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934567341832
-
2 # 安東18哥
封建社會,生產關係是農民和地主,因為生產力是農耕社會,地主掌握土地,農民經營土地,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機器工業大發展導致資本家對勞動力的要求多了,農民失去土地,成為了工人。
同樣,在奴隸制社會,生產力地下,生產力的勞動工具被奴隸主佔有 非勞動收入是指透過資本、技術、經營管理等要素參與分配獲得的收入,其中資本要素獲得的收入有股金分紅、利息等,技術要素獲得的收入有技術股份分紅、出售專利所得等,經營管理要素獲得的收入主要是透過股權激勵方式獲得的股份分紅等。
-
3 # meng178
生產關係反作用於生產力,積極的生產關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例如,中國現行的政治制度文化體制等,有力的促進了中國生產力及經濟社會的發展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和發展的方向;②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取決於和服從於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辯證關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又反作用於生產力。生產力的決定作用表現為生產力的性質和水平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和形式,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會有什麼樣的生產關係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發展決定生產關係的變革。生產關係的反作用表現為生產關係同生產力發展要求相適應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發展;當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生產關係的變革有革命和改革兩條途徑。如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使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取代了封建生產關係;商鞍變法使封建生產關係取代奴隸制生產關係。生產關係的變革有量變和質變兩種形態。量變型,即生產關係的部分調整,如漢高祖的休養生息政策。質變型,即生產關係的根本變革,如日本的明治維新。