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逍遙俠28
-
2 # 小半生活通
如果你想了解網際網路行業到底有多火,不妨看一看網際網路公司的薪資水平。據拉勾網《2016網際網路人才薪酬報告》顯示,2016年前半年,每月的網際網路行業平均薪資均超過了一萬元,最高時曾達到11570元。除2月外,其餘五個月的行業總體平均薪資水平均高於去年同期,其中6月份年同比增長率達到了2.5%,這一水平高於當月“CPI”的同比漲幅。
在北上廣深等網際網路行業快速發展的城市中,北京、杭州的薪資增長速度最為明顯,北京的平均薪資從12130元漲到了12690元。
網際網路行業整體向好,但在細分行業中,誰能拔得頭籌呢?10月份智聯招聘與華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聯合釋出的第三季度《中國就業市場景氣報告》顯示,從大類行業樣本來看,第三季度IT網際網路的用工需求同比增加45%。其中, 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和計算機軟體行業的就業形勢最好,用工需求分別同比增加55%和49%。
而在不同網際網路職位當中,技術開發類職位薪資較高。2016年上半年,技術類職位的平均薪資為13960元。技術類職位增長幅度很大,而且呈現出了“越老越吃香”“經驗越多薪資提升越快”的態勢。在“10年以上”年資這個級別一舉突破了36000元月薪的水平,為各類職位中最高。
從雲豐網創業部門中可以看出他們的薪資再一次驗證了各類網際網路調查報告的真實性: 很多人自己創業的確比打工強!
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浪潮中,每一個選擇入行的人都將有所收穫。關鍵看你,有沒有進入這一新興領域打拼的決心和意志。
-
3 # 百萬碼字姬
做了五年軟體測試工程師,感覺我可以來答一發~
先回答問題:個人認為最有前途的是 軟體開發工程師 和 產品經理 兩個職位。二者不分高低。
軟體開發工程師又包含後端開發和前端開發。簡單的說,後端開發就是普通使用者看不見的東西,比如資料啊,演算法啊什麼的,java工程師, php工程師都屬於後端;
前端開發就是普通使用者看得見的東西,比如介面啊,互動啊等等。ios/ 安卓 / H5 開發工程師,都屬於前端。
這二者也沒有優劣,都值得做,而且工資都很高。
02
接下來說原因。先從軟體開發的流程說起吧。
還是簡單的講,軟體開發一般是這樣的流程:
原型設計 → 美工設計 → 軟體開發 → 軟體測試 →系統日常運營維護鋪開來說呢,就是第一步,產品經理從領導or甲方那邊拿到需求,根據需求設計出軟體的草圖和需求說明文件,決定每個功能如何實現,如何連線,設計好了之後,再讓領導挑挑毛病,改幾遍,沒啥問題了就交給美工了。
美工負責把產品經理的構思,設計成漂漂亮亮的介面。同樣的,設計這東西見仁見智,美工也要被噴上幾次,修改幾次,就定稿了。然後交給開發團隊。
開發團隊,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程式猿,這時候就開始沒日沒夜的加班摞程式碼了。終於有一天,摞完了,交給了我們測試團隊。
討厭的測試人員上線了——也就是我。我們測試主要就是挑程式設計師的錯誤,稱之為“找bug”,軟體是否按需求實現全部功能?有哪些地方不符合使用者習慣?不友好?不美膩?抵擋不住高併發?效能如何?介面如何?相容性如何?
