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395949890601

    當烏龜正處於冬眠狀態時不會動,但是烏龜可能在冬眠期間醒來,所以要保證烏龜醒來後不會爬到主人找不到的地方,另外,冬眠期間醒來的烏龜千萬不能餵食。 烏龜的冬眠溫度在1-10℃是適宜的,高於10℃很易引起龜的甦醒,從而消耗體力,而造成龜的體質下降,於來年的生長繁殖都不利

  • 2 # 使用者3789873157131

    不是。 自然界的青蛙,一般的壽命為5年左右。一般來說,體型越大的壽命越長。牛蛙可以活16 年。刺蝟也冬眠,刺蝟的壽命一般4--7年,最長可達10年左右。 睡鼠的長相乖萌,看起來非常可愛,很難想象,這麼小的哺乳動物卻是動物界名副其實的睡眠冠軍。睡鼠大約有二十種,分佈在非洲、歐洲和亞洲,擅長爬樹。它們天黑後出來活動,以果實和堅果為食。 睡鼠以完全冬眠而聞名,它們不像其他的齧齒類動物那樣儲存食物過冬,而是儘量地多吃東西以儲存脂肪過冬。它們的壽命通常是5年,但在其中3/4的時間裡,都在睡覺。也就是說,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裡,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而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裡,它們也是終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間,才出來到處活動,在有刺的樹枝上跳來跳去,覓食它們喜歡的漿果。 有一種分佈於歐洲的睡鼠,1年中竟有7個月在冬眠。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

  • 3 # 我行我素之天外飛仙

    蛇就是冬眠動物。每當天氣低於15攝氏度時,蛇類就會開始準備冬眠,在冬眠期間蛇會一動不動,即使將它們最喜歡的食物放到它們跟前,它們也很少會進食。

    而且,此時的蛇幾乎毫無反擊能力,以至於在過去有人專門會在冬季上山捉蛇。蛇進入冬眠後還會喪失反擊能力。

  • 4 # 祛白勇士

    答:龜鱉鱷、棕熊、蝙蝠等等。

    冬眠,也叫“冬蟄”。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蝙蝠、刺蝟、極地松鼠等都有冬眠習慣。冬眠,是一些異溫動物(一些冬眠哺乳類與鳥類)和變溫動物在寒冷冬季時其體溫可降低到接近環境溫度(幾乎到0℃),全身呈麻痺狀態,在環境溫度進一步降低或升高到一定程度,或其他刺激下,其體溫可迅速恢復到正常水平。

  • 5 # y萍562

    在動物中,需要冬眠的動物有很多,尤其是兩棲類動物,它們大多需要冬眠的,像青蛙、蟾蜍、蛇、蚯蚓、熊、鱷魚、刺蝟、烏龜、松鼠、蝙蝠、螞蟻、黃蜂、蜥蜴、蝸牛等等,一旦到了冬天,這些小動物們往往就會自己找窩,爬進去冬眠了。仿照龜蛇冬眠的機理,準備設定人睡冰櫃——即讓人夜晚睡入冷房中,這樣人體體溫將下降約15℃,幾近處於冬眠狀態。

  • 6 # 賣EGG的雞蛋

    冬眠的動物有:刺蝟、蝙蝠、蛇、青蛙、烏龜、螞蟻、蝸牛、熊、蟾蜍、蚯蚓、鱷魚、松鼠、黃蜂、蜥蜴、北極熊等等。

    1.刺蝟

    刺蝟屬於異溫動物(Heterothermic),是蝟亞科(Erinaceinae)的一類蝟形目哺乳動物的統稱。它體肥矮、爪銳利、眼小、毛短,渾身佈滿短而密的刺,體背和體側滿布棘刺,頭、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長,尾短;前後足均具5趾,蹠行,少數種類前足4趾;齒36~44枚,均具尖銳齒尖。

    蝟屬(Erinaceus)的刺蝟分佈最普遍,廣泛分佈在歐洲、亞洲北部,在中國的北方和長江流域也分佈很廣,適於食蟲;受驚時,全身棘刺豎立,捲成如刺球狀,頭和4足均不可見中國最常見的有黑龍江刺蝟(Erinaceus amurensis)等。

    2.蛇

    蛇屬於爬行綱有鱗目蛇亞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別稱,根據品種也會有蝮、蚺、蟒、蝰等近義稱呼,屬於有鱗目。身體細長,四肢退化,身體表面覆蓋鱗片,蛇雖細長卻是脊椎動物。大部分是陸生,也有半樹棲、半水棲和水棲的,分佈在除南極洲以及紐西蘭、愛爾蘭等島嶼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蟲等為食。

