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1222
-
2 # ┌;Ms.L琳
今人所見的典籍,最早要屬河南安陽出土的殷商甲骨文,其次是周代的金刻和石刻。在殷代和西周早期,古代先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記錄材料,人們將占卜卜辭、重要歷史事件等用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記錄下來,形成了甲骨刻辭、青銅銘文、石鼓文字等,也可以說這些甲骨是中國最原始的書雛形。
正式的書籍——簡策”(或簡牘)
中國最早的正式書籍,是約在公元前 8世紀前後出現的“簡策”(或簡牘)。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也有少部分用木板作材料,稱之“版牘”)。古人將竹木削製成狹長的竹片或木片,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通常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因為材料的限制,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編綴用的皮條或繩子古代稱之為“編”。簡牘類的書籍在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的發現,如在孔子宅裡發現的《古文尚書》及《禮記》、《論語》等。
-
3 # 深度工場
另外,就是八路軍主要需要79子彈和駁殼槍子彈,這些在日軍哪裡是沒有的。比如羅峪戰鬥,我軍消耗79子彈1990發,65子彈769發。可以看出大部分還是79子彈,也就是漢陽造步槍,捷克式輕機槍是主要武器。
第2個途徑就是克服困難,自己生產。整個抗戰期間,八路軍總部軍工部下屬各廠、所總計修理槍械數萬支,修炮約1000 門,造槍9758 支,生產擲彈筒2500 具,迫擊炮改平射炮近百門,復裝和新制子彈223 萬餘發。
製造手榴彈58 萬餘枚,擲彈筒彈19.8 萬餘發,各種口徑迫擊炮彈3.8 萬發,指導與協助地方生產地雷、手榴彈1000 萬枚以上,生產無煙火藥7700 多公斤,硝銨炸藥11750 多公斤。打偽軍,其實也是一個重要武器來源,因為武器制式相同,也更容易繳獲。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八年間,共繳獲步騎手槍20.7萬餘支,炮955門,機槍1106挺,炮彈1.68萬發,步槍手榴彈369.77萬餘顆。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偽軍。
在1940年閻錫山的山西新軍起義的時候,帶來的武器包括,精銳部隊約三四萬,好槍約二萬五千支。要知道當時,整個八路軍25萬人,也只有步槍95000支,輕重機槍1500挺,山西造山炮36門,另外平射炮和迫擊炮150門。
最後就是收編地方民間槍支,比如抗戰中,土匪出身的偽軍頭目傅瑞五帶著數百人棄暗投明,帶來了300支步槍和7挺機關槍,還有7門山炮。葛榮華河北景縣人,七七事變後,他打出抗日旗號,四處收繳地主槍支,時間不長竟然建立起3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的隊伍。1938年6月其加入八路軍。
-
4 # 遠方風林
影視劇裡,日本軍隊經常貶稱八路軍為“土八路”,一個土字,就知道八路打仗有多苦。
李雲龍之前接手的新一團,最老式的漢陽造還只能2個人分一把,最後硬是用繳獲,花了一年的時間,把裝備換了一茬,終於成了129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但就這樣,相對日軍,還是差了很多。
這個新一團還算是碰上了能力強的軍事主官,大多數軍事主官治下的部隊,裝備那就更加原始,如果和日軍硬碰硬的幹,那就是送人頭。
所以,八路軍各部大多數時候,對日軍主要採取游擊戰、襲擾戰、奇襲戰等方式,一點一點地消耗日軍的有生力量,以逐漸的量變促成質變,到了抗戰後期,廣大的北方敵後方,日軍也只能佔據一些主要城市和交通要道,廣大的鄉村地區,已經成了八路軍的天下。
