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秀秀8663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的這首《離思》詩,當然是寫給他所念、所思的心上人的。


    那麼,這個人是誰呢?有人說,這個“心上人”是他的亡妻韋叢。韋叢:出身高門,美麗賢慧,二十七歲早逝。對此,詩人也曾表示誓不再娶;但是,也有人說,這個“心上人”不是亡妻韋叢,而是他的初戀“雙文”,即詩人所寫傳奇《鶯鶯傳》中的鶯鶯。詩人因雙文出身寒門而拋棄她後,也自責過……


    究竟元稹這個“心上人”是誰,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成了一樁謎案。


    一 元稹與鶯鶯


    元稹在娶韋氏之前,曾與一女子頗有私情,此女便是叫雙文的“崔鶯鶯”。關於崔鶯鶯,描寫較多的乃是元稹的《鶯鶯傳》,《鶯鶯傳》後來成為王實甫撰寫《西廂記》的藍本。


    唐貞元十五年(799年),元稹到蒲州(今山西永濟市)任微職,與其母系遠親崔姓之少女名“雙文”者戀愛。《鶯鶯傳》元稹開篇這樣寫道:“唐貞元中,有張生者,性溫茂,美風容”,張生遊於蒲時,在軍人騷亂搶掠中保護了寡母弱女的崔姓表親,由此識得表妹崔鶯鶯。崔鶯鶯垂鬟接黛,雙臉銷紅的美麗,“顏色豔異,光輝動人”的俏麗讓張生頓生愛慕。後來,在鶯鶯丫環紅娘的幫助下,張生與鶯鶯私會西廂下,成了雲雨。自此之後,鶯鶯“朝隱而出,暮隱而入”,與張生私會……


    北宋學問家趙令畤經一番考證後,確認張生即是元稹無誤,且證明崔鶯鶯系永甯縣尉崔鵬之女,她母親與元稹的母親皆是睦州刺史鄭濟的女兒,所以元稹與崔鶯鶯是表兄妹。就是說,張生其實就是元稹自己當年與崔鶯鶯的故事,張生為元稹自寓。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元稹以張生自寓,述其親歷之境。”元稹還寫了“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意思是他對其她女色絕無眷戀之心,除“君”之外,再沒有能使自己動情的女子了。


    《會真詩三十韻》就讓我們看到23歲的元稹與17歲的“雙文”者崔鶯鶯之間,竟已發展到令人乍舌瞠目的偷情“床上戲”了:


    戲調初微拒,柔情已暗通。


    低鬟蟬影動,回步玉塵蒙。


    轉面流花雪,登床抱綺叢。


    鴛鴦交頸舞 ,翡翠合歡籠。


    眉黛羞偏聚,朱唇暖更融。


    氣清蘭蕊馥,膚潤玉肌豐。


    無力慵移腕,多嬌愛斂躬。


    汗光珠點點,發亂綠蔥蔥。


    方喜千年會,俄聞五夜窮。


    留連時有限 ,繾綣意難終。


    慢臉含愁態,芳詞誓訴衷。


    贈環明運合,留結表心同。


    這是一段極其完整的寫偷情過程的詩,說元稹初時調戲鶯鶯時,遭到了小女子欲拒還迎的忸怩之態,其實早已柔情暗通芳心暗許了;什麼登床抱綺叢、鴛鴦交頸舞、翡翠合歡籠……汗光珠點點、發亂綠蔥蔥……都是據實描寫雲雨的全過程。寫詩的人都知道,沒有風流經歷的人,是寫不出這種風流感覺的詩的。此外,元稹尚有一首《贈雙文》的詩,他是這樣寫的:


    豔時翻含態,憐多轉自嬌。


    有時還自笑,閒坐更無聊。


    曉月行看墮,春酥見欲銷。


    何因肯垂手?不敢望回腰。


    只有好色到極致的元稹才有“不敢望回腰”的感覺,如果一望,他還會忍不住再行對鶯鶯“下手”的,兩個人如膠似漆就分不開了。


    然而,根據唐代的舉士制度,士之及第者還需要經過吏部考試才能正式任命官職。所以,貞元十六年(800年),元稹再度赴京應試。這次應試,他以其文才卓著,被新任京兆尹韋夏卿所賞識,且與韋門子弟交遊,從而得知韋夏卿之女韋叢尚未許配與人,於是意識到這是一個走門路、攀高枝的絕好機會。貞元十九年(803年),元稹登書判撥萃科,進入秘書省任校書郎。求官心切的元稹考慮到雙文者“崔鶯鶯”雖然才貌雙全,但對他的仕途進取沒有多大幫助,所以權衡得失,最後還是始亂終棄了鶯鶯而娶了韋叢。可憐雙文者“崔鶯鶯”,還盼著雲意雨濃的郎君考取功名後回去娶她呢……


