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於是,便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2.李悝變法
李悝(kuī)變法,是指在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
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
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
李悝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便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的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
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3.吳起變法
吳起變法,指在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當政時,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
經過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公元前381年,聯合趙國大敗魏國。
但在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最後吳起被射殺,變法以失敗告終。
4.新苗變法(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新苗變法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
1.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秦國的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便下令招賢。
商鞅自衛國入秦,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深得秦孝公的信任。於是,便任他為左庶長,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以“廢井田、開阡陌,實行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為主要內容的變法。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集權國家。
2.李悝變法
李悝(kuī)變法,是指在戰國時期魏國的魏文侯當政時,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改革。
李悝在政治上,主張廢止世襲貴族特權,選賢任能,賞罰嚴明。
經濟上,主要實行盡地力、平糴法。極大地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使魏國因此而富強。
李悝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便彙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李悝在魏國的變法,是中國變法之始,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時便對其他各國的震動很大,從而引發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轟轟烈烈的全國性變法,為奴隸制向封建制的過渡鋪平了道路。
後來著名的商鞅變法、吳起變法等,無不受到李悝變法的影響
3.吳起變法
吳起變法,指在公元前386年—前381年楚悼王當政時,任命吳起為令尹,對楚國政治、法律、軍事等實行改革的變法運動。
經過變法,楚國國力逐漸強盛,在公元前381年,聯合趙國大敗魏國。
但在楚悼王去世後,吳起變法遭到楚國舊貴族的強烈反對,最後吳起被射殺,變法以失敗告終。
4.新苗變法(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1069年)開始,至元豐八年(1085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新苗變法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