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小林子
-
2 # 林家de菇娘
今年春節,大年初二在外婆家舉行大家庭聚餐,飯桌上卻因為二姨媽的一番話,讓原本熱熱鬧鬧的家庭聚餐瞬間變得冷場。
當時,二姨媽說:“大洋,瑤瑤決定從今年春節開始就不和家裡的舅舅姨媽走動了,她覺得自己嫁得遠,又在深圳買房安家了。自己工作又忙,老家裡一年上頭事情多,沒那麼多時間和精力應對。”
她的話說完後圍坐在大圓桌上的長輩們都陷入了沉思,小舅舅看到大傢伙都低頭光顧著扒拉碗裡的飯菜,沒人開口說話。
為了活躍氣氛,他舉起手中的酒杯子扯著嗓子,說“人各有志,瑤瑤兩口子在深圳安家也不容易。別想那麼多,大過年的要吃好喝好。”
這時候大舅舅發聲了,他藉著酒勁說,“二姐,瑤瑤是我從小看著她長大的,二十幾年啊,看著她長大建立自己的新家庭,對待這個外甥女就如同自己的閨女般,她這麼說真的很傷我們這些做長輩的心啊。”
“我們都是有著血緣關係的親人吶,平日裡大家都在外打拼工作,只有春節一大家子人才能聚在一起吃個團圓飯,她這是連自己的家人都不要啊。”
大舅舅說完後拿起酒杯子將剩下的酒一口悶了,飯桌上的氣氛又再度陷入了尷尬的氣氛。
我老公見狀後也笑著說,“大舅舅,別傷心難過呀,小舅舅說的對人各有志,瑤瑤不和我們走動,你還有兩個外甥呢。”
“我們是肯定年年都要回家過年,和家人一起吃團圓飯,和舅舅、姨媽們走動的啊,丫頭子大了總歸要嫁人成為別人家的人呀,別跟她一般見識。”
二姨媽全程也不再多說什麼,可能她也覺得自己的女兒說的話傷了親人的情分了。她家有一兒一女瑤瑤是老大。如今,結婚已有三年在深圳安家了。
因為欠債還錢,對錶妹失望透了。
我記得我剛嫁到老公家的時候,他的這位表妹瑤瑤才讀大二。以前我們是在武漢上班,她也在武漢讀大學,那會她勤工儉學經常做兼職。
我老公很心疼他這位表妹,隔三差五就會帶著去她表妹學校附近,約她出來吃飯幫她改善伙食。有時還會偷偷地給她塞三百,五百的零花錢,讓她好好學習不要因為兼職耽誤了功課。
那時候,我和她關係也挺好的。我也把她當自己的妹妹般,畢竟她是老公的表妹,還是要愛屋及烏的。
她學的是傳媒專業,大學畢業後沒有等到學校的就業分配,就和幾個要好的同學到深圳找工作了。而且還找了一份專業對口的工作,薪資待遇各方面都不錯。
時間真是一個考驗人的節點,許是大家不常見面分開久了,她也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以前無話不談的場景再也不復存在了,沒事也是絕對不會再有聯絡了。
在2016年的夏天的時候,我老公辭去了武漢的工作,和一位同鄉搞起了服裝生意。前期投入了好多錢,只做了不到五個月就創業失敗了,還欠了一屁股的債。有銀行欠款,有民間借貸,還借的有朋友親戚的錢,前後加起來有50萬左右吧。
那時候真的是窮得身上連一百塊錢都拿不出來,創業失敗對老公的打擊很大,頹廢了一段時間才振作起來開始找工作上班。
應聘到了北京一家車燈工廠,想著逃離創業失敗的地方。可是卻連路費都拿不出來,他也不好意思再問婆婆要一分錢了,因為找她也借了不少錢,可以說把她的存款也是掏空了。
權衡之下,他厚著臉皮聯絡了瑤瑤,問她借了三千塊。和她說好了她的錢得慢慢還,要先把欠銀行貸款和借貸公司和欠家裡長輩的錢先還了。老公創業失敗的事情她也知曉,表示理解,說不著急還,她自己也工作掙錢了有困難再和她說。。。
所以,她那三千塊錢就一直都沒有還,我也時常提醒老公手頭寬裕的話就先還了吧,我老公認為不急都是自家人跑不了,他是想著等她結婚時再還連本帶利還她四千。
在2019年年底的時候,二姨媽和我婆婆說的那番話,婆婆一字不落地告知了老公。她首先問我老公是不是借了瑤瑤的錢,我老公說是的,借了3000。
婆婆說,“不對啊,瑤瑤跟你二姨媽說是借給你五千塊的。”
我們倆聽後心裡拔涼拔涼的,怎麼還平白無故多出兩千呢。事情的真相我是知道的,當時老公向她妹妹借的錢還截圖給我了,我是再清楚不過了。
老公在電話裡當然不承認是借了五千啊,婆婆說的一番話老公最後還是預設妥協了。
婆婆:“瑤瑤談了男朋友準備在深圳買房結婚了,至於你向她借多少錢你心裡清楚就好了。這話也是她說給你二姨媽聽,她再傳給我的。”
