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努力在奮鬥
-
2 # 黑黑的眼圈123
會的,水裡含氧量不夠,就會缺氧。
-
3 # 女漢子不萌不美照樣拽540
夏天水溫增高,魚缸養魚密度大就會缺氧 ,夏季需要給魚缸打氧
-
4 # 夏爾希裡
能問出這個問題朋友可以斷定對觀賞魚瞭解很少。在我們家庭飼養環境中絕對沒有魚類需要專門打入二氧化碳。因為家庭飼養環境在牛不可能使魚醉氧,對你沒聽錯。氧氣含量特別濃的時候,魚是會醉氧的。
一般魚缸裡打入二氧化碳全部都是草缸,草缸打入二氧化碳可不是給魚類的哦,是給缸裡植物用的,因為任何植物生長都離不開二氧化碳加持來進行光合作用。
-
5 # 洪光Edwin
這就涉及到一個小知識點了,海釣和我們平時釣魚不同,一般海釣都是釣的海下十幾米深處魚類,雖然釣魚很爽,但是總有付出代價的一方,那就是魚類,因為一般海釣都有規定,釣出來的魚如果不喜歡,或者釣到了珍稀物種,必須在魚肚子上扎一個洞才能再放生!
為什麼,我們都知道魚都會有一個魚鰾(biao),這個對魚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對深海魚,那就更為重要,魚鰾含有空氣,魚可以透過對魚鰾的空氣調整,從而去實現調控魚體內的氣壓水平,改變魚本身的浮力,這樣的話就可以讓魚自由的在水上漂浮,水下游動,方便覓食,也可以及時的躲避危險。
所以,如果把魚快速從深海區釣上來的話,它的壓強會迅速降低,深海魚類原本為了適應深海而調節出來魚鰾氣壓調節不過來,魚鰾會迅速的膨脹,如果不給魚排壓,一旦超過了最大的壓強,就會把魚的內臟擠壓變形或者魚鰾直接爆炸,比如說帶魚,你基本上很難看到活著的帶魚!其次,就算沒死,如果你直接把魚放回海里,它也會因為本身魚鰾氣壓大,無法下沉到深處而大機率死亡!
正是基於以上原因,人們才想出來了這個辦法,用尖銳的東西把魚鰾刺破,幫它排壓,這樣魚就能很好的下沉到它原來的深度,救它一命。雖然魚因此被戳了一個洞,但是魚的恢復能力很快,基本一天之內就能恢復,所以也算是人類對魚的彌補吧!不過新手的話如果捅不好,捅到內臟了,也會加速魚的死亡哦,這個要注意,不要好心不成沒彌補到又害了魚!
-
6 # 秋歌988之女
這個問題吧,恐怕是所有的潛水的人都知道的道理,就是放氣,減壓。扎一針,一個小眼,把魚膘裡的氣給放出來。這是因為魚脫離了水,魚只能依靠吸氣存活。這樣魚肚子裡已經漲滿了氣。就是魚泡中漲滿了氣。脹滿了氣,魚就難往水裡潛,壓力過大,會要它的命。肚子癟了,那就容易了。這個道理,玩潛水的人爛明白。
中醫有言,人不見氣,魚不見水。見了就離死不遠了。南方有一個繩魚的保鮮保活的方法,就是繩的一頭拴住尾巴,一頭窮過腮,把魚勒成弓形,這個方法中就藏著一個基本的道理,擠著魚泡,不讓它快速地吸氣漲大。魚的命就取決於魚泡裡的氣。魚身弓著有一個自然擠壓力,這個系魚法就是利用了這個道理。所以,魚上岸仍然能活十幾個小時,甚至是一天,或更長一點的時間。
其實,這些都是常識。漁民懂。現在是資訊爆炸時代,人們都知了,已經是舊聞,不新鮮了。趕著我們小時候,這種知識還是很新鮮的。五十年以前,知道的人不多。現在不一樣了,連小屁孩都知道這是放氣。
除了人的大腦,這世界已經沒有新鮮事了。除非有人說,他看見了磨推鬼!嗯,大概是!
-
7 # 奇樂動物園
這種事情多發生在釣魚愛好者身上,尤其是喜歡海釣的釣客。
說是在魚肚子上捅一個洞這有點誇張了,這個事件的原理是為了在魚鰾上開個小孔,以便放出其中的氣體,一般都是用針管或者針尖來進行!像題中說的開個洞的真沒見過,想象一下,就算魚的生命力再頑強,你確定這樣放生它能活下來?
為什麼要如此做呢?在釣客口中的說法是,為了平衡深海魚的體內壓強,以便它們能夠活下來!
我們都知道,在深海中生存的魚類,體內壓強都比較高,這是為了平衡深海處的大氣壓,以便於生存。但是當深海魚從十幾米或者幾十上百米的深海被釣上來時,由於體內壓強與海面壓強的不平衡,有的魚類在被釣上來的那一刻就會爆體而亡!就算是不嚴重的,體內的魚鰾也會快速充氣增大,用以平衡外界大氣壓!
這種做法真的有效果嗎?我個人認為這只是那些釣客為了滿足自我慰藉的心理而做出的一種舉動,以此來證明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但實際上,又有幾個釣客能夠耐心準確的魚鰾放氣,大多數人都是為了滿足自身心理需求以及博得他人稱讚而隨手一刀,然後把魚扔進大海!
這些被放生的魚類在旁觀者看來,幸運的被一個善心人釣起,才能重回大海。可實際上,大部分魚類在捱了一刀之後,魚鰾裡的氣體不僅沒有被放出,而且傷口還泡在鹽水裡,其中滋味可以想象,但它們只能痛苦的飄在海面上,最終難逃一個死字,能活下來的只是少數!
在我看來,這些偽善的釣客與其如此放生這些魚類,還不如直接拿回家燉了吃了,這樣還能讓人高看一眼。如果真想放生這些魚類,真是一個善心人,下面的方法可以大機率的讓魚活下來!
把釣上來的魚用一個夾子或者其它工具夾著,快速的送到深海里去,這樣就能快速的排空魚鰾裡的氣體,從而讓魚活下來!
