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宋安之

    至於優點呢,很明顯,諸如同樣犯了死罪,一般人或者說普通官員,若是處斬的下場,到了日子押往刑場路上,會被沿途人指指點點的看笑話,甚至是扔點碎石子臭菜葉子什麼的。

    到了刑場,被處斬,腦袋分家,可謂是不留全屍。

    而特權階級的人犯了死罪,給予“賜死”待遇,基本上是在自己家裡或者封閉的屋子裡,自己可以選擇自縊和服毒等方式了結,等於不用經歷押往刑場,被人嘲笑諷刺和扔東西的屈辱過程。

    而且死後還能留個全屍,可以說保留了大大的體面,所以當然要謝恩了!

    當然還有一個更現實的原因,特權階級被賜死,一般意味著只是死他一個人,不牽連他的家人,如果他不老老實實接受和謝恩,皇帝生氣了,他的家人會有好果子吃嗎?

    更何況古代忠君思想下,講究的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帝就是言出法隨的存在,讓你死你就得死,以“賜死”保留你的體面,也算是給你面子了。

    所以基於以上幾點,在古代被皇帝賜死真的要謝恩的,可能以現代人的思想理解不了,但是以古代的愚忠思想來看,被賜死還要謝恩屬於是正常操作。

  • 2 # 書房記

    有句話,先說於大家聽,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我們就從這句話解讀此問題。

    中國古代講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接著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婦綱,從字面意思也不難看出,就是臣子要聽君主的話,孩子要聽父親的話,妻子要聽丈夫的話,有人說為什麼啊,沒有為什麼,這就是規矩,在我們這個自古法律就不健全,人情道德大於一切的社會民族,沒有為什麼,如果你在當時問為什麼,那就會有不孝以下犯上等罪名飛來。

    當君王要你死,你敢不去?就算是心裡再不痛快那也得領旨謝恩,皇帝說的話就是金口玉言,更是聖旨,如果敢違抗,後果將是不堪設想的,不僅僅是自己丟了姓名,更是要連帶家人,冒犯皇上,那是要誅九族的,多麼可怕的事情,只要不傻的人,都會用死自己一個來換得九族家人的安穩。

    長時間處於這樣的道德標準下,人們的反抗性也越來越淡化,一個是無力氣反抗,再一個是道德輿論的壓力,有時道德真是要比法律厲害,法律不行還可以修改,道德是把軟刀子,幾千年來一直是這樣,想要修改談何容易,所以不謝恩如何,只能忍氣吞聲還要故作平靜地謝恩。

    另外,這也就是東方和西方文明的不同之處,一個是不看重人一個是特別看重人,一切以人為中心。

  • 3 # 三叔小記

    封建社會,皇帝為大,在外奉行“君君臣臣,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所以,歷史上很多人在皇帝面前當差,無不小心敬慎,比如張廷玉,就是清朝漢人唯一配享太廟的那位。

    值得注意,那是賜死,而非斬首,或者交由相關部門處置,一個“賜”字,便是恩典,便是最大的幸運。所以,還奢求什麼呢?

    若是斬首,多疼痛啊,多慘烈啊,多麼沒臉面啊

    估計大家是沒見過明清酷刑吧?出名的酷刑是呂雉的人彘,和武則天的醉刑。明朝有個彈琵琶,鋒刀在肋巴骨來來回回,一首琵琶曲響,皮開肉綻。比起酷刑,賜死簡單多了,一杯毒酒,三尺白綾,任你選擇!

    若交由相關部門,悲慘的是家人

    當年方孝孺一句“誅我十族如何?”朱棣拼湊起第十族,直接滅方孝孺十族。滅族,是封建社會慣用手段,抄家也是,抄家時,家裡女眷該進官院的進去,該流放的流放。

    因此,你應該跪下磕頭謝恩。主要原因總結起來有這麼幾點:

    第一,死得體面點;

    第二,感謝皇帝沒禍及家人;

    實際上,還有第三點,萬一皇帝突然改變主意了呢?自己是不是不用死了?