“我也不想為了兩千塊錢姊妹之間鬧得不愉快,何況你也是借了幾年一直不還給她,現在是你欠她的錢,時間也久了說那麼多都沒用。”
“你是我兒子我當然是相信你,多出的兩千就當是買了個教訓,當是利息。讓你以後記住向別人借錢自己要留個心眼,有錢要第一時間還給別人,就是親兄弟也要如此。”
老公聽了婆婆的一番話,即便心裡很氣憤為了她和姨媽之間的姊妹情義,只能預設自己要還五千了。
這個事情於我來講我不好過多的插嘴,說多了她們長輩之間也是有隔閡,私下裡老公就說他白疼這個妹妹了,沒想到她不好意思直接聯絡他這個表哥還錢,而是走迂迴路線透過長輩來傳達,還憑空多出兩千塊錢。
老公說:“她要是直接聯絡說明結婚要買房提還錢的事,除了還她三千塊也也甘願儘自己能力能幫多少幫多少,可是她的做法徹底傷透了我的心。”
“這樣的妹妹我也高攀不起,大家各自成家天南海北的,一年到頭就相聚一回,做足表面功夫即可。除了姨媽還是要走動,她的話嫁的也遠人家也在大城市安家,以後家裡的長輩老了仙去了,我和她是不會有任何走動聯絡了。”
那年,她結婚的時候,除了婆婆掏了1000的份子錢,我們也隨了1000份子錢。婚禮當天茶錢我們家5個大人,每人丟500茶錢,我們兩人就相當於隨了兩千禮錢,另外欠她的三千也當五千還了。
……
瑤瑤是在大年初三的晚上才從婆家趕回孃家,有先前姨媽替她傳達的那番話。她的到來,大舅舅心裡還是非常在意她說的話。
後來的家庭聚餐,外婆的五個子女五個家庭總是不能都湊一起熱鬧地吃一頓飯,有些話說來了就是傷人心。
如同,我和我老公以前跟瑤瑤是無話不談的,可是現在一切都回不到從前了。大家聚在一起也是應付式地聊天,說著無關痛癢的話語,儼然成了最親最熟悉的陌生人般。
農村親戚“斷交”正在上演,每年都有些親人不再走動,怎麼回事?
對於題主的這個問題,結合我家今年春節發生的事情,我給出的個人觀點是:
第一,現在的農村人好大部分都是在外面的城市安家落戶。農村老家成了許多人口中的“遠去的家鄉”。
第二:親人,親戚之間貧富差距懸殊。中國有句老話叫“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人之常情,有錢的親戚是不會願意多和窮困的親人走動的,這就是人性的本能。
第三:同輩親戚之間,生活文化差異大。拿表妹瑤瑤兩夫妻和我們兩夫妻比較,我們都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人。
不管小時候關係有多好,長大以後終歸是會變的。不同的學歷背景就產生了代溝,瑤瑤兩口子,每天面對的是大城市光鮮豔麗的精英白領;我們兩面對的是工廠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都是一群靠苦力掙錢養家的人。
彼此之間的生活軌跡根本不在同一條道上,就會有代溝,生活方式也不一樣。這些因素都是拉開親人之間的距離。
親戚“斷交”的行動,側面說明這個問題,在如今的社會只會越來越盛行,這是大趨勢無法避免的。
我認為親戚之間三代之內走動還是很有必要的,現在每個家庭的人口是越來越少,都是獨生子女居多。
未來,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也會越來越少。親人之間互相往來走動,彼此幫襯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落葉歸根”是許多身在異國他鄉老人臨終的願望,因為他們始終認為有親人的故鄉才是家。
-
3 # 白露故事社
我今年58,倆弟一妹,只有我妹還和我來往,偶爾在給爹孃上墳時,能碰見弟弟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下面是這些年我們手足兄弟“斷交”的往事。
17歲那年,我爸得了重病,臨終前,攥著我的手,叫我一定要幫我媽把弟弟妹妹拉扯大,那時我大弟14歲,小弟11歲,妹妹7歲。當時,我正在縣城讀高三,成績一般般,處理完我爸的後事,沒回去繼續讀書。
因為我們這要“單幹”了,我們家人多,分的地也多,我媽帶我種地幹活兒,全家人都聽她的,但當兒女的都忽略了一點:當父母的都偏心。我媽就特偏我二弟,他白淨斯文,聰明好學,還跳級上了初中,是我媽的驕傲。
