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紫色的玉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白什麼是宦官,它是怎麼形成的?

    宦是星座的名字,四星在帝王座之西,拱繞帝王星,古代人很有智慧,把那些帝王周圍的人稱之為宦,實際上是帝王的近臣。

    宦官最早的史書記載是在《禮》、《易》,因而它的形成遠在於周朝以前,應該有著3000年的歷史,隨著社會的發展,宦官組織也在不斷變化,到秦始皇時,宦官己形成了一定的勢力,甚至左右了朝庭的政策,代表人物則是趙高,他能指鹿為馬,足見在當朝的地位。劉邦建立漢朝時,汲取了秦始皇的教訓,對宦官進行了一系列的打壓,但外戚的迅速發展與壯大,又不得不用宦官來加以權力平衡,實際上整個漢王朝,包括東漢,朝庭中外戚與宦官的鬥爭一直是這一時期社會發展的主體,東漢末年的十常侍與外戚何進間的爭鬥,直接導致著皇權的衰敗。

    宦官,從現有的史書看,絕大部分是誤國的,從秦朝到明後期的一千多年時間來看,每一次社會的變革,都基本上是宦官引起的,這裡特別指出的是明王朝,宦官的權力己經豋上了頂峰,每次外出打仗,宦官都持天子劍督軍,這與將在外君命有所不授的軍事思想明顯相違備。明朝的宦官王振,為了顯擺,競然勸說皇帝在親征時改變行軍路線,到自己的家鄉去看看,結果被圍土木堡,直接導致明朝大軍的失敗。明崇禎時期,宦官魏忠賢居然以九千歲自稱,一方面鎮壓東林黨人,另一個方面又打擊朝中的大臣,包括軍事將領,其結果直接導致明王的滅亡。(圖片源於網路)

  • 2 # 競戈1

    宦官就是古代的太監

    可以說,宦官在絕大部分朝代是誤國的,但是在有一個朝代卻沒有,那就是最後一個王朝:大清朝(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為原因)

    第一,當然是清朝的“管理制度”,這幾乎把太監的一生牢牢地掌握住了,他們從太監進宮前就有嚴格的選拔制度,對太監的家庭背景都有嚴格調查,而且對品行和經歷也會調查,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當太監也是古代窮苦人民發財致富的道路之一,所以太監也大都是直隸地區的人。

    當然相當太監的人很多,所以也會有腐敗行為的出現,乾隆後期太監的招募都是由內務府的人操辦,而且對腐敗行為的懲罰也很嚴重,內務府對太監嚴格篩選,對於那些不是直隸地區的人或者京畿直隸之人會派到各王府去,當然王府內符合入宮條件的太監也可以招進宮去。

    太監進宮不好進,出宮更難出,如果太監裡有稱年老患病、甚至臥病不起請求退役的,先由總管太監奏明,然後內務府大臣親自驗看,即使臨時有事也會派司員前往驗證,太監退役的檢驗管理由內務府大臣負責,為防止太監通過偽造證據、賄賂總管等方法矇騙出宮,從嘉慶起,內務府大臣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次,清朝對太監的管理不是一般的嚴格,包括管理太監出宮門的管理,嚴防其與外人接觸;削弱、限制太監的職權,甚至請假都有嚴密的控制,如果發現請假不符合規定管理太監的人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比如惇親王幫太監偽造假條,被宗人府懲罰降為郡王。

    太監的日常管理由內務府大臣負責。日常管理包括傳達聖訓、約束訓導、退役安排以及監控與限制等,其中主要是傳達聖訓與約束訓導。清朝皇帝很忌諱太監“犯法”,多次下達訓諭:太監不準干政,不準與官員勾結,不準違規越禮、縱容家人生事,不準私藏軍器等。嗯