程式設計師們強忍著殺意把我們測試提交的問題逐個解決後,我們再來一次迴歸測試,檢查沒問題了,我會群發一封郵件,告訴運維大哥,可以上線了,你看著辦吧。
運維大哥深吸一口氣:又特麼得2點回家了。(為不妨礙使用者正常使用,軟體更新或上線一般放在深夜,故運維工程師在釋出當日都要加班至凌晨)
03
說這個流程,主要是想讓讀者對軟體開發流程有個基本的認識。從這個簡化的流程中可以看到,【產品經理】、【美工設計】和【開發工程師】是一個軟體的【製作者】,而我們測試、運維,屬於【支撐環節】,換句話說,測試和運維不直接生產任何東西,但我們要負責這個軟體的【正確】、【安全】和【靠譜】。
從這個角度看,製作者永遠是一個網際網路公司最受重視的生產主力,所以從地位上講,我覺得還是做東西的人會比較有話語權。
第二,從收入上分析。
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獵聘網2016年的網際網路人才收入排行,我記得產品經理和各種程式設計師都在前十的。產品經理和程式設計師,剛好適合兩種型別的人。
產品經理是一個需要跟多方溝通,來確定需求、設計產品的角色。最好是相對外向一點、耐心一點的人,會適合做這個工作;
而程式設計師剛好適合那種喜歡自己靜靜做事的人,只要手裡有確定的、需要解決的問題,解決他就好!而不用去跟人家扯東扯西,適合內向、喜歡獨處的人。
所以,根據自身的性格、職業的規劃,從產品經理 和 程式設計師 二者選一個,作為今後發展的道路,你會在網際網路界生活的很好噠!
-
4 # 笑多段子君
網際網路行業這幾年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投入到網際網路的浪潮中。網際網路公司需求哪些人才,哪一類職業更搶手,哪些人更容易在網際網路公司找到工作,各類職業工作年限對應年薪分佈如何,哪些城市網際網路公司發展的更好,各個細分領域的網際網路公司對人才的需求如何?下面就用資料的方式來對網際網路行業的職場進行分析。
1、網際網路各類職位需求狀況
整個網際網路行業是建立在計算機技術開發的基礎之上,因此該行業對於技術類人才的需求佔了45%左右。然而現在的網際網路產品模仿非常嚴重,新產品上線不久往往就有很多的競爭者,加之現在的網際網路產品中技術越來越不能成為其壁壘,那麼,除了產品自身優秀外,市場和運營的作用就非常關鍵,可以說決定著產品的前途和命運。所以我們從下圖可以看到,網際網路行業對於市場和運營的人才需求比例也非常大。從排在前三類職位的細分職業來看,網際網路行業對研發工程師,銷售人員,運營專員的需求分別佔了各自所屬類別職位的一半以上。
2、網際網路最難招/易招職位
我根據職位從開放到關閉時所經歷的平均天數來衡量各個職位的難易招程度。從下圖可以看到,網際網路公司招聘一名營銷人員平均需要54.4天時間,可謂網際網路最難招的職位,排名前五的最難招職位中,有2個職位都屬於市場與銷售類別,這應該是和目前網際網路大量to C專案的創立,對市場與銷售人員的龐大需求量成正相關,同時由於網際網路市場類職位的起薪相對較低,也成為了該類職位難招到人的制約因素。
我們看到,網際網路最易招的5種職位中,有四種均屬於職能類別的職位,表明網際網路對這類職位人員的需求量不大。我們發現前段時間興起的新興職位:程式設計師鼓勵師屬於網際網路最易招的職位,一方面是目前行業內公司對該職位需求量較小,要求不高,另一方面由於其有趣的工作職責要求,吸引了很多年輕女性前來應聘。
從下圖我們可以看到,基本是技術類的屠榜,其中最搶手的就是架構師,系統架構師是一個既需要掌控整體又需要洞悉區域性瓶頸並依據具體的業務場景給出解決方案的團隊領導型人物。
網際網路工作年限與對應年薪
下圖可以看到,前5年裡,技術和產品類別的職位年薪屬於網際網路行業中較高的群體,工作5年後,運營類別的職位年薪有了較大的漲幅,後期甚至超過了做產品的人員。職能部門的人員前期薪酬相對較低,工作10年以上,薪酬和市場,設計相關職位人員達到同一層次。
目前中國市場對IT人才的需求每年超過50萬人。而國內目前的IT教育主要是高等學校計算機、電子、電信、資訊科技等相關專業的學歷教育,每年培養的大學畢業生約為5萬,遠遠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其次,真正地實用的IT技術人才短缺,使得IT公司只能以優厚的待遇來吸引人才。 未來30年是網際網路的時代,有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選擇一個好的行業,選擇一個合適的職業,將讓我們贏在人生起跑線上。
-
5 # 三節課社群
我覺得,網際網路的下一個時代將是運營驅動的時代。
(一)
我自己有這麼一個判斷——網際網路在國內的發展,也許是可以粗略被分成3個階段的。
第一個階段,是網際網路發展的最早期,我又稱之為概念驅動時代。