    行文至此,我想起一句話:始亂之,終棄之。還有兩個字:人渣。


    二 元稹與韋叢


    唐德宗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年方二十的韋叢下嫁給二十四歲的詩人元稹。兩人婚後百般恩愛,感情非常好。以韋叢的家庭背景,下嫁給元稹對於當時的元稹來說就好像天女下凡一樣。她不僅賢惠端莊、通曉詩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貴,卻不好富貴,不慕虛榮,從元稹留下來幾首那時期的詩來看,當時正是他不得志的時候,過著清貧的生活,韋叢從大富人家來到這個清貧之家,卻無怨無悔,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丈夫,對於生活的貧瘠淡然處之。


    元稹原本以為這只是一個政治上晉升的途徑,卻沒想到韋叢是這樣一個溫柔的女子、體貼的嬌妻。古話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婚後元稹忙著科試,家中的家務全是韋叢一人包辦,而婚前她是大戶人家的千金、父親疼愛的小女兒,韋叢的賢惠淑良可想而知,所以元稹在數年以後,總還是會忍不住想起與他共度清貧歲月的結髮妻子韋叢。


    唐憲宗元和四年(809年),韋叢因病去世,年僅二十七歲。此時三十一歲的元稹已升任監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剛剛開始,愛妻卻駕鶴西去,詩人無比悲痛。韋叢營葬之時,元稹因自己身縈監察御史分務東臺的事務,無法親自前往,便事先寫了一篇情詞痛切的祭文,託人在韋叢靈前代讀。但即便如此,到了下葬那天,元稹仍情不能自已,於是又寫了三首悼亡詩,這就是最負盛名的《三遣悲懷》。


    元稹對妻子一直有深切的思念和無法釋懷的悲傷,韋叢與他同苦七年,卻在他即將飛黃騰達的時候離開了他,而元稹能做的只有祭奠亡故的愛妻,以及在詩中寫下自己的思念。‘‘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貧賤的夫妻總是這樣,儘管互相恩愛卻因為物質條件的貧瘠而無法讓心愛的人過得更加幸福。甚至有後世詩評家在元稹寫給亡妻的詩中解讀出元稹不會再愛她人的意思。韋叢也因夫家的幾組情意綿綿的詩歌而永遠留在了後世讀者的心中。


    然而,決意不再愛她人的元稹,卻在蜀地遇上了美女詩人薛濤,又轟轟烈烈地愛上了……


    三 元稹與薛濤


    元稹和唐代才女薛濤的愛情故事是中唐文藝圈最出名的愛情故事之一,但正因為這場愛情也是無疾而終,反倒又一次把元稹推到了“風口浪尖”之上。


    薛濤,唐代著名女詩人,她製作的“薛濤箋”一直流傳到今天。她才貌過人,不但聰慧工詩,而且富於政治頭腦。雖然身為樂伎,但卻心比天高。


    大曆五年(770),薛濤生於長安,其父薛鄖是一個京都小吏。


    薛濤幼時即天賦過人,相傳有一天,薛鄖閒坐庭中,看見天井中的梧桐樹風姿茂盛,不僅詩意大發,吟出“庭出一古桐,聳幹入雲中”兩句,此時,年僅8歲的小薛濤在旁應聲而對:“枝迎南北鳥,葉送往來風”。薛鄖拍手叫好,可一轉念,“父愀然久之”,薛鄖認為女兒後續的兩句詩暗含迎來送往的意思,有不詳之兆。薛鄖又喜又憂,怕女兒將來步入風塵。現在看來,這句詩彷彿成了她的一個讖語。


    安史之亂,薛鄖被貶四川,沒過幾年,他又因出使南詔沾染了瘴癘,不治而亡。時年14歲的薛濤正值豆蔻年華,母親沒有再嫁人,母女相依為命,生活極其貧困。薛濤長到15歲,出落得容姿綽約,加上生性聰慧,能詩善賦,通音律,多才多藝。但是,孤兒寡母的現實把薛濤早早拋入自謀生路的境地。貞元元年(785)薛濤被加入了載著官方編制的樂藉。


    當時的樂伎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的時尚,象節日樂遊、慶典宴會,用來歌舞奏樂,侍宴賦詩,主要是為人助興。


    在一次酒宴中,時任劍南川西節度使的韋皋以巫山廟為題,讓薛濤即席賦詩。薛濤神態從容,提筆而就《謁巫山廟》:“朝朝夜夜陽臺下,為雨為雲楚國亡;惆悵廟前多少柳,春來空鬥畫眉長。”韋皋看罷,拍案叫絕。就這樣,薛濤很快得到了韋皋的賞識,韋皋讓她擔任自己的秘書。她寫起公文來不但富於文采,而且條理清晰,思路明確。


    有一天,韋皋突發奇想,向朝廷打報告,為薛濤申請作“校書郎”。按規定,只有進士出身的人才有資格擔當此職,結果,朝廷沒有批准,但“女校書”的名號已經被叫開了。


    當時,薛濤聲名遠揚,被人追捧多了,心也跟著膨脹,行為也就沒了分寸。據傳,當時有人給她送禮,讓她在韋皋耳邊吹枕邊風。這嚴重影響了韋皋的名聲。結果,貞元5年(790年),韋皋把她罰赴四川邊陲之地之松州。