    當你閱讀了這些大清對宦官的管理制度,是不是就覺得恍然大悟,知道為什麼清朝沒有宦官誤國的現象了呢

  • 3 # 喬江寶

    謝謝邀請!宦官就是太監,太監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和特殊現象。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只服務於皇室集團,古代封建帝王強調的是家天下,為了保持皇室的血統純正,只有將閹割了的男人選入皇宮內當差。但是有一條,宦官在大部分歷史朝代中都沒有政治地位,因為帝王們不允許他們參政,在明洪武時期,朱元璋吸取前朝歷史教訓,甚至都不允許太監識字。

    趙高是趙國王室的遠親,就因為這個原因,始皇統一中原滅掉趙國後,為了防止趙國皇族死灰復燃,將成人殺的殺,判罪的判罪。他的兄弟們都被閹割送進皇宮當差,而趙高不但孔武有力,還寫的一手好文章,書法也上乘,還精通法律,這說明他受過良好的教育。始皇帝發現他的才幹後,非常賞識和器重,任命他為中車府令,他肩負著國仇家恨,因當又是一個臥薪嚐膽的人物。

    胡亥即位後稱秦二世,胡亥本性貪玩,不理政務,朝政全由趙高把持,胡亥對他極為信任,言聽計從。趙高通過操縱皇帝之手清除了一批能臣武將,並且將屠刀伸向皇帝的兄弟姊妹,秦始皇的眾多子女也被他施以酷刑屠殺。最後連他的政治搭擋丞相李斯也被他扣上謀反的罪名,腰斬於市,並夷三族。李斯死後,趙高接任丞相,秦國從此開始墜入深淵。

    趙高最終還是夜闖皇宮殺了秦二世胡亥,並立子嬰為秦王,連皇帝的稱號都免了,你說他的權力有多大。子嬰可不是胡亥,他明白趙高對國家的危害,登基前便設計殺掉了禍國殃民的閹賊趙高。但此時秦國早已腐朽不堪,無力挽救。公元前206年初,劉邦率大軍進入咸陽,子嬰獻玉璽投降,一個強大的帝國,在經歷短暫的輝煌後轟然倒塌,化作熠熠生輝的星辰,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

  • 4 # 葉飄刀

    宦官為太監,誤國否看情況

    誤國的太監那個太多了,大名鼎鼎的類似魏忠賢、劉瑾之類的,就不一一列舉了。

    但並不能因為誤國的太監多,就說太監一定誤國。下邊舉兩個例子:

    1.蔡倫

    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就是由蔡倫改進的,而蔡倫靠它歷史有名,就憑這個他的地位多大都合適。

    2.鄭和

    鄭和下西洋,相信大家都知道,這也是古中國少數在海上值得驕傲的事件之一,而鄭和就是一個太監。

  • 5 # 墨骨讀書

    宦官(俗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宦官在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官宦則全由閹人擔任。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侍等。到了明朝,對於老年的太監又稱伴伴。

    宦官的產生有兩個主要原因:

    1、皇權階級龐大的家庭人員的日常生活服務需求。

    2、自東漢開始改用閹人擔任,一則避免 皇室女性出軌,二者閹人無男性氣質,從生理上和心理上磨滅他們的野心,使得皇宮內部相對穩定。

    歷史上亂國誤國的宦官事件有:,

    1,秦末宦官趙高誤國,趙高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趙高太監出身,靠著秦二世的寵信,竟位高至宰相!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謀劃逼秦始皇長子自殺,立秦二世為帝。而後謀劃害死丞相李斯,自己繼任為丞相。最後再逼迫秦二世自殺,立子嬰為秦王。趙高結黨營私、暴政苛律、魚肉百姓、獨攬大權,導致秦朝衰敗滅亡。

