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雨中百合Hq
-
2 # 淮安紅姐
清明節祭祖是古代流傳下來的,以前清明節都是提前幾天去圓墳,那時候都是土墳,下雨天把土都衝了,每年到清明節,都提前幾天去把墳圓好。
然後到清明前三天隨便選擇那一天,一家人去祭拜親人,我們農村上墳祭拜親人是不在清明當天,因為清明節當天要祭祖,祭祖是一個祖宗牌位放誰家。
每年清明節會有一個年齡大的人,到同姓一個祖宗的人家,一家出幾十塊錢,然後安排一個人買菜買豬頭,炮竹,祭祖宗,剛好祭祖的祭品,弄給祭祖人吃。
其實說白了,就是拿著別人的錢,大家聚一起吃一頓,現在在家人很少,但祭祖錢每年都要出,有的姓氏怕別人說,都不祭祖了,家裡總共沒幾個人,祭祖又是吃又是喝,還有煙,多少年不在家人都要出祭祖錢。
現在有的老年人不願意被別人說,就不做祭祖這事了,有的人家十多年不在家了,評什麼還出錢讓別人以祭祖名意吃吃喝喝。
以前農村就是這樣,在家人都可以去吃飯,只要你自己願意去,那時候女的就去一起忙飯順便吃飯,現在女的去忙飯吃飯,都要開工資了。
自己忙自己吃,在一起玩玩,忙飯人都有工錢,是不是拿人家在外人錢做人情,在家人出的錢,只夠自己吃飯的,剛好不在家人出錢開工資。
清明節不是同一天祭拜,不固定日期,是因為祭祖和祭拜親人也不在一起,肯定是要分兩次祭拜,怎麼可能固定日期,自己那天空那天祭拜唄!
今年清明節疫情嚴重,也沒必要非得回老家祭拜,其實平時也可以祭拜,現在墳墓都是水泥弄好的,和新的一樣,清明節不需要出新。
-
3 # 問天之路
清明是祭祖的重要習俗,我能說這是我從小在書本上看見,但是我們在現實中,我們那裡沒有這個習俗嗎?
我們那裡廣大但我農村,不管是現在很多人出去打工了,還是我小的時候,所有人都在農村做活。
那個時候的人們都沒有清明去上墳,沒有去祭祖,我都是在書本上看見才知道的。我問了我們長輩,為什麼清明不去上墳祭拜呢,他們說我們這裡不興這個。
我們那裡是每年春節的時候才會祭祖,每年春節前夕開始去上墳,把祖輩的墳墓打整好,然後清明節但我時候開始祭拜,放很多很多的鞭炮,燒很多的紙。
然後在清明但我時候從來不做,我長大後可能覺得,是因為我們那裡是農村,清明的時候正式一年最忙的時候,沒有時間去祭拜先人,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才有時間。
所以我們每年春節的時候會做大家清明的時候做的動作,我覺得清明是一個很好踏春的日子,大家除了祭拜先人之外,也可以去郊外祭拜先人。
-
4 # 聰慧動物百態
清明節不僅僅是我們去祭祀祖先的節日,而且是我們二十四節氣的一個節氣
因為一到了清明,我們基本上就已經告別了冬天,氣溫升高,萬物復甦,大自然到處顯示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清明的習俗,按照我們現在去墓地掃墓的習慣的話,大致有個四點!
第一掃墓堆土
我們一般去掃墓的時候基本上隔了一年的時間了,墳上也長滿了雜草,又加上我們很長的時間才會來一次,看看墳堆有沒有塌陷,這個時候我們就把墳上的雜草給清除乾淨,重新取些新鮮的黃土給堆上,也算是我們對先輩們的尊重
第二掛清
也就是在墳堆的最高處,掛上一種剪紙來遙祭祖先
第三奉上祭祀物品
我們去墓地掃墓的時候,都會帶上酒 肉魚 雞 讓先輩們吃好喝好
第四燒紙錢
我們去掃墓,最必不可少的就是紙錢,當然現在還有些什麼別墅 什麼車子 等等五花八門,但最重要的還是紙錢,我們給先輩們燒去紙錢,好讓先輩們衣食無憂!