用現在的話說,那時的我就是我媽的工具人,但本家叔伯眼裡,我這屬於長兄如父,擔起了長子的責任,嬸子大娘們一番熱心張羅,21歲那年,我娶上了媳婦兒。
從那以後,我們家矛盾不斷。
問題出在我媽那裡,她覺得我結婚了,就不管這一大家子人了,遲遲不和我們分家,還對我媳婦兒橫挑鼻子豎挑眼,懷著5個月的身孕,逼她去村頭挑水,要不是被我看到給攔住了,我兒子得晚出生兩年。
回家後,我說了媽媽兩句,她坐在地上嚎啕大哭,嘴裡唸叨著我爸的名字,說我娶了媳婦忘了娘,不管弟弟妹妹們。
最後,在家族長者主持下,我們分了家,但依然住在一個院子裡。
那時,大弟跟著我一起種地,也到了該說媳婦的歲數,可我們家這條件太差,娶不起,於是我勸他先去當幾年兵,沒準還有個好出路。
同年,小弟上高一,是全年級的尖子生,我媽覺得日子有盼頭了,等過幾年她小兒子大學畢業,分配成為國家幹部,她就不種地了,進城跟著吃皇糧去了。
不用說,學費還是我這個當大哥的出,但小弟覺不領情,他一直覺得我娶老婆成家,分家過日子以後就不管他們了,認為我背叛了家人,對我冷若冰霜,連學費都是我交給我媽,他從我媽那裡拿。
他去省城的大學報到時,我想去送他,順便看看大學到底長啥樣,被他一口拒絕了。說自己是大人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當時我兒子還小,老婆又懷了孕,家裡也走不開,就沒陪他去。
至於我妹,她的出生就是個意外,剛生下來還沒5斤沉,面板皺巴巴的,頭髮都蓋不住頭皮,裹在襁褓裡,就像個小貓,當時我媽沒有奶水,餓的她嗷嗷直哭,沒等出月子,就打聽著把她送走,在我和我爸的阻撓下,她才打消這個念頭。
後來,爺爺奶奶還有我,用小米湯羊奶把她喂大,她從小特別黏我,也特別懂事,幫我老婆帶孩子,跟我媽下地幹活兒,給羊割草,給豬餵食,自己還養了一窩兔子,一窩雞,還有兩隻大鵝。
現如今,她是養殖專業戶,餵了200多頭牛。
二弟大學畢業之後,分到了市財政局,端上了鐵飯碗,領導給他介紹了個官家千金,攀龍附鳳後的二弟,和原生家庭劃清了界限,雖然他兒子跟他姓,但無法改變他上門女婿的現實。
我媽跟著進城享福的夢想破滅,又把寶押在她二兒子身上了。
大弟當了6年兵,轉業後,分進一家國企,成了在編正式工人,娶了廠裡的女工,因為工作出色,還分了個小院子,我媽去伺候月子時,住過一段時間,後來又給他們帶了三年孩子。
倆弟弟結婚,傢俱家電機車,婚禮宴席,加起來我花了小三萬。
在1990年代初期,這算是一筆大錢了,當時我趕集賣布多年,攢了家底,倆弟弟結婚,花了一多半,後來小舅子結婚,全掏空了。
當時全華人民都下海,我是全村第一批脫產農民,把地包給鄰居之後,開著機動三輪,拉著老婆繼續販賣布匹。
到1995年,布匹生意已經不賺錢,我想在城裡開個成衣店,投資有點大,於是去找倆弟弟想辦法,大弟說廠子效益不好,好幾個月沒發工資了,我叫他跟我一起生意,他覺得被熟人看見不好。我問他,前段時間買廠裡集資蓋樓房,找我借的八千塊錢啥時候還,他來了一句:“村裡的房子和地,我都不要了,我買樓找你拿點錢,你還好意思找我還?”
“你當兵轉業的,要不是我託高中同學關係,你根本就進不了這個廠子,你成了國家工人,就不是農業戶口了,責任田和宅基地,都和你沒關係了,你想要的話,咱媽住的那土坯房宅基地給你留著,那二畝地也給你,你結婚時,我出的錢,是替咱爹孃出的,但你借我的錢,有了得還我,絕不能賴掉!”我認真地跟他解釋。
“你還是我親哥嗎,這幾年不種地,做買賣做的,眼裡只認錢了是不?現在這社會風氣太壞了,把你一個淳樸善良有擔當的大哥給帶壞了!”他感慨道。
“你別扯這沒用的,殺人償命,欠債還錢,天經地義,親兄弟也得明算賬,你要是還不了,就跟著我幹活兒頂賬,反正你也天天閒著!”我當時是怕他無所事事,整個人待廢了。
大弟像看傻瓜似地看著我,覺得我一個泥腿子農民,哪有資格教訓拿國家工資的工人階級,然後告訴我:“你只是我哥,不是我爸,咱們各過各的日子,我欠你的錢,發了工資,一下就給你還清,看看你掙了倆錢這嘚瑟樣吧!”說罷就把我趕出了家門。
那年七月十五,回鄉下給我爸上墳,他把這事兒告訴了我媽,當我老婆的面,我媽說這錢不用還了,我老婆看著我,沒等我張口,小妹挺身而出,說:“憑什麼總讓不能大哥大嫂吃虧,他們為全家人付出的夠多了,二哥你們就是砸鍋賣鐵賣房子,也得把錢還上!我們都當父母的人了,媽你咋還這麼偏心,還這麼愛摻和事兒呀!”
