不能強行殺了他。司馬懿正是憑藉他的聰明才智,一步步的成為了曹魏的權臣,最終給他的後代篡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12 # 淡然談古今

    亂世出英雄,當然也出聰明人,不聰明就活不過亂世。

    一、打小聰明,後來死於聰明的孔融

    孔融是孔子的十九世孫,看來是繼承了祖先的良好基因,從小聰明勁就顯露出來了,四歲讓梨的故事就是他的精彩演繹。當然他小時候的聰明不止於此。

    十歲的時候,他跟著父親到了京城洛陽。當時有一位大名士叫李膺,一般人求見,他的守門人都不通報。孔融不信,就去登門拜訪。他對李膺的門人說: “我是李膺的親戚,要見李膺。” 守門人通報後,李膺接見了他。見他只是個小孩子,就好奇地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呢?” 孔融不慌不忙地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孔子和你家的祖先老子有交情,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賓客都在場,對孔融的回答十分驚奇。

    後來,另一位名士陳韙來到李膺府上,賓客把這件事告訴他,陳韙卻不以為然地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聰明長大後就不一定聰明。孔融聽到立即反駁道:“那麼您小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無話可說。李膺大笑,說:“你這麼聰明將來肯定能成大器。

    可惜的是,孔融後來因與曹操作對,被曹操所殺。他的兩個子女也一起被殺,留下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千古悲歌。以後人看前事,陳韙其實說的沒錯。

    有意思的是,孔融作為孔子後代,卻經常說出一些離經叛道的話。曹操曾經因為酗酒誤事,要頒佈禁酒令,孔融便說,美色更誤事,那就該禁止人類結婚?曹操要以孝治天下,他說:幹嗎要孝敬親爹?他不過是為了發洩性慾。親孃也談不上偉大,不過是個容器,東西都出來了,還要給容器寫感謝信嗎?

    曹操殺他的理由,正是因為“不孝”。或許,孔融死得並不冤。

    二、小事聰明大事糊塗的楊修

    中學有一篇課文叫《楊修之死》,是《三國演義》裡面最精彩的片段,用幾個故事說了楊修是怎麼用他的小聰明成功把自己作死的。

    操屯兵日久,欲要進兵,又被馬超拒守;欲收兵回,又恐被蜀兵恥笑:心中猶豫不決。適庖官進雞湯。操見碗中有雞肋,因而有感於懷。正沉吟間,夏侯惇入帳,稟請夜間口號。操隨口曰:“雞肋!雞肋!”惇傳令眾官,都稱“雞肋”。

    行軍主簿楊修,見傳“雞肋”二字,便教隨行軍士,各收拾行裝,準備歸程。有人報知夏侯惇。惇大驚,遂請楊修至帳中問曰:“公何收拾行裝?”修曰:“以今夜號令,便知魏王不日將退兵歸也。雞肋者,食之無肉,棄之有味。今進不能勝,退恐人笑,在此無益,不如早歸:來日魏王必班師矣。故先收拾行裝,免得臨行慌亂。”夏侯惇曰:“公真知魏王肺腑也!”遂亦收拾行裝。於是寨中諸將,無不準備歸計。

    當夜曹操心亂,不能穩睡,遂手提鋼斧,繞寨私行。只見夏侯惇寨內軍士,各準備行裝。操大驚,急回帳召惇問其故。惇曰:“主簿楊德祖先知大王欲歸之意。”操喚楊修問之,修以雞肋之意對。操大怒曰:“汝怎敢造言,亂我軍心!”喝刀斧手推出斬之,將首級號令於轅門外。

    原來楊修為人恃才放曠,數犯曹操之忌。操嘗造花園一所;造成,操往觀之,不置褒貶,只取筆於門上書一“活”字而去。人皆不曉其意。修曰:“‘門’內添‘活’字,乃‘闊’字也。丞相嫌園門闊耳。”於是再築牆圍,改造停當,又請操觀之。操大喜,問曰:“誰知吾意?”左右曰:“楊修也。”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於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操恐人暗中謀害己身,常分付左右:“吾夢中好殺人;凡吾睡著,汝等切勿近前。”一日晝寢帳中,落被於地,一近侍慌取覆蓋。操躍起拔劍斬之,覆上床睡。半晌而起,佯驚問:“何人殺吾近侍?”眾以實對。操痛哭,命厚葬之。人皆以為操果夢中殺人。惟修知其意,臨葬時指而嘆曰:“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操聞而愈惡之。