    2,明熹宗時期宦官魏忠賢亂國,魏忠賢是皇帝親賜姓名,號稱“九千歲”。魏忠賢為人陰險歹毒,最擅阿諛奉承,深受皇帝寵信。為排除異己,專斷朝政,魏忠賢假傳聖旨賜死選侍趙氏,陰謀殺害裕妃,設計皇后墮胎。為統領東廠事務,陷害太監王國臣、劉克敬、馬鑑等人。以致宮中有傳聞“只知有忠賢,不知有皇上”。明熹宗死後新帝繼位,治魏忠賢十大罪,下令自縊而亡,魏忠賢餘黨被肅清。

    3,東漢末年“十常侍”做亂,黃巾之亂平息後, 皇帝尊信張讓等十常侍, 使得平亂功勳的各將士一一被陷害, 或被刺殺, 或被流放…… 而宦官與外戚明爭暗鬥, 十常侍張讓等人與將軍何進之爭猶為激烈,稱之十常侍之亂。

    4,劉瑾是明武宗最寵信的太監,因擅長溜鬚拍馬數次升遷,官位高至掌印太監。掌權後劉瑾結黨營私、專權亂政、在宮內作威作福、在民間搜刮百姓。當時人們稱明武宗為“坐皇帝”,稱太監劉瑾為“立皇帝”。後因在劉瑾家中搜出金銀珠寶無數以及偽造的傳國玉璽和玉帶,明武宗認定其謀反,將其凌遲處死。

  • 6 # 老郭一家談

    中國的宦官制度起源於先秦時期,《詩經》、《周禮》、《禮記》中都有關於宦官的記載。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地位較高的內監就被稱為“太監”。唐高宗時,改殿中省為中御府,以宦官充任太監,少監。後宦官亦通稱為太監。到了明代,宦官權勢日增,人們就把所有宦官都尊稱“太監”,太監也就成為宦官代名詞了。

    在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宦官專權曾演出了一幕幕禍國殃民的慘劇,其中以東漢、唐、明三代為最。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十個宦官:

    一、宦官宰相第一人——秦國·趙高(?—前207年)

    秦代宦官,權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宦官宰相。

    始皇帝三十七年(前210),趙秦始皇病死沙丘,趙高與秦二世胡亥、李斯合謀,祕不發喪,篡改始皇遺詔釘宮理惠,立胡亥為太子,又更為書賜長子扶蘇和蒙恬死。胡亥還至咸陽,立為二世皇帝,趙高任郎中令,常居宮中參與決策。

    他指使胡亥更為法律,誅戮宗室、大臣,且專擅朝政。在扶不起的秦二世面前指鹿為馬,對不隨聲附和的大臣,捏造罪名加以迫害。秦二世三年八月,劉邦攻下武關,趙高與其婿閻樂等人密謀,乘二世在望夷宮齋戒之機,詐詔發兵圍宮,逼二世自殺,企圖篡位自立。因左右百官不從,只好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九月,趙高被子嬰用計殺於齋宮,夷三族。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天之靈他怎能明白,鐵打的大秦江山竟然毀於一閹人趙高之手?

    二、斂財弄權亂漢室——東漢·張讓(?—189年)

    東漢宦官,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桓帝、靈帝時,歷為小黃門、中常侍、列侯等職。

    以他為首的十常侍宦官集團獨霸朝綱,權傾天下。在職時以搜刮暴斂、驕縱貪婪見稱,他慫恿昏君劉靈帝劉巨集設立“四園賣官所”,公開賣官斂財。又在漢宮西苑設“裸遊館”,專供靈帝淫樂,哄得靈帝喜笑言開。

    他“僭越”朝制,把自家莊園建得皇宮還高,又怕靈帝發現,挖空心思拿“天子不可登高,登高必遭大禍”來矇騙靈帝,這個昏君竟然確信,還口口聲聲“張常侍是我父”,真是昏君奸臣,一路貨色。

    張讓率領十常侍,顛倒黑白除異已,捏造罪名殺朝臣,終於引起以何進為首的外戚集團不滿。

    張讓又先下手為強,誘殺何進,導致京師衛軍變亂,殺盡宮中幾千太監,張讓也走上絕路,投身黃河。

    三、太監軍師美人誤——唐代·高力士(684—762年)