基本這個時代從1995年持續到2004年前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網際網路剛剛起步,線上世界還一片空白,可玩的東西和可選擇的服務都還不多,大家對於到底什麼是“好產品”,甚至於怎麼做產品都還沒什麼認知。所以,往往在這個時代裡,你只要有一個還不錯的新穎的概念能被做出來,在網際網路世界裡可能很快就能火起來。
那個時代的人們,不管是使用者還是行業從業者還是投資人,也是熱衷於追逐概念的,從門戶到論壇到部落格再到各種網遊,無不如此。
第二個階段,是網際網路發展的成長期,我稱之為產品驅動時代。
這個時代,差不多從2004年前後開始一直持續至今。在這一階段,隨著網際網路飛速發展,各種線上產品也越來越多,在競爭加劇的現實下,各類網際網路產品不得不更加重視“使用者體驗”,這一階段很多發展起來的產品,往往都是依靠體驗而取勝的。圍繞著如何做出體驗更好的產品,整個行業裡也慢慢都建立起了一些方法論。而“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正是在這個階段和這樣的背景下火起來的。
而第三個階段,很可能就是已經慢慢到來的運營驅動時代。
簡而言之,經過了數十年的發展,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的產品能力普遍得到了提升。隨之而來的就是,想要在產品模式或產品機制上創新,可能會變得越來越難——因為可創新的點,可能早就被人做得差不多了。好比現在你想做一個O2O上門服務的產品,不管是註冊還是下單購買,你都只要去扒拉扒拉現有市場上已經很成熟了的各類產品,參考學習下他們的做法就行了。
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產品的體驗和業務流程,可能都會變得越來越同質化,越來越差異不大。於是,決定一個產品是否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的,可能就會越來越變成了:運營。
這個時代,我覺得是從2015年一大波同質化O2O產品的出現開始的,你可能已經發現了,對於這些重服務的產品,服務和運營在其競爭發展中的重要性,是遠大於單一的“產品”的。這個時代,我覺得可能會又往後延續很多年。
注意,這並不是說產品不重要了。事實上,產品的體驗良好仍然是一個產品成功的必要條件,產品也仍然需要跟運營之間保持密切的合作,為運營提供足夠的彈藥。只是到了這個時代,運營將會越發成為市場競爭中的“勝負手”,甚至是,運營的策略和方向,也會更多影響到產品方面的調整和改動。
好比當年的團購又或是像打車這樣的產品,在最熱門時,市場上充斥著成百上千個幾乎完全一模一樣的產品。最終美團和滴滴這樣的產品能夠殺出重圍,起了決定性作用的,其實是產品背後的運營。
(二)
從行業人才端而言,也存在著類似的趨勢。在網際網路的第一個階段,是完全不存在所謂“產品經理”和“運營經理”這樣的職位的,當時,現在所有產品和運營們要做的事都被叫做“策劃”,基本都是一群最早在網上泡得比較狠,還算有點兒想法的人在做這件事,還根本談不上什麼專業技能。
而到了第二個階段,隨著產品的體驗越來越被重視,一個產品從設計到上線再到功能體驗的反覆迭代打磨的整個工作過程,慢慢在很多網際網路公司被作為“產品經理”這樣一個獨立的崗位提了出來,產品崗的薪水也開始一路水漲船高。此間,《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樣的書火遍全行業,而行業也開始瘋傳“產品經理是離CEO最近的人”這樣的言論。所有這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一定程度上都在催生著產品崗的人才供給增大——雖然好的產品相對還是缺,但純粹幹活執行類的產品經理,事實上在供給端比頭幾年已經要好很多很多了。
但,到今天為止,整個行業對於“運營”的理解,仍然還是一團模糊。而好的運營,更是極度稀缺。
我眼中所謂“好的運營”,是那種至少3-5年以上經驗,熟悉內容、使用者、活動等各個模組的運營,熟悉各類產品形態,有能力透過各種運營手段的組合拉昇一個產品大部分的主要資料,同時還可以做到跟產品間的溝通無障礙,甚至可以出一些簡單產品方案的運營。
不誇張的講,在過去這一年裡,我見過的95%以上的團隊,都如飢似渴、不惜血本地想找這樣的人。而他們想找的這樣的人,放眼整個網際網路圈,在我自己認識的人裡,掰掰手指頭數數,滿打滿算可能也沒超過30個。
(三)
曾經,人們對運營的認知是片面和偏差的。比如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裡,大多數人眼中,運營是跟推廣劃等號的。
但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發現,運營是一件遠遠要複雜得多的事。
運營首先需要極強的執行力和大量對於細節的關注。好比,哪怕只是推廣一堂課,我需要考慮的可能就包括了——
對於這堂課而言,我主要要用來去打中使用者的點是什麼?
