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38730872614039

    義大利最初是法西斯軸心國的一分子 在1943年9月3日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10月13日,義大利對德宣戰,蘇、美、英同時發表宣言,承認義大利為共同作戰的一方。戰後,義大利也被算為戰勝國,基本沒有象德國和日本那樣受到什麼處罰

  • 2 # duh23333

    一戰義大利加入協約國,最後協約國戰勝,所以義大利是戰勝國之一。二戰後期義大利國內政治局勢發生根本變化,墨索里尼的法西斯政府被人民推翻,義大利臨時政府宣佈退出“軸心國”同時也退出戰爭。所以到最二戰義大利並不算戰勝國,充其量算是一個旁觀國(這同西班牙有點類似)。

  • 3 # 歷史小奴才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交戰雙方是三國同盟(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和三國協約(英國、法國、俄國),以及附帶的一些小國,比如塞爾維亞、土耳其等。

    一戰前巴爾幹半島形勢圖

    同盟國集團最終在一戰以失敗告終,那麼作為同盟國集團的義大利為什麼成戰勝國了呢?

    一戰前夕,義大利和德國在北非爭奪殖民地本身存在矛盾;在巴爾幹半島的爭奪和邊界衝突使義大利和奧匈帝國之間存在不可調和的矛盾,所以三國同盟內部是極不穩定的,一戰爆發後,1英法積極拉攏義大利,答應戰後分給義大利阜姆和達爾馬提亞,於是義大利在開戰後不到一年時間就投向協約國一方。這就是義大利成為一戰戰勝國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德意同盟就非常堅定,兩個法西斯惡魔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沆瀣一氣,結成政治軍事同盟。然而義大利又為何成為戰勝國呢?

    義大利在二戰開始後並不是向一戰開始後一樣立馬宣戰,而是持觀望態度,等著希特勒在歐洲戰場拿下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橫掃歐洲以後,墨索里尼眼看時機成熟,二戰開始後10個月才對英法宣戰。

    英美聯軍西西里島登入

    但是參戰後的義大利,其表現卻相當差勁,在入侵希臘後反被希臘打敗,反而成了希特勒的負擔。1943年6月,盟軍在北非戰場取得決定性的勝利,並開始反攻義大利本土,在西西里島登入,義大利被迫投降。於是義大利再次見風使舵,7月25日,在義大利國王的支援下,法西斯黨高層發動了政變,墨索里尼在眾叛親離中下臺,取而代之的是由巴多格里奧組成的新政府。新政府在1943年10月倒戈,並對德國宣戰,如此義大利又成了二戰的戰勝國。

    墨索里尼(中)被處決

    結論: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倒戈相向,都是出於自身國家利益考慮的。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 4 # 莫問青衫

    首先準確來說,一戰二戰義大利都不算戰勝國也不算戰敗國。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一戰二戰義大利都參戰了,且前期都是同盟國陣營,打到一半不是退出就是投降,典型的“牆頭草”。

    先來看看一戰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主要發生在歐洲大陸,最後波及到全世界。戰爭的主要參戰國是以德、意、奧(奧匈帝國)為主的同盟國陣營,和以英、法、俄為主的協約國陣營。但是等到戰爭爆發後,義大利先是保持中立,然後倒戈到協約國陣營,最後混成了“戰勝國”。那義大利為什麼臨陣倒戈呢?

