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6990381417137
-
2 # 潮州競風流
首先一點,在本人看來傳統文化能保留得好,在於傳承與信仰。潮州人逢年過節便"敬神"或"祭祖"。為什麼我們要“敬神”,搞個關於某位“大神"的民俗活動呢?
在於什麼,在於信仰。為什麼會被傳承呢?好的,大家認為可以保留下來的就會被傳承,"祭祖"也是一種優良傳統,也是一種對祖先敬仰的文化。要不然潮州祠堂內那四個"見位聞聲"的字是何意?是提醒後人不忘祖先。
其次原因是在於喜聞樂見,什麼可以屬於潮汕地區傳統文化,潮劇,潮州音樂,英歌舞,布馬舞等。他們的存在適應於從前,也適應於未來。當然能世代相傳。
再者傳統文化有它特別的地域"標誌"。你會食鳳凰茶,會唱天頂一隻鵝(潮州童謠)或是哼哼兩句"王金龍命中不幸"。那麼,就自帶光環是個潮人。不管你去到暹羅,德國,新加坡,有潮劇團去演出,你說聽得懂。那麼無需開證明,你是膠已人(自家人)。
最後一方面,在於潮人"念舊",說淺白一點,就是有懷舊的情懷。這種懷舊不是盲目的嚮往,而是發自內心對鄉土文化的熱愛。
正是因為熱愛,才有對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
-
3 # 陳相潮人
潮州府歷史悠久,早在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漢平定南粵,在古潮州區域置揭陽縣(有學者考證認為,治所在今潮州市歸湖鎮),屬南海郡,潮州地區自此有了隸屬於中原王朝的政權建制,至今已有二千多年。東晉咸和六年(331)析揭陽縣地置海陽縣以屬東官郡,隨後東官郡又析出義安郡,郡衙遷至潮州古城處,隋開皇十一年(591)全國撤郡設州,且定名為“潮州”。由此可見潮州地區自建制以來,其政治中心、經濟、文化中心一直設在潮州府城,獨特的潮州歷史傳統文化的形成過程,不愧為歷史悠久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
潮州地區“人傑地靈”,人文鼎盛,宋代已有“海濱鄒魯”(孔子、孟子遺風)、“風物冠南方”之譽。現已成為“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名城”、“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瓷都”、“中國工藝美術之都”,“中國婚紗晚禮服名城”等榮譽稱號。
民俗有傳統民居“潮州厝,皇宮起”、“潮州菜”、“潮州工夫茶”、“潮州木雕”、“潮州泥塑”、“潮州手拉壺”、“潮繡”、“潮州音樂”、“潮州大鑼鼓”、“潮劇”、“潮州崁瓷”等一大批“國家級非遺”,數不勝數。
名人輩出,潮州考中進士的唐朝3人、宋代172人、明代160人、清代116人。有尚書、狀元3人(一文二武)、榜眼、探花。在全省名列前茅。帝王戰相(潮籍泰國國王、總理)。近代有漢學大師饒宗頤、著名哲學家陳唯實、著名翻譯家梅益、攝影大師陳復禮、廣東省委書記林若、省長盧瑞華、世界著名大實業家李嘉誠、香港著名慈善家及企業家等。不勝列舉。
-
4 # 大頭叔創業記
首先潮汕地區獨特的語言習慣
雖然潮汕人可以去到廣深或者其他地方,融入那裡的生活氛圍,但是很多的外來人其實比較難以融合在潮汕環境中,來這的人基本都被同化了。
像潮汕話,很多人都是聽不懂的,因為這是比較原始的語種,與普通話有著天壤之別。如果是和潮汕人結婚的,生了孩子都是講潮汕話。