這種方法也有限制,那就是釣上來的魚不宜存放太長時間,否則不等放生就一命嗚呼了!
所以說,題主說的這種放魚的方法,在我看來博人眼球以及滿足自我的意義要大於實際意義,沒人會管這些魚到了水裡是不是還活著,外人只看到這些“善良”的釣客放生了這些魚類!
-
8 # 牧海
在海釣時,如果發現釣上的魚並不是目標魚種或者屬於保護魚種,這時候就需要及時放生。但放生也是要講技巧的,很多海釣愛好者約定俗成的做法是在魚的腹部扎一個孔,目的是將魚鰾內的過量的氣體放出,這樣一來,魚兒才能順利游到海水深處。
這種做好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搞不好對魚兒造成的傷害會更大。我的看法是,如果是有經驗海釣老手,在有把握的情況下可以嘗試這種“扎孔救魚”的做法,但是如果是新手的話,強烈建議不要擅自嘗試,否則“放生”很容易就會變成“殺生”。
既然問題的關鍵出在魚鰾,那麼我們就有必要好好的瞭解一下魚鰾的結構與功能了。
其實很多人都不理解魚鰾在魚的沉浮過程到底起什麼作用,甚至一些早期的物理教科書中都沒搞明白魚鰾的大小到底是怎樣調節的。
在1685年,佛羅倫薩科學院的一位教授指出:魚類想要從深水游到淺水時,就會主動鼓起魚鰾,此時魚的體積增加,浮力大於重力,魚自然而然就會上升。相反,魚兒想要下潛就要壓縮自己的鰾,使浮力下降。
這聽起來好像沒什麼毛病,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的。
對魚鰾的生物學解剖表明,魚鰾的體壁可以分為三層,最外層是堅韌而透明的纖維組織;中間一層是結締組織,主要成分是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最內層則是由上皮細胞構成。所以,魚鰾上並沒有可以控制收縮和舒張的肌肉纖維,有的只是起到感覺功能的神經纖維,根本就不能主動控制魚鰾的體積。
魚鰾內氣體的成分主要是氮氣、氧氣以及二氧化碳的混合氣。海水魚魚鰾內的氣體以氧氣為主,淡水魚則以氮氣為主。雖然淡水魚和海水魚魚鰾內的氣體含量不同,但功能都大同小異,簡要概括起來就是:控制沉浮(運動)、呼吸、感覺、發聲。
現在人們已經明白,魚鰾的體積完全是在外界壓力的變化下而被動變化的。魚類的下沉是透過胸鰭、背鰭、尾鰭的擺動實現的,下沉時水壓升高,魚鰾的體積會在自身調節作用下自然變小。魚鰾的被動壓縮能夠進一步幫助魚類下沉,直到魚類達到想要停留的水層。
所以,當海釣愛好者將魚類從30-40米深的水層中突然拉上來時,魚鰾會迅速膨脹,甚至會把腸胃等內臟排出體外。即便是隻有十幾米深處的小黃魚被漁網拖到水面時,也會發生類似的現象。
因此,透過扎破魚鰾促進排氣來拯救有鰾魚類還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但很可惜,在不損害內臟器官的前提下準確實施“手術”的可能性極小。
魚鰾位於魚的體腔背壁,一般的做法是從腹部開始刺破,這個過程中必然要穿過消化道,甚至還有可能損傷腎臟、心臟(可參考上面的魚類內部器官解剖圖)。“手術”之後的魚放回大海後,如果傷口較大還很容易引起感染,行動能力也會受限,被其他獵食者捕食的機率也更大。
綜上所述,正如其他答主所說,這一舉動更多的是給海釣者帶來心理安慰作用,畢竟目前還沒有充分的研究能夠證明這種操作真能有效提高有鰾魚類的生存率!
-
9 #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有海釣經驗的朋友,釣上來的魚如果不要的話,就會找根牙籤在肚子戳一下,然後丟回大海,在旁邊的人看得一愣一愣的,這不要也就罷了,居然還戳一針,這不是要了魚的命嘛!
一般海釣的朋友都會微微一笑,然後告訴你“這是為它好”!
為什麼釣上來的海魚放生還要戳一針?
我們先給出答案,這是要給海魚放氣,否則它很難沉入水下,更容易死亡!
大家都知道河豚是會吹氣的,對付天敵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鼓起一口氣,讓人體充滿氣體,首先它會膨脹到很大,讓天敵無法下口,然後它就會浮在水面上隨波盪漾,當威脅過去,它還是會釋放氣體然後恢復遊動!
其它魚類並沒有像河豚那樣充氣的本事,為什麼還要放氣?
其實不只是魚,人類潛水也會遭遇這樣的問題,水肺潛水深度最多也就30-40米,人體承受壓力就是4-5個,在這個壓力下,體內會溶解比較多的空氣,此時如果遭遇危險,有經驗的潛水員不會急著往水面快速上浮!
而是慢吞吞的上浮,在上浮的過程中不斷排出肺部的空氣,然後到水面時血液內溶解的空氣已經透過肺部排出,所以不會有危險!東南亞有些潛水教練在水下潛水遊玩時如果沒有自費專案,他們可能會帶著你快速上浮,儘管這個深度並不會導致人死亡,頭疼或者不適是絕對有的,所以一定要小心這些噁心的教練。
更深的區域潛水就需要飽和潛水技術了,這個原理並不複雜,在大深度水域工作時潛水員先在一個逐漸升高到工作深度水壓的區域內生活,待身體適應了這個壓力後,就可以在這個深度工作很久了,可以連續工作數天甚至更久。
飽和潛水
但在這些區域工作過的不能立即上浮到水面,需要長時間的減壓,讓體內溶解的空氣排出和一個大氣壓下一致才能在水面上自由活動,如果立即降壓到一個大氣壓,那死狀會很慘的。
秘魯漁民得減壓病,上半身腫脹成一個球
給魚戳一針,到底有沒有效?
