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9413布衣百姓

    你首先得問自己的孩子一個道理:為什麼呀?

    然後你再說這樣“逆行”的害處。

    語文課做數學作業英語課做語文作業語文課做英語作業,你這不是全亂套了嗎?亂套的事情就是一塌糊塗、一塌糊塗就什麼也沒有學好,你這書還能念下去嗎?

    古人在太陽出來的時候就起來做事太陽落山了就歇息,這叫順應自然,因此人類才生生不息;江河順流而下才入大海。如果人們反其道而行之,那整個世界顛倒了一切都是亂套的就不可能有今天美好的生活。

    孩子啊,只有順其自然你的一切才是順順利利的、學習也就天天向上,你要懂得這個道理才行啊!

    就像這樣把道理講明白而不是採取其它方式方法來教訓自己的孩子!

  • 2 # 一起來喝二兩酒

    和老師對著幹的學生,老師很無奈,家長也無奈,到頭來,孩子自己只能自食苦果。

    師生水火不容,劍拔弩張,都知道原因是兩方面的,一個是老師,一個是學生。

    我認為主要在學生這方面。學生與老師對著幹,不用想具體原因,就是學生違紀,老師批評教育,學生不服氣。作為學生,犯了錯誤就應該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不接受,還生氣,這是沒有道理的。到頭來弄得老師不再管、不再問,吃虧的還是自己。

    老師在批評教育學生時,是不是缺乏方法,損傷了學生的自尊?老師也要反思。

    家長應開導學生,引導學生,和老師溝通,這樣冷冰冰的師生關係決不能再持續下去。否則,兩敗俱傷。如果學生心裡不能疏導開來,這個學生有可能恨老師一輩子。

    這樣不理解老師,不尊重老師,動不動就耍脾氣、叛逆的學生,確實令家長、老師頭疼。家長一定站在老師這方面,給學生正面啟發,用家長的正能量消除學生的負能量。

    願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為,和老師友善相處。

  • 3 # 紫藤

    孩子和老師對著幹,應該是青春期的緣故吧?解鈴還須繫鈴人,解決孩子的行為,必須首先解決他的心理問題。親其師,信其道,孩子出現這種情況,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重視,而不是順其自然,破罐子破摔。

    一是,親近孩子,讓孩子能夠有安全感。孩子做出的對抗,其實是內心惶恐的表現,就像是刺蝟之所以豎起身上的刺,就是保護內心的脆弱。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容易對抗。所有的對抗,都是自我保護。我們作為家長,必須走進孩子心裡,聽孩子的聲音,讓他安放下不安的靈魂。

    二是走進老師,瞭解孩子。孩子的許多情況,作為家長我們一定知道,孩子也不一定說。因此,我們必須經常和老師交流,及時瞭解孩子動態。每一位老師,都是孩子的助夢人,他們也樂於和家長溝通交流。

    三是多鼓勵,少批評。孩子的問題,大多數是教育不當引起的。作為老師,家長,我們有時候只看表面,就給孩子批評,沒有進一步瞭解孩子實際情況,孩子往往不服氣,對家長或者老師的一些安排,就會故意做出相反的行為,氣老師,就是希望引起老師的重視。

    四是冷處理。如何孩子實在不聽,也可以適當冷處理。你越是對抗,我越是不理你。讓你的拳頭打在棉花上,慢慢孩子就會感覺沒有意思,迴歸到正途上來。

    其實,孩子的教育,就是一個鬥智鬥勇的過程。我們應該有耐心,更應該有策略。

  • 4 # 沐沐教育芝道

    在很多大人的心目中,“勸”是規勸,是勸導,是引導,是幫助,是愛……的感覺。是大人的一種自我感動。然而,在小孩子的心目中,那是什麼?是說教,是以大壓小,是逼迫,是不被理解,是不被看好,是不再被愛……感受。所以“勸”就不用了,家長越“勸”,孩子就越會“對著幹”。就好比家長讓孩子早點做作業,結果孩子就會拖拖拉拉到了臨近睡覺的時候,才說還有很多作業沒做完。正如題主所說的,你讓上語文課,我就偏去做數學作業。

    有人就會問,這到底要怎麼做才好?其實,看深一層,家長可以會發現這樣的孩子,這樣的做法,他是在尋找“被關注”。

    這說明什麼?說明了我們沒能“看懂”孩子,說明了孩子的需求沒能得到父母或老師的認同。他渴望被老師與家長的“注視”與“關照”,也可能是孩子缺少了“愛”與“自信”。

    那麼要怎麼做呢?“勸”是肯定不可以的,因越是“說教”,就越把孩子往外推,孩子就離父母離老師越來越遠了。

    要將孩子拉回來,要怎樣做?

    我們先思考一個問題:你與朋友在一起是什麼樣的感覺?放鬆的,自由自在的,可以天馬行空的,高談闊論的,對嗎?

    那你與孩子之間可以這樣嗎?

    有的人會對“與孩子是朋友關係”的說法提出異議,因為他們始終認為父母師長是長輩,長輩就應該有長輩的威嚴,應該一直保持高高在上的形象,就應該讓孩子害怕自己,聽從自己的安排。我告訴你,那是以前的觀念了,以前連溫飽都成為問題,個人難以在社會生存,需要家長(家庭,家族)的庇佑下才可以有所發展。而如今社會不同了,在解決了低層的溫飽需求後,人多了自己的檔法了,開始獨立,開始有了個性。

    這些“個性”,在很多人的眼中,會變成了“叛逆”。從而以家長身份去“勸”,去教育,去“壓迫”孩子,於是孩子們或“反叛”或“抑鬱”或“默默忍受”。

    說真的,對於“反叛”型的孩子,那還是“好事”,起碼這些孩子有反應,有所動作。以作為家長或師長的我們能得以發現。而對於“壓抑”與“忍受”的,表面看不出來,可一旦“壓到駱駝最後一根稻草”出現時,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家長們無法想象,也無法接受,又更或是無法承受的痛苦。

    所以,對於這種喜歡“對著幹”的孩子,作為家長。

    首先,學會接受有這樣一個“有個性”的孩子的事實。感謝他給機會你,去讀懂他。感謝他讓你有機會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問題,不致於發生不法承受的後果。然後,與孩子交朋友。只有成為孩子的朋友,孩子才會將他所遇到的困難與事情告訴你。(這裡要注意一點,對於父母有所缺失的孩子,比如家庭出現問題,單親家庭的,要明確地告訴孩子,父母的事不是孩子所造成的,他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且告訴他,父母即使分開了,也同樣愛他。父母也要多抽時間去陪伴孩子成長。)第三,如果可以的話,帶孩子到外邊走走,看看大千世界。可以與孩子一起參加義工工作,讓他看看那些山區孩子是怎樣學習的,讓孩子懂得感恩,感恩父母老師的付出。(切記:身教重於言教!家長要說會閉嘴,別學著去“勸”。)

    最後:祝孩子學業有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使用兩臺計算機同時同步處理檔案”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