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歇(1703—1770),是法國畫家,他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曾任法國美術院院長、皇家首席畫師。
作為法華人的他,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卻畫過幾副帶有中國元素的繪畫,《中國皇帝上朝》《中國捕魚風光》《中國花園》《中國集市》。
弗朗索瓦·布歇,《中國花園》, 1742,貝尚松美術與考古博物館,貝尚松(法國)
畫面上出現了大量寫實的中國物品,比如中國的青花瓷、中國傘、團扇、花籃、亭子等,中國特色十分明顯。
弗朗索瓦·布歇,《華人打獵》, 1742,貝尚松美術與考古博物館,貝尚松(法國)
當時中國的青花瓷、絲綢等在歐洲都是奢侈品,貴族族們爭相收購布歇這幾副中國元素畫。
弗朗索瓦·布歇設計的掛毯:中國交易會
18世紀歐洲社會痴迷於“中國風”,當時東印度公司把豐富的商品從東方帶到了歐洲。
布歇並沒有來過中國,一部分是透過能接觸到的進口中國工藝品、繪畫,其他則純粹出自他的臆想,組合成了符合東方情調的畫面。
但是這些畫混淆的背景、奇怪的人物裝扮和錯位的姿態始終給人一種奇怪和不真實感,他的畫並不是真正的中國。
布歇(1703—1770),是法國畫家,他將洛可可風格發揮到了極致。曾任法國美術院院長、皇家首席畫師。
作為法華人的他,從來沒有到過中國,卻畫過幾副帶有中國元素的繪畫,《中國皇帝上朝》《中國捕魚風光》《中國花園》《中國集市》。
弗朗索瓦·布歇,《中國花園》, 1742,貝尚松美術與考古博物館,貝尚松(法國)
畫面上出現了大量寫實的中國物品,比如中國的青花瓷、中國傘、團扇、花籃、亭子等,中國特色十分明顯。
弗朗索瓦·布歇,《華人打獵》, 1742,貝尚松美術與考古博物館,貝尚松(法國)
當時中國的青花瓷、絲綢等在歐洲都是奢侈品,貴族族們爭相收購布歇這幾副中國元素畫。
弗朗索瓦·布歇設計的掛毯:中國交易會
18世紀歐洲社會痴迷於“中國風”,當時東印度公司把豐富的商品從東方帶到了歐洲。
布歇並沒有來過中國,一部分是透過能接觸到的進口中國工藝品、繪畫,其他則純粹出自他的臆想,組合成了符合東方情調的畫面。
但是這些畫混淆的背景、奇怪的人物裝扮和錯位的姿態始終給人一種奇怪和不真實感,他的畫並不是真正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