    3.蝸牛

    蝸牛並不是生物學上一個分類的名稱,一般是指腹足綱的陸生所有種類。一般西方語言中不區分水生的螺類和陸生的蝸牛,漢語中蝸牛隻指陸生種類,而廣義的蝸牛還包括巨盾蛞蝓。蝸牛是一種包括許多不同科、屬的動物。取食植物,產卵於土中或者樹上。

    在熱帶島嶼比較常見,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區。樹棲種類的色澤鮮豔,而地棲的通常幾種接近的顏色,一般有條紋。非洲的水晶螺屬體型最大,多超過20公分。歐洲的大蝸牛屬的幾個種常作佳餚,尤其在法國。蝸牛是陸地上最常見的軟體動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

    4..北極熊

    北極熊(拉丁學名:Ursus maritimus (Phipps, 1774),是熊科熊屬的一種動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又名白熊。面板為黑色,由於毛髮透明故外觀上通常為白色,也有黃色等顏色,體型巨大,兇猛。

    北極熊的視力和聽力與人類相當,但它們的嗅覺極為靈敏,是犬類的7倍;奔跑時最快速度可達60km/h,是世界百米冠軍的1.5倍。由於全球氣溫的升高,北極的浮冰逐漸開始融化,北極熊昔日的家園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未來的不久很可能滅絕,需要人類的保護。

    5.鱷魚

    鱷魚(Crocodile)一種變溫動物,卵生動物。鱷魚是珍貴的爬行動物。除了現存的鱷魚,曾經在地球上出現過普魯斯鱷、帝鱷、恐鱷、巴里納斯鱷這樣的遠古巨型頂級掠食者。鱷魚顯然不是魚類,而是一種爬行動物,鱷魚之名,或是由於其像魚一樣在水中嬉戲,故而得名“鱷魚”。

    鱷魚是迄今發現活著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動物之一。它出現於三疊紀至白堊紀的中生代(約兩億年前),性情兇猛的脊椎類爬行動物,它和恐龍是同時代的動物,屬肉食性動物。公認鱷魚的品種共23種。

  • 7 # 香香204961265

    需要冬眠的動物有青蛙、蛇、黃蜂、刺蝟、烏龜、松鼠、蝸牛、蝙蝠、北極熊、蚯蚓、睡鼠等。動物以中止生活活動的狀態去越冬,稱為冬眠。冬眠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

    冬眠也叫“冬蟄”。某些動物在冬季時生命活動處於極度降低的狀態,是動物對冬季外界不良環境條件(如食物缺少、寒冷)的一種適應。

    冬眠型動物的年度週期可分為非冬眠季節(生殖季節)與冬眠季節。北京地區的刺蝟約於3月底出眠,並立即進行生殖活動,完成生殖後便轉入肥育期,一直到10月初,是非冬眠季節;10月-3月是冬眠季節。

    冬眠的誘發因素是些外在因素,如環境溫度的下降和秋季食物短缺。但一些專家認為,逐漸縮短的白晝是一種冬眠訊號,它會導致一些內在因素的改變,如激素水平的變化和季節性變化的生物鐘的調節。

  • 8 # 藍鯨忘了海灬

    蛇,是需要冬眠的動物之一。

    當冬天氣溫開始下降變冷時,蛇的體溫則隨之下降,蛇體的功能減退。

    當氣溫下降至10℃時,蛇停止一切活動,開始進入冬眠。在冬眠期間,蛇不吃不喝,新陳代謝降到最低水平,靠體內積累的脂肪消耗提供能量,以維持其生命活動的最低需要。冬眠是蛇對低溫的適應,也是蛇類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遺傳特性。

    野外冬眠時往往幾十條或成百條蛇聚集在一起,在乾燥的洞穴內、樹洞內,這樣可以升高體溫,減少水分蒸發,利於越冬。

    直到次年春暖花開、外界氣溫高於10℃時,蛇方能從冬眠中甦醒,開始出洞生活。

  • 9 # 瑩@寶

    、睡鼠。睡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約9個月時間裡,睡鼠都處於冬眠的狀態。冬眠中不吃不動,呼吸幾乎停止,身體變得僵硬,外界的任何聲音都不能吵醒它們。它們一生中四分之三的世界都在睡覺。