其次,潮汕地區沒有像珠三角那樣的發展工業,而沒那麼多的外來人口很多潮汕地區的企業,願意用的人還是本地人或者是親屬。而且企業規模普遍較小,偶爾有一些外地人,也沒有形成一定的規模。
再者,潮汕地區的村落都還是宗族為主宗族勢力強,少數“鄉賢”把持基層,形成了類似傳統士紳社會的結構,所以“營老爺”、拜宗祠、老人政治、歧視女性等所謂的“傳統文化”有存在的土壤。同村同族同姓,世世代代都是這裡的人,所以大家對於傳統習俗的尊崇是刻在骨子裡的,周圍的人都是如此。大家生活的習慣,說的話,做的事情,都是類似的。
比如一個潮汕男孩,自出生開始,就是從儀式上賦予了不同的色彩。比如在過年拜神的時候,給予特別的地位,讓他們參與宗族事項等等。
最後,潮汕地區的地理位置潮汕地區的地理位置處於廣東省的東北,有“省尾”的感覺。這裡被梅州以山區隔開,與珠三角地區有著天然的差異,自成一派。很多時候,文化偏向於閩南,但是又有自己的特點。
種種複雜的原因相結合,造就瞭如今這個看似“異類“的傳統文化保留地---潮汕。
-
5 # 四平資訊達人
潮汕地區的傳統文化,一般是指粵東潮汕地區潮州民系所創造的文化。主要包括方言、音樂、戲曲、工藝、舞蹈、民俗、建築、人文、飲食等諸多領域。
潮汕地區傳統文化保留很好的原因,除了部分答友提到的以外,個人覺得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歷史原因。從歷史上看,潮汕地區民眾與閩南民眾同宗同源。潮汕地區歷經數百年的戰亂與自然災害,逐步從中原地區遷徙至東南沿海。這種特殊的歷史原因使得各種傳統文化形式在潮汕地區很好的沿襲下來。
二是地理原因。潮汕地區三面環山,一面環水。改革開放之前,潮汕地區的人口基本上屬於只出不進,自然環境相對閉塞,各種新文化對傳統文化的衝擊力十分有限,傳統文化自然得以很好的傳承。
順便說一句,潮汕文化作為一種傳統文化得以很好的保留無疑是十分可喜的,其精華部分要予以傳承,其封建糟粕也需要認真鑑別並大膽摒棄。
-
6 # 桂花芳香77105282
為什麼潮汕地區的傳統習俗保留得這麼好?
我認為,潮汕地區能保留傳統的中原文化習俗,其主要原因是與歷史上的戰亂有關。由於戰亂,難民南逃,逐漸遷徙,中原文化也逐漸南移,並遷移至潮汕。遷徒是宗族性的,對文化是珍惜的。解放後,由於國家正確的政策,傳統文化得到儲存完好,並進一步發揚,困此儲存得好。有的申報為文化遺產。
例如:我姓“潘”,據考證,在春秋時期的“米”姓中的一支,在河南滎陽,近水屯田,為“潘”姓,宋朝由於北方部落入侵,不得已逃避戰亂遷至福建莆田。歷經38.代,後期潘教授遷至潮安金石鄉潘厝村,為第一世祖,至我們這一代為22.代,歷經750.年左右,至今燈籠仍寫著“滎陽世家”。又有一些親人,往海外謀生。
又如,歷史上,最突出的是:唐朝韓愈被眨來潮,帶來中原文化,辦學堂,興利除弊,祭鱷魚等,開發潮汕做出巨大貢獻。為紀念他,所有江山都姓韓。
經考證,陸續從中原遷來潮汕的,除潘姓外,還有林姓,陳姓等等都是唐朝之後陸續遷來的。
各個姓氏的人,除帶來中原文化外,還帶來祖宗牌位,潮汕人“拜老爺”,建廟堂,都是紀念祖先,信仰祖先,崇拜“敢拼就會贏”,“小小生意能發家”。據考證,每個廟,都是紀念祖先。如媽祖廟,紀念林默娘,九天娘娘廟紀念女媧(古代母系部落首領),還有紀念協助大禹治水的伯益公廟等等。
潮劇,潮曲,潮樂,舞獅,舞鵝,潮州大鑼鼓,英歌舞,等等。都是中原文化在潮汕得到儲存和發展。