基本上我們去掃墓的話,就這麼幾個習俗
為什麼清明節不是固定的一天,因為清明不僅僅是我們祭祀祖先的節日,也是二十四節氣中的一個節氣,它是陽曆的節日,而我們的節氣是陰曆,所以不會是固定的一天
-
5 # 進取勤勞的小蜜蜂
拿我們當地來說,早清明,晚十月初一,上墳是男人的事,攏墳是必不可少的,攏得越高越好。閨女只能在重大節日才能上墳,違反規矩就會被哥嫂嫌棄,認為把孃家的地氣挖走了。。清明之時,春光明媚草木吐綠,也正是人們春遊的好時候,所以清明節也叫踏青節,除了講究禁火、掃墓,清明節的習俗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
6 # 廣西九姐
又要到清明節了,不自然得愁上頭。想念故去的親人,不覺得淚水模糊上了雙眼。
在中國的清明節,中元節和寒衣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主要是祭祖的習俗。這三大節日就是清明節日期不固定,中元節是農曆的七月十五日,寒衣節是農曆的十月初一。
清明節有兩種含義,第1種代表的是清明節氣。清明 節氣是中國24節氣的第5個節氣,也是在仲春和暮春之間的一個節氣。清明節氣的到來代表著天氣非常暖和了,百花盛開,草木發芽,鳥語花香,一片勃勃生機。
清明節氣是按照太陽自轉的規律,每年的4月4號到4月6號之間,太陽執行到黃經30度處是實定交界的時刻。由於太陽的自轉,每年不是特別的固定,所以造成了太陽執行到黃經30度處的時間是不固定的,這就使得清明節氣前後有1~2天的時間差。
清明節的第2個含義,就是我們的祭祖的日子正好與清明節氣是重合的。所以使得我們說的清明節日子不固定,這是有一定道理的。我們清明節掃墓的日子,隨著清明節去的到來而到來。
清明節祭祖習俗:1、清明節祭祖要帶著紙錢,隆重一點,要帶上幾個菜,饅頭或者米飯等等。這樣顯得非常隆重,至少沒有忘了祖先,沒有忘了自己的根在哪裡。
2、清明節祭祖,別忘了帶上鐵鍁。每到清明節去上墳的時候帶上鐵鍁,為的是給墳墓上添上新土。表明這家人還有後代,表明還有人來拜祭。所以清明節上墳這一項是必須注意的,至少表明了去世的人的墳頭上有傳遞香火的後代。
清明節其它習俗:
一、踏青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現在人們清明放鬆遊玩的方式很多。在過去也是一樣,清明前後正是外出踏青遊玩最好時節。古人有詩句稱“沾衣欲溼杏花雨,春面不寒楊柳風”,這個時候春意盎然,風光大好,非常適合到郊外遊玩。
二、拔河
拔河發明於春秋後期,最早的時候叫“牽鉤”、“鉤強”,到了唐朝時候開始“拔河”,開始盛行於軍中,後來流傳於民間。據說,春秋時楚國為了進攻吳國以拔河的方式來增強民眾的體質。用一根麻繩兩頭分為很多小繩,在比賽的時候以一面大旗為界,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雙方各自用力,鼓樂齊鳴,還是非常熱鬧的。
三、植樹
“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清明前後Sunny充沛,春雨綿綿,正是種植作物和植樹造林的大好時節,這時候植樹成活率較高。
四、放風箏
風箏又稱“紙鳶”、“鳶兒”,放風箏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這時候風大,把風箏繩線剪斷,古人認為疾病和災難會隨著風箏一起飛走。
清明除了以上一些傳統習俗以外,還有插柳、射柳、蹴鞠、蠶花會等等。
-
7 # 李大壯不吃臭豆腐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相傳,晉文公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餘年的歷史。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之說。故此,清明節與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清明期間,有掃墓、盪鞦韆、放風箏、蹴鞠、射柳、鬥雞、蠶花會、拔河、踏青等習俗。
-
8 # Sunday丶S
清明節祭祖有兩種方式
清明祭祀的方式或專案各地有所不同,常見的做法有兩部分內容組成:一是整修墳墓,二是掛燒紙錢、供奉祭品。