經過上文的羅裡吧嗦,可算是說明白了從水下突然到水面,氣壓大變,魚鰾內氣體膨脹,魚無法快速潛入水下,反而會遭遇更大的危險,所以戳一針,快速釋放空氣,簡直好有道理!
事實上效果怎樣呢?
戳一針就是要把魚鰾戳穿,快速放氣,但效果如何其實大家是不知道的,畢竟誰都不會跟著魚下去看看它到底活了沒!不過美國某漁業協會做了個岩礁魚類放生後的死亡率統計。
海魚的存活率主要和捕撈或者釣起的深度有關
因為魚鰾位置和大小都有些差異,還有損傷也不一,比如不小心就會傷到魚的重要器官,所以這個效果是值得商榷的!
但大家似乎並不在乎魚會不會活,只求心安就可以了,心到佛到嘛!
當然如果真要將海魚放生的話還是用工具的,比如配重箱,將浮在水面上下不去的魚放到配重箱中,沉到一定水深時魚自然就會遊走,或者標配中魚鉤,不過這個就跟著魚走了,以後將伴隨魚的一生,因為這魚鉤實在不容易掉!
有一點要提醒下,並不是所有的魚都有魚鰾的,鯊魚就是一種沒有魚鰾的物種,而且它的口腔並不適合吞嚥海水流過魚鰓獲得氧氣,所以鯊魚必須不斷遊動才能獲取水中的溶解氧,要是鯊魚不動,它在海里是會被淹死的!
而且鯊魚有盾鱗,魚肉也有股子味道不好吃,因此很多朋友釣到鯊魚也會戳一針丟回大海,但事實上對於鯊魚來說,這一針可能會真的要了它的命,畢竟沒有魚鰾的鯊魚,你這一針戳進去,不知道給你戳到多少重要臟器。
-
10 # 迷你科學星球
海釣是一項很不錯的休閒活動。海里風浪大,面積廣,水體深,魚類物種繁多。海魚一般生性更為兇猛,見餌就咬,很容易釣獲。因此相比淡水垂釣,大海深處坐釣更為刺激有趣。
但並不是所有的海魚都適合垂釣,而有些深海魚類是保護物種,釣上來是必須要放生的。釣魚客就會在魚側面戳個小孔之後,再放生。那這個戳孔是個什麼操作?確定不是在虐魚?為何不將它們直接放掉,還要再這麼二次傷害一下?這樣做是出於什麼目的?都說這是為魚好!這就要從魚的生活習性說起了。
魚鰾絕大多數硬骨魚類體內都有魚鰾。魚鰾是位於魚類體腔背部的長形薄囊,內部含有空氣,是魚類身體比重的重要調節器官。
魚可以透過魚鰾肌控制魚鰾,自由地收縮或膨脹,來改變魚體內的空氣含量,以此調節身體的密度,這樣就使得自身在水中產生的浮力發生改變,進而實現在水中自由上浮或下沉。
當魚下潛時,魚鰾收縮,排出空氣,魚體積縮小,浮力變小而下沉,同時體內氣壓變大,以平衡外部水壓。
上浮時,魚鰾裡鼓進空氣,魚體積漲大,浮力增大而上浮。簡而言之,魚透過控制魚鰾中空氣的含量就可以根據需要控制沉浮。海洋中水體深度大,對深海魚來說,魚鰾就十分重要。
潛水艇就是魚鰾的仿生髮明,其壓載艙就是類似魚鰾的結構,透過注水、排水實現潛艇的上浮下潛。
扎孔平衡魚體內外氣壓海水的深度每增加十米,壓強大約會增加一個大氣壓。深海船釣時,深度往往達到數十米,甚至上百米,水壓是非常大的。這個深度的魚類,為了承受巨大的壓強,體內與體外的水壓相同,會達到數個大氣壓,魚鰾會處於被擠壓收縮的狀態。
這時候,突然被從深水區快速釣上水面。體外壓強急劇降低,魚體內外的壓強差巨大,會使魚鰾瞬間暴脹,鰾內充滿空氣,對其他內臟產生強烈的擠壓作用,有些內臟甚至會被擠出來,眼珠子會被鼓得特別突出。而這種變化情況早已超出魚的自主調節範圍。
如果把它們直接放歸大海,也會因無法調節,難以潛下水而一直漂浮於海面上,最後也是難逃一死。這樣的放生顯然沒什麼意義!所以,在放生前,對魚進行扎孔放氣,就成了海釣的一個規矩。
海釣客會用針管或鐵籤,從魚側方戳一針,把魚鰾戳破,幫助它們快速釋放空氣,以消除內外壓強對魚體的壓迫,讓它們能夠恢復,可以下潛回到生活的水層!
針戳放氣,減壓保持魚命,可以說這是一個比較人道的操作。
這個方法是否真的奏效?這方法看起來似乎挺有道理,國內外很多漁民和海釣客都會這麼做,但卻很少有人思考這個方法的實際作用。仔細想想,這並不是一個科學的放生手段,是粗糙而且實際成功率低的。
且不說魚身上戳孔傷口是否能夠不造成感染,不會招來捕食者,可以很快癒合。單從操作層面上來說,大多數人掌握不好手法,不能一次找準魚鰾位置,正確刺穿而不傷及其他臟器,很可能搞不好刺傷內臟,海魚失血過多,反而加速死亡。
其次,即使準確刺破魚鰾,深海魚的存活率也是很低的。根據美國相關部門研究顯示,扎孔對提高深海魚的存活率幫助並不大。
況且深海魚的某些損傷, 也並不是靠扎孔就能解決得了的。
可見,採用該方法的初衷是好的,但並不是很好的解決方案,更多的還是讓海釣客有一個自我心理安慰。想要有效地放生深海魚,還需選擇其他更為專業的有效方案。
-
11 # 怪羅科普
首先,這個做法是真實存在的,而且有一定科學依據,幾乎全世界都有這麼操作的人。
只是進入21世紀後,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開始追蹤那些被釣上來後放生的魚的存活率,發現給魚肚子來上一針對一些魚存活率確實有幫助,而對一些魚卻沒有太大幫助。
我先來說說它為什麼有一定科學依據!