    看破不說破,在上司面前過分表現自己的小聰明,讓老闆變成透明人,真不是什麼好事。職場之人切記切記。

    當然,楊修之死,愛耍小聰明只是表面,政治低能是根本原因,一是他過早參與了曹操兒子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一直在曹植身後出謀劃策,引起了曹操不滿;二是他是世家大族楊家的代表,當時是站在維護後漢政權利益的位置上,與曹操奪取政權的利益有根本衝突,又如此大張旗鼓賣弄,其死也就不足為奇。

    三、軍事聰明、政治糊塗的陸遜

    陸遜,其實在三國演義中並不太知名,也許是人民普遍對孫吳關注較少。他是孫吳的大都督,曾率軍擊敗關羽,更在劉備舉國為關羽復仇的時候,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所率蜀漢軍,一戰成名,逼得蜀漢開國皇帝劉備在白帝城鬱鬱而終。據說他一生沒打過敗仗,在軍事上的聰明智慧,在三國裡應該是位列第一的。要知道曹操曾經割須棄袍,敗走赤壁,要知道諸葛亮六出祁山皆不可得。

    可惜的是,他晚年也犯了作為臣子的通病,又捲入了孫權的立嗣之爭,為保太子孫和而多次受到孫權的責罰,最終在鬱悶和不滿中去世。

    四、精通音律、曉暢軍事,不幸早逝的周瑜

    周瑜其實並是不是《三國演義》中寫得那般不堪。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大文豪蘇軾對周瑜的崇拜溢美之詞,人人皆誦。

    赤壁之戰前夕,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壓境。孫吳群臣出現了主和、主戰兩派。孫權猶豫不決便問計於周瑜。

    周瑜向孫權詳細分析曹操與孫權兩軍的勝敗關鍵,他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疲憊不堪;天氣寒冷,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作亂,為曹操的後患。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而且所得劉表新降得七八萬人,人心並不向曹。

    隨後,周瑜自薦以三萬精兵抵抗曹軍,孫權這才下定決心,拔劍砍掉桌子一角,說:"再有敢說投降的人,就像這個桌子一樣!"

    此後赤壁之戰果然如周瑜所言,周瑜分析的曹操的問題全部出現了。赤壁之戰中,周瑜是絕對主角,諸葛亮其實只是配角而已,草船借箭、舌戰群儒不過是小說家言,聽聽故事就行了。

    周瑜的聰明不光是軍事能力。他長得極帥,而且精通音律,據《三國志》記載,一次宴會上,周瑜喝得大醉,此時,一名彈奏音樂的人出了一點點的差錯,但周瑜立馬覺察到了,立即會扭頭去看那個出錯者,嚇得那人驚出一身冷汗,留下了“曲有誤周郎顧”的美談。唐人李端有《聽箏》詩讚道:

    "鳴箏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五、多次驚險跳槽,最終得以善終的最毒謀士賈詡

    三國中出色的謀士實在太多了,但要說低開高走,多次跳槽,最終還受老闆重用,享盡榮華富貴的,非賈詡莫屬。他作為一介書生,在亂世中總能走對棋、找對人,他也是三國最毒的謀士。

    賈詡原來是董卓部將牛輔的謀士。董卓被殺後,牛輔也死了,掌握朝政的王允清算董卓的餘黨。當時董卓的部將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出面阻止了他們,說:“聽聞長安城中正在商議著打算把涼州人斬盡殺絕,而諸位閣下拋棄屬眾獨行,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抓住。不如帶領部隊向西,沿途收斂士兵,再進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能夠幸運地成功,尊奉國家(的命令)征服天下,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遲。”

    於是李傕等人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城,呂布兵敗,僅率一百多人出逃。李傕等人在長安城中縱兵燒殺搶掠,官吏和百姓的屍體堆滿了街道。王允等人被殺,京城腥風血雨,朝野大亂。

    這是第一次施毒計。第二次物件是曹操。

    李傕、張濟等人死後,賈詡跟了張濟的侄子張繡。後來張繡投降曹操。人妻控曹操聽說張繡的嬸子,也就是張濟的老婆國色天香,就據為己有了。張繡聽說火冒三丈,準備反出曹操。這時候賈詡獻計了,他勸張繡不要輕舉妄動,先示弱,然後等曹操放鬆警惕再一舉殺之。後來曹操正在享樂之際,賈詡設計一舉拿下了曹操的保鏢頭子、猛將典韋,嚇得曹操連夜逃竄,他的長子曹昂也被殺死。這一次差點就要了曹操的老命,算是曹操的梟雄生涯中最為驚險的一次。