如何透過課程文案說服使用者相信我要傳遞給他們的這個點?透過何種表現形式(文字?語音?圖片?影片?)、何種邏輯?(講故事?講道理?擺事實擺論據?)
我需要一個什麼樣的標題以刺激更多使用者開啟,閱讀我的課程文案?
課程的報名流程是否順暢,是否存在會導致使用者流失的不良體驗或硬傷?
我可能需要透過哪些渠道去完成對這堂課的推廣?在不同渠道上,我完成推廣的方式和手段是否需要有一些細微不同?假如需要同時在10個微信群裡分享課程連結,我是不是需要針對其中幾個不同型別的群來寫幾個版本不同的分享轉發語?並且在群內以不同方式去跟那些群成員們進行互動?
但運營又一定不止於執行和細節。事實上,可以把執行和細節做到極致,可能只是一個運營從業者剛剛邁上了職業生涯的第一級臺階。
以Uber的運營為例,進入中國市場後,為什麼Uber一開始需要瞄準外國乘客作為首批使用者?為什麼早期的司機和乘客都要重點瞄準大量身在外企、收入中高的精英階層使用者?什麼時候該分別給司機和乘客補貼,給到多少合適?在開啟補貼的階段,怎樣的手段可以實現投入產出比較優的拉新效果?隨著產品發展的階段不同,補貼這件事瞄準的到底更應該是拉新還是使用者的消費使用頻次?......
這一系列問題的背後,是一個極度複雜的決策鏈條,而這個鏈條上的任何一環出了問題,都會導致滿盤皆輸。而上述所有這些決策及其背後的執行,理想狀態下,都是依賴於運營的。
華人常有一句勵志的話:有志者事竟成 。但這一口號,很多時候在運營範疇內可能都是錯的。你會發現,運營往往面臨的決策和資訊極多,要做的事極雜,以至於,作為一個真正可以對產品負責的運營,往往我們最重要的職責就是要從100件事中去除掉98件不可能成功的事,找出僅有那一兩件能成的事來。
(四)
要做好運營,成為上面我們提到過的那種被整個行業如飢似渴不惜血本的想找的運營,其實不太容易。這既需要具備強大的執行力和至少某方面的一技之長(如活動策劃),又需要能夠理解產品和運營背後的一些規律(比如早期的產品和一個已經成熟千萬量級的產品,運營側重點一定不同)和各類產品形態背後的本質差異(好比社群類產品和工具類產品的運營邏輯也會有很大差異),還需要具備一些宏觀面的思考能力,可以真正對資料負責。
從目前來看,由於此前在整個行業中運營的繁雜、不標準和不受重視,國內網際網路行業的運營從業者們是不存在一條典型的成長路徑的。更多的運營人,只能純粹依靠於工作實踐中的摸爬滾打去獲得提升。
對我自己,也是一樣,我工作10年多,其中8年一直在做運營,此間從來沒有人系統教給過我到底什麼是運營,以及運營該怎麼做,全靠自己悟自己幹,箇中糾結痛苦,唯有那些曾經跟我一樣長期做著運營但又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去思考運營、甚至不知道自己方向何在的人,才能體會。
也因為如此,當我前後經歷了近十款產品的生和死,高潮和低谷,感覺自己終於差不多能想明白運營是什麼和運營背後的一些邏輯、規律,並能夠按照這些自己的理解去理解一些事情和創造一些成果了之後,我有了一種特別強烈的表達慾望。
所以,這篇文章其實只是一系列連載的開篇,我想要透過一系列連載,把我對於運營的很多思考和理解都逐一分享出來,其中的很多東西,至少我從來沒見有人講過。這個連載預計將會持續幾個月,具體我也得寫著看。若無意外,從現在開始的每週二、週四,這些內容會持續在“三節課”和“黃的世界”(我的個人公號)兩個地方進行連載釋出。
(五)
無論如何,有兩件事,我是特別確信的——