我媽聽罷,氣得拿柺杖敲她,被她一把奪過去扔了。
在那個遍地是黃金,幹啥都發財的年月,那些吃慣皇糧,按月領工資成習慣的人,大部分拉不下臉去撿,彎不下腰去掙。
最終,大弟沒跟我幹,後來兩口子下崗之後,找我借錢買了個微型卡車,給傢俱城拉傢俱,直到2007年,我兒子上大學報到,他才把欠我的錢還清。
那時,他帶著人攬裝修生意,掙了不少錢,開上了奧迪A6L,更不把我這個開菸酒鋪子的大哥放眼裡了,也就逢年過節回來看看我媽,見了我,連招呼都不打。
至於我那當上幹部的二弟,見我上門借錢,人家只說不欠我錢,也沒受我恩惠,沒義務借給我,還說上學到結婚所有的花費是媽給的,工作是自己找的。
他那態度惹怒了我,我說:“咱媽所有的錢,都是我給的,要是全靠她,你高中都念不完!”
“大哥,麻煩您算一下,他到底花了你家多少錢!”說罷他媳婦兒遞給我一個電子計算器。
“弟媳婦兒,我是來找你們借錢,不是討債的,我做買賣掙了就還的!”我解釋道。
“不用,你算清楚,多點也無所謂,別算少了,這是他欠你的,我們家不欠債!”她跟我解釋。
我說前前後後,一共花了三萬。
“你這叫獅子大開口,做了兩年買賣,宰人宰得挺熟練啊,別聽他瞎扯,撐破天兩萬……”沒等說完,他老婆說:“好了你不用管,三萬就三萬,多出來的就算替他謝恩了,但沒有下次,對了,麻煩您給我寫個收條!”說罷遞給我紙筆。
“你家人的事情,希望你能快刀斬亂麻,我不想讓你和他們有牽扯,你母親的贍養費,每個月500塊夠了吧,你每個季度送一次,我只要求一點,叫他們不要來干擾我們的生活,OK?”已經下海做生意的弟媳婦兒對我小弟說道。
“嗯,我知道了,家裡事情我會處理好的!”我弟唯唯諾諾地說道。
沒想到這種豪門狗血劇的橋段,居然落到我們兄弟身上了!當時我恨不得踹他兩腳,讀了這麼多年書,全白費了,一讀書人的氣節,文化人的風骨都丟得一乾二淨,為了榮華富貴,可以不管活著的親孃,不顧死去的親爹,不認手足兄弟,老婆說啥是啥,活的和條哈巴狗似的,我這小弟算是白瞎了!
帶著滿懷失望,和三萬塊錢,我離開了他們家。
後來我媽知道這事兒,跑我家把我罵了一頓,拿柺棍戳著我家鍋,罵得我狗血噴頭。
在我們這個曾經因為饑荒死亡過半的村子,打架罵街升級到進門砸鍋,基本就是不解之仇了。
關鍵時候,還是我媳婦當了惡人,把我媽架了出去。
我媽氣不過,進城去找倆兒子告狀,但她引以為傲的倆兒子誰也沒回來替她撐腰……
小弟對老婆信守言諾,直到我媽去世,她也沒在他家住過一次,除了給爸媽上墳,中秋春節,都在岳父岳母家過。
他家兒子,我見過不到5次,我媽就見過一次。如今這個侄子在美國上大學,弟媳婦在美國陪讀,我弟弟在大陸算是“裸官”了。
不過,這兩年他升遷無望,倒是多了幾分人情味兒,也敢回來看看了。
甚至還忍著牛糞味兒,去養牛場找過小妹,國慶節時,還幫他餵過幾天牛。
再說我自己家的情況:
到2000年代,網際網路電商崛起之前,我完成了原始積累,進城買了樓房,買了商鋪,在商場代理了來自寧波的西裝品牌,攢了點錢,借給妹妹一部分搞養殖場,給兒女買了房,留了點養老錢,現在就靠吃利息,收房租過日子。
我媽不想進城,覺得會麻煩她那掙大錢當大官的有出息兒子,終究是我和小妹,這兩個她深以為恥,覺得一輩子沒啥出息的兒女,輪番照顧,直到她生命最後一刻。
我孫子已經上小學了,大弟也當上了爺爺,但依然管著那家裝修公司,一副老闆派頭,四十年前那個跟我後面鋤地,磨得滿手水泡,累的滿頭大汗的憂傷少年,頭髮已經花白。
三兄弟的後代幾乎沒什麼交集,血脈相連,但相遇無言。
恩恩怨怨,即使放下,也沒啥共同話題了。
後記:
這是我房東大叔給我講家族往事,有點長,一說起兄弟之間的疏離,他就後悔自己當初去找倆弟弟借錢,覺得要不是他找上門,倆弟弟也不會這樣,其實他忽略了一點,自從他弟弟進了國企,進了機關,他們生活方式就不同了,這種差異,註定了情分上的疏遠,漸漸的親情就“斷了”!