魚的氣壓創傷我們知道,隨著水深的增加,壓強逐漸增加,而海洋的魚類是分層而居的,每一個物種都生活在自己舒適的水深,換句話說,每個物種承受的水壓是不同的。
當深海的魚被釣出來的時候,由於壓強的變化,它們將承受巨大的氣壓創傷,這有點像我們去高海拔的地區不能適應一樣。
但是魚類的氣壓創傷比我們要嚴重得多,典型表現就是眼睛腫脹,肚子膨脹,有時候甚至腸從尾部凸出,胃從嘴裡凸出等等。
再嚴重一點的魚鱗都有會立起來,甚至是魚身破裂,當把氣體放出時,就像是給氣球放氣一樣會發出嘶嘶聲。
至於為什麼魚的反應會如此激烈,這就要講魚類的一個重要器官——魚鰾!
魚鰾如何充氣和放氣魚鰾是魚類的浮力控制器官,透過血液中的氣體對其進行充氣或放氣來調節浮力。這種對魚鰾的充氣和放氣可以讓有魚鰾的魚在各個水層中自由移動,以充分利用進食的機會,而那些沒有魚鰾的物種(比如許多底棲物種),大部分時間只能待在海底附近。
當魚遊向水面時,水的壓力會降低,魚鰾內的氣體就會膨脹。在正常情況下,魚通常會將膨脹的氣體重新吸收到血液中來適應水壓的變化(有些魚也會透過“打嗝”的方式從嘴裡撥出氣體)。
然而,當一條上鉤的魚迅速被拉向海面時,它將無法足夠快地重新吸收或釋放魚鰾中的氣體,這就是為什麼一些深海魚出水的時候那麼膨脹。
據信,從10米深的水中打撈上來的魚就已經會在某種程度上受到氣壓損傷的影響,而將一條魚從20米深的水裡拉到水面會使其魚鰾的氣體體積增加三倍。
在許多情況下,膨脹的魚鰾會擠壓到魚的內臟,這可能會導致不可逆轉或致命的傷害。
更重要的是,這樣一個“充氣”的魚無法從表面遊向海洋深處,最終它會成為海鳥和其他捕食者的食物。
如果要放生一條膨脹的魚,唯一的方法就是先排氣,以便降低浮力,讓它能夠游到自己的水層。
這個可以讓魚自己慢慢排氣,當然還有一種看著都疼的人工方法,那就是給魚的肚子來上一針,扎穿魚鰾放氣。
這個方法到現在都有很多人在用,而且網際網路上可以學到正規的操作步驟,但是排氣是一種侵入性技術,可能導致感染和損害其他器官。
如果要用這種方法必須要有一些專業知識,以及對海洋魚類比較瞭解才行,因為不同魚的魚鰾所在位置是不一樣的。
我前面也說了,給魚來上這麼一針對於一些魚的存活率影響不大,但為什麼很多海釣者的人堅信給魚扎一個洞確實可以幫助魚呢?
海釣放生的存活率主要取決於深度阿拉斯加對太平洋鱈魚的研究表明,在減壓過程中破裂的魚鰾會在捕獲後24小時內被密封,並恢復正常功能。
野生海洋動物的恢復能力是驚人的,那些受點小傷的魚好像確實一點都不致命,魚鰾也確實並非扎破就致命的器官,這可能是“扎魚鰾”的做法一直存在的原因之一。
現在國際上對各種魚類釋放後的死亡率研究還挺多的,2007年,一份來自西澳洲洲的一項關於鯛魚釋放後存活率的研究表明,釋放鯛魚的存活率主要取決於被釣起來時的深度。
這項研究涉及不同深度的約700條鯛魚樣本,其中不到30米深度的鯛魚釋放後死亡率很低(3.4%),45米和65米深度的死亡率上升到很高(69%),鉤傷死亡率較低,而排氣 (用皮下注射針刺穿魚鰾)並沒有提高鯛魚的存活率。
(題外話:鉤傷死亡率報告上沒有給出具體資料,這個的死亡率很低,個人持懷疑態度,因為我在另外一份報告上看到釣傷影響吸食魚類的捕食能力)
最後:深海魚要如何放生呢?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認為慢慢地把魚拉出水面可以讓它們適應水壓的變化,那就太天真了,這招並沒有什麼用。
在大多數情況下,壓力變化太嚴重,即使是緩慢上升,魚也無法適應。在一些測試中,魚從30米的高度被帶到水面後,需要很多天才能適應低壓強的浮力。
一條魚受到氣壓創傷的程度取決於很多因素:包括它的深度,物種,以及釋放後它恢復到舒適深度的速度等等,但和多快速度拉出水面沒有太多關係,你也不可能用幾天的時間把它拉出。
雖然慢慢把魚帶出水面作用不大,但是快速地把魚放生到海里就顯得很有幫助了。
如果你快速釋放,仍在膨脹的魚可能會游到足夠深的地方來抵消突然減壓的影響。
圖為:配重魚鉤和配重箱
另一個選擇是幫助魚下降到一個安全的深度,這就會用到一些工具了,比如一個配重箱和配重魚鉤,讓魚和重物一起下層,確保魚能夠到達舒適深度,它自己掙脫或者我們幫助開啟。
如果沒有任何工具,也只能在魚肚子上扎個洞了!一條膨脹的魚被丟到海里是必死無疑的,而扎一下還有存活下去的可能。
當然,最好還是減少深海垂釣,減少對海洋的破壞最好了,釣上來又要放掉也確實有點看不懂!
