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位於10°N-30°N之間,位於低緯度,大部分位於熱帶和亞熱帶,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和馬爾地夫、斯里蘭卡隔海相望。
如果要追溯印度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以下13個階段:
1、原始社會
在訥爾默達河谷地區發現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類化石(後定名為訥爾默達人)表明至少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已有人類居住。
訥爾默達人的系屬分類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對於其生存年代從距今20萬年到50萬年不等,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開始於4萬年前,結束於1.5萬年前。
中石器時代對應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廣泛分佈於次大陸各地及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發現了最早的中石器時代遺址,而最北的遺址發現於興都庫什山脈,那裡的文化看起來是同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直接發展。
大約自BC6000年以後起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文化的分佈範圍更加廣泛,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並用時代,或稱為紅銅時代,但金屬也已經進入人類生活,金石並用時代的文化主要發現於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以及拉賈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2、吠陀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
3、列國時期
十六雄國是16個強盛的王國或共和國,其範圍涵蓋肥沃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其實也有其他較小的國家,散佈在這個範圍上。
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國是:迦屍、憍薩羅、鴦伽、摩揭陀、弗慄恃(跋耆)、末羅、支提、跋蹉、俱盧、般遮羅、摩差耶、修羅色那、阿溼波、阿槃底、犍陀羅和甘菩遮(劍洴沙)。
在許多印度邦國之中,位於今比哈爾邦的摩揭陀國逐漸居於優勢地位。
這一歷史時期是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產生於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4、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紀末期,波斯阿契
印度共和國通稱印度,位於10°N-30°N之間,位於低緯度,大部分位於熱帶和亞熱帶,是南亞印度次大陸上的一個國家,英聯邦的會員國之一,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和馬爾地夫、斯里蘭卡隔海相望。
如果要追溯印度的歷史,大致可分為以下13個階段:
1、原始社會
在訥爾默達河谷地區發現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類化石(後定名為訥爾默達人)表明至少在舊石器時代中期印度已有人類居住。
訥爾默達人的系屬分類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對於其生存年代從距今20萬年到50萬年不等,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開始於4萬年前,結束於1.5萬年前。
中石器時代對應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中石器文化廣泛分佈於次大陸各地及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發現了最早的中石器時代遺址,而最北的遺址發現於興都庫什山脈,那裡的文化看起來是同一地區舊石器文化的直接發展。
大約自BC6000年以後起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新石器文化的分佈範圍更加廣泛,印度新石器文化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文化。
印度的金石並用時代,或稱為紅銅時代,但金屬也已經進入人類生活,金石並用時代的文化主要發現於恆河與亞穆納河河間地,以及拉賈斯坦、旁遮普和古吉拉特。
2、吠陀文化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紀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遺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稱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在達到相當發達和成熟的情況下,由於至今不明的原因而衰落以至最終徹底消失。
取代哈拉帕文化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文化體系,這一文化(有時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文化)是古典印度文化的起源,種姓制度在這時大概已經出現。
3、列國時期
十六雄國是16個強盛的王國或共和國,其範圍涵蓋肥沃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其實也有其他較小的國家,散佈在這個範圍上。
通常所指的十六雄國是:迦屍、憍薩羅、鴦伽、摩揭陀、弗慄恃(跋耆)、末羅、支提、跋蹉、俱盧、般遮羅、摩差耶、修羅色那、阿溼波、阿槃底、犍陀羅和甘菩遮(劍洴沙)。
在許多印度邦國之中,位於今比哈爾邦的摩揭陀國逐漸居於優勢地位。
這一歷史時期是所謂的列國時期,因為佛教產生於這一時期,也常稱為佛陀時期,列國時代的印度精神生活十分活躍,出現了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
4、孔雀王朝
公元前6世紀末期,波斯阿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