首先在八路軍創立之初,是國共合作的“蜜月期”,同仇敵愾一致對外,國民政府一開始,按照八路軍的現有編制,向八路軍撥付了大量的軍事裝備,此外,閻錫山也向八路軍提供過不少槍支彈藥,當初八路軍剛東渡黃河的時候,閻錫山就送去了幾百支衝鋒槍和機槍,還有100萬發子彈,此外,閻錫山還為八路軍提供了一些汽車作為運輸使用。
當然,這些支援也就是剛開始一兩年有,往後也就沒有了。
平時,八路軍自己也組織軍火生產,但是苦於沒有技術,原材料和資源也很少,只能儘量仿造,雖然質量不算好,但好歹能用,不過因為八路軍的規模擴張的比較快,八路軍的諸多兵工廠只能滿足一部分軍隊需要,許多部隊還是得主動出去撈繳獲來補充裝備的不足。
八路軍武器來源還有個大頭就是繳獲,繳獲的主要來源是偽軍,畢竟日本軍隊戰鬥力是比較強的,八路軍要從日軍裡奪武器,付出的代價非常大,偽軍手裡的武器雖然不如日軍,但總歸比八路要好得多,而偽軍的戰鬥力又渣的很,自然也就成了八路軍主要的繳獲來源,他們也成了八路軍最優質的“武器運輸大隊”。
比如購買,民國時期,政局混亂,國民政府實際控制的地盤主要在華東幾省,廣大的內陸地區被各種軍閥勢力佔據,除了省一級的軍閥,下面的地方還有大大小小的軍閥、民團、甚至土匪等武裝勢力,這其中一部分有“生意頭腦”的人,就會把五花八門的武器賣給八路軍,賺取外快,甚至包括一部分偽軍也經常幹這種倒賣裝備的生意。
還有收編各種武裝力量,下到土匪,上到國民軍、晉綏軍等武裝,經常會有各種部隊來投奔八路軍,自然也就帶來了大量的裝備,山西新軍起義,就帶過來25000條槍,幾乎是當時八路軍槍支總數的四分之一。
總體來說,八路軍抗戰的條件是相當艱苦的,但是他們憑藉艱苦奮鬥的精神,不斷與敵人抗爭,在戰爭中不斷壯大自己,最終為打敗日本鬼子做出了中流砥柱的貢獻。
向這些中華民族的脊樑致敬(下圖為一名在衝鋒時倒下的八路軍戰士)。
-
5 # 金兔歷史
國民政府和蘇聯的援助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政府給八路軍撥了一些武器彈藥。例如,1937年8月20日,國民政府一次性撥給八路軍子彈70萬發、迫擊炮彈620發、手榴彈15000枚等;太原會戰時,閻錫山撥給八路軍近百萬發子彈。平型關大捷後,國民政府給八路軍調撥了六門蘇羅通ST-5機炮,這種機關炮威力巨大,既可以防空,也可以對付地面目標,可以輕鬆打穿日軍的輕型坦克,這對缺少重武器和防空武器的八路軍而言,無疑是一張王牌,不過因為國民政府給的炮彈數量有限,八路軍不敢輕易亂用,用一發炮彈還要請示師長。
1938年林彪受傷後,衛立煌前去看望,期間下令撥給八路軍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枚、牛肉罐頭180罐等。可以說,國民政府的武器補充,對八路軍剛開始的發展極為重要。不過後來國民政府對於“補充八路軍武器”一事並不積極,許諾的武器補充經常落實不到位,扣發、欠發是常事,很多時候,八路軍領到的武器往往只有國民政府許諾的十分之一。
在戰場上,武器彈藥的消耗數量是一個驚人的數字,更何況,在抗日戰爭中,八路軍的發展速度很快,所以國民政府提供的武器彈藥遠遠不能滿足八路軍的需求,蘇聯提供的武器也是如此。
全面抗戰後,蘇聯也給八路軍提供了一批武器彈藥,比如1937年12月,蘇軍曾援助八路軍15箱步槍和31箱子彈,1938年2月還提供了多達51輛卡車的裝備。但由於國民政府的干涉,蘇聯對八路軍的武器援助幾乎斷絕,1940年完全停止。
總之,國民政府和蘇聯的援助,數量十分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八路軍的需求。
八路軍自主生產
平型關大捷後,毛澤東敏銳意識到我軍在武器裝備方面的嚴重不足,所以就要求八路軍必須在一年內增加一萬支步槍,主要靠自己製造。受此影響,各地的兵工廠都開始了大規模的武器製造。
這時候,129師師長劉伯承提出:“步槍是一種近戰武器,只要能保證在200米內射擊準確,越靈巧越好。”
於是,黃崖洞兵工廠副廠長劉貴福就帶著一些技術骨幹,在吸收了捷克式、漢陽式和三八式等多款國內外步槍的優缺點,立足於八路軍遊擊作戰的需求,在經過多次實驗後,於1940年8月1日研製出了非常適合八路軍作戰的八一式馬步槍。
這種步槍長不到1m、口徑7.9mm,全槍重量只有3.36kg,槍管小而輕,後坐力很小,雖然有效射程只有200m,卻能很好滿足八路軍的遊擊作戰需求。