1.運營的價值在網際網路行業曾經被低估了,直到現在,行業內大多數人對於“運營”的理解仍然是模糊和有偏差的。這一狀況終會在未來幾年內得到改善,運營在行業中所佔據的權重和重要性也會越來越高。
2.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成為我們所反覆提到的所謂“好的運營”。這既是行業的運營從業者們當前所渴望的,也是整個網際網路行業發展的需要。
最後,引用一句我的某位同事的話:
運營的最大樂趣,其實就是一種你在“創造一個小世界,並令人在其中獲得愉悅”的那種感受。
-
6 # 閆浩
搞BD、搞營銷的。
像技術、產品經理這些大家司空見慣的網際網路崗位,我在這兒就不單獨講了,這些崗大家說了很多年了,也一直會火下去。
但網際網路公司的 BD、營銷崗,大家說的太少了,一方面是因為這個崗位相比碼農工資少太多了,地位一直很低;另一方面,老實講很多網際網路公司根本沒把這個崗位當標配。
今時不同往日了,程式設計師依然牛逼、產品經理也很棒棒,但這些人打磨出來的產品,最後的目的是得有人用。
要想讓人用,公司的推廣能力會變得很重要,尤其是創業公司。
我經常說,中國的小網際網路產品太難起來了,你研究研究 App store 會發現,Facebook 再厲害,每年還會有一些不錯獨立產品衝上北美榜首,最近的案例是那個匿名社群TBH,雖然衝上榜首之後很快被FB一億美金收了,但好歹人家能闖出一片天。
我們呢?萬馬齊喑啊。
中國基本不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土壤,好的產品得不得正反饋,沒渠道沒資源跟大眾見面,馬上就沒錢活不下去了。
為什麼,跟文化跟商業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我對遊戲行業比較熟,就舉遊戲行業的例子吧。
中國是沒有什麼遊戲文化的,90年代好的遊戲公司基本都臺灣日本來的,2000年代盛大做了免費網遊,嘩地一下就成為中國特色玩法,至此長勝不衰多年,這種模式,不需要考慮太多遊戲可玩性,本質上就是一個流量變現的生意。
像騰訊網易這種掌握渠道的自然而然就起來了,反觀國外大廠,一個個積澱深厚,不是隨隨便便一個網際網路公司就能撼動根基的。
你明白了麼,中國的產品和他的使用者之間是沒有多少連線渠道,大家都是玩流量的,小產品想要闖出層層包圍,沒有點巧勁兒基本都得跪。
這個時候就顯示出BD營銷人才的可貴之處來了。
我舉個大家公認營銷做的好的公司——網易,它隨便辦個什麼營銷活動,都能引發刷屏狂歡,像網易雲音樂、網易考拉、網易嚴選這些產品都起來了,他們的吃雞手遊荒野行動也死死壓住了騰訊。
除了網易這種有錢的大平臺,很多小公司的起家路程也離不開這種營銷的力量。
現在,凡是吹噓「我們沒有經任何推廣就日活xxx萬,月流水xxx萬」的,都是耍你猴。
-
7 # ABC職場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行業崗位主要可以分成三大類:
第一,研發技術類,主要是開發,測試,運維,產品,實施,專案管理等;
第二,市場與銷售類,主要包括銷售,商務,策劃,營銷,公關等。
第三,運營類,主要有運營崗,客服,編輯,文案,推廣等。
說哪個比較好呢?如果按照大部分的來說,平均薪酬最高的當屬研發類,開發工程師,程式設計師等等咯。比如現在方向比較好的,人工智慧,大資料,雲計算等待遇都非常不錯。
