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510654793905
-
2 # 兵器知識yjz
沃森和克里克於1953年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為分子生物學奠定了基礎,他們也因此和威爾金斯共享了1962年諾貝爾獎的榮光。
沃森,美國生物學家,1928年4月6日生於美國芝加哥,由於提出DNA的雙螺旋結構而獲得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稱謂DNA之父;克里克於1916年6月8日出生在英國的北漢普頓.1951年,克里克與沃森在卡文迪什實驗室相識.兩人在一起常常爭論不休,卻又彼此欽敬,引為知己.他們很快達成一致,認定解決DNA分子結構問題是開啟遺傳之謎的關鍵,最終建立了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沃森和克里克於1953年發現DNA的雙螺旋結構,為分子生物學奠定了基礎,他們也因此和威爾金斯共享了1962年諾貝爾獎的榮光。然而,很少有人記起這一里程碑式的工作中另外一位功不可沒的科學家——富蘭克林。
羅莎琳德?富蘭克林,出色的物理化學家、結晶學家和X射線衍射技術專家。1920年7月25日生於倫敦一個富裕的猶太家庭,15歲就立志要當科學家,1941年畢業於劍橋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後從事煤炭分子結構研究並於1945年獲博士學位。“二戰”後,她前往法國學習X射線衍射技術,1951年回國,在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同威爾金斯一起研究DNA結構。
當時人們已知DNA可能是遺傳物質,但對其結構及作用機制還不甚瞭解。1951年,富蘭克林成功拍攝出一張高畫質晰度的X射線衍射圖,具有明顯螺旋結構特徵。她做出了DNA單位分子的完整空間描述,並且發現DNA具有雙鏈螺旋結構,磷酸基團位於分子外側,鹼基位於內側。
此時,劍橋大學的沃森和克里克也在進行此項研究。1953年初,威爾金斯在富蘭克林不知情的情況下給來訪的沃森看了那張照片及測量資料。他們據此獲得啟發,立即悟到DNA的結構並於兩週後搭建出雙螺旋模型。但直至報告發表他們也沒告知或提及富蘭克林。1953年3月,當富蘭克林將研究結果整理成文打算髮表時,才發現DNA結構被破解的訊息已出現在新聞簡報中。當沃森等人獲諾貝爾獎時,富蘭克林已於1958年因病早逝,自然不在受獎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