-
12 # 環球科學貓
有人將魚放入到海中,還故意將魚的身上“捅一個洞”,這不是要魚的命嗎?這種做法真的是“太殘忍”,並且這種現象還是大規模的存在,所以真的是對魚放生的一種“傷害”,不要就不要,還故意去“捅一下”,這可能是不少人的想法了,說不定看到了還要去罵別人一下,真的是無比慘烈。
確實不可否認放生大海的魚,在肚子上“捅一個洞”是最為普遍的現象,並且也是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對於海釣的人來說,是非常普遍的情況,那到底是怎麼回事情?我們就來看看。
為什麼要在魚肚子上捅一個洞?確實有這個現象,我們是不可否認的,但是也並沒有大家說得那麼“誇張”,那就是在魚的肚子上直接“同一個洞”,俗話說“生物再小,五臟六腑齊全”,所以魚無論是大魚,還是小魚,都是具有這個特點,而對於深海之中的魚來說,它們在海里面生存,肯定是要進行“其他的控制”,我們最為常見的可能性就是“河豚”了。
河豚在不同的潛水區域,出現的情況是一樣的,它可以自己“伸縮”自己的“肚子”大小,這樣來平衡自己體內的氣壓,所以我們在釣到海魚的時候,如果不喜歡的話,可能會利用針孔一樣的東西,對魚的肚子進行“扎一下”,然後才會將其釋放到海洋之中,其實這裡的原理就與河豚有點類似,這樣才可以平衡體內的氣壓,如果不進行,那麼魚可能就很難生存下來了,因為氣壓的變化可以直接將魚斃命。
所有的海魚都需要這樣做嗎?對於海洋來說,魚類的數量真的是多不勝數,有生活在深海之中的魚,也有生活在海洋潛水區域的魚,所以並不是所有的海洋魚類都需要這樣做,僅僅是“部分魚類”需要這樣做。而魚會根據不同深海的深度透過所“捅”的一個洞穴來平衡,當這些魚進入到潛水區域的時候,水壓就不會太強,這個時候魚並不需要“捅的洞”來進行平衡。
而它們進入到深海之後,就需要這個洞來進行平衡,這樣才能有利於它的生存。用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在海洋之中,1米深度與40米深度的“壓強”完全不一樣,也就是水壓強度,如果我們突然將40米深度的魚釣上來,肯定會看到這個魚幾分鐘內就會很容易死亡,而這個時候就是因為水壓對魚的作用力失去了。
所以我們必須要先給魚“捅一個小洞”,這樣來平衡氣壓,相反的道理也是一樣的,你放入深海之中,必須要依靠這個洞來進行水壓平衡,這樣它才能夠實實在在的生存下來。當然一般來說,對海魚基本都是先痛洞,然後才會釋放,這就是大概的情況。中間的原理就是“維持壓強”的平衡。
那這個方法真的有效果嗎?還真別說,這個方法還真的進行過科學研究,NOAA曾經針對深海魚進行研究,透過“捅洞”來進行對魚的存活率計算。它們是透過將魚進行“內臟”擠壓,然後釋放到一定的水深度區域,最開始的時候,沒有采用人工的時候,直接將深海魚放入到了水中,結果發現它直接在水上漂流起來了,結果始終下不去。
最後靠人的作用,直接將魚拉入到了適當的區域,結果魚完全可以在這個水層進行生活,並且最初擠壓的“內臟”也出現改變,它的肚子也鼓起來了,恢復到了原來的樣子,所以這說明該魚的身體變化,水的深度等因素存在關係。所以在深海魚上進行“捅洞”並不是人類的一種殘忍做法,而是將其存活率提升了幾倍。
如果你將深海魚直接釣起來,又直接放入到海洋之中,那麼它就會直接漂流起來,直到死亡,這不僅放生不成,反而害死了這一條魚。當然這裡需要提醒的是,放生大海的魚,捅洞的時候,不能過太大了,魚跟其他生物也是一樣的。
在捅大洞的時候,會導致大量的血流出來,如果是在海洋之中,被鯊魚等敏感性捕食動物發現,那麼這一條魚依然是無法生存的,所以不定還會對釣魚者帶來威脅,因為鯊魚對血的味道非常敏感,世界上找不到第二個這麼強大的生物了。
這下大家應該知道放生大海的魚,為什麼要在魚肚子上捅一個洞?其實就是為了平衡水壓的作用,其他沒有什麼作用。當然對於不愛釣魚的人來說,還不如不釣魚,釣起來又放生,這不是多此一舉嗎?這個完全是站在不一樣的立場上看問題,所以不具有爭議性。
-
13 # 科學黑洞
放生大海的魚,在肚子上捅一個洞,它們可能繼續存活下去,但如果沒有任何操作直接放回大海,那麼就意味著必死無疑。
這個場景在海釣的時候經常出現,看一些紀錄片,外國的釣魚愛好者都是把魚釣上來,雙手端起拍一張照片,擺弄完之後就會把魚放歸大海。但是前提必須要進行相關操作,例如問題中所說的魚肚子上捅一個孔來放氣,或者說用配重箱,把它們沉到海底。
首先來說一下海釣為什麼要放生?這一點應該是很多吃瓜群眾所疑問的,我們的常規思維,把魚釣了上來自然就屬於自己,尤其是費了一番大力氣把魚釣上岸,最後再放生掉,感覺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實際上很多人釣魚完全享受那個過程,而不在乎最後是否會得到魚。
很多人把它當成一種休閒方式,尤其是在國外大家推崇海釣,釣上大魚後尤其是珍貴罕見的魚都會拍照留念,之後再把魚進行放生,最終帶回來的魚可能不及釣釣到的十分之一。
當然尤其是在國外釣魚活動受到嚴格的法律法規進行規範,例如什麼樣的魚釣上來必須要放生,甚至出海捕魚還要帶上相關的尺子,不符合要求的必須要進行放生,否則將面臨違背條例被罰款的情況。因此在很多海釣的紀錄片中,我們都可以看到被釣上水面之後,一些大魚可能就會被放生。
釣魚放生並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必須要有一定的流程在這裡一般都針對海上釣魚來說,畢竟在大江大河中它們本身並不是特別深,魚類的分佈並不會有明顯的層次感。但是對於海洋來說就完全不同,地球上70%面積被海洋所覆蓋,平均深度超過3000米,在海洋生態系統中不同深度的地方有著不同的生物分佈。
