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未名畫社

    所知有限,權當妄言!

    姑且不論幾時為尺估價,先應瞭解造紙技藝的發展與顏科、墨汁工藝水平(早期礦物、植物顏料的產出是不足的)!大紙生產也不存在(手工作坊與機械製造的區別而已)。俺從未在任何史籍裡看過前輩們以賣字畫牟利的!反有助弱為樂的故事頗多!……尺牘之識,寸心而已!何必傷己!

  • 2 # 民國畫事

    一、以尺論畫,最方便標準量化,在書畫市場交易中簡單、實際、高效。

    書畫是非標行業,但產生交易的時候,需要有一個量化的參照標準,便於畫家、銷售方和消費者衡量價格。

    至於其他的細節,就在這個基礎上再繼續分析,但你已經對作為商品的書畫,有了個初步概念。

    如果書畫按“件”論,就不方便了,“件”有大小,有可能一件只有一平尺,也有可能一件有十平尺,價格千變萬化,這件畫雖然小,但質量高,就貴一點,那件畫雖然大,但畫得差,就便宜一點。這樣如果別人問這個畫家一件作品多少錢的時候,你就需要得費唇舌時間把具體情況說清楚,這樣太麻煩。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中期,齊白石在畫室的牆上就貼有賣畫的潤例,如“花卉條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中堂幅加倍,橫幅不畫。冊頁,八寸內每頁六元,一尺內八元;扇面,寬二尺者十元,一尺五寸內八元。”

    這裡不僅有了價格參照,畫家投入的勞動量和紙墨消耗也有了參照,比如“花卉條幅,二尺十元,三尺十五元;中堂幅加倍”。

    二、為什麼是尺,不是寸,或丈

    小於一平尺的畫太小,大於一百平尺的畫又太大。而最適合傳統中國畫家在紙上創作的空間,就是一平尺到十幾平尺之間,所以以平尺為單位,是最合適的描述區間。這裡面還有造紙技術的制約。

    三、以尺論價,類似市場營銷學裡的“最小單位定價策略”,最有利於銷售。

    利用了消費者的心理錯覺,讓消費者感到價格不貴易於接受。

  • 3 # 使用者101165648431

    國畫為什麼以平尺論價?

    在華人的“書畫”交易中,首先是談價問題:多少錢一平尺?這裡所說的“尺”即平方尺,是用來計算書畫大小面積的。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長度單位,直至今天還在沿用。

    1、何為尺?

    上古的尺寸等度量單位,其產生之初是以人肢體的某部分為對應標準的,這就

    是說,將手掌張開,以拇指到中指端的距離(俗稱“一拃”)為一尺,以手指的

    寬度為一寸,伸直左右胳膊,其間距為一尋。對成年男子來說,手、指和雙臂

    的長度一般不會有太大差異。

    一尺十寸,十指(寸)並列當為一尺。商代以咫(八寸)為尺,其長度約

    合米制的 16 ㎝左右,比秦漢以後尺制要小。從秦漢的 23cm到隋唐 30cm再到明

    清 32 ㎝,歷史上尺度的長短代有不同,加之用途不同,同一時期尺制又存在有

    律尺、工尺等系統,但無論如何變化,其長度越來越來越接近肘長,後徘徊在

    肘臂長度 30cm上下。

    2、書畫作品為什麼不是以寸或者丈來定價?

    這就說明一下書畫作品形制的發展了,書畫作書畫作品的形制有:尺牘、手札、斗方、橫幅、對聯、立軸等,規格有:八尺、六尺、五尺、四尺、三尺,超過尺的叫一丈二尺、一丈六尺、一丈八尺。而這些形制並不是一開始就有的,這裡面有一個發展過程。

    書法中,較尺小者稱為:咫、曰寸,寸楮、寸札、寸簡等亦屬尺牘書法之列;較尺大者曰尋、丈,明清書家,長於尋丈大軸,立軸與尺幅從形制角度代表了兩種不同的作品形制。

    秦漢魏晉時期的書畫作品多是簡牘、手卷形制,簡牘的規格一般在一尺內,手卷的高在18cm~23cm左右。

    此外,書畫作品的形制變化不僅僅是造紙工藝的發展有關,與古人的居住空間也有非常大的關係。

    秦漢時期,家居習俗席地而坐,上身挺直,左手持牘,右手持筆,下臂靠近身體,上下活動所形成的作業面範圍差不多是垂直作業區,下臂與簡牘分別形成直角三角形的斜邊和直邊,當時的作品形制多是小尺寸。

    到了明朝,居住空間發生了變化,書寫方式也由跪式轉為站立書寫,這個時候出現了“巨軸”形制,這種巨軸指的是180釐米的立軸形制,明朝徐渭打響了“巨軸”變革的第一槍。

    這就是為什麼不以寸或者丈來論價,因為明之前書畫作品形制都偏小,甚至有些大尺寸的書畫形制未出現。

    3、關於書畫以尺論價

    在唐人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也有相關記載,清朝的一些畫家也會以平尺來制定相關的潤例;民國時期,齊白石、張大千、吳湖帆、馮超然等一大批書畫家,他們也為自己制定了按“尺”的售價。

    有趣的是,齊白石賣畫除了按尺銷售,此後也按所畫內容出售。他在77歲時,重新修訂了自己的畫作售價:“花卉加蟲鳥每一隻加十元,藤蘿加蜜蜂每隻加二十元。減價者虧人利己,餘不樂見。”由此可見,齊白石具有“不許討價還價”規範市場的意識。

    書畫作品以尺論價只是一種大眾熟悉的方式,一幅書畫作品的價格不單單是尺幅,還有它本身的藝術價值的高低。

    齊白石的一幀名片大小的作品畫了一隻蒼蠅,曾拍出驚人高價,約20萬人民幣左右,被稱“史上最貴的蒼蠅”。一度被熱議的蘇東坡《功甫帖》也不足一平尺,但它的成交較高達822.9萬美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國各省面積多少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