    有意思的是,後來官渡之戰時,張繡準備投靠袁紹,但賈詡反而勸說他再次投降曹操。或許是用人之際,曹操非但沒有對張繡表現出怨恨,反而是拉著張繡的手參加宴會,還把張繡的女兒嫁給了自己的兒子曹均,並且封他為揚武將軍,把張繡當時感動的一掃前面的顧慮。

    看來賈詡還真是聰明,總能準確地把握人性。

    後在在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中,賈詡堅定支援曹丕,再一次走對了路子。曹丕即位後,拜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封其幼子賈訪為列侯,任命其長子賈穆為駙馬都尉。後來賈詡77歲壽終正寢。

    六、處處借力、草民而得天下的劉備

    我覺得,三國最成功的莫過於劉備,一個織草蓆、賣草鞋的居然最後三分天下,做了皇帝,一般人根本做不到,也只有他的掛名祖宗劉邦和後來的朱元璋可以有一拼。

    劉備的聰明在於他善於四處借力。河北一個織草蓆、賣草鞋的,說他是大漢中山靖王之後,居然有人相信,甚至漢獻帝見了也要尊稱為一聲皇叔。

    還有,他名不見經傳,就收了可以為他四處征戰、捨棄身家性命的好兄弟關羽、張飛,還有後來的趙雲,放到現在能有幾人?

    劉備先後投奔過陶謙、呂布、袁紹、劉表、曹操等人,周旋在各路軍閥中,每次均能全身而退。人馬打光了又拉起來,可謂打不死的小強。

    有人說劉備靠賣眼淚起家。難道人家賣得不好,從來沒人覺得劉備軟弱,只是覺得仁慈。這難道不是大聰明、大智慧嗎?

    七、一直裝糊塗、卻成為三國最後的勝利者司馬懿

    三國天下,一統歸晉。能在三國亂世中,隱忍潛伏,熬死了諸葛亮,騙過了老到的曹操、曹丕他們,三代人苦心經營,最後取得天下,司馬懿作為三國遊戲最終勝利者,其不可謂不聰明。

    偉人就曾評價說:“司馬懿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歷來說他壞,我看有幾手比曹操高明。”認為曹操攻下張魯以後應該聽司馬懿和劉曄的建議進攻四川;評其“出身士族,多謀略,善權變,為魏國重臣”。曾在《三國志·陸遜傳》中評註“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

    八、神童再世、不幸夭折的曹衝

    本文以神童開始,神童結尾吧!最後說一說曹操最愛的小兒子曹衝,七歲的年紀,就給我們的小學課本貢獻了《曹衝稱象》的故事,家喻戶曉,風頭勝過歷史上任何一名小孩。

    除了給大象稱重,曹衝還救過人。

    一次,曹操的馬鞍在倉庫裡被老鼠啃壞了,管理倉庫的老頭嚇壞了,怕曹操殺了他的頭,想要去自首也怕不能免去自己的過錯,這時候曹衝對他說,過三天你再去自首吧。然後曹衝拿起刀戳爛了自己的外衣,就像老鼠啃過一樣,假裝很不高興,一臉發愁的樣子。曹操看到了問他,曹衝回答說:“民間風俗認為老鼠咬了衣服,主人就會不吉利。現在單衣被咬了,所以難過。”曹操說:“那是瞎說,用不著苦惱。”不久管倉庫的人把老鼠咬馬鞍的事情彙報了,曹操笑著說:“我兒子的衣服就在身邊,尚且被咬,何況是掛在柱子上的馬鞍呢?”一點也沒責備庫吏。

    可惜,神童天不假年,十三歲年紀就夭折了。否則,後來也許就沒有曹丕、司馬懿他們什麼事了。

    最後,三國公認的聰明人,蜀漢丞相諸葛亮,政治軍事能力都是一流,聰明的故事說不完,這個大家都知道,不再贅述。只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來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丞相為大漢王朝瘋狂續命,為劉備逆天改命,是不是一種逆潮流而行,大家認為呢?

  • 13 # 肇慶陳可為

    諸葛亮,智慧厲害,奇謀妙計,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經天緯地之才。

  • 14 # 悠悠芳草心

    三國裡最聰明的決對不是諸葛亮。因為他在還沒出隆中前,就預測到將來是天下三分,可後來卻為了統一一而再再而三的伐魏,從這一點就能看出諸葛亮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

    那曹操是最聰明的嗎?在三國裡。也不是。從他青梅煮酒論英雄這件事來看,明明他說中了劉備,嚇得劉備手中的筷子都落地了,劉備謊稱是被雷聲驚到的,從而矇混過關,看起來曹操也不是三國裡最聰明的那個。

    那麼,到底誰才是三國裡最聰明的人?我認為是劉禪。

    原因是:

    善於拉攏人

    劉禪知道諸葛亮是託孤之臣,肩負著光復漢室的重任,他就特別尊重諸葛亮,甚至拿諸葛亮當父親般對待。稱諸葛亮為“相父”。試問,諸葛亮能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嗎?