    (圖為一戰參戰的雙方核心國家)

    1.義大利雖然也是帝國主義國家,但是財政上非常依賴高利貸的法國,所以義大利與法國的矛盾比較緩和。

    2.義大利與奧匈帝國對於巴爾幹半島的問題上矛盾很深,而俄國與奧匈帝國的主要矛盾也在巴爾幹半島。正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實際上當時的俄國和義大利形成了反奧匈帝國的同盟。

    3.德國和奧匈帝國兩國是鐵哥們,而義大利本來就是臨時拉進來的“外人”,義大利參戰為的是能在戰勝後與奧匈帝國的巴爾幹半島上奪得主權,而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的關係,你說他會幫誰?所以加入同盟國實際上對於義大利好處並不大。而之後協約國則開出了比同盟國更大的好處,義大利臨陣倒戈也就順理成章了。

    再看看二戰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

    形成了以德意日為中心的法西斯軸心國陣營和以美蘇英中為核心的反法西斯陣營。起先義大利加入軸心國陣營後,同樣野心勃勃,在戰爭爆發後主要攻打的是非洲的衣索比亞和希臘,但是由於戰場表現不佳,再加上國內反法西斯的強大呼聲,1943年7月25日,義大利發動政變推翻了墨索里尼。新的義大利政府在1943年9月3日簽署了無條件投降書,投靠了同盟國一方。投靠了同盟國就意味著對德宣戰,而戰爭結束後,義大利反而從納粹的幫兇,一躍成為二戰的“準戰勝國”,不但沒有像德國那樣分裂,而且沒有損失任何領土,只是受到了部分的管制。

    (圖為二戰雙方國家陣營)

    綜上所述,義大利可謂是“精明遠見”,看到哪一方好處大,就倒戈向哪一方。義大利本是兩次世界大戰挑起戰火的核心成員之一,最後關鍵時刻總是反敗為勝。可謂是真正的“牆頭草”,選擇這樣的盟友,失敗是註定的。但是一戰二戰結束後,義大利都沒有撈到實際好處,二戰後更是被聯軍部分管制。所以說義大利兩次世界大戰既不是戰敗國,也不算戰勝國。

    以上便是我的見解,希望對你有用。如有不同意見,歡迎評論留言,謝謝!

  • 5 # 史海泛舟擺渡人

    義大利是一戰的戰勝國,卻不是二戰的戰勝國,只不過義大利在二戰後期倒戈,沒有像德國和日本一樣受到嚴懲。義大利是一戰和二戰中最有趣的一個國家,一戰初期義大利是同盟國陣營,結果開戰後不久便倒向了協約國陣營,最後還成為了一戰戰勝國,獲得了國聯常任理事國席位。二戰時期義大利最初在軸心國陣營作戰,西西里島戰役之後義大利再次倒戈,加入了反法西斯同盟,不過這次義大利沒能擺脫戰敗國的身份,只是沒有像德國和日本一樣受到嚴懲。

    一戰時期的義大利

    一戰爆發前,歐洲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集團,義大利作為德國的盟友,加入了德國主導的三國同盟集團。雖然義大利的實力並不強,但是義大利一直想要吞併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的領土,而這兩個國家恰恰都是同盟國的成員。

    由於德國不允許同盟國內部同室操戈,為了滿足自己擴張領土的野心,義大利在一戰爆發後不久,便毅然倒戈投降了協約國。不過由於義大利軍隊的戰鬥力太弱,一戰時期義大利除了牽制了部分德軍之外,並沒有多少突出的貢獻。

    一戰嚐到了倒戈的甜頭

    雖然義大利在一戰時期貢獻不多,但是在一戰結束後,義大利卻獲得了國聯常任理事國的席位。國聯本來有四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英法兩國各佔據了一個席位,由於蘇聯和美國都沒有加入國聯,剩餘的兩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最終被義大利和日本獲得。

    一戰時期的義大利臨陣倒戈,不僅擺脫了戰敗國的身份,還獲得了國聯常任理事國的身份。一戰的成功“倒戈”,也為義大利在二戰後期的再次“倒戈”打下了基礎。

    二戰時期的義大利

    二戰前期的義大利四處煽風點火,每次惹了禍都找德國來擺平。義大利在北非挑起北非戰爭,結果數十萬義大利軍隊被數萬英軍打的抱頭鼠竄,最後德國不得不分兵北非,幫助義大利收拾殘局。