-
4 # 人生百味軒
我現在和我妻子孃家的親戚們幾乎都不走動了,談不上誰對誰錯,很多時候都是些擺不上臺面的雞毛蒜皮,因為我們是晚輩,無論怎麼做,總會有人斤斤計較,說些吃虧討便宜的話,後來慢慢就斷交,不再有人情往來了,當然紅白喜事除外。
自從與那些不想來往的親戚們斷交後,我反而感覺一身輕鬆,不再總被那些是是非非、紛紛擾擾所困擾,搞得整個人心情都很不爽。我發現,現在不光我是這樣,我身邊的很多人也都是這樣,親戚走動的越來越少,除了至親之外,很多表親、堂親也都慢慢疏遠了。
我老丈人他們那一輩一共兄弟六個,家家都有男孩,有的叔叔家還不止一個孩子,我老丈人是老大,我妻子是他們家族中最大的孩子,她下面還有一個弟弟,我妻子的弟弟以及堂弟堂妹們,也都已經結婚成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了。
家族中人丁興旺,所以辦宴席自然也就會特別多,我們一家常年在崑山生活,只有春節才會回老家。不管哪個叔叔家辦事,只要電話通知我們了,即使人不到場,份子錢我們從沒少給過,一般都是託老家的老丈人幫我們先墊上。
2004年我和妻子剛結婚那會兒,與五個叔叔家都有走動,頭一年過年的時候,我們回孃家拜年,買的過節禮品實在是太多了,沒辦法拿,我花錢僱了一輛小貨車給拉到老丈人家去的,一共買了六份,五個叔叔和我老丈人的禮品都是一樣的。
我老丈人兄弟六個住在一個生產隊,捱得非常近,我和妻子提著禮物從大到小,挨家給幾個叔叔拜完年後,竟然沒有一個叔叔、嬸嬸留我們吃飯,也沒有任何回禮,我和妻子進了叔叔們家的屋子,甚至連凳子都沒坐,站著說了幾句話,就那樣兩手空空地回去了。
直到下午,我們夫妻倆在老丈人家吃完午飯,五個嬸嬸才先後提著一包最不值錢的雲片糕,來到了我老丈人家,說是給我們的回禮,然後一人給了我妻子五十塊錢,算是我們新人頭一年的壓歲錢。當時我給每一家買的禮品都是一箱酒一條煙,外加麥片、蜂蜜、芝麻糊、牛奶等禮品,隨便一樣禮品也不止五十塊錢,真不知道幾個叔叔嬸嬸們當時心裡是怎麼想的。
因為我們剛結婚,後來又趕上了女兒出生,家裡連續辦了三四次宴席,我和妻子邀請叔叔嬸嬸們去我們家赴宴的時候,明顯感覺到他們心不甘情不願。有的嬸嬸甚至在背地裡直接跟別人說我們家事情太多了,老是去我們家出禮隨份子。當我丈母孃把這些聽來的話傳給我們的時候,當時我的心裡是極度不舒服的。
我閨女辦百日宴的時候,明明我妻子幾個叔叔家都通知了,結果二叔與三叔家都沒來人,事後也沒有給我們任何解釋,他們的做法擺明了就是不想再和我們來往了!
那天酒席散了以後,我們家的親戚都把我拽到一邊,問我是不是跟我妻子孃家的叔叔鬧矛盾了?要不然好好的,人家怎麼不來赴宴呢?當時我特別的尷尬,不知道該怎麼跟我們家的親戚解釋,只好含糊不清地隨便應付過去了。
再後來,過年時我們帶著孩子回孃家拜年,妻子的三叔從來不給我們家閨女壓歲錢,就算我閨女和我妻子弟弟家的孩子同時出現在他們面前,三叔也僅僅是隻給我妻子弟弟家孩子壓歲錢!