    劉禪還娶張飛的兩個女兒做為妃子,跟張飛聯姻。由於這種親密的親屬關係,張飛能不為劉禪效命嗎?

    此外,他還把一些能征慣戰的人拉攏住,懂得放權,所以很多人都為劉禪盡忠。

    會偽裝

    蜀國破了以後,劉禪被封為安樂公,當曹操在眾人面前問他想家鄉嗎?劉禪回答道,他已經樂不思蜀了。引得曹操眾人大笑。

    任何一個人都不會忘記他的家鄉,特別是還有亡國之痛的。劉禪之所以這樣說,是在偽裝,在審時度勢,為了保全自己。他不像李煜,沒事寫首《虞美人》,寫春花秋月何時了,自己把自己變相的弄死,雖然留下了千古好詞,可卻促成了自己的亡命。

    綜上所述,我認為劉禪是三國裡最聰明的。

  • 15 # 九葉一枝花

    諸葛亮畫像

    說到三國裡誰最聰明,首先要弄明白聰明的定義,簡言之聰明就是智商高有靈性,但聰明不等於智慧,聰明還沒上升到智慧的高度,一般人的聰明只是小聰明,甚至是假聰明,這種小聰明假聰明足以誤人和自誤,俗話說“聰明反被聰明誤”說的就是這種人。

    諸葛亮劇照

    三國裡就有很多這種假聰明小聰明的人,比如楊修,比如馬謖,還有令人啼笑皆非的蔣幹等等。三國裡也有很多真聰明的人,比如郭嘉,比如司馬懿,比如諸葛亮,比如周瑜,都可以用聰明絕頂來形容他們的聰明。

    司馬懿劇照

    如果優中選優出三國裡最聰明的人,我認為還是諸葛亮和司馬懿最聰明,這兩個人的聰明完全上升到了智慧的高度,在一眾聰明人之上傲視群雄。之所以說他倆最聰明,還是他倆都有一個遠大的目標,都有為自己的目標奮不顧身堅韌不拔的毅力,人生有奮鬥的目標,有堅持的毅力,有全盤的規劃,這樣的人才是真聰明,這樣的人才是最聰明。

    劉禪似乎大智若愚,但也僅僅是似乎而已,實際劉禪只是傻人有傻福而已,當然劉禪不傻,但也不是聰明人,更談不上有什麼智慧。

  • 16 # 那一片桉木林

    若以成功論,司馬懿無疑。司馬家族一統河山,司馬懿被追為太祖皇帝。

    魏時,對外與諸葛鬥智鬥勇,知進知退;對內與魏幾代君王勢力鬥智鬥勇,能屈能伸。

  • 17 # 老黃8012

    三國裡面明面上最聰明的人當數諸葛亮,他是三國裡的全才,無論政治智慧,還是軍事智慧,無能科技頭腦,還是天文地理及鬼異循甲之事,無論進退還是成功神算三國裡沒有一個比他更聰明的人。周瑜一步三計,似乎軍事智慧高於諸葛亮,但計計落空,曹操號為全才,但智謀緩於諸葛亮,三步一計,還常有失算,政治智慧、天文循甲、科學技術,要比諸葛亮差。荀彧大事設計沒有諸葛亮明瞭,更是老了未能自保。郭嘉雖是軍事奇才,和諸葛亮一樣有預見性,但未涉及其它。賈詡老辣,卻非全才。徐庶自稱,諸葛亮之才十倍於庶。司馬懿是諸葛亮手下敗將。諸葛亮謀事東吳,歷經險況,安然無恙,神鬼莫測,舌戰群僚,引經據典,囗惹懸河,力挫強僚。交杯周瑜,累立軍令狀,進退自如,曹營借箭,江岸呼風,江關伏八卦,勝如十萬兵,錦囊三封通吳路,誰人可及?初出算得高,死後還殺奸,主外不加謀,悄言劉倚生。文章傳千古,木牛巧世人。此因,我以為,諸葛亮就是三國最聰明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oppoa9手機清晰度怎麼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