在抗日戰爭中,八一式馬步槍生產了近一萬支,由於實戰效果優良,深受八路軍戰士的喜愛。除了八一式馬步槍,八路軍的兵工廠還能生產子彈、手榴彈、迫擊炮彈以及模仿生產了其他一些槍械。
戰場繳獲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同樣以平型關大捷為例,此戰八路軍殲敵近千人,卻只繳獲300多支步槍,輕重機槍更是隻有21挺。原因在於:“日本兵至死不肯繳槍,一來因日本之武士道的教育、法西斯教育,同時也因他們對中國軍民太殘暴,恐怕華人報復。”
據統計,到1945年時,八路軍共繳獲日偽軍各類槍支槍械455608支、輕重機槍7499挺、各類火炮1288門,而當時的八路軍已經從幾萬人發展到上百萬人,也就是說,戰場繳獲的武器,足以滿足近半數八路軍戰士的作戰需求了。
除此之外,就是購買和收編了,購買是指八路軍與國軍、偽軍甚至是日軍私下進行武器交易;收編是指八路軍收編土匪、偽軍時,而這些武裝往往會帶武器直接投靠八路軍,比如土匪出身的偽軍頭目傅瑞五就曾帶著幾百人、300多支步槍、7挺機槍和7門山炮棄暗投明。當然,這只是八路軍武器來源的一小部分。
由於來源渠道多樣,八路軍的武器款式也是種類繁多、規格不一、型號龐雜,效能相差甚遠。比較常見的武器有:中正式步槍、三八大蓋、自制46式步槍、八一式馬步槍、毛瑟十響、毛瑟二十響、26式駁殼槍、捷克ZB-26式輕機槍、歪把子、馬克沁重機槍、日造41式山炮、31式迫擊炮、120擲彈筒、92式步兵炮、仿德造木柄手榴彈等。正是憑藉這些“萬國牌”武器,八路軍與日軍鏖戰八年,抒寫了一部部不朽的傳奇篇章。
-
6 # Tom85166
有一首歌,可能大家都會唱,叫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沒有吃沒有穿敵人給我們送上前。這是當時八路軍的最重要的來源之一。在當時,我們八路軍,製造業非常落後,況且原材料奇缺,我們自己生產的槍炮子彈只是杯水車薪,遠遠達不到需求。主要來源就是靠戰場上收繳獲。一直到抗美援朝,出國做戰,很多部隊的槍支還沒有統一。
-
7 # 四川達州人
改編時的武器
120師參謀長周士第回憶,1937年8月改編後120師實際出征是9595人,合迫擊炮4,重機35,輕機143,花機關1,步騎槍4091,駁殼槍788,手槍91,手提67,馬刀2,刺刀117,子彈276955,馬222,騾298,驢76——總算下來,120師步兵持槍率53%,其餘兩個師也差不多。
國民政府提供的極少武器國民政府1941年之前合計提供370萬發子彈及1.5萬手榴彈,620發迫擊炮彈。
1937年改編時,國民政府提供了120挺機槍及6門小口徑反坦克炮。
八路軍參加第二戰區戰鬥序列,閻錫山補貼了100萬發子彈,200挺機槍。
此外,武漢會戰時國民政府向八路軍提供各種炮20門,機槍200挺,炸藥300噸。
各方力量接濟比如,陳賡大將利用自己的身份向已經身居高位的黃埔同學要求接濟,宋希濂曾經給了個騎兵營,大約就是200來匹馬與差不多的騎槍。
衛立煌探視被晉綏軍誤傷的林彪,贈送八路軍100萬發子彈,25萬顆手榴彈及一些衛生通訊器材,罐頭,軍服。
購買及收容民間武裝八路軍進入敵後,國軍潰散的一些武器被百姓獲得,就動員這些自發的抗日武裝甚至土匪參加八路軍。
有一些國黨官員私下販賣武器,八路軍會給予購買。
繳獲繳獲的步兵炮:
自己製造最初條件很是艱苦,只能修理武器與復裝子彈,子彈產量最高每月20萬發。
自造的單發手槍:
1943年後環境得到改善,八路軍軍工合計生產擲彈筒4500,迫擊炮近千門,手榴彈450萬,子彈780萬。但仿製的三八式步槍與八一式合計只有7918支。
土造地雷:
自己設計生產的八一式馬步槍:
蘇聯提供的很少數量1937年12月,蘇聯提供步槍15箱及子彈31箱。1938年2月有51輛汽車的裝備。
八路軍的武器裝備大多是來自於戰場繳獲。收編其他武裝,自己製造,接受外援,都是非常小的比率。 -
8 #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抗戰爆發時,八路軍正規編制的軍隊4.6萬人,槍支40628支,不足人手一槍。
120師開赴抗日前線時,人均不足10發子彈。全師的重火力只有迫擊炮4門、重機槍35挺,輕機槍143挺。
129師開赴抗日前線時,相當部分戰士還拿著紅纓槍。
新四軍的情況則更加艱苦。
1.03萬人,6200支槍,全軍輕、重機槍不足20挺。
這些數字並不能完全展現當時條件的艱苦。
賀龍曾當著老蔣的面說:槍都是禿的!