    德國閃擊蘇聯之前,義大利發動了對希臘的戰爭,結果歐洲強國義大利被小國希臘打的滿地找牙。為了避免義大利崩潰,希特勒只能延緩對蘇聯的進攻,派兵幫助義大利解決了希臘。可以說二戰時期的義大利,就是專門給德國“搗亂”的,反法西斯同盟能夠取得最後的勝利,也應該給義大利記上一份功勞。

    義大利倒戈仍然是戰敗國

    1943年盟軍透過登陸作戰奪取了西西里島,義大利看到德國即將失敗,便倒戈投奔到了反法西斯同盟國一方。不過義大利的這次倒戈,並沒有改變義大利戰敗國的身份,二戰戰勝國仍然對義大利進行了一定的限制。

    根據義大利和戰勝國之間的協定,義大利的軍隊規模不能超過30萬人,義大利需要禁止國內的一切法西斯活動。同時義大利還需要賠償受侵略國家3.6億美元的損失,並且歸還被侵略國家的領土,放棄非洲地區的殖民地。從這些懲罰條目來看,義大利顯然是受到了戰敗國的待遇。

    總結

    義大利是一戰和二戰的投機者,如果義大利在一戰和二戰時期都沒有倒戈,那麼義大利肯定會受到戰勝國的嚴懲。而義大利憑藉著一戰時期的倒戈,獲得了一戰戰勝國的身份,憑藉著二戰時期的倒戈,避免了遭到戰勝國瓜分佔領的命運。從義大利兩次倒戈的結局來看,義大利不失為一個成功的投機者。

  • 6 # 天寧閣

    一戰和二戰時,義大利在歐洲大國中是最弱的, 它也想對外擴張,但靠自身力量不行,它只能利用大國爭霸機會來實現,誰對它擴張有利,它就靠向誰,所以它的外交政策搖擺不定。 一戰中,義大利由同盟國轉向協約國,最後成為戰勝國;二戰中,義大利又和德日聯盟,很快又投降,加入同盟國,它就是個投機主義者,好像一棵牆頭草。

    △墨索里尼和希特勒

    一戰爆發後,同盟國和協約國都拉攏義大利,都不想讓義大利倒向對方,義大利成了香餑餑,協約國答應給它的土地比德國許諾給它的土地多1倍。義大利看到英法擋住德國的進攻後,認定德國、奧匈無法打贏這場戰爭, 加上它與奧匈又有邊界糾紛,於是義大利向奧匈宣戰,投入協約國懷抱。

    一戰結束,義大利作為戰勝國參加了巴黎和會,分贓結果令它大失所望,義大利的地位還不如土耳其、羅馬尼亞、塞爾維亞等,塞爾維亞消滅了幾十萬奧匈軍隊變成了南斯拉夫。它認為協約國欺騙了它,當初許諾給它的土地是一句空話,僅從奧匈帝國分個面積7400平方公里的南蒂羅爾,義大利對此耿耿於懷,所以二戰時倒向了德國。

    △一戰時地圖

    二戰時,義大利法西斯黨首相墨索里尼政府參加軸心國的,當盟軍登陸西西里島後,義大利私下和英國溝通,以不追究主要人員的戰犯責任為條件投降,英國邱吉爾考慮減少英華人的傷亡,就同意了。

    義大利爆發政變,墨索里尼政權、黑衫黨被趕下臺,墨索里尼還被監禁,義大利新政府搖身一變加入了同盟國陣營。

    墨索里尼的好友希特勒派出了一支德國傘兵營救小組,劫走墨索里尼,在義大利北部德軍佔領區成立義大利社會共和國,墨索里尼出任總理。

    伴隨著德軍防線的全面崩潰,墨索里尼預感自己的末日即將來臨。於是他和他的情婦貝塔西混在德國軍官的車隊裡,準備逃往瑞士,去過隱居的生活。誰知被義大利游擊隊逮捕,執行槍決,並暴屍米蘭廣場。