    2、松鼠。松鼠到了冬天就會備好食物,用乾草把洞封起來,抱著毛茸茸的長尾取暖,開始冬眠,等到天氣暖和後再出來。


    3、蛇。所有種類的蛇都會冬眠,當環境溫度低於15℃時,蛇就會進入冬眠狀態。以這個溫度來看,蛇一般在秋天就開始冬眠了。


    4、青蛙。青蛙是兩棲動物,也是冷血動物,它們的體溫會受到氣溫的影響,隨著氣溫的變冷,它們的體溫也會逐漸下降。當氣溫下降到一定程度時,青蛙就鑽進泥土裡,不吃不動,處於睡眠狀態,以此來躲避嚴寒。


    5、蟾蜍。蟾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癩蛤蟆,相比青蛙體型更大,而且體表有許多疙瘩,內有毒腺。蟾蜍多叢集在水底泥沙內或陸地潮溼土壤下越冬,並且停止進食,以體內貯布在肝糖來維持最低的新陳代謝。等到第二天氣溫回升到10-20℃時,才會結束冬眠,是冬眠時間最長的動物之一。


    6、蜥蜴。生活於寒冷地區的蜥蜴會冬眠,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熱帶和次熱帶,少部分溫帶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


    7、蚯蚓。蚯蚓在溫度低於20度左右時,就會停止生長,開始冬眠,蚯蚓在冬天會鑽到地層深處,那有適合它們的溫度,來年春天暖和了,它們又會活動起來。


    8、北極熊。北極熊在冬天外出活動大大減少,可以長時間不吃東西,此時它們尋找避風的地方臥地而睡,呼吸頻率降低進入區域性冬眠。不同蛇等動物的冬眠,北極熊的區域性冬眠是似睡非睡,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便可立即驚醒,應付變故。


    9、鱷魚。絕大多數鱷都是不冬眠的,實際上冬眠的只有揚子鱷跟密西西比鱷。因為絕大多數鱷魚生活在熱帶,那裡沒有冬季,因此也談不上什麼冬眠。


    10、刺蝟。刺蝟是異溫動物,因為它們不能穩定地調節自己的體溫,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蝟在冬天時有冬眠現象。


    11、烏龜。烏龜是變溫動物,生活受環境氣溫的影響較大。11月至翌年3月,當氣溫降到10攝氏度以下時,烏龜就會停止進食,靜臥於池底的淤泥中或臥於覆蓋有稻草的鬆土中,進行冬眠。


    12、蝸牛。蝸牛一般生活在比較潮溼的地方,在寒冷地區生活的蝸牛會冬眠,在熱帶生活的種類旱季也會休眠,休眠時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層鈣質薄膜封閉殼口,全身藏在殼中,當氣溫和溼度合適時就會出來活動。


    13、蝙蝠。蝙蝠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裡,冬眠時新陳代謝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鐘僅有幾次,血流減慢,體溫降低到與環境溫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時還會排洩和進食,驚醒後能立即恢復正常。


    14、黃蜂。黃蜂,又稱為胡蜂或螞蜂。胡蜂為半冬眠昆蟲,氣溫降至5℃開始抱團冬眠,氣溫越低,抱團越緊。


    15、亞洲黑熊。亞洲黑熊在秋天會大量進食,以準備冬眠會吃大量食物將脂肪儲存起來,整個冬季蟄伏洞中,不吃不動,處於半睡眠狀態,體溫、心率都會降低,到第二年的3-4月份才會開始活動。

  • 10 # 使用者3825842070091

    不是的

    冬眠動物不是一動不動。只是運動量非常小,有些動物冬眠不但運動,還要吃東西,比如蜜蜂。

    冬眠(Hibernation)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能有效減少能量消耗。傳統的冬眠動物一般只存在於齧齒類動物,但是現在冬眠的定義已經擴充套件,它是基於主動代謝抑制而不僅僅是體溫方面的

  • 11 # 使用者3256329738832

    冬眠也不是一直不動,只是儘量少運動或者不運動,儘量減少能量的消耗。

    冬眠(又名‘冬蟄’)是一種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一種極端的但被調節的體溫、代謝和其它生理活動的下降,作為對減少能量消耗的適應。冬眠的物種大致可分成兩類即主動式冬眠動物和被動式冬眠動物,後者如倉鼠,外部因素,包括光週期,食物和外界溫度對這種冬眠週期事件的定時起主要作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食道潰瘍恢復後還要注意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