    這一次,薛濤才算真正明白,自己不論才華如何,終是別人的花瓶。能不能回來,全看韋皋的心情。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愛弛,愛弛則恩絕。薛濤深深地明白了這個道理。一個人要活成想要的樣子,必須靠自己。薛濤給身己贖身,從此退出娛樂圈,寓居於成都西郊浣花溪畔,院子裡種滿了枇杷花。從此鉛華洗盡,成為歲月靜好的文藝女青年。那一年,薛濤20歲。


    唐元和四年(809年)三月,當時正如日中天的詩人元稹,以監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蜀地。他久聞蜀中詩人薛濤的芳名,所以甫一到蜀,便約薛濤在梓州相見。與元稹一見面,已四十二歲的薛濤便與年僅三十一歲的元稹互生情愫,來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姐弟戀。薛濤便滿懷深情地寫了一首《池上雙鳥》:雙棲綠池上,朝暮共飛還;更忙將趨日,同心蓮葉間。


    然而,三個月的鴛鴦戲水之後,多情也花心的才子元稹離開川地,任職洛陽,從此兩人勞燕分飛,關山永隔。薛濤十分無奈。但令她欣慰的是,元稹在徹底將她遺忘前,還給她寄來了書信。


    此時能夠寄託她相思之情的,唯有她寫給元稹的一首首詩了。她喜歡寫四言絕句,律詩也常常只寫八句,因此對當地造紙的工藝加以改造,將紙染成桃紅色,裁成精巧窄箋,特別適合書寫情書,人稱薛濤箋。元稹多情也花心,但薛濤對他的思念卻是刻骨銘心的。她朝思暮想,滿懷幽怨與渴盼,匯聚成了流傳千古的名詩《春望詞》:


    花開不同賞,花落不同悲。


    欲問相思處,花開花落時。


    攬草結同心,將以遺知音。


    春愁正斷絕,春鳥復哀吟。


    風花日將老,佳期猶渺渺。


    不結同心人,空結同心草。


    那堪花滿枝,翻作兩相思。


    玉箸垂朝鏡,春風知不知。


    元稹把薛濤徹底遺忘了,但從薛濤一首首情詩裡,我們卻看不出她對這一段戀情的後悔,似乎她早就料到了這種結局……然後,她在思念中脫下大紅大紫的長裙,換上了素雅的道袍,人生便從熾烈走向了淡然。浣花溪旁仍然是人來人往而車馬喧囂,但她的內心卻已寂然,逐漸厭倦了世間的繁華與喧囂。於是,她把浣花溪邊的院子賣了,在碧雞坊附近築起一座“吟詩樓”。從此每日讀書、寫字,與詩文為伴。


    薛濤,用她的才情和智慧,溫暖了她被元稹遺棄了的那片晚唐的天空。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這首詩元稹到底是寫給誰的呢?從詩中最後一句“半緣修道半緣君”猜測,似乎是寫給披上道袍的薛濤的……


    但也僅僅是猜測而已,善於始亂終棄花心人的心思,誰又猜得出來呢?

  • 2 # 文逗士一一Sunny老頭

    《條理清晰思路明確下一句?》條理清晰思路明確,措施對路落實到位。分步實施關鍵是人,責任分清各司其職。

    檢查到位班班跟緊,優勝劣汰警鐘常鳴。

    年關將至安全第一,堵漏查患跟蹤落實。

    環環緊扣無一疏露,處處留意大意不得。最後幾天責任如山!

  • 3 # 學娟911

    條理清晰思路明確,確確實實,實實在在,在天之靈,靈機一動,動人心絃,弦外之音,音容笑貌,貌不驚人,人心向背,背水一戰,戰略合作,作威作福,福如東海,海闊天空憑魚躍,躍馬揚鞭,鞭長莫及,及時行樂,樂在其中,華人民解放軍,軍令如山,山高水長,長風破浪。

  • 4 # 使用者6975604550496

    春望改寫:

    國都長安被叛軍攻佔,變得草木橫生荒涼破敗,只是河山依然如故。春天來了,城中卻更顯淒涼。屍橫遍地,不禁悽然落淚。那何等繁榮的大唐,就永遠地被擱在歷史的深處了嗎?紅顏禍水,真如世人所料嗎?日光照在臉上,似如寒冰一樣冷酷,春風吹拂臉龐,死如刀割一樣疼痛。

    春,百花爭豔,鳥語花香。可今年,春似乎來得特別晚,沒有了昔日的生機,反倒添了幾分死沉。花依舊開發,鳥依舊鳴唱。可心總是平靜不了,總想好好痛哭一場。可又有何用?

    仗還是要打,苦日子還是得過。多麼想念家鄉的親人啊!他們現在又怎樣呢?在這戰火連綿之際,一封家書卻顯得如此珍貴。

    愁啊!滿頭的白髮越抓越稀疏,簡直插不住簪子了。

    淚在眼眶,血在沸騰,何時還他們的安定日子?

    正如他詩中所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30°算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