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食物鏈積累理論,如果動物吃了有毒的東西,人類再吃就會中毒,那鯨魚可以吃大王酸漿魷魚,人類可以吃鯨魚,理論上大王酸漿魷魚是無毒的,如果是大的話鯨魚也很大,口感的話大王酸漿魷魚也是魷魚吧?切小塊加孜然佐料多放點都吃不出肉的原味,經濟方面的話一條大王酸漿魷魚相當於好多魚,捕撈一條等於好多條,抓回來賣便宜一點,不是更賺?還省得跑來跑去的油錢
-
1 # 漁船大王
-
2 # 麥小麥逛吃逛吃
大王酸漿魷魚不是不能吃,而是你壓根就吃不到,常年生活在300—4000米深的南極深海領域,神出鬼沒,人類根本很難見到其蹤影,只有抹香鯨這樣的深海潛水員才能夠品嚐到其美味了。
所以人類也只能望其觀嘆了,再加上大王酸漿魷魚短暫的一生,數量稀少,不能形成穩定的供應鏈,決定了其沒有捕撈經濟價值,這樣的深海霸主,讓人不得不感嘆,它的壽命只有450天左右,也就是一年半左右。
長得快,死的也快,是大王酸漿魷魚一生真實的寫照。
至今這個大王酸漿魷魚也沒有被人類蠶食,而是儲存在了紐西蘭的博物館裡,成為最大的深海標本。
-
3 # 大國布衣
這種深海巨型魷魚非常罕見,別說吃,人類就是見到的概率都很小,就更別提捕獲它再吃了它。
大王酸漿魷魚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也叫巨小頭魷、巨槍烏賊,多生活在2000米左右的深海,屬於典型的深海魷魚,也是體型最大的魷魚。
大王酸漿魷魚主要分佈在圍繞南極大陸海域,偶爾也會向北分佈到南非外海,這種大型魷魚平均身長達到了10米,在無脊椎動物裡屬於絕對的巨無霸級,從1980年到2010年,人類發現的大王酸漿魷魚最大的達到了11米。由於大王酸漿魷魚的活動海域並非人類的傳統捕魚漁場,因此實際上我們能夠有幸捕獲大王酸漿魷魚的機率是很低的,也因此這種大型魷魚顯得尤其的神祕。
大王酸漿魷魚雖然體型巨大,但它在海洋並非橫行無忌,凶猛的抹香鯨和睡鯊就是大王酸漿魷魚的天敵,特別是抹香鯨,尤其喜歡吃這種這種魷魚。既然鯨魚能吃的了,人類肯定也能吃得吧,但事實上這種巨型魷魚對人類而言只有研究的價值而不具備可供食用的價值,目前所有已捕獲的大王酸漿魷魚全部作為科研之用,主要是製成活體標本,暫時還沒有進入人類的餐桌上。
由於大王酸漿魷魚極為神祕,且又長期生活在2000米以下的深海,人類直到2007年2月才第一次捕捉到大王酸漿魷魚活體樣本,為一艘紐西蘭籍漁船在南極捕獲,之後一群科學家解凍了這隻冰凍一年多的母體魷魚進行研究,最後,這隻罕見的大王酸漿魷魚被製作成標本儲存在紐西蘭首都惠靈頓的一個博物館裡。
2013年人類又在深入南極洲的羅斯海下面捕獲一隻體型更大的活體大王酸漿魷魚,其長度體型居然接近一輛小型公交車,最後這隻大魷魚也被經過科學家解剖研究後製作成標本。此後便再也沒有關於大王酸漿魷魚被捕獲的新聞,這種神祕的海洋巨魷人類對它的瞭解還很有限,它們在海洋之下的生存情況如何,有待於我們慢慢揭開。
最後言歸正題,大王酸漿魷魚到底能不能吃?答案肯定是能吃,既然抹香鯨睡鯊能吃大王酸漿魷魚,說明這種巨型魷魚是無毒的,只是至今都無人吃過,因為我們根本沒機會吃的著,誰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其他魷魚一樣。
-
4 # 蔥油餅不帶蔥
2007年發現成活的深海巨獸大王酸漿魷,稱為"怪獸"級別
2013年12月深入南極洲的羅斯海面下,船長John Bennett和他的船員們竟從中捕獲了一隻“深海巨怪”,它不斷揮舞的觸腕好像消防軟管一般靈活有力,如同西餐盤子大的眼睛讓人目瞪口呆。這隻重達350千克,長度接近小型公交的大王酸漿魷一直被冷凍儲存在紐西蘭國家博物館,直到2014年9月16日科學家才開始對其解剖以進行相關研究。右圖為剛被打撈上來的碩大魷魚還處在鮮活狀態。這隻巨型魷魚還被發現攜帶有卵子,是迄今為止第二個帶有卵子的完整魷魚標本。
