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難得糊塗160269717

    光大理財宣佈自購計劃,是光大理財的事兒,其他銀行的理財是不是自購?不關我們老百姓的事,投資銀行理財都是厭惡風險的,不願意進入股市的貧民老百姓,讓低風險的投資者承擔高風險,自然會離開這個市場,銀行理財就自己慢慢的理吧,自己的錢買自己的理財產品,自己哄自己玩也是不錯的

  • 2 # 瓷器拯救世界

    這個只是開始,無論如何這個贖回潮誰也擋不住的,銀行理財,你太狠了!!自己作死!!但凡普通人就這點血汗錢肯定是要有收益的,甚至到了負值的話誰會繼續投入下去。三年期的銀行存款也在3.5左右。當然了,這不是國有四大行,而是其他地方銀行,到處都是一點都不稀奇,還有贈品。試想誰會還選擇理財呢?!

  • 3 # 深海一片藍色

    2021年12月初去興業銀行存款,大堂經理對儲戶講,這款理財產品收益很高,拿她的手機理財產品給儲戶看,5.379%收益,364天期限,12月初贖回,被我用手機拍下理財產品影象作為宣傳理財證據,儲戶到期贖回虧本了,大堂經理不能一拖了事,儲戶要銀行賠償損失。

  • 4 # 天天向上1516

    光大也不是好貨,我買的十萬理財一個月就虧了二仟多本金,全部被銀行貪汙了,說是專業人士理財,我炒股的水平比大多數的專業人士高,我至少不至於虧本金,堅決不能買銀行理財產品了!

  • 5 # 中年老劉聊財經

    事實上已經跟進了,南銀理財就是其中之一。

    自2022年以來,受疫情、國際區域性局勢的負面影響,市場表現較為悲觀,前期已經有一些公私募基金出手自購以穩定市場信心,這在基金市場也算是正常操作。

    但在銀行理財市場,理財公司自購的現象卻十分罕見,畢竟跌破淨值的情況鮮有發生,持有者或多或少都會盈利;

    甚至前些年出現過一款理財產品一經發售就被搶購一空的現象,客戶對銀行理財的接受度還是很高的。

    然而,今年受內外部環境震盪的影響,銀行理財的收益率也受到了較大的波及,比如截止到3月中旬,市場上存續的3.8萬隻理財產品中,8成已經跌破淨值,為此不少理財公司紛紛出面向客戶致歉。

    跌破淨值就很麻煩了,意味著很難再吸引到新的購買者,不利於投資信心的建立;再就是持有者不斷贖回造成贖回壓力增大,同時不利於產品的長久良性運轉。

    拿光大理財旗下的權益類和混合類產品來說,前者5只中有3只跌破淨值,後者23只有8只跌破淨值。

    為此,光大理財效仿起了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自購的模式,宣佈以不超過2億元的自有資金增持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財產品,打響了銀行理財子公司自購的第一槍。

    理財公司為什麼要自己購買自家的產品呢?其實道理比較簡單:

    一是有提振投資者信心的作用:用“自購”告訴大家“我也在買這款產品”,“大家不要怕,對產品有信心,與大家共進退”,就差喊一句“快來買”了!

    二是為了應對贖回的壓力:畢竟在跌破淨值的情況下,不少前期持有者開始陸續贖回,一旦沒有後期資金入場,恐難保證正常贖回,到時候對產品、對理財公司的信譽影響和品牌影響會更大。

    三是為了盈利:既然前期已經跌破淨值了,那麼現在入場未免不是一個好時機,畢竟現在市場有企穩反彈的跡象,趁此機會賺一筆也說得過去。

    總體來說,雖然自購有著這樣那樣的訴求,但總體來說為自家產品打廣告的意味更濃一些:

    畢竟按照《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的規定,自有資金投資於本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是有規模限制的,即自購不得超過自有資金的20%、投資於單隻理財產品不得超過淨資產的10%。

    在自購規模的限制下,大部分還是被市場普通投資者所持有的,自持金額是非常有限的,以自購來拉昇淨值的作用很有限,主要作用還是集中在“廣告”上。

    其他理財子公司會跟進嗎?

    前面說到,市場上存續的理財產品中有8成以上的都跌破了淨值,由此可見跌破淨值並非光大一家所面臨的個例,而是銀行理財市場普遍遇到的問題,為了“救市”,後期其他理財子公司效仿跟進的可能性是極大的。

    事實上,繼光大理財之後,南銀理財也在24日晚間釋出了自購公告,而且動作比光大還大,宣佈投入5億元的自有資金用於認購或申購公司旗下理財產品。

    總體而言,現在市場所面臨的困難是一致的,理財子公司陸續跟進自購存在很大的可能性,畢竟自家產品的信心需要自己來提振,倘若困難背景下連自己都不願意購買,市場上其他投資者的信心更難建立。

  • 6 # 科技看到未來

    市場動盪之下,不僅公募基金、私募基金紛紛出手自購,理財公司也坐不住了。

      3月23日晚間,光大理財公告稱,計劃以不超過2億元自有資金投資旗下某混合型理財產品,打響理財自購“第一槍”。不少人預測,後續還會有更多的理財子公司效仿自購。

      中信證券(600030)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隨著股市企穩反彈,投資者信心和理財子發行熱情都會逐漸恢復。不過,考慮到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較低,未來理財子在資產配置和期限設定方面或更加謹慎。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認為,相比回購短期提振信心,理財子公司更重要的是做好產品分層和投資者教育。