簡單來說就是魚類的活動範圍都是有限的,在其它範圍內它們的身體難以適應。學過高中物理的就應該很清楚,水深增加10米,就增加了一個大氣壓強,魚類生活在深海里面對的外界壓力會非常大。但是魚類不會像人類製造的潛水艇一樣,內部空間固定,只做一個堅硬的外殼來硬性的抵擋海水壓力。魚類一般都是採取妥協的方式,讓水可以進出身體,達到身體內外壓強的平衡。
當深海魚類被釣了上來,那麼它會經歷減壓的過程,也就是說從舒適的環境中逐漸向不平衡的狀態轉化,由於隨著上升直到海面之上,外部的壓力逐漸減小,但是內部的壓力不會變化,這就會產生一種狀況,魚“炸”了,像下圖中就是石斑魚,釣上來後經歷了減壓過程,也產生了相應的症狀,眼睛突起甚至是胃都從嘴裡吐出。
很多魚類都有魚鰾,它們內部充滿空氣可以調節魚在水中的上下浮動。
假如在深海內,這個魚鰾中的空氣受到更大的壓力,它的膨脹範圍可能是雞蛋大小,但是隨著被釣出海面,經歷減壓過程,魚鰾可能就變成鵝蛋大小,甚至會更大。因為被壓縮的空氣逐漸膨脹開來,這就導致深海魚類無法靠著自己的能力游回深海。
因此很多海釣之後放生魚類,都採用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在它們的肚子上扎一個洞,這裡實際上就是要把魚鰾扎破,把多餘的氣體釋放出來,這樣可以讓深海魚類穩步地下降到它所生活的區域。
說在最後在魚身上捅一個洞,之後再把魚進行放生,實際上有點道理但並不是那麼科學,正常可以理解,透過對魚鰾進行放氣,之後讓魚類進入深海層。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有很多種情況產生,如果手法不好可能就好多捅一個洞,並且這樣的魚被放生後感染的機率也很高的。
因為扎針的方法會破壞魚腔體內封閉環境,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當然大家只是完成了自己的放生流程,直接把釣上來的魚捅一個洞再直接丟回海里,此後再繼續自己的休閒,其實這樣的魚可能沒有放生成功。
-
14 # 紫月蘭亭
放生大海的魚,為什麼要先在魚的肚子上捅一個洞?其實這是人們為了救魚一條性命,聽到這裡估計大家都有點懵圈了,在魚肚子上捅個洞,不是讓魚死得更快嗎,怎麼就成了是也了救魚一命呢?下面聽我慢慢道來,看完以後大家也就明白其中的原因了。
眾所周知,大海里的魚種類繁多,我們一般可以把其簡單的分為淺水魚和深水魚。而放生大海的魚,要在魚的肚子上捅一個洞的這種情況,主要是針對大海里的深水魚。
一般都是發生在海上船釣時,人們在海上釣魚過足了癮,就會把魚放生,為了讓魚能夠繼續存活,釣魚人就會在魚肚子上捅一個洞,在放區海里。
剛開始我也和大家一樣好奇,這樣做是有什麼講究嗎?會不會只是一種習俗或者習慣,直到有辛和幾個經常海釣的人閒聊,我才知道他們這樣做的深意。
那是因為海釣的深度一般都超過四十米,這些被釣上來的魚也都屬於深海魚,由於它們長期生活在深海里,氣壓比較大,魚鰾就會像一個氣囊一樣,一直處於一種被壓縮的狀態。
如果這些魚突然被釣到水面,體外壓力就會迅速減小,而魚鰾會在段時間內逐漸擴大,對魚本身的內在的其它器官進行擠壓,魚在這種狀態下,即使把它們放生了,它們也是無法存活的。
為了讓它們放生後能夠繼續存活,人們會透過針管穿刺魚的體表,透過給魚鰾排氣,從而降低魚的體內壓力,這樣放生後,可以讓重新回到海洋中的魚,更快的適應相應的水層,從而不會出現生命危險。
在這裡也給大家說明一下,其實放生大海的魚並不是在魚的肚子上捅一個洞,只是用針刺穿它們的體表,達到給魚鰾放氣的目的,對於本身不會造成什麼危害,放生以後,它們的這點小傷口也會很快的癒合,不會造成大的傷害。
總的來說,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讓釣上來的魚放歸大海以後能夠繼續存活,不影響它們的正常生活。千萬不要誤以為這樣做是為了讓魚長記性,下次不要再上人類的當,亂吃魚餌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有時候想想人類挺自私的,釣魚也就算了,釣上來又不帶走,要把其放生,美其名曰還它們自由,那還釣它們幹嘛,讓它們好好的生活不好嗎?何必打擾它們的生活呢?難道只是為了一時的興奮和釣魚的樂趣。
但是不管怎麼樣,愛護環境,保護動物是人類的責任和義務,同處地球上,人和動物都應該和諧相處。我們不應該為了自身的一己私慾,就去選擇傷害它們,應該儘量不打擾它們的生活,共同保護我們生存的地球,美好的家園。
-
15 # 田厝學史
幾個海釣痴迷者,花重金租了一艘快艇,他們到海中間去釣魚。其中一個釣手釣到了一條200斤左右的金槍魚,可他們卻將大魚放了,急得我直跺腳。
有人說,國外的海魚比較多,也大,釣不完,而且也容易釣。他們說在一些地方,釣三文魚簡直是易如反掌。
是不是這樣呢?
快艇上的幾個釣手確實釣到不少魚。可鏡頭卻給了其中一個黑人釣手。這個釣手人高馬大,貌似釣到了大魚,魚杆都已經被拖得彎下去了,感覺就像斷了似的。黑人釣手嫻熟地跟魚玩耍,來回兜轉個不停。
顯然,黑人釣手很累,不過卻興奮得呱呱大叫,口裡好像飄出成串的調子。
其他人見狀,都放下手中的釣杆,走過來幫忙。
一條巨大的白色魚隱約在水面上,不過它還是那麼頑強,尾巴一撇,濺出陣陣水花。
我一看,說了一句:又是發財的節奏了。這句話可是漁人阿烽的口頭禪。這麼大的魚得值多少錢啊!