比如BAT的工程師新人年薪都是十幾萬,中層五六十萬,還沒年終獎,股票等等。
銷售類呢,其實銷售你要是能做的好,那收入肯定是不會比公司的程式設計師低,而且公司高管多數銷售出身。
其實,不管哪個崗位,只有你能做的出色,那麼前途都是非常不錯滴。
-
8 # 科技大咖的Vitamin
你這個問題其實沒有真正的答案,有聽說過行行出狀元這個詞嗎,也就是說如果你在網際網路這一行做到極致,那麼每個崗位的收入都有可能很可觀,不同的崗位在不同行業的公司收入有很大出入。而我建議你如果進入網際網路可以進入程式設計師的職位,這是一個技術崗位的研發人員,從現有的各種資料顯示初中級的程式設計師的收入會比同階段的產品、測試、美工的收高,而且這也是一技之長,在後面的日子裡作用相當巨大。
而如果選擇程式設計師崗位建議選擇下面這幾個現階段很火熱的方向學習,前途無量:
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收入在大家的固有印象中程式一直被認為是一個高薪職業,資料顯示87.4%的中國開發者的月收入水平高5000人民幣,67.6%的開發者月收入達到8000人民幣以上,這個收入水準已經追平中國最發達城市北京(¥9240)、上海(¥8962)、廣州(¥7409)、深圳(¥8315)的月度平均工資水平。
總結對於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或新興的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方向的技術人員缺口是很大的,入選或轉這些方向越早越好。
-----------------------------------
本人現處廣州從事網際網路工作多年,資深技術人員、管理人員。願結識有網際網路業務的技術人員或企業人員。
-
9 # 運營少女尼卡
我在網際網路公司做了3年新媒體運營,對各部門和職責都很瞭解。
下面會介紹一些常見的部門,幫你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定位噢。
一、部門和崗位分類網際網路行業的部門通常可以分成6類,分別是產品、運營、市場、技術、設計、職能。
下面分別為你介紹一下叭~
1.產品部門;主要負責產品設計和更新迭代,日常工作有產品調研,方案策劃,原型圖設計,通常會和運營、技術部門對接。
部門崗位一般有產品總監、產品經理(被嘲“最不像經理的經理”)、產品助理。
產品部門需要深刻了解、滿足使用者需求,不能腦補。所以需要較強的調查能力,懂得解讀資料。又因為需要和技術、運營部門對接,提各種需求,所以還需要很好的跨部門溝通協調能力。
需要能力:畫原型圖,瞭解開發、設計,溝通能力。
2.運營部門;運營部門的主要職能,可以用網際網路八字真言來總結,就是“拉新、留存、促活,轉化”。
運營部門的崗位設定通常有運營總監、內容運營、產品運營、使用者運營、資料運營、活動運營、社群運營、新媒體運營等等。
其中新媒體運營就是我的崗位啦。比較特殊的地方是,有的公司可能會把新媒體運營歸入市場部門,這是因為崗位職責比較綜合的原因。小白如果要入行網際網路,新媒體運營是個不錯的切入點噢。因為職責綜合性強,各種東西都會學到一點,有利於後面轉職提升。
運營崗位的要求通常有:強大的創意和內容輸出能力、溝通能力和執行力、對資料的解讀能力。如果你曾經學過統計學,對運營工作也會有幫助噢。
