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66554935403
-
2 # 茉笙275
1、社會主義建設前20年“左”傾錯誤嚴重,經濟發展受阻;
2、“ 文革”結束,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改革開放;
3、不斷深化改革,勇於突破傳統理念、理論以及目標模式;
4、社會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值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落後生產力之間的關係。
5、鄧小平南方談話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3 # 使用者1547440611265
中國1978年經濟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的經濟體制改革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即:農村體制改革和城市體制改革,農村體制改革的內容主要是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而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要搞活國有企業。同時,需要注意的中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領先於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並未城市經濟體制改革積累了經驗和奠定了牢固的社會基礎。
從1978年底中國開始經濟體制改革到目前為止,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大體經歷了五個階段,該階段改革的重心在農村的是第一階段。
改革開放。改革最初目標是“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以完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透過“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要發展“以公有制為基礎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堅持多種經濟形式和經營方式的共同發展”,還首次明確把對外開放作為長期的基本國策。
這標誌著中國全面和系統地推進經濟體制改革,以農村改革為重點轉向以城市改革為重點;同時也標誌著中國領導人關於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理念、理論以及目標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這也為198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提供了一箇中間過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經形成“國家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新機制。
這就為90年代初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基礎,不僅脫離計劃經濟體制,而且引入市場經濟機制。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實際上並沒有宏大的預先設計,而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步鋪就了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