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吉虎接福

    小時候在農村看電影的場景終身難忘,是甜蜜的回憶!六七十年代我們農村的行政劃分為人民公社(我們當時的認知也就這個級別了),生產大隊,生產小隊,我們大隊有十一個小隊,我是六隊,每個生產小隊都有隊部(幾間生產隊隊長,會計,記工員等辦公的房子),去年我回老家去祭祖,在那搖搖欲墜的隊部門口駐足回憶.這裡留下了多少純潔而又美好的記憶呀,特別是隊部附近的曬穀場,那是兒時歡快的場所,在那個年代這裡好比現在的兒童遊樂場。 過年過節,特別是雙搶(那個年代稻穀都是種兩季的,雙搶就是收早谷,種晚稻,俗稱插秧,雙搶是很被重視的勞動時節)過後,生產隊會集體殺豬,每個家庭按照人頭分豬肉,人民公社還會安排放映員(吃商品糧的工作,我們農村人好羨慕的)輪流在每個生產小隊放電影,這個時候大家都會奔走相告,今天看電影啦,看電影啦。

    我們會早早的扛起長條板凳去佔領最佳觀影位置,激動啊!明天,後天,大後天……相同的電影要在每個生產小隊放一次.我們小孩子們會不厭其煩去每個生產小隊看同樣的電影,直到記住電影裡的很多臺詞,然後孩子們學著電影裡的臺詞你追我趕的玩著鬧著,這個時候就覺得全世界都是我們的,幸福啊

  • 2 # 家有柯基塘大乖

    當然記得。

    那時候一個公社有一個放映員,在各個村子輪流放。

    每次放電影都是早早的到場院,爭取佔據一個好點的位置。

    有時候找不到位置,就在螢幕的後邊看,人和景物都是反著的。

    明天到哪個村子,都是靈通人士知道,晚飯後孩子們就聚在一起等待最後確認哪個村,然後靠二條腿摸黑走過幾里路去看場電影。很多時候訊息不準確,會跑冤枉路。

    那時候即便跑了冤枉路,也不會生氣,孩子的天性。

  • 3 # 詩情畫意聚友多

    那時放電影都是縣影劇院的下鄉放電影,也需輪村,也需哪村有什麼婚喪嫁娶開張之類,當然放電影也有定點村!哪村放電影為招十里八鄉的來看提前五六個小時就支上電影螢幕了,那時叫支上帳子了!一放電影家家戶戶早吃飯,那時就是家門大開也不丟東西!孩子老人們拿上小板凳,馬閘兒之類,還有玉米皮做的鋪攤兒!因為還有好多外村人前來觀看,真是人山人海,好不熱鬧!有時年輕的沒有好的位置就十個八個的往裡擠!就形成了起鬨!維持秩序的就用大長杆棍子往下揍!要不孩子老人的可受不了那些!往往發生在電影剛放或換片子時,因為片子有時來不了,一部片子不定幾個村放!那時擠不到我,我看背面,就是在正面看我也帶上凳子在最後站在凳子上看!那時下午放學後第一件事兒就是打聽哪村放電影,不怕十里二十里,走個莊稼道也不害怕,看完再到家往往零點以後!當然說放也有不放的時候!我們笑稱,白磨牛蹄!獨有英雄白走路,空軍英雄禮堂空!在那寵拜英雄的年代,解放軍在每個人的心目中就是最棒的英雄!

  • 4 # 魏亞清

    早點吃晚飯,太陽沒落拿著板登在大隊部門前等,電影看完了,電影隊跑片到別的大隊,別的大隊社員在廣坊上等到頭十點鐘電影隊才到,電影隊到了我們也跟著到了!

  • 5 # 悠閒進取遠山

    記得小時候,大隊幾個月才放一次電影。每次遇到放電影,我們全家都會特別高興,我們就催促奶奶,讓她早早地做晚飯,好早些去搶好位置。吃完飯,哥哥姐姐們就把早已收拾乾淨的架子車拉到門前鋪上氈,讓我和奶奶坐在車上,大家高高興興地去看電影。

    記得那時候影幕掛在戲臺上,在離戲臺不遠的地方放一個大桌子,上面放著放影機,放影機好像是手搖的。我們一個大隊有十二個村,所以每次放電影,戲臺下都是人山人海,老奶奶們都是孫子孫女用架子車拉來的,因為那時候奶奶輩的人都裹了小腳,走路不方便。我每次都是看一會睡一會,從來沒有完整地看完過一部電影,我越想掙扎醒來,眼皮就越沉,我也很奇怪,為什麼越在人聲吵雜的地方,越是睡得香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由於分工不同,各職業收入差距較大,不同地區之間也存在較大差距,你認為合理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