    高力士是大唐一代最有權謀的太監之一。

    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目睹深宮中種種險惡和殘酷,逐漸領會了一套處絕學。“神龍革命”中他隨機應變,擇主而事,投靠李隆基,將主子武則天拉下馬。

    在唐玄宗管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於曾助唐玄宗平定韋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他一生曾多次平息皇室內出現的糾紛。開元末年,高力士甚至可以先審閱大臣們送來的奏章,小事由其處理,大事才交呈玄宗栽決,玄宗甚謂“力士當上,我寢則穩”。當時朝上,連李林甫和楊國忠都爭相巴結高力士,而諸王公主更稱高力士為阿翁,甚至連太子都要喊他一聲二兄,駙馬們都稱他阿爺,此為唐代宦官干政之始。

    高力士在歷史舞臺上演出的最精彩的一齣戲,是他一手撮合了楊玉環和唐玄宗的曠世姻緣。 是他成就了楊貴妃,也是他在馬嵬坡縊死了楊貴妃。真是成也力士,敗也力士。

    四、厚黑高手一權宦——唐代·李輔國(704—762年)

    李輔國本名靜忠,後賜名李護國,再改名為李輔國。從夏朝到清代上下五千年,歷朝歷代宮中太監,成千上萬,且不去說好壞忠奸,能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印跡者不多,象李輔國這樣的太監宰相,只趙高和他兩人,其後再無來者。

    他相貌醜陋,看上去有些虛弱,粗通簿書記錄,俸奉大宦官高力士。 四十多歲時,高力士才讓他主管閒廄賬務。他由於管的馬喂得肥壯,所以被推薦給皇太子到東宮辦事。 大凡亂國梟雄,都有一套超乎常人的厚黑心術,李輔國是此中聖手。從親王、宰相到皇后、皇帝,有用時可成為手中權杖,無用了則手起刀落,痛殺乾淨。

    他曾矯詔將太上皇(玄宗)逐出原來的住所,又殺張皇后,擁立代宗。代宗尊其為“尚父”,加司空兼中書令。 恃策立之功,他跋扈地對代宗說:“大家但內裡坐,外事聽老奴處分。 不久罷職,代宗派人將其刺死,最後落了個身首異處,屍棄荒野。

    五、掌控軍權封為王——宋代·童貫(1054—1126年)

    童貫,北宋宦官,“六賊”之一。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今屬河南)人。少年淨身入宮,投於大太監李憲門下。

    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蒐括書畫奇巧。他為人乖巧,揣摩功夫十分了得,精於媚術。徽宗即位後,他如魚得水,使出渾身解數,獻古玩,弄字畫,用盡心思討得這位風流天子的歡心,從此平步青雲。他助蔡京為相,排擠朝臣。

    童貫獨領兵權二十年,北宋在與遼、金的戰爭中屢戰屢敗,國力日虛,他卻兵權永固,足見他保權固位手段之高。 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欽宗即位,被處死。《宋史》列為“奸臣”。

    童貫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般的悲喜劇色彩。他的一生中,開創了幾項中國歷史之“最”,肯定已經成為中國歷史上迄今無人能夠打破的記錄,並且可能會永遠保持下去。這幾項記錄是:中國歷史上握兵時間最長的太監;中國歷史上掌控軍權最大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獲得爵位最高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國的太監;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冊封為王的太監。

    六、自閹走向富貴路——明代·王振

    史學家稱朱明王朝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太監帝國”,王振是明朝第一個專權的太監。

    他本來是一個失敗的教書先生,他從歷史上不勝列舉的宦官發跡擅權事例中,找到了一條代天行事,富甲天下的捷徑,獲得了自我閹割的精神力量。於是他像賭徒一樣,把肉體和人格作為賭注,用自我閹割的代價,得到了明英宗的寵幸媚行深宮,開始擅權,結黨營私,干涉朝政,揭開了太監帝國的序幕,鋪就一條飛黃騰達之路。