掃墓時首先整修墳墓,其做法主要是清除雜草,培添新土。這種行為一方面可以表達祭祀者對亡人的孝敬和關懷,另一方面,在古人的信仰裡,祖先的墳墓和子孫後代的興衰福禍有莫大的關係,所以培墓是不可輕忽的一項祭奠內容。《清通禮》把修整墳墓解釋為“掃墓”名稱的.來由:“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抗糜,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過去由於寒食禁火的影響,紙錢不焚燒,而是掛在墓地的小樹上、竹竿上,或用石塊、坷垃壓在墳墓邊。宋莊季裕《雞肋篇》捲上:“寒食上冢,亦不設香火。紙錢掛於稼樹。其去鄉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於空中,謂之掰錢。”這樣,凡是祭掃過的墳墓就有紙幡飄飄,構成清明前後的特有景觀。沒有紙錢者,一般就是缺少後嗣的孤墳了。後來,一般不再講究禁火,就把紙錢燒掉。舊時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燒包袱”。所謂“包袱”,被祭祀者當作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的“包袱皮”,即用白紙糊的一個大口袋。這口袋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有圖案的,用木刻版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蓮座牌位,寫上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另一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一張藍籤,寫上亡人名諱。包袱裡裝有各種冥錢。所供奉祭品主要是食品,品種各地不同,都是當地人認為的並且按祭祀者的經濟能力能拿得出來的美味佳餚,或合於時令的特色食品。
清明節祭祖是全體國民參與的習俗
清明節是中國三大鬼節之一。“鬼節”即是悼念亡人之節,是和祭祀天神、地神的節日相對而言的。
清明祭祀的參與者是全體國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頭百姓,都要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亡魂。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於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數日內郊野間人群往來不絕,規模極盛。
作為鬼節,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和去世的親人,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死者的思念之情。清明節屬於鬼節而通常不被冠以鬼節之名,就在於它所祭祀的主要是善鬼、家鬼,或親近者的亡魂,重在表達孝思親情。另外兩個鬼節則連惡鬼、野鬼也一併祭祀,重在安撫鬼魂,不讓它們作祟。但也不能一概而論。有些地方也有清明節祭祀其他鬼神的做法。上海舊俗就有在清明節舉行的專祭厲鬼的祭臺會儀式,祭祀那些餓鬼、幽鬼孤魂,防止它們成為惡鬼作亂。這種祭臺叫祭厲臺。舊上海還有清明節的前一天迎請城隍神的做法。在清明節這天,城隍神要坐大轎出巡祭厲臺,以賑濟安撫孤魂野鬼,其場面十分盛大熱鬧。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後,各地有所差異。舊時,北京人祭掃墳墓不在清明當天,而在臨近清明的“單日”進行。只有僧人才能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墓。浙江麗水一帶則在清明節的前三天和後四天的範圍內掃墓,稱為“前三後四”。在山東,舊時,多數地區在清明當天掃墓,少數地區如諸城,在寒食這天掃墓,有些地方在清明前四天內掃墓;現在,一般都在清明這天去掃墓。晉南人則將掃墓的時間分為兩次。一次在清明前幾天,是各家分頭去掃墓的。第二次是在清明當天,一個村裡同姓的各家派出代表,去墓地祭祀共同的祖先。上海人掃墓時間,新墳舊墳有別。凡是新近過世的,過了七七四十九天而沒做過超度法事的,要在清明節這天請僧道誦經做法事或道場。如果是老墳並已做過法事或道場,掃墓不一定在清明當天,可以前後放寬些,但不能超出前七天後八天的範圍,俗謂:“前七後八,陰司放假。”意思是過早或過遲都會失靈。
清明節祭祀的不同場所