我軍當時的武器多是國內戰爭從國軍繳獲的,大多都很破舊,步槍的刺刀所剩無幾。
正如聶榮臻所說:部隊的強支、彈藥、給養是個大問題。
因此,我軍想方設法,以各種辦法獲取武器。
食言的老蔣其實,這個問題原本並不應該如此嚴峻。
根據國共談判的協議,八路軍、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後,由國民政府提供軍餉、武器彈藥和其他各類軍需物資。
由於我軍一開始是奔赴山西作戰,因此,一開始我們就找閻錫山,提出了需求:步槍5000支,小鋼炮40門;手榴彈50000個以及各類其他彈藥、物資。
經過彭雪楓的交涉,閻錫山同意給我軍一定數量的彈藥、醫療器械、軍裝等,併發放了三個師的軍餉,但不拒絕提供任何輕重武器。
與此同時,我軍也在南京與老蔣談判,提出需求。
然而,老蔣也只提供了軍毯、乾糧袋、水壺等物資以及少量彈藥,但以各種藉口不給我軍槍械。
最後,老蔣一句”連壞槍也發出了“,完全拒絕給我軍武器。
結果,八路軍、新四軍,沒有獲得任何輕重武器!
據《史沫特萊文集》記載,一位國軍軍官表示:你們不是一直誇口說,你們所有的槍炮物資都是過去從我們這裡繳獲的。那好呀,你現在去繳日本人的呀!
從日軍處繳獲:成本較高,難滿足發展要求然而,在戰爭初期,透過從日軍處繳獲解決武器問題,難度極大。
日軍比白軍要頑強得多。
平型關戰鬥中,我軍繳獲步槍1000餘支(一說幾百支)、機槍20餘挺,然而,我軍付出了傷亡600多人的代價,各類武器彈藥、物資損耗也很大。
平型關戰鬥,是以襲擊方式,主要攻擊的是日軍的輜重部隊。用過去的話來說,叫劫糧草輜重,本應是以極小代價取得大收穫的。
顯然,透過從日軍處繳獲,價效比不理想,不能滿足我軍發展壯大的要求。
開辦工廠:起步艱難,發展迅速老蔣不給,日軍處繳獲成本高,我們就要靠自己造。
主席在1937年10月21日提出:我們一年內必須增加1萬支步槍,主要方法自己製造!
