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克利539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所長、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陳發虎院士說,隨著綜合國力提升,中國“第三極”科學研究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的主導地位,“三極”環境與氣候變化國際大科學計劃正在穩步推進中。

    由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和中科院青年創新促進會主辦的第二屆“高極-三極”青年創新論壇本週六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舉行。陳發虎院士在論壇上致辭時作上述表示。

    他介紹說,青藏高原及周邊高地被稱為“地球第三極”,是全球的“高極”,它和南極、北極並稱為地球“三極”。作為全球生態環境的重要屏障和關鍵紐帶,以及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脆弱區,“三極”研究日益成為全球科研的前沿和熱點。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於2003年成立,是中科院少有的以研究區域命名的研究所,在成立至今不到20年的時間裡,已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並凝聚一批紮根高原、研究高原的高水平人才,推動中國青藏高原研究事業進入國際第一方陣。

    2009年由姚檀棟院士牽頭髮起的“第三極環境”國際計劃(TPE)已為研究第三極地區環境的科學家提供一個國際性交流平臺,在國際上產生重大影響。過去一年,中科院青藏高原所持續推進“絲路環境”A類先導專項深入實施,科技支撐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組織實施第二次青藏科考國家專項,堅持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發展;建設青藏高原地球系統科學卓越中心,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陳發虎表示,青年學者是“三極”研究的主力軍和創新的動力源泉,希望他們抓住極地強國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有利時機,腳踏實地、勇於創新,協同攻堅、勇攀高峰,為未來學術合作打下良好基礎,為中國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

    “高極-三極”青年創新論壇上,近20位中青年學者結合各自科研進展作主題報告。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趙俊猛研究員主導的青藏高原岩石圈探測計劃(ANTILOPE)為眾多地球物理學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他還介紹了自己在南極開展的一系列臺站架設工作,希望以後能在南極開展一個包含眾多地球物理手段的國際地學計劃(CROSS計劃),透過南極點穿過南極大陸完成一個“十字”形的廊帶綜合探測研究,並以此為基礎,研究南極與第三極的成因聯絡,建立南極大陸地球科學的理論體系。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副研究員張國慶在《青藏高原湖泊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趨勢、模式與機制》主題報告中透露,未來湖泊相關研究工作,將從青藏高原向全國和全球拓展,研究過去、現在、未來湖泊演化以及冰川湖泊相互作用。

    中科院墨脫地球景觀與地球系統綜合觀測研究中心執行主任張林研究員介紹說,該中心將圍繞地球多圈層相互作用強烈的墨脫地球關鍵帶,構建涵蓋喜馬拉雅山南麓地球全譜景觀多要素的綜合觀測體系,研究全球變化和構造運動背景下南亞季風通道的氣候變化、多相態水迴圈過程、自然災害發生機制、生物多樣性、全譜景觀生態過程、人類適應等重大科學問題,並建設集綜合觀測、科學研究、生態保護、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觀測研究示範基地。

  • 2 # 使用者989731948024

    氣候是由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理因素三大因子共同作用形成的。地理因素在中國氣候特徵和氣候分異的形成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地理因素

    1.經緯度對中國氣候的影響:中緯度為主體,南北所跨緯度大,以中緯度氣候為主體。

    2.海陸格局對中國氣候的影響:亞歐大陸的東部,太平洋西岸,形成了全球最典型的季風氣候──東亞季風。

    3.地形因素:中國山地眾多且高大,走向複雜,對氣團具有抬升、阻隔、分流等多種作用,致使氣候分異複雜。

    4.下墊面因素:中國地理空間下墊面環境複雜多樣,且存在著許多性質較為均一的大地貌單元,形成了許多特徵典型的地方性氣候。

    5.洋流因素:中國近海以黑潮暖流為主體,對過境氣團有增溫增溼的作用,加強了夏季風的勢力。

    6.青藏高原的影響: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勢高峻,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許多聳立於雪線之上、高逾6000~8000米的山峰。高原的外緣,高山環抱,壁立千仞,以3000~7000米的高差挺立於周圍盆地、平原之上,襯托出高原挺拔的雄偉之勢。高原面積250萬平方千米,東西長3000千米,南北寬1500千米,跨15個緯度。而且高原幾乎佔冬季中緯度對流層厚度的1/3以上,成為中緯度大氣環流中的一個龐大的障礙物。對中國氣候的形成無疑起著巨大的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生三世步生蓮是be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