我妻子的五叔更搞笑,因為他們家兒子當時還沒結婚,他覺得自己發出去的紅包收不回來,虧大了,於是乎,見到孩子就躲。有一次面對面了,避無可避,周圍的鄰居跟五叔開玩笑:今天你這個五爺爺必須要給大紅包了!五叔兩手在口袋裡裝模作樣地胡亂摸一下,然後兩手一攤,跟孩子說:待會兒去找你們五奶奶要去,五爺爺身上沒帶錢!惹得鄰居直接笑罵他太摳門了!
2007年的時候,我妻子的五叔因為痔瘡做了個小手術,我們過年回家的時候,我老丈人跟我們說起了這個事情。雖說五叔當時已經出院好長時間了,但我還是和妻子一起去了他們家,給了他二百塊錢的慰問金。
第二年的“五一”假期,我老丈人告訴我們,五叔痔瘡復發,又住院捱了一刀,我再次去五叔家送了二百塊錢,五叔推辭了一番後,最終還是收下了。
再後來,我們家辦事的時候,五叔是有時候來,有時候不來。他們家辦事的時候,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不在家,份子錢都是我們委託老丈人親自給送過去的。有一年春節,五叔在我老丈人家玩,幾個人在一塊閒聊的時候,他跟我說:你們平時都不在家,這份子錢還來還去的,也沒什麼意思,有時候花了錢還落埋怨,我看還不如不要來往的好!
五叔說完這些話後,眼睛一眨不眨地看著我,對於五叔的這個建議,我是打心眼裡認同的,我這個人也不喜歡虛頭巴腦的人情往來,既然五叔提出來了,我正好求之不得,於是便點頭同意了,這樣一來,五叔家就和我們正式斷交了!
我妻子的二叔來我們家赴過兩次宴,後來不想跟我們往來了,就藉故找茬,挑我們的理,再後來直接就不往來了。我妻子的六叔把家安在了外省,這麼多年很少回老家,我們自然也沒辦法走動。
這些年,只有妻子的四叔家一直與我們有來往,不是四叔兩口子多麼的通情達理,而是因為他們家孩子多,辦事的次數也多,跟我們來往,他們怎麼樣都划算。四叔有一年在外面工地上幹活時,不小心把腿給摔斷了,我不僅去醫院探望了,而且還買了牛奶很多水果,另外又給了一個紅包。
可2014年的時候,我在上海做了心臟換瓣手術,前前後後花了十幾萬,出院後回老家調養時,我妻子那幾個可愛的叔叔們,竟然沒有一個人主動走上前來問過我一句:身體現在恢復得怎麼養了?
平時他們兄弟幾個經常沒事來我老丈人家閒扯,我在家的那幾天,他們一個個約好了似的,每次路過我老丈人家門口,步履匆匆,一秒鐘也不帶停頓的,就算不小心迎頭碰上了,也只是微微點個頭,一句話也不說。
很多年過去了,我看淡了,也釋然了!現在,我們一家三口過年回妻子孃家的時候,碰到幾個叔叔嬸嬸們,該敬菸時敬菸,該拜年就拜年,該說笑說笑,沒有了金錢往來,大家相處得反而更輕鬆愉悅。人與人之間其實就那麼回事,都是利益至上,看破不說破就好了,凡事如果想得太通透了,活著也就沒什麼意思了,所以,糊塗一點也沒什麼不好!
只是最近這兩年過年的時候,我們總會時不時地聽到三叔兩口子跟另外幾個叔叔們聊天時,酸酸地說:我們跟你們比不了啊,你們都有閨女,一到過年大包小包的收禮,我們家過年連個糖果都沒人送!
我和妻子還沒來得及吭聲,妻子最小的堂妹就在背後嘀咕上了:三叔他們自己這麼多年,從來不捨得在侄女們身上花一分錢,現在還想著讓侄女給他們送年禮,門都沒有!就算將來他們百年歸天了,也別指望我們在他們身上多花一分錢,誰家的錢都來得不容易,又不是大風颳來的!
一旁的另外一個堂妹也連聲附和:就是就是,一年到頭的,連一分錢壓歲錢都不捨得給孩子們,他們什麼時候把侄女當閨女看啦?
我丈母孃一共兄弟姊妹四個,一個舅舅,兩個姨媽,我和妻子剛結婚那會兒,我丈母孃就跟她的兄弟姐妹們說好了,說我們常年不在家,將來到與不到之處在所難免,就不要走動來往了!