    大權獨攬後,瘋狂斂財,打著皇權的旗號干預財政,貪髒受賄,把發財的主意打到了和尚尼姑頭上;翦除政敵手段,陰險毒辣,肢解殘殺劉球,為明英宗時期最為駭人聽聞的慘案。為了建立所謂的豐功偉績,根本不知作戰為何物的他,慫恿皇帝親征來犯的也先,結果是皇帝做了俘虜,自己搭上了性命,被護衛將軍樊忠一錘砸死,魂歸黃泉。

    七、八虎之首“立皇帝” ——明代·劉瑾(約1452—1510年)

    劉瑾,明史上最有名的太監之一,人稱“立皇帝”。少年自閹入宮,依附劉姓宦官混入乾清宮。 憑藉好用的頭腦,學會一身鑽營功夫,得到大太監李廣賞識推薦入東宮侍奉太子朱厚照。他傾心盡力討太子歡心,慫恿混蛋皇帝吃喝嫖賭,厭倦朝事,不久成為太子心腹內臣。

    他把貪淫樂的明武宗哄入豹房,炮製“奸黨”名單,把56位正直朝臣一網打盡,製造了“奸黨冤案”。 此後還發明一種套在官吏頸上的刑具——枷,許多大臣被重達75公斤的枷刑活活枷死。朝廷的一切決斷獨攬,成了無名有實的“劉皇帝”。他還依靠東、西廠和錦衣衛等機構大搞恐怖,使天下人人自危。又妄改朝制趁機廣納賂賄,朝臣紛紛仿效,貪風四起,明王朝由是江河日下。篡黨奪權陰謀敗露後,混蛋皇帝朱厚照發飆,將其碎屍。

    八、閹海第一梟淫監——明代·魏忠賢(1568-1627年)

    魏忠賢,流氓惡棍禍國殃民的集大成者,當之無愧的噁心之首。

    魏本是一市井惡少,目不識丁,卻諳熟拍馬絕技。入宮不久,得太監王安提拔,又與皇孫奶孃客印月打得火熱,並接近萬曆皇帝,地位和權勢與日俱進。明熹宗朱由校即位後,他和客印月開始攬權干政。他恩將仇報除王安,逼走魏朝,杖殺朝臣,大興冤獄,捕殺東林黨,私植黨羽,自稱“九千歲”,為歷代閹官專權亂國的最高峰。

    他不僅獻春藥慫恿皇帝淫逸,自已娶妻納妾,搶奪天下民女,害死多少薄命紅顏。崇禎皇帝繼位後,魏忠賢被除。

    九、恃功驕橫終伏誅——清代·安德海(?—1869年)

    安德海,直隸南皮(今屬河北)人。

    10歲自宮入宮當太監,由於辦事靈巧,頗有眼色,深得主子歡心,稱他“小安子”。 1861年,他遇到了一個機會,就一步登天。 是年,咸豐帝臨終密詔,由其獨子載淳繼位,肅順等八臣攝政,並密令:如那拉氏弄權,可除之。安德海把遺詔密報那拉氏。咸豐死後,他充當那拉氏和恭親王的密使,奔走於熱河和北京間,使辛酉政變一舉成功。

    “小安子”勞苦功高,慈禧太后破格提拔他為總管大太監。安德海成為慈禧心腹後,恃功自大,干預朝政,打壓恭親王,挑撥兩宮皇太后,樹敵眾多。

    他瘋狂斂財,驕橫處世最後落個伏誅濟南,身首異處的下場。 1869年,秋,奉慈禧太后命往南方採辦宮中用物。乘樓船緣運河南下,張揚跋扈,招權納賄。被山東巡撫丁寶禎以“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拘捕上奏,隨即誅於濟南(一說恭親王奕昕密囑咐丁寶禎乘機誅之)。

