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好人LSS5

    出自《唐·張九齡·望月懷遠》: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原詩意: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遼闊無邊的大海上,一輪皎潔的明月徐徐升起;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該和“我”一樣同時望月懷遠吧?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一對有懷遠之情的人天各一方,這通宵的月色不覺讓他們共同思念起遠方的友人,以至於感到長夜漫漫,輾轉反側,久不能寐。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漫漫長夜,孤身難眠。清Fluence月,最易牽動情思。於是詩人滅掉明燭,披衣步出門庭,月光清清淡淡地瀉在了地上,這天涯共對的一輪明月竟是這樣地撩人心緒,使人見到它那姣美的光華,更是難以入睡。夜已深了,天氣更涼一些了,露珠沾溼了披在身上的衣裳。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相思不眠之際,有什麼可以相贈呢?看到明月如此美麗多情,真想慢慢地抓上一把它的光輝,贈送給遠方的親人,來表達自己的一片深情。可是這月光雖然飽含著我的滿腔心意,可是又怎麼贈送給你呢?還是回屋睡罷!睡了也許能在甜蜜的夢境中與你相見呢! 寓意:(文言字義) 首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前句寫景:遼闊無邊的大海上升起一輪明月;後句即景生情:詩人想起了遠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時此刻他也和我望著同一輪明月。這與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前句寫“望月”,後句寫“懷遠”,緊扣詩題,但卻絲毫不露痕跡。自然渾成,意境也更加雄渾壯闊。 頷聯:“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直抒對遠方友人的思念之情。“情人”:多情的人,有懷遠之情的人,這裡指詩人自己。“遙夜”:長夜。“竟夕”:通宵。詩人思念遠方的友人,以至於徹夜難眠,埋怨長夜漫漫。這首詩是五言律詩,按照律詩的格律,頷聯和頸聯必須對仗。這一聯是流水對,一氣呵成、自然流暢。 頸聯:“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承接頷聯,具體描繪了徹夜難眠的情境。“憐”:愛憐。“滋”:沾溼。上句寫詩人徘徊於室內,吹滅蠟燭,更加愛憐灑滿一地的銀色月光。下句寫流連於庭院中,夜色已深,更感到露水沾溼了披在身上的衣服。這就把徹夜難眠的情境形象傳神地描繪出來。這一聯對仗工整,描繪細緻。 尾聯:“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進一步抒寫了對友人的一片深情。“不堪”:不能。“盈手”:滿手、一滿把。“佳期”:重逢之期、歡會之期。我不能捧一把月光贈給遠方的友人,只希望能在夢中與你重相聚。這裡暗用陸機《擬明月何皎皎》:“照之有餘輝,攬之不盈手”詩意,並且進一步升發,表現出綿綿不盡的情思。 此詩乃望月懷思的名篇,寫景抒情並舉,情景交融。詩人望見明月,立刻想到遠在天邊的親人,此時此刻正與我同望。有懷遠之情的人,難免終夜相思,徹夜不眠。身居室內,滅燭望月,清光滿屋,更覺可愛;披衣出戶,露水沾潤,月華如練,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雖美卻不能採擷以贈遠方親人,倒不如回到室內,尋個美夢,或可期得歡娛的約會。詩的意境幽靜秀麗,情感真摯。層層深入不紊,語言明快鏗鏘,細細品味,如嘗橄欖,餘甘無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為千古佳句,意境雄渾豁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土豆糕的家常做法電飯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