  • 4 # 有書博物館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在中國古代封建制度之下,皇帝是至高無上的“天之子”,他的意志往往就代表這天意,因此在古代,皇帝的話往往都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在這種思想體系之下,皇帝說出來的話代表著最終的決定,所以當皇帝要賜死你的時候,你就必須要謝恩。

    皇帝賜你“死”,是皇帝對你的賞賜。在古代,皇帝一般不會輕易給人“賜死”。皇帝想要殺哪個人的時候,一般都是直接打入打牢,交有司問罪,然後再進行斬首或其他等刑罰,以示公正。

    而皇帝如果決定對某一個人進行賜死的時候,一般只有兩個原因,那就是這個人要麼為國家立下巨大的功勳,讓皇帝不好意思直接斬首。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這個人可能和皇帝非常的親密,多年的感情,讓皇帝給他(她)一個體面的死法。

    在這個時候,皇帝要讓你去死,絕對是給你的一種賞賜。因為這樣的死法一般都是給你一杯毒酒,或者一條白綾,讓你自盡。

    這是一種相對體面的死法,不至於讓你死在大庭廣眾之下,而且屍首可以保持完整,不像斬首會屍首分離。

    同樣是死,為什麼賜死會是比較體面的死法呢?這主要是因為,在中國古代的傳統觀念裡,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毀的觀念”。僅僅是頭髮,都不可以輕易的損毀,更何況是頭顱。

    所以,一般受過刀斬之刑的人,比如受斬首、腰斬、閹割等刑罰的人,正常情況下,死後是不會被允許葬入祖墳的,而且自己也會被家族從族譜中除名,自己的後代也同時被趕離家族。

    這對於非常講究家族掛念的中中國人來說,那簡直就是巨大的打擊,因為那就意味著自己在死後會變成孤魂野鬼,從此無人祭祀供奉,也不會被後人銘記,完完全全消失於人世之間。想一想都很恐怖。

    皇帝賜死這一切名籍都還可以保留,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皇帝在賜死你的時候,你還要領旨謝恩的主要原因。

  • 5 # 老秦來煮歷史百味

    翻開中國的史書,可以說從戰國秦漢開始,無時無刻不再發生著賜死的事情。賜死的形式一般有賜毒酒、賜劍、賜綾、賜繩等物,由其自斃,且都是自裁的形式。皇帝對臣下不滿,賜死。皇帝認為臣子有威脅,賜死。臣下犯錯了,賜死。中國古話有云,一死百了,既然都是死,殺頭和喝毒酒有什麼不同呢?為什麼有些種類的死反而成了一種賞賜呢?

    針對這樣的問題,拋開賜死制度理論上那套讓官員盡忠等冠冕堂皇的說法外,還是有以下原因的。

    第一:由於古代對於身體的觀念,所謂的身首異處是一種很羞辱的懲罰。因此雖然都是死,向斬首、車裂、五馬分屍等這樣的死法對於飽讀詩書的讀書人來說,是一種剝掉了底褲形式的羞辱。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一根頭髮都不能輕易捨棄,何況人體的一部分呢?而賜死一般都能保留全屍,這反而是一種賞賜了。

    第二:古代一些動手的人都是底層階級,比如劊子手等。一個萬人之上的宰相是無論如何不願意讓自己的身體經受過下等階層人的羞辱的,因此對於賜死讓其自盡這種反而成了一種心理上可以接受的。反正君要臣死陳不得不死,何不死得有尊嚴點?

    第三:一般被賜死的,都可以保全家人和後代。這是一種隱性的威脅。你乖乖死了,皇帝放心,對手放心,家人也能得以保全,否則像方孝孺那樣,株連十族,後代連渣都沒了,這樣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比如李後主李煜,宋太宗賜死了他後,對於他的身後事反而給了很大的評價。還有吳越國錢俶,死了之後其後臺反而備受榮耀。

    第四:不排除那種確實是罪大惡極的,論罪足以滿門抄斬了,但是皇帝對他網開一面的情況。這才是真正的賞賜了。

  • 6 # 歷史車輪的輪胎

    你要是被賜死還不謝恩

    那麼,不好意思,就是這麼囂張

    你全家甚至是九族都會被賜死

    古代的皇帝權威是不容侵犯的,一句話甚至一個眼神都會有殺身之禍

  • 7 # 歷史新檔案

    話說“雷霆雨露,皆乃君恩”,皇上的賞賜與懲罰大臣都得笑著接受,就算皇上放個屁,大臣們也得恭維這是香屁,確實滑稽卻也是歷史上真實的事實!

  • 8 # 大臣打燈籠

    是幾百年的封建夾鎖,套牢了人的意識。在古代皇帝為最大,被人尊崇,他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都是千真萬確的,是法律,人們聽之任之,沒人敢反對,所以被賜死還得謝主隆恩!現在看起來是否好笑呢?