潮汕人讀李白的詩,朗朗上口,很順口。
我們到祖國寶島臺灣旅遊,在一些地方,也聽懂臺灣人的閩南語,潮汕話。臺灣人的媽祖文化,也和福建,潮汕一脈相承。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潮汕文化有了更好的儲存和發展,這是寶貴的文化遺產。
以上是本人的觀點,供參考。
網路圖片:
-
7 # 上進的樂知
一是潮汕人遺傳在血液裡的光宗耀祖的意識。潮汕人刻苦耐勞,商業意識濃厚,賺錢慾望強,喜歡經商也善於經商,在世界上享有“東方猶太人”的美稱。維繫他們這一特質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他們潛意識裡的“衣錦還鄉,光宗耀祖”的意識,好多從潮汕出去的海內外華人賺到錢之後,大多不忘回鄉“起厝(建屋的潮汕叫法)”、建祠堂(祖廟)、修寺廟神廟和修祖墳等,其目的在於光耀門楣以及對先祖的膜拜,因此,在潮汕地區到處會看到這樣形形色色的建築物,雖然現代城市化過程中部分被拆建,但是涉及公用的祠堂寺廟等建築物仍然保留下來,一些在破除迷信時代被拆掉的也重新被修復。難怪來潮汕的外地人都慨嘆潮汕建築文化是全國保留得最完善的!無論逢年過節或在平時,潮汕人都要到這些地方求神拜佛和祭拜祖先,尤其是傳統節日,祭拜的人絡繹不絕,香火旺盛。在海外尤其是東南亞的潮汕華人仍然保留跟潮汕本土一模一樣的祭拜習俗。
三是潮汕人重視對後代傳統文化的教育。潮汕人天生有很強的宗族意識和潮汕文化認同意識,這種意識以身教言傳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我有三個伯父都在解放前去到泰國(潮汕說法叫“過番”),從我懂事開始每當潮汕重要節日都會寄點錢回來作祭祖之用(以前叫“番批”),其思鄉之情,於此可見一斑,有道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
8 # 揭陽國際機場SWA
“潮州”是揭陽郡統轄的區域別稱。
“潮州”不是城市名稱。
“潮州”更不是1991年國務院劃出潮安縣縣城設立的這個潮州市。
“潮州市”才是一個城市名稱。
“潮州”是揭陽郡也稱“義安郡”統轄區域範圍的別稱。
“潮州”和“潮州市”是兩個不同概念的大區域範圍別稱和一個城市名稱,不要把“潮州”和“潮州市”混淆在一起。
“潮州”涵蓋範圍是:揭陽市,梅州市,汕頭市,漳州市,汕尾市,潮州市。
公元前214年揭陽統轄這個範圍。
公元前111年武漢帝任命“史定”接掌統轄這個區域範圍,並賜“史定”以揭陽的“揭”字改姓名為“揭猛”。
現在的潮汕三市共同編篡錄入的“潮汕先賢百人榜”一書中,揭陽的“揭猛”為先賢百人之首。
“史定”改“揭”姓成為全國“揭氏”鼻祖。現在每年世界及全國“揭猛”後裔都前來揭陽聚集祭拜祖先“揭猛”。
揭陽的“潮州八賢紀念館”位於山清水秀的揭陽市區黃岐山南麓鳳內水庫北面,是為紀念唐宋時期潮汕地區出現的8位先賢:昊復古、趙德、許申、林巽、盧侗、劉允、張夔、王大寶(史稱“前八賢”,“後八賢”為明代的:翁萬達、林大欽、肖端蒙、黃奇遇、郭之奇、許國佐、羅萬傑、林大春)而建的。
“海濱鄒魯,粵東首邑”揭陽是嶺南粵東地區歷史文化發源地!
回覆列表
潮汕風俗,只有到了,50歲的人才可以做生日,叫做大壽,60歲大壽生日宴上必須有一盤長壽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