清明祭祀按祭祀場所的不同可分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為普遍。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在墓地祭祀,祭祀者離祭祀物件最近,容易引起親近的感覺,使生者對死者的孝思親情得到更好的表達和寄託。清明祭祀被稱為掃墓,主要是由於採取墓祭的方式。另一種形式是祠堂祭,又稱廟祭,是一個宗族的人聚集在祠堂共祭祖先,祭完後要開會聚餐等,這種祭祀是團聚族人的一種方式。還有一種情況是家在外地工作的人不能趕回家鄉掃墓,就在山上或高處面對家鄉的方向遙祭。
-
9 # 青蛙科普
踏青
踏青古時叫探春、尋春等,即為春日郊遊,也稱“踏春”。一般指初春時到郊外散步遊玩。
放風箏
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
祭祖
掃墓祭祖,是清明節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達祭祀者的孝道和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植樹
清明節植樹的習俗,據說發端於清明戴柳插柳的風俗。
插柳
插柳的風俗,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事祖師神農氏的。
拔河
拔河早期叫“牽鉤”、“鉤強”,唐朝始叫“拔河”,併成為清明習俗。
-
10 # 繽紛葉子v
作為中國的三大傳統鬼節之一,清明節自古以來就頗受重視,民間流行著很多的習俗禁忌,這些都是從老輩就流傳下來的,人們稱之為“講究”,時至今日,我們依然要尊重老傳統,這也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形式。清明節將至,下面就來跟大家分享關於清明節祭祖的禁忌:1不穿2不用3不帶4不去,老傳統別丟了,一起來看看吧~
1.不穿色彩鮮豔的衣服
穿衣蔽體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體現,並且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在穿著上有著很多的講究,其中之一便是穿衣要注意場合,不同的場合要搭配不同的衣著,衣著的顏色代表了不同的節日氛圍。喜慶的日子裡要穿色彩鮮豔的衣服,而清明節這樣莊嚴肅穆的日子裡,則要選擇簡單素淨的顏色,這樣的衣著能夠使人更加清醒,更適合掃墓的場合,更是對於先人的一種尊重。因此在清明節祭祖掃墓的時候,要穿戴整潔,切記不要穿色彩過於鮮豔的衣服。
2.不用寓意不好的水果
清明節掃墓祭祖,少不了要帶上一些水果,供先人享用。在水果的選擇上也是有講究的。家裡再沒錢,也要挑選新鮮乾淨完好無損的,以示對先人的重視,也是傳達希望先人健康平安之意。另外在選擇水果時還要選擇寓意好的,比如代表平平安安的蘋果,心想事成的橙子,大吉大利的橘子,團圓美滿的柚子等等。
一些帶有不好寓意的水果一定不要帶,最為常見的就是梨,因為梨與“分離”的“離”同音,是不吉利的;除了梨以外,還有一些空心的水果,比如哈密瓜,代表著心意不夠誠實;火龍果,百香果等內部有子的水果也最好不要帶,老輩人認為這樣的水果不夠純潔,不適合用來祭祖。
3.不帶寵物
現代人都喜歡在家裡養上一些寵物,常見的有貓,狗,兔子,鴨子等,平日裡對這些寵物甚是寵愛,春暖花開,外出踏青遊玩的時候往往也會帶上,這些都是帶有休閒娛樂性質的。而清明節祭祖,是一件嚴肅莊重的事情,無論如何也不能帶上寵物。這些動物不具備人類的思維,難免會做出一些舉動,比如亂跑亂咬等,難免會破壞了祭祖的氛圍,也是對於先人的不尊重。
4.太晚不去
清明節祭祖,是表達對先人的追思,在時間上通常是趕早不趕晚,在過去,人們都是起早去,一般在早上是5-7點。如今人們住得都比較遠了,加上生活習慣有所改變,祭祖的時間也會靈活調整。但無論怎麼改變,人們往往都要上午去,最晚不要超過下午3點,這是對先人的重視。另外上午的時候陽氣比較充足,而且清明節是大節,屆時祭祖的人會很多,早些出發,可以避免由於路上耽擱,而導致時間太晚。
回覆列表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以前只知道這是個讓人有點傷感的節日,直到父親去世後,我才深深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我的老家是湖北大悟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是出嫁的姑娘不僅是在清明節不可以上山祭祖掃墓,而且其它祭日都不能上山,只有在下葬時可以去,這也是我心中最疼的遺憾,而且清明節只要前後三天都可以,過了就沒人再祭掃了,朋友們你們那裡是怎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