我軍當時雖然條件艱苦,卻也彙集了許多頂尖的技術大拿。有日本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的研究生,還有柏林大學等歐洲大學的研究生,至於清華、北大等地的高材生也很多。
他們放棄優厚的條件,毅然來到條件艱苦的敵後,與其他技術人員、能工巧匠一起,組建了“駝在驢背上的兵工廠”,製造,甚至研發武器。
他們利用扒下的軌道鋼以及其他途徑獲取的鋼材,製造了大量武器。
黃崖洞兵工廠,一開始每月產量只有5、60支,到後來達到每月430支,年產量可以裝備16個團。
時間緊、任務重,但做工可不含糊。
最起碼,每支槍都配有刺刀。
此外,我軍拿著繳獲的日本72式擲彈筒,根據山地作戰特點改造成50炮,並開始量產。
50炮最大射程700米,月均產量30-40門,炮彈殺傷半徑15米,月均產量2000多發。
此後,八路軍主力部隊每個排都配備了50炮一門。
此外,各類手榴彈、地雷等武器也都量產起來了。
愛國將領的支援我軍雖然裝備不佳,但打得不錯,展現出實力和決心,對愛國將領是一種感染。
比如,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前敵總指揮衛立煌,表示要一視同仁,頂住壓力,給我軍提供武器彈藥。
僅1938年春,衛立煌就一次性給我軍提供了子彈100萬發,手榴彈25萬顆。
愛國武裝的加入隨著抗戰的深入發展,我軍逐漸獲得更多愛國武裝的支援。
山西新軍,是我們當時幫助閻錫山建立的。
由於晉綏軍損失較大,閻錫山試圖讓山西新軍成為自己的新生力量,因此給予的武器、人員,都要優於一般的晉綏軍。
1939年12月,第一次反共高潮,閻錫山發起“晉西事變”。
山西新軍由我黨人員擔任政工工作,由愛國青年組成,反對閻錫山搞摩擦,遂脫離閻錫山。
1940年春,山西新軍改編為27個團,仍保留晉綏軍番號,加入八路軍序列。
此外,其他一些自發的抗日武裝,也接受我軍改編,加入我軍。
繳獲裝備:效率提高抗戰初期,從日軍處繳獲武器彈藥成本很高。
然而,隨著日軍佔領區的擴大,日軍只有集中兵力控制要點,其他區域以漢奸武裝來幫其控制。
同時,日軍兵力分散後,在許多據點兵力、戰鬥力都與抗戰初期有相當差距。
因此,這個階段,我軍透過策反、襲擊等手段,打擊漢奸和孤立日軍,並繳獲武器彈藥的難度較戰爭之初便利多了。
自制裝備的提升前方在奮戰,後方也在不斷進步。
1940年8月1日,我軍研製出一種重量輕、體積小、射擊精度高、便於攜帶的新型七九步槍,也被取名為“八一式步馬槍”。
儘管其鋼材是軌道鋼,但我軍部隊反映,其實戰效果比日軍三八式步槍更好。
甚至於,在解放戰爭解放太原後,彭德懷同志拿著美式步槍感慨:還不如我們造的適用!要不是軌道鋼,我們的會更好!
這種步槍在抗戰時期生產了1萬支這樣的步槍。
此外,我軍產量也迅速提升。
1941年4月開始,黃崖洞兵工廠實現了炮彈量產,當年就生產出炮彈4萬發!
1942年,我軍又開始量產八二迫擊炮和炮彈。
此外,各類火藥、炸藥,我軍也不斷研製、生產,15400斤的無煙火藥、23500斤的硝銨炸藥,使我軍的攻堅能力得到了極大提高。
全面發展百團大戰後,日軍加強對我軍根據地的進攻,使我軍一度遭到了極為困難的時期。
困難期,我軍磨礪了意志、隊伍,為接下來的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展開,日軍逐漸被抽調到太平洋戰場,我軍逐漸擴大根據地、發展新根據地。
一方面,我軍透過策反、襲擊漢奸武裝,攻擊分散日軍等方式繼續透過繳獲獲取裝備。
另一方面,由於我軍在抗戰中堅決抗戰的表現,得到了人民的支援,許多開明士紳、海外華僑,甚至生活本就艱苦的普通百姓,紛紛捐款,使我軍得以進行武器採購。
八路軍各部緩解經費困難,透過各種方式採購武器。
同時,有條件的根據地,依靠群眾的支援,也成立了自己的兵工廠。
這些兵工廠雖然條件相對簡陋,但可以修復槍械、製造刺刀、手榴彈、地雷。
到抗戰後期,由於日軍不斷被抽調,兵員、素質比以往降低了很多,統治力下降。
而歐戰、太平洋戰爭的形勢,也使越來越多的人清晰地看清形勢。
幡然醒悟的偽軍越來越多,剩下的偽軍也因周邊缺乏強大日軍的支援而不敢拼死抵抗,被殲滅、倒戈的偽軍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日本裝備成為了我軍主力部隊,甚至地方部隊的裝備!
正是這樣的意志和決心,使我們在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生存下來,並且發展壯大,創造了世界戰爭史的奇蹟。
回覆列表
書籍是人類知識和文化的載體,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知識和文化的傳播、交流和融合。
我們可以與書中的文字交織在一起,變換出有聲有色的人和事物,可以是催人淚下的悲劇人生,可以是萬千歡喜的人間小團圓,可以是大氣磅礴的歷史記錄……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書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紙莎草紙所制的書,到公元1世紀時希臘和羅馬用動物的皮來記錄國家的法律、歷史等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