大王酸漿魷,又稱巨小頭魷,英文直譯巨槍烏賊。典型的深海巨魷,是同科動物裡最大的一種,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身長5至10米,重50至300公斤不等,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一隻大王酸漿魷死時身長11米,活著時身體長度應該接近10米。大王酸漿魷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魷魚品種,還是世界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大王酸漿魷長的快,死的也快。它的壽命只有450天左右。
大王酸漿魷主要分佈在南極大陸周圍的海域,在300至4000米深的海洋中活動。它們的生長速度很快,每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不過它們死得也很快,平均壽命不到一年半。
眼睛能產生光芒:大王酸漿魷的眼睛很大,它們是擁有最大眼睛的動物,在它們巨大的眼睛上長有發光器,能產生光芒,方便它們在漆黑的深海里視物,它們的大眼睛主要用於對付自己主要的天敵--抹香鯨。它們的眼睛長有發光器,能產生自己的光芒,也能覺察其他生物發出的微光。在漆黑的深海中,它們通過分辨抹香鯨身邊的發光微生物的流動情況,來判斷抹香鯨的位置。縱然大王酸漿魷的觸腕可以抓住抹香鯨之頭部抵抗,然而最終的結果也是由抹香鯨獲勝。當大王酸漿魷遇到天敵抹香鯨時,它們通過觀察抹香鯨身邊的發光微生物的流動情況,來判斷抹香鯨所在的位置,以此來躲避追捕。
大王酸漿魷雖然也屬於魷魚,但不同於尋常魷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它們不具有可供食用的價值,對人類而言只有研究意義。
-
5 # 獵奇動物社
烤魷魚是一種常見且誘人的美食,而大王酸漿魷是現存體型最大的魷魚,作為一種體型龐大的“海鮮”,為什麼人類不吃呢?答案很簡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吃吃不到。那麼,為什麼人類想吃還吃不到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大型的海洋生物。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大王酸漿魷大王酸漿魷又稱南極大王魷,它的名字告訴了我們兩個資訊,一個是“大王”,意思就是這種魷魚的體型龐大,根據已發現的大王酸漿魷的體型看,成年的大王酸漿魷身長平均在7米左右,最大的超過了11米;第二個就是“南極”,它告訴了我們大王酸漿魷的產地,大王酸漿魷主要分佈於南極附近的海域。
從生物學分類上看,大王酸漿魷屬於管魷目魷魚亞目酸漿魷科。有許多小夥伴把大王酸漿魷與大王烏賊混為一談,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大王烏賊雖然同樣體型巨大而且體色也與大王酸漿魷一樣為紅褐色,但是它屬於槍形目大王烏賊科,與大王酸漿魷屬於完全不同的兩種動物。不僅如此,大王酸漿魷與大王烏賊的捕獵方式也完全不同,大王烏賊靠的是觸手上吸盤吸附獵物,而大王酸漿魷的觸手上並沒有吸盤,它捕獵靠的是觸手的末端那長約5公分的鉤爪來捕獵獵物。
(大王烏賊)
(大王酸漿魷觸手上的鉤爪)