  • 9 # 月亮林地的鵪鶉

    首先,避免滅族。十族聽過沒有。。。連路過的小狗,小貓都要拉去車裂。。。

    其次皇帝親口要你死,有很大機率進史書,這是榮幸。

    最後,死其實比活簡單,活著還得天天當他孫子,擔心受怕,老是被他嚇。解脫點好。

  • 10 # 先知而後樂

    一是因為能被關上賜死的人都不會是一般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權貴,能被賜死是一份虛榮,普通老百姓或者地位比較低的,都沒有資格不會被賜死。

    二是封建社會君臣思想嚴重,賜死比死在菜市場上體面多了。

    三是保全家人。

    四是為防止錯殺,一般賜死要經過下詔,經傳達後要上謝恩折,可以防止錯殺,也可回覆處理結果。

    五是真心感激,正所謂刑不上大夫,活有等級死也有等級,按著該有的等級去死,體體面面,才不辱自身

  • 11 # 漢史趣聞

    要被人家殺了,還要謝人家。放在現在確實很難想象,為何會是這個情況呢?

    我們說幾個史書上的例項,來說明這個問題。

    秦始皇駕崩之後,趙高和胡亥密謀他們寫了一封詔書,這個詔書就是要讓公子扶蘇去自殺,因為公子扶蘇才是最佳接班人。

    若是公子扶蘇活著,會對他們造成威脅,所以,只有賜死他了。

    結果我們看到了,扶蘇真的自殺了。僅僅是看到了一封信不知道是不是皇帝寫的,他就自殺了,為何會這樣呢?

    這就是所謂的愚忠。

    用扶蘇的話來說作為臣子的,皇帝讓自己去死,自己沒有理由不去死。

    作為兒子的,父親讓自己去死,兒子不得不死。

    不管是什麼原因,既然有了這個命令,自己就要去執行。

    也就是說自己是忠於皇帝的人,皇帝說的任何的話,都是要聽他的。這個天下本來就是皇帝的,包括自己的命。

    死才是正常的。

    那個時候的文化,就是要大肆宣揚對君王忠心,自己的主人要讓自己去死了,自己難道不應該死嗎?

    白起的功勞多大呀,還不是被秦昭襄王給賜死了。

    白起被賜死之後,也是沒有任何怨言的,這是他的選擇呀,畢竟秦昭襄王讓他去打仗滅趙國,但是,他不去即便是死也不去。

    這就是他的態度,秦王很生氣!

    白起早就想到最差的結果也就是死了,所以,當聽到命令讓他死的時候,他也不會覺得意外。

    清朝的和珅也是被嘉慶皇帝賜死的。

    我們知道和珅是上吊而死的,這個死法很體面。

    事實上賜死和執行死刑是兩碼事情,執行死刑,是要讓百姓看著對你執行,是因為你犯了很大的罪,不得不殺了你。

    對於一個臣子來說,尤其是看重自己名聲的人來說,這是很屈辱的一件事。但是,賜死就不是這樣了。

    賜死就是給你留一些尊嚴,讓你找一個沒人的地方,選擇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去死吧,上吊也好,喝毒酒也好,還是用劍自殺也好。

    總之,皇帝是對你格外開恩了,保證了你最後的一絲絲的尊嚴。給了你這麼大的恩賜,難道不應該謝恩嗎?

    更加重要的是,一般君王是不會隨便賜死一個人的,除非這個人犯了很大的罪,不管是被誣陷的也好,還是真犯了罪。

    李斯就是被趙高冤枉死的,和珅就是因為貪汙犯了法必須要處死他。

    只要皇帝賜死你,你就要感謝他。

    畢竟皇帝沒有做到很絕情,沒有把你的家人子孫後代給滅族,只是對你下手了,也就是說皇帝已經給你留足了面子。

    所以,還是要感謝皇帝的寬大為懷的。

    若是皇帝賜死你,你不謝恩的話,就是表達對皇帝表達不滿,要知道皇帝是上天派來的人,這個天下誰都有可能出錯,就是皇帝出不了錯。

    至少當時他們的文化是這樣宣揚的,皇帝讓你死,若是不滿就是造反,就是忤逆,結果就是滅三族。

    不是死一個而是死一窩!

    所以說被皇帝賜死,那是榮幸呀。必須要謝皇恩,尤其是到了明朝的時候,被皇帝賜死的人太多了。這些人覺得自己能被賜死,就是家族最大的榮耀,必定明朝被賜死的大部分都是敢於諫言的人。

    只能說不同的時代,不同的文化氛圍,就有不同的行為,我們現在理解不了,是因為現在我們是以人為本的社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宦官在古代是什麼,是否誤國,舉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