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良人執戟2

    導語

    這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問題,“重簷”一詞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天安門城樓就是重簷。而唐代大明宮含元殿知道的人不多,更談不上對已經毀滅了一千多年後重新復原的含元殿,它的“重簷”依據是什麼?是否有誇張、猜測的成份?本文將作出回答。

    (含元殿復原圖區域性·外觀)

    一,中國古建築的特點就是展現“曲線美”

    在觀賞中國古建築時,向你迎面撲來瞬間的印象就是大坡度的屋面,而最令人展開豐富聯想的便是屋頂的曲線!

    這種曲線由屋脊輕輕的向下展開來;宛如鳥之展翼,但是,比鳥的展翼更美觀的卻是在屋簷或者椽子的盡頭,又優雅的向上翻曲,更顯得矯健有力,這就是文章中常用的形容詞一一飛簷翹角!假如掛上金屬的風鈴,禁不住想唱那句:“我象那原地打轉的風鈴,連憂傷都聽起來抒情。”

    它的作用就是增大宮殿的體量,使之利用居高位臨下的威勢和高大嚴峻的臺子,嚴格對稱的佈局,富麗堂皇的顯示帝王的尊嚴。

    1959年至1960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地考察研究了含元殿遺址。遺址由殿、閣、廊等部分組成。通過對遺址的分析,參考了相關典籍中的敘述,探索其形制和構造特點,繪製出有一定依據的復原圖,對於再現己經毀了一千多年的大明宮和含元殿遺址的再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上圖是宋畫中的副階平坐

    副階平坐是重簷的地面支撐,上面是副階,即重簷走廊。

    由於殿副階支柱柱礎的痕跡破壞不存,根據當時著名的散文家兼詩人李華(以後將再次提到他)的《含元殿賦》中有:“環阿閣以周墀”的描寫。“墀”即“階”,“阿閣”即閣道。也就是木地板架起平坐。所以四周的小柱洞就是平坐柱子一一永定柱的洞。洞內無礎,底徑僅30釐米,這樣尺寸的木柱無法承受很大重量。而且它與大殿的主拄一一外槽柱分開而立,表明它與大殿結構分開的,是獨立的地板。

    確定副階拄的位置很重要,不與下面起支撐作用的小柱洞相重合。與內槽柱(大殿主柱)對位。柱礎(永定柱)要在冰凍線以下(即深埋之意)。

    三,中國古建築的規律性

    無論是單體建築或者連合建築都是如此,以北京故宮為例,它的主要建築大都是長方形的,而我們今天平民百姓的建築依然如此。

    當然。也有正方形的,那就是廟宇的格式了。

    根據上面對於副階的三個條件,實地測量的結果是副階跨距為9、7米,合16.5唐尺(一唐尺為今天的0.294米),而大殿則為二十柱,外槽前簷十二柱。與《營造法式》中的“雙槽副階周匝”相信似。

    這就是含元殿復原成重簷的重要依據之一

    結束語

    枯燥乏味的專業術語中,談點含元殿的花絮,含元殿本來是修給太上皇李淵住的,但是,李世民“子欲孝而親不待”,李淵抑鬱中去世,含元殿峻工是龍溯三年(663)高宗親自剪綵。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長安陷落,叛軍進入長安,來不及走的大批官員成為安祿山俘虜,他們被逼接受了大燕國皇帝的官職,這中間就有著名的田園詩人王維,另外一位就是開篇提到的詩賦家李華,杜甫幸好跑步得快,否則一一

    至德二載(757年)光復長安後,御史中丞崔器令百官受賊封爵者立於含元殿前......請罪,中間就有李華、王維。今天重新提李華,祝願他老人家天上安好,地上安息!

  • 2 # 愛新覺羅小怪獸888

    含元殿是大唐建築的傑出代表,是唐朝京都長安城裡大明宮的大朝正殿,建成於龍朔三年(663年),毀於僖宗光啟二年(886年)。含元殿遺址位於自強東路革新街北口,儲存較為完整。2003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日本三方合作實施的含元殿遺址保護工程實現全面竣工;2014年,和大明宮整體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含元殿復原成重簷是根據唐代大臣、著名文學家-李華《含元殿賦》中的記載 ,元殿被認為是副階重簷;古建築泰斗楊巨集勳先生在《宮殿考古通論》亦考證為重簷。從文獻記載和唐朝禮儀制度的角度分析,重簷也更合理。

  • 3 # 小韓一哥

    含元殿為三出闕宮殿結構[1],殿堂坐於三重高臺上,臺基高15米[2],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3],總跨度與丹鳳門近似約200米[4][5],殿前有水渠,渠上有五座橋樑[6]。殿前至丹鳳門間有廣場和專供皇帝出入宮城的御道。這一建築組群,構成了唐代大明宮內規模巨集偉、禮制莊嚴的外朝聽政區域,是唐王朝的皇權象徵和國家標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不想學習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