3.市場部門;在一些職能劃分得沒那麼細的公司,市場可能和運營在同一個部門。但是細緻點來說,市場部門和運營部門還是有區別的噢。
和運營部門不同的是,運營一般關注使用者的留存、促活、轉化,針對的是已有的使用者,維護與使用者間的關係。而市場更多關注的是品牌、傳播、導流。根據業務的細化程度,兩個部門的關注點是可以有很大不同的。
對市場部門來說,瞭解市場動態和掌握競品情況非常重要,還要確保公司和產品的口碑。
市場部門的通用要求是對產品的理解、溝通能力、執行能力。又會因為職能區別而有所不同。
4.技術部門;通常是用程式語言來完成軟體的設計開發,另外還需要測試、維護、升級。一般人可能會把他們叫成“寫程式碼的”,“碼農”,但其實還是有一定區別噢。崗位通常分為架構師、前端工程師、開發工程師、運維工程師、測試工程師。
對技術部門人員的通用要求一般是——程式碼寫得好(???),並不是好嗎!還需要和產品等部門溝通,所以對跨部門的溝通協調能力同樣看重噢。
5.設計部門;俗稱“美工”、“畫圖的”(???)。這都是偏見!設計部門的職能劃分通常有UI設計師、互動設計師、平面設計師,視覺設計師。一些規模不太大的公司不一定會劃分得這麼細,有可能會出現設計師一人全包所有職能的情況。而這樣的公司也可能把設計部門歸在產品部門下,因為設計部門跟產品的關係非常密切。
對設計類崗位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審美上。要能做出符合要求的設計,對美術、創意的專業性要求很高。常見的需要掌握的軟體有PS、AI、AE等等。
6.職能部門。主要是對公司運作起到支援作用的部門,不僅限於網際網路公司,任何公司都會有。通常包含的崗位有財務、行政、人力、法務等等。一般不會直接參與公司業務、創造價值,但也必不可少。
然而因為這些崗位都是屬於“傳統”崗,不太需要什麼特別的產出,工資通常比較穩定,但是想要彎道超車就不是很容易咯。
二、哪些崗位適合小白?先說結論~運營類職位會比較適合小白入行網際網路,其中新媒體運營會是很好的選擇噢。
下面是原因~
1.新媒體運營門檻相對較低。像上面講到的技術和設計崗位,發展前景當然好,而且年限越高薪資越高,但是對專業技能要求高,學習修煉週期長。很多從業者可能是大學就是學的相關的專業,所以對非專業的小白不是很友好。
產品和市場崗位通常需要對產品、行業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符合要求。缺乏網際網路行業基礎的小白很難從這兩種崗位入行。
職能類崗位跟技術設計崗位類似,對專業知識背景要求高。從業人員通常在校就是財會、人力、法學出身的。這裡不考慮發展前景的問題,所學專業和這些毫無關係的小白想要入職,並不是很容易噢。
一棍子掃完一大片,最後就剩下運營部門咯(嘻嘻)。
2.新媒體發展路徑多。因為新媒體運營內容編輯、文案、資料、營銷、活動等方面“什麼都會一點”,一方面可以迅速瞭解公司各部門及業務,另一方面又可以隨著個人的努力和歷史的程序發展升級。比如在新媒體內容爆炸的現在,專注於生產編輯優質內容,可以進化成新媒體總編,也可以把握“拉新、留存、促活,轉化”,轉更偏向營銷方向的崗位,成為運營總監噢。
我之前轉行網際網路,積累了很多網際網路學習筆記和案例。如果你有需要可以聯絡我噢,直接送給你~
-
10 # 天選高檔襯衣
網際網路行業哪個職位比較有前途?跟銷售相關的職位是比較有前途的!老李做過10來年的網際網路營銷策劃和運營,屬於銷售性質的職位。那麼,做銷售相關的職位,我們可以學到什麼呢?