      重點針對權益類產品

      根據公告,此次光大理財自購的標的主要是旗下Sunny紅股票型和Sunny橙混合型理財產品。增持計劃主要是基於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信心,同時繼續為廣大投資者創造可持續的價值回報。

      記者查詢銀行理財登記中心資料發現,目前光大理財旗下存續的5只Sunny紅系列權益類產品有3只跌破淨值,其中最早(2020年5月)成立的Sunny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淨值已經跌至0.7523,較去年7月高點跌近4成;Sunny橙系列混合類產品存續有23只,其中8只破淨,不過去年年末成立的Sunny橙優選基金寶淨值已經超過2.73。

      資產配置上,光大理財Sunny橙系列產品固收類比例較低。以Sunny橙優選全明星為例,截至去年年末其前十大重倉資產多為公募和私募資管產品,該產品今年以來累計跌逾7%,摺合年化-33.64%。

      另一隻T+0產品Sunny橙優選配置雖然尚未破淨,但今年以來也跌了6%以上,摺合年化-27.4%,其資產配置9成以上為公募資管產品,前十大重倉資產主要為混合型公募基金。

      其Sunny紅系列權益類產品中,“明星產品”Sunny紅ESG行業精選今年以來跌9.15%,前十大重倉股包括牧原股份(002714)、科達利(002850)、寧德時代(300750)、億緯鋰能(300014)等行業熱門股;Sunny紅衛生安全主題精選今年來跌幅超過16%,藥明康德(603259)、寧德時代、恩捷股份(002812)、片仔癀(600436)、凱萊英(002821)、邁瑞醫療(300760)、九洲藥業(603456)等位列前十大重倉股。

      此外,進入2022年以來,債市也因內外部環境變化持續震盪,也拉低了理財產品的收益率。

      據中金公司固收團隊統計,截至3月16日,在全市場38000多隻存續理財產品中,有超過83%的產品已經破淨,其中混合類和權益類佔比超過3成。

      自購或與近期贖回壓力較大有關。據多家券商統計,今年4月是未來1年理財產品封閉期結束規模最大的月份,中金公司統計這一規模超過萬億。而最近因為“虧錢”效應,已經有部分產品遭遇不同程度的贖回,資金流出跡象明顯。

      年初至今,權益類資產收益下行,不僅混合類、股票類理財產品收益為負,在配置上更為開放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壓力也不小,截至目前已有包括易方達、南方基金、中銀基金等在內的50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參與自購。

      明明認為,繼各大公募基金紛紛使用自有資金回購之後,光大理財也跟進,未來其他理財子公司也可能進行回購操作,以穩定客戶信心。

      董希淼也認為,後續有其他理財公司跟進的機率較大。

      但早些時候,針對產品淨值回撤,中銀理財、建信理財、招商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發文科普、致歉,並倡導投資者樹立長期理財觀念,“以時間換空間”,避免“低位離場”帶來更大損失。

    光大理財宣佈2億元自購計劃,應對贖回壓力,其他理財子會跟進嗎?

      後市偏樂觀

      不管是否有更多的理財子參與自購,近期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會議,對資本市場釋放了積極的訊號,也令市場對與理財後續走向的預期樂觀起來。

      據廣發證券(000776)劉鬱統計,當前破淨的理財產品以有明確到期日期的封閉式和定開型產品為主,故不會因淨值的變動隨時贖回。據統計,當前破淨產品的到期日主要集中在今年的8月~9月和2023年1月~3月,上半年規模相對較小。

      明明也認為,市場企穩反彈,贖回壓力可控。

      不過,在股債市場波動較大的背景下,理財子公司的發行熱情已經有所減退。今年以來新發銀行理財產品數量較2021同比減少55.3%。

      明明認為,理財發行量短期內可能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但長期財富管理市場蓬勃發展的趨勢不改。此外,考慮到銀行理財客戶風險偏好較低,未來理財子可能在資產配置時更加註重控制產品淨值的波動和回撤,FOF產品會成為一個重要發力點。

      董希淼對記者表示,理財公司回購有助於穩定理財投資者的信心和預期,但他同時強調,不超過2億元的回購資金實際作用比較有限,更多是傳遞穩定市場的訊號。未來,理財子公司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投資者的分層服務、加強投資者教育。比如,在加強風險評測的基礎上,向不同的投資者提供不同風險等級、期限的理財產品。如果投資者對理財產品淨值回撤比較敏感,理財產品應進一步平衡好穩健性和收益性,更加突出穩健性。

      從今年新發理財產品的投資品種來看,債券型產品佔比75.4%,相較去年同期提升31.9%。從申贖條件來看,封閉型產品佔比87.6%有所下降,但平均封閉期同比延長78天。同期,持有期開放型產品數量較2021年同期大幅增長750.0%,且持有期集中在6個月以內,7天佔比最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控極簡裝置顯示器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