大王酸漿魷的發現史南極海域是人類的漁業很少觸及的海域,因此,早在20世紀20年代以前,人們並不知道有大王酸漿魷的存在。直到20世紀20年代初,人們才在死亡的抹香鯨體內發現了一些未被消化的帶鉤爪的觸手。
到了20世紀的70年代,一些捕魚船到達南極附近海域捕撈時,在許多大型魚類的身上發現了許多鉤爪式的傷痕,但是由於沒有找到“元凶”,所以這種生物一直被認為是大王烏賊。
為什麼人類不吃大王酸漿魷?首先,大王酸漿魷作為一種以海洋魚類為食的動物,它是可以食用的。但是,人類之所以不吃就是因為吃不到。從20世紀初到現在為止,科學家們都沒有一例活著的成年大王酸漿魷,而且捕撈到幼年的大王酸漿魷也僅有3-4例。我們對大王酸漿魷的瞭解,主要是來自於大王酸漿魷天敵抹香鯨(死去的)體內的解刨物。因此,我們對大王酸漿魷的瞭解還處於一個初級階段,如果捕獲到,研究還來不及,怎麼捨得吃掉呢?要知道2007年2月份紐西蘭的漁船捕撈到的大王酸漿魷整整冷凍了一年多,生物學家才用內視鏡對其進行了研究。
如此的少見,人類即使想吃也很難吃到。(如此龐大的體型,能做多少份烤魷魚啊,開個玩笑哈)
其次,人類現在的海捕,大都是在一定海域內進行的,南極海域附近很少會有漁船去捕撈海產品,而大王酸漿魷主要分佈於南極海域,這也就造成了很難捕獲到它。
總結大王酸漿魷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生存的海域比較侷限,因此即使科學的研究都確實大量的標本,更不用說是捕撈來讓人吃了。其實,反過來想一下,我們現在固有的食譜都能得到滿足,沒有必要為了一己私慾去危害一些原本就稀少或者不在我們食譜上的動物。
你說呢?
-
6 # 地理那些事
既然是魷魚,搞燒烤蘸芥末吃不成問題吧!對於這個問題應該比較簡單,分析一下大王酸漿魷魚的基本特點,就能搞清楚這種魷魚人類能不能食用了。但但問題描述中的“如果動物吃了有毒的東西,人類再吃就會中毒”這種說法就有些籠統了,比如眼鏡王蛇主要以其他蛇類為食,但是包括毒性極強的眼鏡王蛇在內的所有蛇類,只要去掉頭部和五臟食用基本沒啥大問題。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蛇肉雖然好吃,但建議最好食用人工養殖的,一方面是因為沒有經過檢疫的蛇肉,萬一這些蛇是誤吃了耗子藥毒死的老鼠就悲催了,另一方面是蛇屬於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是人類的朋友,而且由於森林被過度開發和人類的過度捕殺野生蛇資源已呈下降趨勢。
下面我們再回到人類為什麼不吃大王酸漿魷魚以及這種魷魚到底能不能吃這個問題上來。
大王酸漿魷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的體型長約10米,比大王烏魷略短,但是體重要重一些,主要生活在南極洲大陸300-4000米深的海域,有時也會向北活動在非洲大陸南端海域。
由於大王酸漿魷主要分佈在南半球的高緯度較深的海域,而這樣的環境下對於目前人類所掌握的技術來說,不僅很難對其進行批量捕捉,就連想要弄到一些完整的標本都比較困難。因此不是人類不吃大王酸漿魷魚,而是根本吃不到。
人類想要吃大王酸漿魷比較費勁,但對於生活在同海域的抹香鯨、睡鯊等海洋動物來說,大王酸漿魷卻是它們菜譜上一道叫“隨便”的菜(不過偶爾也有大王酸漿魷和大王烏賊打敗抹香鯨的時候)。
雖然人類直接捕捉到大王酸漿魷的機會比較少,但是有一種叫做“龍涎香”的東西想必很多人都不太陌生,這是一種用來做香水的定香劑,而且價格不菲,其實質是抹香鯨的“排洩物”。
龍涎香實際上是魷魚、章魚等動物被抹香鯨吃掉以後,其喙骨部分難以消化便被鯨腸道中的油脂和分泌物包裹,然後經過生物酸的不斷侵蝕和微生物的分解,最後被“嘔吐”出來,在海水的漫長的作用下由剛排出來的淺黑色逐漸變成灰色、淺灰色,最後變成白色且加個高昂的龍涎香。這種東西據說有人曾在浙江溫嶺的一處海邊撿到一個,價值約200萬,所以在海邊玩也要注意喲,說不定也能撿到。