    △二戰時地圖

    最後同盟國勝利了,考慮義大利退出戰爭、監禁墨索里尼、對德國宣戰,也算是一個戰勝國。但是一個受限制的戰勝國,並付出了沉重代價:

    根據同盟國的巴黎和平條約,義大利失去了意屬利比亞和東非,承認阿爾巴尼亞獨立,交還中國的天津租界,割讓多德卡尼斯群島給希臘,割讓亞德里亞海東部給南斯拉夫;還對曾經侵佔過的國家進行賠償,賠償南斯拉夫、希臘、蘇聯、衣索比亞、阿爾巴尼亞等5國共3.6億美元,連一些軍艦也作為賠款送給了各個同盟國。

  • 7 # 資深近代史專家

    這個問題暴露了題主歷史知識的匱乏。

    二戰期間,德國聯合義大利和日本,組成軸心國,對抗以中美蘇為首的同盟國。結果是同盟國戰勝了軸心國。所以,作為軸心國之一的義大利在二戰中是戰敗國。

    不知題主所講,義大利是戰勝國的目的何在?是不是對勝利的概念有其他認知!

  • 8 # 戈壁灘駝鈴

    義大利軍隊在兩次世界大戰都非常奇葩、浪漫,先和德國陣營混在一起,然後又反過來反對德國,所以義大利一二戰都站在勝利者一邊。

    一戰開始的時候,義大利與德國、奧匈帝國同屬盟國陣營,這就是當時的“三國陣營”。實際上一戰的時候德國沒有對義大利抱有什麼希望,義大利當時的態度是保持中立,只保衛自己國家不受侵犯。

    可是當時義大利和奧匈帝國有邊界爭端,德國怕義大利會在戰爭中對奧匈帝國動手,於是就勸說奧匈帝國在和義大利在雙方爭議領土上讓步。可是義大利卻屬於牆頭草,表面上和奧匈帝國談判,背地裡卻和當時協約國暗通款曲。當時義大利打著自己的小算盤,就是和奧匈帝國費勁唇舌得來那麼點土地,還不如乘機幫協約國打敗奧匈帝國,日後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對奧匈帝國進行瓜分。

    1915年4月在得到協約關於瓜分奧匈帝國承諾後,就和協約國秘密簽署倫敦條約,加入協約國一方,向德國開戰,坑慘隊友,最後義大利卻成了一戰勝利國。

    1931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在制定戰爭計劃時,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權決定吞併大部分非洲和中東領土,把它們納入義大利殖民地。可是義大利軍隊卻沒有墨索里尼那麼大的野心,軍隊司令給出的原因是義大利沒有那麼多坦克、裝甲車和飛機,所以義大利如果這麼做無疑是自殺。

    有鑑於此,墨索里尼採取一戰時的見風使舵政策,先看看德國入侵法國的成果如何,義大利再決定是否否參與戰爭。由於德國以閃擊戰打敗法國,墨索里尼一看有油水,就決定對法宣戰。1940年,英國皇家海軍突然向義大利發起攻擊,義大利的海軍戰艦被打殘,但對義大利整體實力沒有太大傷害。

    1941年12月,義大利潛水員放置炸彈成功擊沉英國兩艘戰艦。1942年,義大利海軍又給英國護航編隊以重創,使英國海軍多艘艦船沉沒。後來盟軍海軍大反攻,使義大利海軍優勢受到削弱。

    1943年,義大利政府和人民不再支援墨索里尼,義大利軍隊在戰爭中的表現,也讓世界大跌眼鏡。墨索里尼被國王奪去權力,法西斯成員也投票廢除墨索里尼的領袖地位。最後墨索里尼總理職務也被剝奪,墨索里尼被逮捕。義大利政府隨後簽署停戰協議,又參加了同盟國的對抗納粹德國的戰爭。

    就這樣義大利在一二戰中,都是屬於牆頭草的存在,坑慘隊友,自己卻落得清閒的戰勝國地位,充滿著超級浪漫傳奇色彩。

  • 9 # 阿拉丁惡搞

    一站戰爭前,義大利屬於同盟國,但在戰爭開始後不久,義大利就投靠了協約國一方,所以最後義大利屬於戰勝國!