    十、近代厚黑第一閹——清代·李蓮英(1848—1912年)

    李蓮英是為數不多的善始善終的太監,極為成功的政客。從咸豐六年(1856)到光緒三十四年(1908)出宮,在清宮長達五十二年。是慈禧太后最寵愛的貼身太監,也是清代品位最高、權勢最大、財富最多、任職時間最長的一位大宦官。

    李蓮英是個十分聰明乖巧的人,他從中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

    他對主子的奴才嘴臉,和對同類的凶狠殘暴,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狐假虎威,有恃無恐,置諸侯於腦後,視軍機大臣為等閒,朝中大員及外省督撫,無不對其巴結奉承,仰其鼻息。舉凡國政朝綱、清廷要務,無不與聞,無不參預。

  • 7 # 越說政史

    事實上,宦官的崛起起源與兩位明君,一位是漢武帝,因為經常在宮內辦公,需要大量宦官在宮廷和外朝之間傳遞訊息,於是,宦官便形成了一個機構叫”中書謁者令“,這是宦官集團第一次擁有自己的官職。另一位是東漢光武帝,他在任期間”中常侍“這一職位就是由宦官來充當的,此前”中常侍“一直由士大夫擔任。這標誌著宦官這一群體開始進入政治舞臺。而他們在位期間,信任的都是有能力的大臣,宦官只能作為皇帝的奴僕存在,因此,沒有宦官亂政。這也從側面說明宦官專政是皇帝無能的結果。

    任何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宦官也有”治國“的時候,比如:西漢時期的司馬遷,明朝時期的鄭和。他們都為歷史的發展作出過很大的貢獻。

  • 8 # 愛生活愛家人的小張

    宦官又稱“閹黨”!俗稱“公公”!東漢以前宦官在古代是指皇室親屬的僕人,自東漢後宦官才被全部閹人代替,當時皇帝為了保證後宮血統的純正,防止後宮亂來,才啟用全閹宦官!明朝後才把宦官改為太監一稱!當時的太監算是宦官最高的別稱了,還有更低微的少監。

    歷史上最厲害的宦官要屬南北朝時的-宗愛!宗愛自又出身低微,因當時觸犯了律法被強行閹割,送入宮中!但宗愛聰明伶俐,又會拉攏勢力,最後有了與皇帝一較高下的勢力!宗愛歷經親手弒殺過兩位皇帝!但宗愛最後死相特別悽慘,被五馬分屍!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就是孫耀庭了,孫耀庭出身貧寒,從被家庭送去當過伴讀!最後因家境突變,父母淪為乞丐,迫於生計,只好把孫耀庭送入宮中淪為太監!但好景不長,隨著溥儀的倒臺,民國的興起,這位中國最後的一位太監也只能到寺院討口飯吃!新中國成立後,孫耀庭才有了晚年的幸福生活!1996年孫耀庭於北京廣化寺逝世,享年94歲!

    宦官也好,太監也好!隨意民國初年,袁世凱稱帝,宣佈宮中永遠不會再有宦官!這才終止了這個職位的永久不使用性!

  • 9 # 丁強888

    首先要澄清幾個大家常見的誤區:一、宦官並不都是太監,而且宦官出現的很早。而太監出現的晚。二、宦官並不都是被閹割了的,也有正常人。第三,不止中國存在宦官。

    宦官是古代專供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

    大家要特別注意,宦官首先是官員,也就是說用現在的話說,人家屬於體制內的人。其次,這裡從來沒有說過宦官要閹割。只是說宦官的主要職能是服務君主及其家庭。比如漢武帝時著名的東方朔就曾經當過中常侍(這官名一聽就是常在皇帝身邊侍從的意思),但人家可沒有閹割過。