舅舅、姨媽們也都表示理解,所以,我們與舅舅、姨媽們倒沒有任何的不愉快可言,有時候逢年過節也會偶爾聚聚,買點禮物去看望一下,紅白喜事也都是必到,我感覺這樣也挺好的。
我們家這邊的親戚,這些年倒是一個不落,全部有走動,三個姑姑、兩個叔叔,兩個舅舅、兩個姨媽。但我的那些表妹們成家後,我們沒有和她們繼續來往,如果都來往的話,實在是太多了,親戚一多,事情就多,事情多了,自然又少不了是是非非。
表弟、堂弟、堂妹們一直與我們有往來,好在我們家這邊的親戚們相對而言,還算好說話,沒有人斤斤計較,做事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儘量不讓別人吃虧。所以這麼多年下來,親情非但沒有越來越淡,反而遇到難事的時候,還能互幫互助,彼此有個照應。
不是說我不重視我妻子孃家的親戚,實在是因為我老丈人那幾個兄弟們,個個都是人精,沒一個肯吃虧的。有時候一點大局都不顧,如果繼續來往下去,只怕後面的麻煩會越來越多!
其實我老丈人幾個兄弟家庭條件都不差,也許是因為我妻子的爺爺奶奶那一輩就開始做生意的原因吧,他們一個個都打得一手好算盤,涉及到金錢的時候,他們都會選擇堅定地維護自己的利益,親情什麼的都得靠邊站。
寫在後面:現在社會,時代不同了,八九十年代大家族兄弟姊妹之間的那種濃濃親情,已經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得越來越淡,也越來越不被人重視了,現在的人更現實,也更功利。因為爭奪父母財產,兄弟姐妹之間對薄公堂,老死不相往來的事情,發生的還少嗎?什麼血濃於水,什麼血脈相連,在金錢與利益面前,都不堪一擊,人性真的是經不起考驗。
我的觀點可能有點過激了,那些感動與溫暖的親情故事,現實生活中並不少見。我發現,越是生活水平高的地方,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人與人之間的親情越淡。反而那些欠發達的地方,人們更看重親情,更懂得互幫互助。
回覆列表
農村的“斷親潮”是近二三十年才開始出現的,並且愈演愈烈,這其中原因有很多,但貧富差距拉大是其中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一種奇怪的現象也隨之出現,就是原本每年經常走動,且逢年過節一定會登門拜訪的親戚,開始慢慢變得彼此之間不再走動。
這就是近幾年來越來越常見的“斷親潮”,並且,這種現象不僅僅在農村有,包括在城市也同樣存在。
那麼,這種“斷親潮”究竟是因何會出現的呢?往日很重視人情往來的親戚,又是為何不再走動了呢?
這背後,有因為相互之間層次發生了變化,也有因為已經長大的年輕人對這方面的不重視,但最重要的,還是因為貧富差距拉大所導致的。
舉個我身邊現實的例子,我婆婆的弟弟,也就是我老公的舅舅,在前幾年經常會來我家串門,並且,每來一次都是大包小包的禮品,但最近幾年,一年也來不了兩次。
為什麼呢?因為在他眼裡,我家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
舅舅年輕的時候,脾氣暴躁,喜歡喝酒,一喝酒就容易惹是生非,差不多每次總是以打架收場。
而每次打架後,幫助他善後的,都是他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婆婆。
之所以婆婆會幫他,一來是他的親姐姐,二來公公之前是鎮上的一個小領導,手裡面還算是有點權力,他出面說話也管用。
因此,只要舅舅每次惹出了禍事,那必定會三番五次地來我家裡,求他的姐姐,也就是我的婆婆給公公說一說好話,讓公公幫他把事情擺平。
而他每一次來,手裡也不會空著,各種茶葉、菸酒等都是大包小包的拿。
並且,不僅僅是遇到事情才來,包括逢年過節,比如中秋節、春節,以及我婆婆和公公的生日等節日,他都會提前幾天就把禮品送過來。
但是在我家發生了一件事後,舅舅就露出了真面目。
四年前,公公意外去世,喪事處理完後,舅舅在一家人坐著說話的時候,就開始擺譜,說什麼他是長輩,以後要我老公必須多尊重他。
當然,他說的這些話本質上是沒錯的,但是說話的口氣與表情,就是那種倚老賣老的樣子,這就有點讓人心裡不舒服了。
不過,不舒服歸不舒服,尊敬還是要有的,在這之後,舅舅也還會來我家走動,不過每次走動,開始空著手不拿東西了。
對於舅舅拿不拿禮品等東西,說實話我家是根本不在意,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少人會在乎那一兩箱禮品,真正讓我們覺得生氣的,是舅舅每次來了之後的態度。