-
7 # 瘋狂知識點
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大王酸漿魷是有毒不能吃的,有少部分的人品嚐過它們的味道。因為能夠捕撈到的大王酸漿魷數量比較少,別說吃了,連見過大王酸漿魷的人都不多。
大王酸漿魷魚是一種生活在深海的巨型軟體動物,與經常出現在我們飯桌上的魷魚是近親。大王酸漿魷魚的身體可超過10米,體重可達400公斤,它們主要生活在南極海底2000米左右的深海,以深海魚類為食。大王酸漿魷屬於頭足綱-管魷目-酸漿魷科,觸手長著5釐米左右的鉤爪,是地球上眼睛最大的動物。
作為一種神祕的海洋生物,人類對大王酸漿魷的瞭解還比較少。很早以前,人們發現了抹香鯨胃中的奇怪觸手,還在抹香鯨面板上看到了它們與另外一種巨型魷魚的搏鬥痕跡,但是並不確定這是什麼動物。直到1981年才由俄羅斯的漁船捕獲到了不完全的標本,2007年紐西蘭的漁船才第一次捕獲到了完整的樣本。
抹香鯨是大王酸漿魷的天敵,抹香鯨能吃的東西,說明人類也可以吃,但是為什麼很少聽說人們吃大王酸漿魷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據一些自稱吃過大王酸漿魷的人反映(未經核實),它們的肉並不好吃,有一種難以描述的酸臭味,與普通的魷魚味道相去甚遠。
其次,它們主要生活在深海,在那裡進行人工捕撈十分困難,想要吃一隻大王酸漿魷就必須等到它們擱淺,在淺海或者岸上等著它們,這個時候的大王酸漿魷很可能已經死亡了。即便以後發展了人工養殖技術,也只能在深海養殖,在打撈上岸的過程中也很有可能死亡。於是,將來能夠供我們食用的都不是新鮮的肉,海鮮主要吃的就是鮮味,不新鮮的肯定不好吃。
再次,物以稀為貴,越是稀缺的東西價格可能也就越高。即便大王酸漿魷很好吃,但是漁民能捕撈到的大王酸漿魷數量很少,它離譜的價格會讓多數人難以接受。
基於以上原因,大王酸漿魷不具備食用價值。
此外,作為一種巨型的海洋動物,大王酸漿魷吃得多也拉的多,對維持海洋中的生態平衡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如果我們大量捕撈大王酸漿魷人話,附近海域的魚類數量就會顯著增加。這些魚類以浮游動物、浮游植物為食,魚類的泛濫將會導致浮游植物數量的下降。由於浮游植物貢獻了全球70%的氧氣來源,一旦生態平衡被打破,將可能導致全球災難事件。
因此我認為,即使大王酸漿魷很好吃,我們也不應像捕撈鯨魚那樣捕撈它們,因為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愛護地球環境,人人有責。
-
8 # sanq三千
實際上沒有什麼好講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數量很少,同時人工養殖不了。導致收入與成本不匹配,因此沒有人賣同時也就沒有人買了。
-
9 # 夜色MC
不是人類不吃而是大王酸漿魷魚是在深海,一般也不上來,人們只發現過奄奄一息的和已經死亡的魷魚。所以人類是吃不到
-
10 # 胖福的小木屋
大王酸漿魷是典型的深海巨魷,是同科動物裡最大的一種,是世界上最大的無脊椎動物,它們生活在300-4000米深的南極大陸海域,偶爾向北方分佈到南非外海,目前精確測量得到的大王烏賊的最長外套膜長為2.79米,得到測量(基本精確)的最長標準長為9.45米。
按理說,大王酸漿魷魚比我們市面上所見到的魷魚也就是“中國槍烏賊”大多了,如果抓來賣,不是更賺錢嗎?為什麼人類很少吃大王酸漿魷魚呢?