魚船上的釣手也都特別興奮,他們有的雖然幫不上忙,但也可以看出他們其實很期待大魚的到來。
這條魚也被折騰夠了,感覺是有氣無力了。釣手們合力將它拖到船上,然後各種拍照合影,各種姿勢,抱著魚也有,摸著魚也有,一個釣手可能摸到魚的什麼地位,它翻身掙扎起來,力氣很猛,一下子就將他掀倒。
接下來,我以為他們要放進裝魚獲的地方。沒想到,他們嘰哩咕嚕一下,很平靜地,也沒爭吵。其中一個拿著一根細小,貌似鐵針的東西,在魚肚子摸來摸去,然後就是一針下去。
我以為是打麻痺針啊。
魚抗議了。
他們沒按照發財的節奏去做,而是將魚小心謹慎地放到海魚。
有人去開船,讓船慢慢走,有人捉著魚鰭,感覺是攙扶著魚走路似的。
我有點納悶了。
又打針,可又要將魚放下去,這是為什麼啊?深海大魚啊,值錢呢。煮魚粥也是頂呱呱,那湯水,鮮甜得很,我都流口水了。怎麼捨得放走呢?
這事在他們看起來都很正常,在將魚放流時,既沒有產生激烈的爭論,也沒有誰站出來阻攔。自然而然,好像是約定俗成,習慣成自然的樣子。
後來一瞭解,才知道,在國外海釣,並不是那麼隨意,有些魚不是你想要就能要的,也不是你釣上來,就是你的。他們都有一些規定。比如魚產卵的季節,繁殖期間,不能海釣;
有一些海域是不能海釣;
魚多大,尺寸大小也有個規定,什麼尺寸的魚才能帶回;
更重要的是如果是巨型的魚,而且是水上野生保護魚類的,或者是瀕臨危少的魚種,也是規定不能帶走的,比如大型的藍鰭金槍魚。
可能有人就要問,將魚帶走能有多大事情啊?答案是肯定的。
罰款肯定要的,更讓這些釣魚愛好者害怕的還是會處理他們一年或兩年不能釣魚,他們可會如坐針氈啊!
可他們為什麼要給魚打針呢?
這可不是什麼打針!這是海釣者對深水魚的一種救命做法。
據海釣專業人士說,海釣者中,不乏經商做生意的,他們出海釣魚,圖的不是魚獲,而是享受釣魚過程中的樂趣。釣到深海魚,50米以下的,如果魚不是很大,幾十斤的,保護魚種,他們會將魚放流的,大型的魚,有很多也是需要放流。
放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魚放入海中,讓船兒帶著它們走一段。這些魚還是有一定活力,不會奄奄一息。一段水路後,它們會自己游回深海中,它們也就生活在幾十米深的水裡。
一種是要將魚先撈起來,“打一針”。這些魚都是深海魚,可能生活在很深很深的海里,上百米,幾百米,甚至更深。像上面說的這幾個海釣愛好者釣到的大金槍,就生活在深海中,幾百米深的。從深海中突然蹦到水面上,它們哪能受得了啊。
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都知道,魚為什麼會越遊越深呢?魚有什麼功能使它們保持重心穩定呢?
答案來了,那就是魚鰾。魚鰾能起到重要的作用。魚兒有海水中由淺入深,或者由深到淺,那都要透過魚鰾來調節。當魚被釣上來時,它感受到的水壓越來越低,魚鰾的空氣越來越多,因為空間變大了。到水面上的時,魚鰾已經失去工作職能了,沒辦法再調節上下浮沉了。
那麼怎麼辦啊?
如何將魚放回去,而又能使它們能夠活著呢?深海魚被弄到水面上,如果不用鐵針插一個小孔,它是無法游回去,只能在水面上轉啊轉,浮在水面上。不久也將活不下去了。
放氣。
有經驗的海釣者會結合魚的大小來幫它們放氣。小魚,十斤幾十斤的,可以用一根長針;大點的魚,上百斤,甚至幾百斤的,得用一根鐵針。
然後在魚肚子捅一個小洞,把氣體放出來就好。關鍵是怎麼捅啊?必須找到魚鰾所在的魚肚上,不然捅不到魚鰾,倒把魚的內臟捅壞了,那魚還活得了嗎?因為需要放氣的是魚鰾,而不是魚肚子啊,氣體在魚鰾裡。
捅了一個小洞,把魚鰾裡的氣捅消了,魚鰾的功能也就慢慢恢復,它們也就能流回深海中。
而捅出的這個小洞,因為很小,也不會影響到魚的生命。一段時間恢復後,也就沒事了。
寫在最後:
海釣愛好者,他們真的是痴迷啊。我認識幾個海釣愛好者,工作之餘就租船海釣,每次也都魚獲滿滿。
他們說,現在一些保護的魚類,特別是珍貴的魚類,他們也選擇放流,在做好保護措施的情況下。
每一項健康的興趣和活動,都值得我們尊重,但也希望這些海釣者,也能遵守相關的規定,保護水上稀有野生魚種!