比如,說話的口氣越來越不客氣,不管是對婆婆也好,還是對我老公也好,總之就是說教育你就開始教育你,甚至有時候還帶髒話。
另外,就是用命令的方式,讓婆婆或者我老公去做一些事情,要是他們不去做,那麼就大發脾氣,說什麼不把他當人看之類的話。
至於逢年過節拿禮品這件事,那說出來就更讓人生氣了。
去年的時候,趕上婆婆生日,由於她去年一年身體都不是太好,因此早在生日前,就唸叨著想讓舅舅來一趟,見見他,畢竟再怎麼說,那也是她的親弟弟。
但到了她生日那天,舅舅根本就沒來,打電話不接,發信息也不回。婆婆從白天一直等到晚上,也沒見上他一面。
如果僅僅是因為沒見面那倒也是沒什麼,最多當時會有點生氣,而最讓婆婆傷心的,是第二天村裡有人告訴她,舅舅在我們同村的一家人家裡喝大酒喝了一整天。
那戶人家距離我家不遠,走路也就二十分鐘,就這麼點距離,舅舅在明知道他姐姐生日的情況下,寧願和別人喝酒也不願意來看看婆婆。
因為這件事,婆婆傷心了好一陣子,到了那年春節,婆婆有心試一試自己的弟弟,特意告訴我老公,今年不去舅舅家走親戚,就是為了看看舅舅會不會來,結果,舅舅一果然沒來。
透過這兩件事,婆婆算是明白了她弟弟是什麼樣的人了,對他有用和有利用價值的,那麼他就會跑得很勤快,但沒有利用價值了,就是親兄妹,照樣踢在一旁,恨不得老死不相往來。
這就是為何農村裡會出現親戚之間不再走動的一個原因,說白了,就是一些人的勢利眼,導致了親情不得不斷掉。
除了勢利眼這個因素之外,還有其他幾個原因:
首先,就是富起來的人,害怕窮親戚連累和打擾他這些年,經濟發展得很快,一部分人抓住機會,迅速完成了財富的積累,成為了村裡的有錢人。
但經濟富裕的同時,一部分人在精神上卻沒有富裕起來。
像我老家的一個鄰居,他們一共是兄弟二人,早些年哥倆境況都很一般的時候,關係處得十分不錯,大哥家的孩子上大學、結婚等大事,弟弟都會包紅包祝賀。
但等到哥哥家因為前幾年跑運輸掙到錢之後,情況就大不一樣,弟弟家不管有什麼事情,當哥哥的很少出面哪怕是弟弟家孩子上大學時,哥哥也沒有像弟弟那樣包個紅包祝賀。
他缺這個錢嗎?當然不缺,他在害怕,害怕弟弟會來打擾他。
而他這種做法,有了一次兩次之後,弟弟自然也明白怎麼回事,因此,最終就斷了來往,從此不再走動。
這樣的例子在現在比比皆是,一個人有錢了,就怕親戚來找他,所以只能不走動了。
還有,隨著年輕人逐漸長大和成家立業,親情也隨著淡了現代的年輕人,不少人常年在外打工,或者是已經不在老家居住,因此一年也就見不了幾次親戚,大部分時候,也就過年的時候,也許會見一次。
即便是回來見面,通常也是匆匆一面而已,因此我們就會經常看到把東西一放,簡單說幾句話就起身離開的景象。
要知道,在我小時候,串親戚是一件很值得讓人期待的事情,去了不僅要聊天說話,還要留下來吃飯,有時候還可能在親戚家住上一晚。
但如今的串親戚,就像是一種走過場的形式,除了把東西送去,就沒了其他事情。
而時間長了,這種至走形式的表面工作,就會讓年輕人越來越厭煩,不僅不想去,也不想接待親戚來自己家裡。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慢慢開始不走那些關係比較遠的親戚,也就成了必然的結果,發展到現在,除了至親之外,剩下的親戚都不再走動了。
另外,串親戚負擔太大,讓一部分人苦不堪言在我很小的時候,印象中親情還是非常濃厚的,雖說那個時候經濟條件不好,但大家經常會互相問候,禮品也不見得有多好,有時候是一把麵條,有時候是一包白糖,再或者是一瓶散酒。
雖說這些禮品看似簡單,但大家都是如此,最重要的,當時的人們看重的不是禮品,而是這些禮品背後的親情。
但在如今,經濟水平高了,走親戚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颳起了一股子攀比之風,看誰拿的禮品好,誰的禮品貴重,誰就有面子。
但貴重和有面子的禮品,是需要花錢的,對於那些經濟條件好的人不算什麼,但對於那些經濟條件不好的人,就成為了一種負擔。
有心不拿太過貴重的禮品吧,但又怕在親戚面前丟了面子,買那些貴重的禮品,無疑就讓自己多花很多錢,到了最後,乾脆心一橫,這個親戚從此不去串了,雖說斷了親情,但至少保住了自己的錢包,何況現在的錢也越來越不好賺。
這幾種原因,歸根結底,都是因為貧富差距的不斷拉大造成的,有人有錢,有人沒錢,有錢的輕視沒錢的,沒錢的不想被人看不起,因此,最終只能是斷了親,從此不相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