之所以這樣,第一是分佈在南極海域,而且是深海,如果沒有大型捕魚船,很難捕撈,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大王酸漿魷數量也十分稀少,人類捕獵到大王酸漿魷也主要是處於科研目的。
這種種原因導致了它就沒有辦法作為普通食材走上人類的餐桌。
身為遠洋漁船船員,曾吃到過和大王酸漿魷魚差不多的魷魚,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幾年之前在南太平洋智利外海拖網作業,偶爾會捕撈到像上圖這種大魷魚,但是沒人會有興趣吃這東西。漁船船員都是半個廚師,大家都知道這東西不好吃。
魷魚的味道與口感關於魷魚,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常識性的經驗:越大的魷魚越不好吃。咱先來一隻祕魯大魷魚(gaint squid)切開大家看看:
這麼厚的魷魚板,怎麼吃?切成魷魚花?好吧,吃到嘴裡像膠皮,保證嚼的你腮幫子疼。如果味道好,嚼不爛也罷了,關鍵是味道並不好,有一股子無法形容的酸味,而且是很難去除的,就算煮熟晒乾也一樣酸。
我們曾在南緯30度以北,專門捕撈過一段時間的魷魚,就是上圖這種祕魯大魷魚,所以很清楚。國內也有很多魷魚釣,常年在那邊作業,產量也不低。
因為其口感與味道的差距,加上市場上可選的魷魚種類多,我們一般很難直接接觸到這種魷魚。魷魚釣的產品,一般也是運回來加工成魷魚絲之類的產品,掩飾了那股酸味。
大王酸漿魷魚,名字裡突出了一個酸字,味道和祕魯大魷魚應該差不多的,口感估計還要差很多,畢竟大王酸漿魷魚壽命比祕魯大魷魚要長的多,身板應該也老的多才是,更有嚼頭。
如果你覺得自己牙口好,酸一點也能接受,那麼,看看這個模樣的魷魚,你能有胃口麼?
大王酸漿魷魚的捕撈難度與經濟性人類對於大王酸漿魷魚的瞭解還極其有限,其生活習性、分佈範圍都還幾乎是未知的狀態,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想要捕撈,可以說是海底撈針一般。
我們在南太平洋智利外海,拖網捕撈過一條體長超過三米的魷魚,兩年之間,就那麼一條,而且我相信這倒黴傢伙是追著魚群,誤入網中。
而且以目前的民用漁船裝置來說,想要捕撈大王酸漿魷魚,還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聲吶、探魚儀不能分辨探測到的目標,是不是大王酸漿魷魚。雖然目前有些探魚儀能分析魚群的大小、重量、種類,但都是針對我們熟知的經濟魚種,而且也不是百分百的準確。
2、漁船動力與消耗。
舉例來說:我們船70米長,主機1萬馬力,使用的漁網的網口拖網時最大寬度200米,高度100米,拖速最高5.5-6節之間,全天拖網消耗輕油35噸左右。
那麼,
問題一:大王酸漿魷魚這種彪悍的大馬力神獸,拖網能追的上嗎?
問題二:大王酸漿魷魚有多值錢?35噸輕油的消耗需要多少隻魷魚能回本?
也許你會說,使用小一點的漁網,加大主機馬力提高拖速,可能能追上,但是這樣的話,問題又來了:漁網小了,掃海面積也變小,大王酸漿魷魚會那麼老實的被你裝到網裡嗎?
3、曳綱長度。
要捕撈大王酸漿魷魚,目前漁船甲板裝置也存在諸多限制,我們只挑曳綱這一項來簡單說明。
曳綱也就是漁船用來牽引漁網的鋼絲繩,我們船使用的是42mm的。
在南太平洋拖網捕撈竹莢魚,以上面提到的網具,漁網放到100米的深度,大約需要放出500米以上的鋼絲繩。而大王酸漿魷魚活動在幾千米的水深,需要放出的鋼絲最少也得1萬米以上,這就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鋼絲繩的重量、體積,甲板的承重,甲板空間,下網、起網收放鋼絲的時間...每一個問題都是目前漁船難以解決的。
當然,不用拖網漁船,延繩釣漁船捕撈大王酸漿魷魚可以很好的避開第2、3項,但還是需要面對第1項的問題,畢竟連大王酸漿魷魚的在哪裡都找不到,你又怎麼把它釣上來?
所以,以目前的漁船裝備科技水平,還不具備捕撈大王酸漿魷魚的條件,而大王酸漿魷魚幾乎可以確定,不符合絕大多數人的美食標準,就算費盡千辛萬苦捕撈回來,估計除了某些奧斯卡戲精海鮮美食主播,能下得去嘴,一般正常人是不買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