老李剛出社會,在臺資電子廠坐流水線,每天的工作就是打螺絲,可想而知這是沒有出路的,容易消磨人的青春、意志、耐心,最後變成平庸的一份子。
2011年,我從製造業跳出來,做電商以來,接觸的圈子越來越大,接觸的人脈越來越廣,積累的知識越來越多。經過15年的奮鬥,從流水線工人到職業經理人到自由創業者。
老李認為做銷售性質相關的行業能夠真正磨練人、成長人、成就人。
1,鍛鍊了人的意志;
2,積累了解決問題的經驗;
3,接觸到更多產品相關的知識和行業經驗;
4,擴大了人脈交際圈,會認識很多牛人大咖;
5,銷售能夠快速積累創業的原始資本;
6,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資本。這些對單獨創業,百利而無一害。
-
11 # 高山流水說說說
網際網路現在一下大概分為產品崗,技術崗,運營崗,市場營銷崗,品牌策劃崗,
比較有前途的,也就是掙錢比較多的就是技術崗了吧
技術崗,技術崗分為軟體開發,測試,架構,開發又分好多種了,前端,後端,java,dba運維也算,基本就是從初級開始,薪資大概10k起步,中級20多k,高階就差不多30多k,當然大廠除外,期權股票除外,再往上發展基本就是總監級別,薪資基本就是年薪多少算了。
產品崗,產品一般包括產品經理,設計,基本也是10k起步,中級一般20k,但是感覺這快沒有技術崗的工資跨度大,但是比技術崗的工作時間更持久,沒那麼累,
品牌營銷崗,對於這個崗位不是很熟,一個朋友在網際網路做銷售,一個月也差不多2萬左右,但是比較辛苦,有時候半夜還在出方案,維護客戶,這個崗位應該是越做積累的客戶越多,
也看哪些行業,前一陣比較火的教育崗,基本幾十k,在之前比較火的共享單車行業,後來社群團購行業,還有金融行業。,遊戲行業。都是比較掙錢的,高工資的。
反正現在身邊一抓一大把網際網路公司的,不過更新換代也比較快,都說網際網路行業35歲是個坎,現在好多企業招聘都找94.95的,且幹且珍惜吧。
-
12 # 成熟SunnyL
首先網際網路行業按照職責來分分為產品、運營、測試、技術四個職能,每個職能下面又細分為好多專業的崗位。我就拿技術來說,技術分為前端、後臺、演算法、數倉幾個職位。
首先,按照技術含量和難度來說,演算法崗位應該排在第一位,其次是資料倉庫崗位,再次是後臺開發人員、前端開發人員。崗位的薪資和待遇也是按照這個順序來排列。
所以如果要選擇前景前景好的職位,那麼首選演算法,演算法的門檻兒高,一般都是研究生學歷起步,博士學歷也佔很大一部分。近幾年校招生演算法崗位的起薪大概就是40K起步,博士學歷或者是更高層次的技術人才待遇可能百萬起步。
其次是大資料崗位。大資料崗位門檻兒比演算法低,比後端的開發人員門檻稍高一些,待遇比較高,大概起薪在30K起步,工作強度不高,加班比較少,總體來說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伺服器開發人員也就是後臺開發人員入行門檻兒比較低,前幾年大部分都是從培訓機構出來的,經過短短四到六個月的培訓就可上崗幹活兒。對於學歷要求,基本上都是大專起步,正規的公司一般是統招本科學歷,待遇上分為初中高階,初級工程師大概在1萬元左右,中級在2萬左右,高階在3萬以上。伺服器端人員工作強度較大,因為需要處理程式邏輯和資料兩部分,重要的工作,所以工作涉及的細節比較多,工作強度比較大。在這幾個崗位中來說,伺服器開發人員是工作強度最大的一個崗位。
後期的發展方向分為技術方向和管理方向,技術方向就是成為架構師,成為架構師以後,工作強度會降低一些,待遇也有所提高。一般大廠架構師基本都是50K起步,如果要走管理方向成為也分為技術,管理和專案管理。專案管理叫pmo。
前端崗位的入行門檻兒最低,跟伺服器端人員的門檻基本持平,都是大專學歷起步,大部分公司要求統招本科前端開發人員設計的知識面比較雜,語言更新迭代比較快,所以需要持續的學習,但是很難有深度的去掌握前端的知識。待遇上天花板較低,前端工程師的天花板大概在50K左右。
回覆列表
在預設情況下,在列印工具中對DWG圖紙的列印預覽,會出現空白、顯示不全的問題。
解決方案:在統一設定裡設定列印區域
操作步驟:
1 進入列印工具,選擇高階設定
2 在列印環境設定裡,選擇統一設定
3 在輸出圖形裡選擇極限圖形
4 確定後回到列印環境設定介面,此時選擇只打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