    二戰因為它對德國宣戰了,當初美英聯軍登陸義大利之後,義大利政府開始和英華人做交易。義大利人以對德宣戰為條件,要求獲得戰勝國地位,並要求保證不起訴除墨索里尼及其死忠之外的其他將領和政府官員。

    當時丘吉爾為了減少損失,答應了義大利人條件,隨後,義大利人反戈一擊,囚禁了墨索里尼並對德宣戰,但最後雖然成了戰勝國,但永久失去了不少權益。

  • 10 # 經典守望者

    首先,因為義大利實在是太狡猾了。義大利看似孱弱奇葩,但實際上是心懷鬼胎心機深重。它從始至終都保有了兩個司令部,也就是義大利王國的國王和政府的首腦,即使是在二戰中成立的墨索里尼獨裁法西斯政府也是如此。在戰爭一觸即發的1938年,墨索里尼驟然下令取消議會,在義大利國內完全建立起他個人的法西斯獨裁統治。為了進一步鞏固他個人的統治,樹立自己的權威,墨索里尼一直兼任好幾個內閣部長的職位。但是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義大利仍然是義大利王國,義大利國王才是最高領導者。在1943年,由於國內的反戰情緒,也是義大利國王埃曼努爾三世迫使墨索里尼辭職,並且將其關押流放。同時任命巴多格里奧陸軍元帥為總理,組成了一個無黨派政府。因而,義大利可以脫離軸心國集團,從而調轉槍口向德國開戰。這就確保了他不會受到清算。這樣的手段和戲碼其實在一戰時就已經使用過了一次。

    其次,義大利的軍力不強的,但是野心很大,他的目標就是重建環地中海的新羅馬帝國。但是我們可以看到,他預想的藍圖中除了已經亡國的法蘭西部分領土之外,都是要囊括列強的殖民地,而並非是本土。這就使得義大利和列強之間沒有嚴重的衝突。義大利的確和盟軍短兵相接,但是都侷限在了殖民地區間內。義大利並沒有直接進攻列強的領土,這就為他贏得了一定遊說的空間。加上義大利的存在感一直很低,因而國家才會逃脫了正義的審判。

  • 11 # 門外老漢

    這個問題老漢來回答!

    為什麼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是戰勝國?因為他們“識時務”。

    兩次世界性的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難以磨滅的記憶和難以挽回的損失,但往往戰爭就是贏了賺錢輸了賠錢,賠錢的買賣誰願意幹呢?

    早在十九世紀末德奧意就簽訂協議建立“三國同盟”兩次世界大戰義大利都希望重振羅馬帝國雄風,再度建立起一個嶄新的地中海帝國,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落後的經濟基礎、匱乏的資源,義大利的經濟、資源遠落後於同時期英德等國,沒有一個堅實的基礎如何打贏戰爭?所以說義大利“識時務”,哪有好處往哪倒

    雖說希特勒都把墨索里尼視為自己的老師,但是整個義大利的法西斯主義擁護者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而已。廣大群眾的厭戰情緒,和對法西斯政權的反感,這也間接導致二戰義大利的提前倒戈。而一戰爆發後,義大利權衡利弊關係卻加入到了協約國陣營之中。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二戰時期,1943年,美軍登陸義大利,義大利內部發生政變,墨索里尼政府垮臺,義大利倒向反法西斯同盟國,最終取得勝利。

    兩次戰爭的戰敗國都損失慘重:《凡爾賽合約》剝奪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歸還了戰爭前戰爭時所侵略的土地,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度、擁有重型火炮,賠款約113億英鎊(這一賠款直到十年前才還清)。反觀義大利呢,一戰結束得到了10萬平方公里土地,二戰後從輕發落,所以說賠本買賣不能做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95新電池效率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