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923653515032

    1.王田制,是王莽時期的一種土地制度。全國土地為朝廷所有,稱為“王田”,王田不得任意買賣,其核心是變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為封建土地國有制,企圖以此來遏止土地兼併。

    2.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出現於商朝,到西周時已發展很成熟。到春秋時期,由於鐵製農具的出現和牛耕的普及等諸多原因井田制逐漸瓦解。

    西周時期,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轉讓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屬於國家)。

  • 2 # 穆先生523

    王田制”,是王莽時期的一種土地制度。王莽在始建國元年宣佈的政策是:將天下田改名‘王田’,以王田製為名恢復井田制,說白了就是恢復西周的井田制,天下土地國有。“王田制”,將全國土地收歸國有,並按井田制重新分配。

  • 3 # 第一軍情

    在很多人眼中,王莽如同一位現在的穿越者,如把鹽、鐵、酒、幣制、山林川澤收歸國有、耕地重新統一分配。廢除奴隸制度,建立五均賒貸(一種貸款制度)、六筦政策,平衡物價,防止商人剝削,增加國庫收入的政策。對西漢末年的政治、經濟等一系列問題進行了全面改革,既然王莽描繪的藍圖很美好,那為什麼會以失敗告終呢?

    第一,社會生產力的低下的情況下進行盲目改革。西漢末年,人口增多,人們對於土地等生產資料的需要日益增多,但落後的社會生產力卻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矛盾日積月累一天天加大。王莽雖然覺察到了這個問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土地收歸國有等,但他卻忽視了地主階級才是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侵犯地主階級的利益,改革就不是順應歷史潮流了,也就不符合當時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不順應民心,就不會取得成功。

    第二,改革過於理想化,不切合實際。如土地收歸國有,這在資本主義社會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而當時中國才處於封建主義的發展上升階段,地主階級才是掌握社會生產力的統治階級,他們會甘心把既得利益讓給國家、會自降統治地位,這純粹是開玩笑式的做法。

    第三,政策的朝令夕改,隨意變動。一個國家要想發展、統治,切合實際的政策要從根本上制定,並且全力維持以保證政策的推行。防止各種不利因素的阻撓,切忌朝令夕改,讓被統治者無所適從,以至於對其進行反抗。王莽當權期間頒佈的這些改革措施,隨自己心思不斷修改頒佈,執行者忙於應對政策的變動,被執行者不知道究竟該按那條進行才算合法,這種政策的不穩定性實際上就是不停地擾動民眾,反過來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

  • 4 # 刑部主事

    王莽是漢元帝皇后王政君的侄子。漢成帝時期,王政君的兄弟王風,王商,王音,王根四人相繼為大司馬大將軍,王家實力顯赫為王莽代漢奠定了政治基礎。

    成帝時期貴族官僚驕奢淫逸,胡作非為,王莽折節尚學,贏得了官吏的稱讚。漢哀帝死後,王莽輔政得以操縱漢政權。

    王莽掌權後一方面排斥異己,另一方面又採取了一些籠絡人心的措施,取得了一部分貴族官僚地主,以及知識分子的擁護。元始5年,王莽殺漢平帝,立劉嬰為帝,公元8年,廢儒子嬰,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

    王莽當政後為了緩和階級矛盾,頒發詔令,推行了一系列改制的措施。王莽改制是地主階級面臨嚴重危機下的一次自救運動,他看到了社會危機的根源,試圖解決土地兼併和奴婢問題。說明王莽是確實是當時統治集團中獨具卓見的人物,但改革最終失敗。

    首先,改制不是根據社會具體問題作出合理的改革,而是一味攀附古制,脫離實際,失敗的不可避免的。其次,由於改制觸及了大地主、大貴族和大商人的利益,遭到了他們強烈反對。王莽又未能堅持到底,中途放棄改革。其三,王莽用人不當,貪官汙吏利用改制侵害百姓造成混亂。最後,改革措施本身就問題,如改革幣制,違反經濟規律,給社會經濟造成了很大的混亂,改變少數民族的稱號,破壞了漢武帝以來中國與周邊各族的友好關係。激化了已經存在的社會矛盾。

  • 5 # 塵埃讀歷史

    新朝始建國元年(公元9年), 王莽宣佈改制。其主要內容是:

    第一, “更名天下田曰王田⋯⋯皆不得買賣”。

    “其男口不盈八, 而田過一井者, 分餘田 予九族鄰里鄉黨”。原先無地的, 按一夫一妻授田百畝。改“奴蟀曰私屬”, 不得買賣。王 田奴蟀令目是為了解決土地和奴脾問題。但是貴族、 官僚和大地主佔有大量的土地和奴 脾, 他們反對這個法令, 無地的農民實際上分不到土地, 也都非常不滿。土地、 奴蟀買賣照 舊進行。三年後, 王莽只得廢除這個法令。

    第二, 實行五均、 賒貸和六莞。

    五均是在長安和全國五大城市洛陽、 邯鄲、 臨淄、 宛、 成 都設立“五均司市師”, 各郡縣設司市, 大都由地方官兼任。五均官的職責是平均物價, 抑 制商賈囤積居奇,收取租稅及辦理賒貸等。六莞是官賣鹽、 鐵、酒, 收取山澤出產稅,官鑄 銅錢, 五均賒貸。這個政策基本上是武帝實行過的辦法, 只是多了一個賒貸。目的是抑制 兼併, 扶助貧弱, 實際上成了地主和官僚商人掠奪人民財富的一種手段。

    第三, 改變幣制, 禁止私鑄錢幣,國家壟斷鑄幣權。

    王莽多次改變幣制, 貨幣繁雜, 而 比價又極端不合理, 例如他發行的大錢, 每個還不到五株錢兩個半重, 卻要當50個五殊錢 使用。這實際上也是掠奪財富的一種手段, 很多人因此傾家破產。此外, 王莽還無端挑起 對匈奴和東北、 西南境內少數民族的戰爭, 造成人民大批死亡, 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 王莽改制是地主階級在嚴重危機下的一次自救運動, 企圖透過改制,強迫大地主、 大 商人放棄一部分利益, 限制土地兼併和農民奴隸化的繼續發展, 使封建經濟得到適當調 整, 緩和當時己經激化的階級矛盾, 以鞏固新莽政權。

    但由於大地主、 大官僚、 大商人的頑強反抗,而王莽又未能堅持到底,中途放棄改革。 再加上王莽用人不當, 吏治腐敗, 貪官汙吏利用改革“侵漁百姓”,以致“農商失業, 食貨俱 廢”, 造成社會經濟更大混亂, 人民生活更加悲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戶外拍球適合用什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