-
16 # 奇奇怪怪的科學觀
和朋友海釣時,我釣到一條小魚,想要丟回海里,朋友卻拿牙籤在魚腹部戳了一下,他說“這是為了它好”。
我驚訝極了,魚都被他戳了一下,這是為了它好?朋友卻笑而不語。
我的興趣愛好很廣泛,也因此我認識了不少朋友,朋友也經常帶我去接觸,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
在多年之前的時候,就有一位朋友,帶我去海釣,這位朋友很喜歡出去玩,問我要不要一起出去海釣,於是我就跟著他一起去海釣了。
其實在此之前,我並沒有接觸過海釣,只是感覺到很新奇,就跟著他一起去海釣了,海釣的時候,我釣上來一條小魚,因為這條魚實在是太小了。
我剛想把它放下海中的時候,朋友卻把它拿過來,拿起放在旁邊一旁的牙籤,戳了一下魚的腹部。
看到這裡,我驚訝極了,問“你為什麼要拿個牙籤給它戳一個洞?”朋友只簡單地回了我一句“我這是為了它好”當我想再進一步追問的時,朋友卻笑而不語,沒有再回答我的問題了。
我看了看旁邊其他海釣的朋友,也都是這樣做的,有一些他們不要的魚,釣上來之後,他們就拿個牙籤戳一下魚的腹部。
然後再把魚給扔下去,當了解到事情的真相之後,才明白這種看似傷害魚的做法,其實還真的是為了魚好。
深海中的魚被釣上來,就猶如丁真出甘孜一樣大家一定認識丁真,那個憑藉著一段影片就走紅網路的丁真珍珠。
不過一般我們都叫他“丁真”丁真的家鄉在四川甘孜,雖然甘孜屬於四川地帶,但是這裡的生活環境知識跟西藏有點相似。
也因此丁真剛走紅網路的時候,所有的網友都認為他是西藏人,但是卻沒有想到丁真居然是四川人,因為丁真的長相以及身上所穿的服裝都很像西藏那邊的。
更為重要的是丁真的臉上還擁有高原紅,臉上紅撲撲的。
丁真走紅之後,出了甘孜,到了低平原的地方他顯得很不舒服,因為他一直生活在海拔3390m的地方,也就是甘孜縣城的海拔。
所以他從一個高海拔的地方,來到平原之後,出現了乏力,疲倦,胸悶,頭暈等等種種不舒服的情況,這就是所謂的“低原反應”,也就是俗稱“醉氧”。
沒錯一個日常生活在高海拔的人來到低平原的人,身體上會出現各種不適。
那麼對於魚而言,其實也是一樣,海底最大壓強力數值為1135個大氣壓,而海水都是鹹的,所以海水的密度比純水的密度還要高1.03倍所以海底的壓強為=1135個大氣壓。
對於海魚而言,原本他們就生活在這種高壓強大環境之下,而身體也都已經適應了這種環境,所以當他們在海里生活的時候,如果不脫離當前的環境,那麼一切都相安無事。
但是它們,遇上了人類前來海釣的人類,人類用食物去吸引他們,從而讓魚兒上鉤,當它們咬下那一塊肉的時候,他們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要被釣上來。
魚上鉤的時候瞬間就從深海幾十米的地方,一下子就從一個壓強高的地方,瞬間就來到了壓強低的地方,所以被釣上來的時候,他們的身體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不少於魚由於體內的壓強急降,與體外的壓強形成強烈的對比。
所以有的魚在被釣上來的那一刻,魚鰾會瞬間暴脹,而鰾內也會充滿空氣,就會爆體而亡,甚至嚴重的魚的內臟還會被擠出來!整個魚身都會破裂!
這就是由於由於壓強的不同,導致了這些魚被釣上來之後,會瞬間爆體而亡!
但是如果海釣的時候,釣上了一些不想要的魚,把它放回海中也有一個問題,它們也很有可能會因為適應不了深海的壓強而死亡,所以需要給魚的肚子戳一下,給它放放氣,以便它適應海底的壓強。
針不是隨便扎的,也有講究但是在給魚放氣的時候,針不是隨便扎的,大多數人只是隨隨便便地扎一下,根本就不知道真正的位置。
只不過是為了求得一個心靈上的慰藉,又或者是想要贏得其他人讚賞的目光而已,只留下痛苦的魚。
想要幫助到這些魚,那麼給在魚放氣的時候,針就一定要紮在魚鰾的位置!
魚鰾是水中生活的一個重要的比重調節器,位於體腔前方,脊椎骨下面,裡面充滿空氣,和食管之間有短段氣道相通。
它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為魚提供氧氣,它透過充氣以及放棄來調節,魚身的比重,從而調節硬骨魚身體內外的水壓平衡和控制身體沉浮。
所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深海中的魚瞬間被釣上來的時候,它的魚鰾會瞬間充氣,因為魚鰾就在其中起到這麼一個重要的作用。
所以如果人類把不想要的魚,再放回到海中的時候,得先把充滿氣的魚鰾放氣,以便降低浮力,以便它更好的回到海底。
也就說當魚下潛的時候,我們透過這種給它放氣的方式,收縮魚鰾,排出空氣減少它的體積,幫助它平衡壓體內外的壓強,更好地回到自己生存的地方。
這個道理其實跟鯨魚縮小自己的肺部面積,增加實心的道理是一樣的,增加體內的密度,來適應海底的壓強。
說到底也只不過是為了魚好,但是實際上,這種做法據美國相關部門經過調查研究之後,恐怕心理上的安慰比實際上的幫助要更多。
因為沒有多少人能夠很準確的扎準魚鰾,因為他們都對魚鰾的位置瞭解的不夠清楚,所以大多人也只是隨便地扎一下,而且即便精準的扎破了魚鰾,深海魚的成活率也是很低。
有一種更好的方法能夠更好地幫助到魚,那就釣著魚,到了一定深度的時候,再把魚給放下去,但是這種做法太過於麻煩了,所以沒有多少人能有這種耐心。
你怎麼看這件事?
回覆列表
魚缸氧氣太多對魚有害1,長期的大量充氧最為嚴重的問題就是擾亂了魚缸中的水流方向,使的魚缸中的雜物不能很好的集聚,這樣子雜物就不能有效地進入下水口或者上過濾的底漏處,使得魚缸中的雜物紛飛,長期如此魚缸中的水質就很難保證清澈了。 2,魚缸中的氧氣量越大魚兒就會生活的越好或者是水質就會保持得更好,其實是不正確的,在有些時候我們必須要人為地去控制魚缸中的氧氣供應量。 3,魚兒初期入缸,為了使其快速的適應水質和環境,對於有些魚兒我們可以爆氧,但也不是所有的魚兒都適用,等到水質恢復到正常的狀態,氧氣量我們可以相應的減少,魚缸中過濾的水流才應該佔到主導地位,這樣子的操作才是正確的。所以魚缸不應該長期處於多氧狀態,尤其對於部分透氣較差的觀景缸,長期富氧容易導致魚兒出現醉氧的情況,不利於其生長。 4,整個魚缸中物理過濾系統最大,其次是生化過濾,最後才是氧氣的供應。任何時候無論是上濾系統還是下濾系統,本身都可以無形中為魚缸提供氧氣,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充氧裝置永遠只是起到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