    東漢之後中常侍才全部由閹割過的人擔任,嚴格來說到這時候的宦官才是大家理解中的意思——閹割過、服侍皇家。

    只不過古代統治者家大業大,後宮女人眾多,如果任由健康男人在後宮自由出入,難免擦槍走火,於是後來宦官就更多的使用閹割過的男人了。既有男人的體力,又不會給主人戴綠帽子。這一點中外的統治者想到一處去了。比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因為統治區內既有黑人,又有白人。直接宮廷內的宦官全部用黑人。而後宮妃嬪全是白人,這樣雙保險。

    太監是一種高官的名稱

    今人提起太監,一股鄙夷之氣油然而生,彷彿這個詞天然就是指的那些被閹割了的人。但追根溯源,太監本身是一個官職名稱,古代有些官署如國子監、內侍監、將作監、少府監 、軍器監、都水監等等部門,主官稱監,副官稱少監。人家可是三四品以上的高官。所以那時候的太監、少監可不是罵人的話。

    一直到明朝,太監也是所有宦官裡面的佼佼者。因為明朝如果不是負責宮廷事務的比如國子監等不再設監和少監的官職。而宮廷內的二十四衙門如司禮監、御馬監等才設有掌印太監。基本上都是這個衙門的長官。所以明朝能被稱為太監的實際上應該是宦官裡面的頂尖人物如劉瑾之流。

    當然人都是虛榮的嘛,就好像現在副局長喜歡別人稱呼他時去掉“副”字。那些沒有混到太監級別的宦官聽到別人叫他太監可能心裡面也暗爽吧。加上明朝宦官勢力強大,在外面拍他們馬屁的人也多。太監也就慢慢的叫開了。

    到了清朝,就把所有的宮廷宦官統稱為太監了。

    太監是否誤國

    你要說太監(這裡的太監已經是約定俗成的宦官的統稱)全是好人,你不會信。你要說太監全是壞人,也不可能。事實上,宦官群體就好像文官、外戚、武將、宗室等群體一樣,有好人有壞人。有魏忠賢同時也有鄭和。就好像外戚有王莽楊堅但也有衛青霍去病。文官有范仲淹也有秦檜。

    但總體上來說,人家宦官群體在歷史上大多數時間就是做皇家的苦力的一群苦命人罷了(條件稍好點誰也不會讓孩子去挨那一刀)。幾千年的皇權專制要比危害,宦官肯定比不過那些文臣武將以及大權在握的皇帝。總的來說,即使宦官勢力最盛的漢唐明三朝,他們也不過是皇權的附庸和皇帝的白手套罷了。

    所以要說宦官都是禍國殃民,還真算不上。但誰叫話語權不掌握在宦官手裡呢。所以宦官成了文人手下的一大背鍋俠罷了。

  • 10 # 自己理髮

    宦官誤國純屬胡扯。這個胡扯的終極目標是甩鍋,皇帝甩給宦官無非就是避免自己的責任,大臣甩給宦官無非就是給皇帝免責。

    簡單解釋一下,誤國無非是問責的一個過程,是定罪名的過程。如果有人能誤國他首先得有能誤國的能力,也就是大到可以影響整個國家的權力。歷史上有非常多的大宦官,都背上了誤國的罪名。可是,宦官的權力從哪裡來?宦官的權力是皇權的異化,這種異化的特點是:他必須有皇帝的背書、他的權力沒有繼承的能力、他在失去皇權背書的情況下可以瞬間倒掉。

    舉例來說,繼承就不說了,雖然特殊時期有乾兒子拉幫結夥,但是乾兒子也沒法繼承宦官的權力,東漢封侯的宦官後期是可以把侯爵給子孫的。但是,真的是極少數。歷史上也沒有哪個宦官自立為皇帝的。強如高力士、魏忠賢等也都是頃刻權力全無。

    套用某第一夫人的話,太監就是皇帝的一條狗,還是條閹了的狗。責任應該主人負責,誤國的最高權力擁有者和實際事情的辦理者,對於一箇中間的殘疾人,雖然揹著鍋,是在欺負人家沒有後人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古代騎兵不用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